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中药工业为促进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增加就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药制剂生产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如原料药质量不可控、投料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标准不完善检验技术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需要提高等。本文着重分析了中药制剂生产中投料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中药制剂生产投料存在的问题意见
6 j$ R* a5 m; U) ^ o【关键词】 中药制剂投料 监管 药品质量
( ?+ r% v1 k! i【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17-02
& i- i6 |# `" G$ \7 `+ T) P 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制剂规范》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一类药品。中药制剂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费用相对低廉等优势,在防病治病、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V, T# A- {& n0 ?
但是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药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2006年“齐二药”事件的阴霾尚未散去,“欣弗”事件再次给公众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2008年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刚刚平息,2011年四川某制药企业又被爆药品质量问题。药品质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投料是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的重点环节的关键,加强中药制剂投料监管已经刻不容缓。
! Y6 R; [( Q9 b1 r# Q: ?* F 一 中药制剂生产投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 `0 s& P& k- Z. ~% ^0 G9 @ 笔者认为中药制剂投料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 o& c+ E0 e+ Q1 A9 a+ A 1、一些生产厂商钻国家中药标准不完善,有效成分专属性不强的空子偷工减料。
. _ O& f9 O7 f2 p' \4 g- p
目前, 我国药品检验是实行的随机抽检方式, 在抽验中存在很多技术障碍。如中药药品标准中, 一些化学成分并不代表特定中药,即便少投或不投其中一两味药, 也很难被检测出来。同时,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 采收季节、入药部位、炮制方法以及生产过程中投料比例也无法在检验过程中得到证实。
8 z7 p# j- Z t9 X1 b2 C8 ^ 一些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过分注重降低生产成本, 选择以质次价低的原辅料代替优质原辅料(如用参须、参叶代替人参;用筋条、剪口、七根代替三七;工业用丙二醇代替药用丙二醇等), 致使药品的质量降低, 其药物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
3 }, j. J& F, `% S1 G* W4 m! G 中药饮片既是调配汤剂的处方用药, 又是中药制剂的投料用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是保证其归经、药性和发挥药效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企业在药材前处理过程中不按照《中药炮制规范》进行炮制,影响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
) W: H8 O: y6 u 2、企业员工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漠。
# R# \5 Q/ D' f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在招募员工时, 普遍照顾亲属或片面追求工资低廉,而忽视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员工培训时, 也只是简单地进行员工所在岗位的技能培训和简单的安全培训, 忽视了员工《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员工法制意识和质量意识低。在具体生产过程中, 由于中药种类规格繁多, 理化性质、贮藏条件不同,使用的目的也因产品品种、剂型规格等不同而异, 而管理人员业务专业水平偏低, 对中药材和饮片的购进、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缺乏了解, 导致物料在库存管理阶段的质量失控。
; l) c$ c' }3 f- ^# F9 T. E6 \, l
一些生产企业在通过G M P认证后,为了降低成本,大量裁撤关键环节专业技术人员,致使关键岗位形同虚设,质量管理滑坡。
0 W2 q9 Z* }3 f2 M4 @/ b3 R 3、中药市场假劣药品较多,给中药制剂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1 j0 ]! i/ W, C% ~3 @, a l 近年来,尽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中药的监管力度,促进和推动了中药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特别是近两年部分中药价格涨幅较大,一些价格较高的名贵中药被不良商家用价格便宜的假劣药材替代,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中药制剂原辅料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如四川省凉山州2009~2010年的药品抽验中不合格药品193批,其中中药材、中药饮片161批,占不合格药品的83.42%;中药制剂29批,占不合格药品的15.03%;近期检验的大黄、山药、骨碎补90%以上是伪品;沉香、丹参、等品种有效成分含量低下。
! S% O* z7 ?3 w5 N0 `8 K( K: ]
二 加强中药制剂投料监督管理的建议
; g+ }; Q; M4 Y& `% q6 G. h# g
基层药品监督管理中,事后监管手段已得到普遍高度的重视和充分应用,而事前监督则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在监督机制中处于次要地位。事后监管作为一种监督管理手段有其自身弱点,即便在完善的检验依据和条件下,它也只能有限的发现和处理已经产生了的假劣药品,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监管手段。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药品质量的“守护神”,要及时转变监管理念,变被动应急式监管为主动出击形式监管,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变“蜻蜓点水”式监管为全过程、全品种监管。
& ?% h- Y" }% C' O* t3 k
中药制剂作为防治疾病的药品, 它应符合药品国际标准, 即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目前由于中药制剂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检验标准专属性水平较低,因此,生产投料是中药制剂安全、有效的前提。
, Z2 Z, O# \. s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