药群论坛
标题: 【大荟萃】2015-3-6国内、国际最新新药信息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xiao 时间: 2015-3-6 07:32 AM
标题: 【大荟萃】2015-3-6国内、国际最新新药信息
1、亚宝药业与礼来合作糖尿病新药LY26082047-8月份申报临床
发布日期:2015-03-05 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2014年7月,亚宝药业宣布和礼来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发礼来糖尿病新药LY2608204
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今日在医药界两会代表座谈会间隙表示,公司和礼来合作的糖尿病药品研发顺利,预计今年7-8月向国药监申报开展临床实验。
上述糖尿病药品为亚宝药业与礼来共同开发的糖尿病新药LY2608204,属于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降低葡萄糖生产。
2014年7月,亚宝药业宣布和礼来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发礼来糖尿病新药LY2608204。该药物在美国已经完成临床I期和大量临床前工作。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亚宝药业将拥有新药在中国的开发和使用权,负责项目的融资和开发,而礼来将负责其他市场,并拥有产品买回权。
2、长春百克生物与荷兰Mucosis B.V.公司新药项目正在进行技术转移
发布日期:2015-03-04 来源:新药汇
长春高新3月4日表示,公司下属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与荷兰Mucosis B.V.公司合作项目的出资工作已完成,新药项目正在进行技术转移。
2014年,百克生物与荷兰Mucosis B.V.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百克生物分2期投资350万欧元,认购Mucosis B.V。公司25%的股权。同时,荷兰Mucosis B.V。公司和百克生物就荷兰Mucosis B.V.公司的新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SynGEM○R)和Mimopath。技术进行了技术授权。
长春高新以生物制药、中成药生产及销售、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产业,辅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
3、【2015年两会】王健:重视艾滋病中药新药审批工作
发布日期:2015-03-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王健:艾滋病中药新药严重缺乏,艾滋病中药新药的评审工作严重滞后,急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得到解决。
近年来,全国中医药治疗
艾滋病试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社会效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具有明显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延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降低病死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治疗机会性感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健坦言,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中,仍存在一个制约其发展的严重问题——艾滋病中药新药严重缺乏,艾滋病中药新药的评审工作严重滞后,急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得到解决。
目前,艾滋病中药新药评审标准缺乏与时俱进的指导性文件和规定。目前评审艾滋病中医新药仍然按照2002年制订的《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评价问题专题咨询会纪要》进行,已经根本不适应目前行业发展需要。
据统计,12年来,只有一个艾滋病中药新药上市,根本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另外,药监局药审中心在评审中药时,经常是按照西医西药标准和办法来进行中药的疗效评价;
没有考虑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只有抗病毒才是治疗艾滋病的唯一途径,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优秀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医缺乏自信。
为此,王健建议:希望重视艾滋病中药新药的评审工作,加快评审进度;对已做完新药临床试验的药物按原要求进行审批,新申报药物按照新规定执行;尽快批准符合要求的新药上市,为更多艾滋病患者服务。
尽快对原有“艾滋病中药新药评价问题专题咨询会纪要”进行完善和修订,出台新的“艾滋病中药新药指导原则”,以便企业和有关研发机构参考。有关管理部门还应建立服务意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紧密配合,做好服务,指导和帮助药企进行新药研究。
此外,王健还建议审评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药审中心应经常邀请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专家进行有关疾病研究进展的讲座。取消目前主审终身负责制制度,改为主审加集体(包括咨询专家)负责制制度,使评审工作按时顺利进行。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进展
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中医药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思路方法与评价、临床治疗经验、减轻西药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新认识,积累了许多好经验。
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于1987年派中医医务人员赴非洲坦桑尼亚进行中医药试治艾滋病工作,积累了初步的临床治疗经验。从1990年开始,科技部“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也都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课题。特别是“省部局联动项目”“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及“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专项”的启动,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4、“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倾向产业化
发布日期:2015-03-05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李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从项目申报开始就重视产业化并解决重大市场需求,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市场化
长期以来,我国现有的科技计划大都按不同研发阶段设置与部署,但这样的规划做法正在发生改变。近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于符合条件的任务建议,按程序凝练统筹并报批后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给予支持,2016年启动实施。
本次征集工作包括现代农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环境和生态保护、人口健康、新型城镇化创新等八大重点方向。其中,支撑引领人口健康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涵盖重大疾病防控、疫苗研制、药物早期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生殖健康、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移动医疗、重大化工产品生物制造,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示范。
一体化管理,要加强
去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聚焦重大战略任务,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5年是64号文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启动“十三五”科技重点任务部署的关键年,《通知》的发布意味着该项改革有了实质性推进。
当前,新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的演进周期大大缩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阶段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科技部表示,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新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则提出,需强化校校、校所、校企间的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深入论证,提出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注重前期科技项目和计划的延续性,所提建议应针对不同研发任务特点,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纵向研发链,以及横向协作的产业价值链进行一体化设计。
采访中,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秦卫华指出,“从人口健康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看,国家重视的研发领域并未大变,但重点研发计划的整体实施将有利于解决原来科研项目管理中条块分割的问题。”
校企合作,必须的
《通知》指出,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应符合四项要求:一是5年内的任务目标应具体明确;二是清晰说明需要攻克的关键科技问题、商业模式创新、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成效,并综合考虑预期可形成的产业、产品、服务及其市场(应用)前景;三是提出解决科技问题的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的建议,强化项目、人才、基地建设的统筹;四是提出预期解决科技问题经费投入的考虑,包括中央、地方财政资金以及相关渠道资金。
不难看出,重点研发计划强调以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培育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坚实科技基础,提升国家整体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药研专家对记者表示,该计划从项目申报开始就重视产业化并解决重大市场需求,侧重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市场化。“相当于在申报项目早期,针对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品牌、市场营销等各环节,项目负责人都要谋划。因此,校企合作将是主要的创新研发模式。”
5、CDE网站“淘宝” 的七条路径
发布日期:2015-03-05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茆永康
如果时时关注CDE网站就会发现,CDE其实除了审评还做了不少其他工作,而这些工作对我们的研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attach]3347[/attach]
2014年,CDE审结的审评数量比2013年多300个受理号,增加了18.6%,审评效率在提高。
对于CDE来讲,最能体现工作量的就是审评数量了。但是,作为研发人员,最关心的事则是研发如何做。如果时时关注CDE网站就会发现,CDE其实除了审评还做了不少其他工作,而这些工作对我们的研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指导原则
2014年共颁布指导原则(包括征求意见稿)15个,2013年则是5个。2014年颁布的数量不但多,而且有重量级的指导原则问世。
关于生物类似药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征求<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这两个指导原则对于我国生物制品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国第一个关于研究开发儿科用药的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问世,虽然不能立即解决儿童用药难的问题,但对企业开发儿科用药具有很好的鼓励和支持作用,很好地推动了儿科用药的临床研究。
2.审评概述
如果说指导原则是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指导作用,那么审评概述的作用就是特殊性和案例性了,体现了审评者对某一类药品的审评思路,极具参考价值,也很有启发性。2014年,审评概述有3篇,而2013年达到14篇。
3.共性问题解答
CDE网站“交流与反馈”的“共性问题解答”一栏,笔者不时会去看看,很有收获。2014年,CDE在这个栏目下发布了两个重要文件,分别是《关于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病临床试验有效性相关问题的考虑》和《关于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关键问题的考虑》。仔细研读这两个文件后,就会对做不做中药注射剂以及如何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4.研讨班
2014年,相比2013年减少了3个研讨班,分别是格式化申报资料(CTD)案例剖析、变更研究与验证,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中心各种公开信息。原因可能是企业在格式化申报资料撰写和变革研究方面有所进步,对这方面的需求减少了。
正如CDE自己所说:“研讨班是研发和审评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技术审评机构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药品审评中心希望发挥好研讨班的作用,加强与制药工业界、药品研究机构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科学研发和科学审评的能力。
此前笔者曾参加“药物临床研发与评价常见问题研讨班”,各位讲者的内容虽然平时基本都会碰到,也感到比较简单,但在讲课过程中与自己的思路、观点对比印证,可以理清很多疑点。
另外,笔者认为,这种研讨班参加人员不应局限于临床试验从业人员,企业立项人员也应该参加,审评老师提出的“以始为终”和“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对立项人员的启发反而更大。
5.试验登记
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从2012年11月份开始运行,到2013年一共登记3056件(以CRT计),2014年登记916件。CDE工作人员需要在后台对登记的临床试验信息进行逻辑核查。
正如网站上所说:“向公众公示这些信息对于保障公众知情权、调动公众主动性以及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试验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信息共享、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充分整合珍贵的试验证据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试验从业者来说,这个网站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其他企业临床试验设计的途径。
6.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
每个工作日下午4点后的电话咨询和每周三的现场咨询,是和审评老师就具体项目、具体问题沟通的最好机会。
7.药品审评咨询会
药品审评咨询会是CDE技术审评人员同专家与注册申请人分别就相应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的会议。
2014年和2013年都召开了11次药品审评咨询会,2014年一共有158个品种上会,2013年虽然有3次咨询会的数据没有查到,但另外8次咨询会的上会品种达到141个,据此推断,2014年的上会品种要比2013年少。
6、艾伯维2015年专注开发新药 减少畅销药“依赖症”
发布日期:2015-03-05 来源:FiercePharma 作者:Emily Wasserman
除了最畅销的药物,该公司也将在2015年专注于开发一些新药,以应对核心产品面临的仿制药竞争的挑战,并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得益于重磅炸弹药物阿达木单抗 (Humira)的强势表现,艾伯维公司近日发布了一份漂亮的4季报。除了最畅销的药物,该公司也将在2015年专注于开发一些新药,以应对核心产品面临的仿制药竞争的挑战,并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报告显示,艾伯维2014年第4季度调整后的销售额为53.7亿美元,同比增长5.1%。销量增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阿达木单抗,该药在2014年第4季度为公司带来了33.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
不过,艾伯维清楚阿达木单抗的统治地位并不会长久。该药已经面临来自印度制药商ZydusCadila公司的生物类似药的挑战,其专利将于2016年在美国失效。此外,艾伯维1%浓缩低睾酮药物睾酮凝胶 (Androgel)将在2015年年初遭遇仿制药的竞争。
艾伯维此前对Shire公司提出收购要约的目的也在于,此举措可能会减小其对畅销药物的依赖并进一步使产品多元化。遗憾的是,受美国税收新政影响,公司最终取消了这笔交易,并向后者支付了16.4亿美元的解约金。
不过,艾伯维的坎坷或许即将到头,因为公司已经专注于新药,如丙肝鸡尾酒疗法Viekira Pak的市场销售。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艾伯维公布的Viekira Pak 2014年第4季度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达4800万美元,且预计该药在2015年的销量将不少于25亿美元。
但是,Viekira Pak面临着来自吉利德科学公司丙肝药Harvoni的强力竞争,该药100亿美元的销售峰值可能会使Viekira Pak相形见绌。2014年12月,两家公司拉开了丙肝药价格战的序幕。艾伯维与美国快捷药方公司联手以“显著性折扣”的8.4万美元销售Viekira Pak,吉利德公司也对此做出了反击,其与四大保险公司签署协议使Harvoni成为患者的首要选择。
尽管如此,艾伯维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冈萨雷斯(Richard Gonzalez)在公司第4季度财报会议上告诉投资者,艾伯维乐于看到对Viekira Pak的定价进程,并计划在未来30天内签订一系列的合同。
与此同时,艾伯维也在寻找其它药物来缓解阿达木单抗市场专利失效带来的影响。其帕金森药物Duodopa自上市以来,已带来了5600万美元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冈萨雷斯认为,长远来看,该药的销售额应会维持在5~7.5亿美元之间。
此外,冈萨雷斯告诉投资者,公司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多发性硬化 (MS)的相关疗法。“MS领域极具吸引力,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能使我们在该领域起到关键作用,公司会很有兴趣的。”冈萨雷斯说。
7、【2015年两会】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呼吁推进“孤儿药”国产化道路 发布日期:2015-03-0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5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呼吁加快罕见病立法,希望通过制定“孤儿药”优先审评的实施细则、建立罕见病医保制度等措施,推进“孤儿药”国产化道路。
去年夏天,全球狂欢的冰桶挑战让“渐冻人”这一特殊群体被公众认识,而这仅是罕见病群体的“冰山一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 ~1 的疾病,种类多达6000~8000种,包括血友病、苯丙酮症、结节性硬化症、软骨发育不全症等,其中80%都属于遗传性疾病,相关治疗药物则被称为“孤儿药”。
当前,我国上市“孤儿药”仅130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仅57种,能全额报销的只有10种,国内药企对该领域的自主研发尚处于空白。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罕见病患者而言,无药可医、有药也医不起,望药兴叹已成常态化”。
一名罕见病患者的心声
已是阳春三月,然而张红还是觉得冷飕飕的。
今年已是张红接受渐冻症(ALS)治疗的第10个年头,同往年一样,对于刚刚过去的“国际罕见病日”(2月28日),她所收获的仍然只有失望。
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自己已无法通过语言直接交流,只能使用眼控仪将想表达的内容呈现到电脑屏幕上,采访过程中,10个字以内的回复也要耗费她数分钟作答。
实际上,渐冻症只是诸多罕见病的冰山一角。据美国FDA和欧盟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全世界确认的罕见病已有6000~8000种。在我国,这一人群数量与日俱增,仅在山东就有200万患者。
然而,目前我国上市的“孤儿药”仅130种,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只有57种,能全额报销的只有10种。山东省立医院“瓷娃娃”治疗专家王延宙表示,“孤儿药”尚未在国内批量生产,价格高昂。
张红亦向记者坦言,她目前在服用的药物大约有七八种,其中大部分为进口,只有少数能用医保报销10%的费用,每年的药费在十几万元,已令她不堪重负,“我希望更多的孤儿药被纳入医保体系中”。
药企不愿碰“硬骨头”
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黄如方通过自己的微博发表新年寄语“不说快乐说加油”,寥寥几个字背后,透着一股无力感。“这几年来,我基本每月都会听到罕见病患者去世的消息,因为无药可医,有药也买不起。”黄如方说,“比如恶性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品,需终生服用特效药物BH4,每盒药售价近万元,一旦断药,就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对普通家庭而言,已属于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尚无药企独立研发“孤儿药”的案例,仅有十余家药企生产比较常见的“孤儿药”。如果单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需求决定生产,为何国内药企宁愿放弃这一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高管表示,研发一个创新药物往往需要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耗时10年左右,再加上每一种“孤儿药”所对应的市场较小,研发风险大,药企都不愿意碰这块“硬骨头”。“孤儿药”难求,繁冗的审批程序也成为进口“孤儿药”的拦路虎。“进口药物进入国内销售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国家对试验对象的数量进行了界定,不能少于200病例,但很多罕见病总患病人数在国内也凑不齐200人,再加上动辄四五年的审批时限,也将不少孤儿药挡在了国门外。”黄如方说。
呼吁“孤儿药”国产化
“孤儿药”的尴尬处境已经引起药界大佬刘革新的重视。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他提议通过建立“孤儿药”认定制度、多方联动进行药物研发、简化“孤儿药”审批程序、市场独占权与减免税费以及建立罕见病医保制度五个方面,来推动“孤儿药”的国产化。
刘革新建言,通过卫生、药监、科技、财政等多部门联动,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原创性“孤儿药”研发,鼓励对国外专利过期“孤儿药”进行抢仿,引导研究机构和企业从事“孤儿药”研发,加快“孤儿药”的上市速度。
此外,他还提议国家应制定“孤儿药”市场独占、单独定价与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以加快推行我国孤儿药量产,降低药物成本。
对于目前的新药审批环节,刘革新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应制定“孤儿药”优先审批的实施细则,如临床试验减免及特殊审批。“我国现有的一报两批制度使得研发效率下降,药品注册时间过长,一些临床急需的药品上市时间滞后。”他在提案中如是表述。
“现在社会各界对罕见病的关注度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人提出将孤儿药纳入医保,但这类药物大多价格高昂,其所占比重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常见病患者的医疗支付。”上述药企高管认为,目前要解决我国“孤儿药”困境的切实出路也在于国产化,先降低药品费用。(生物谷Bioon.com)
原标题:治罕见病的“孤儿药”又少又贵 业界呼吁为国产化开绿灯
作者: mario 时间: 2015-3-6 09:47 AM
长知识。感谢楼主分享。
说起中药防治艾滋,个人觉得有点困难。
作者: xuliangzi 时间: 2015-3-6 12:15 PM
收到学习了涨知识
作者: ZGZG 时间: 2015-3-6 03:40 PM
O(∩_∩)O谢谢
作者: qdklb 时间: 2015-3-6 03:48 PM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黑龙 时间: 2015-3-6 04:38 PM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www.yaoqu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