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标题: 【旧时光】化学药物复方制剂杂质研究的考虑要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丹丹 时间: 2014-4-8 09:25 AM
标题: 【旧时光】化学药物复方制剂杂质研究的考虑要点
化学药物复方制剂杂质研究的考虑要点
" k. a& n+ u% A% Q! @
发布日期:2005年1月12日
作者:李志万 霍秀敏 唐素芳
部门:审评二部 药学组
M" z- V3 \9 l% K2 T
复方制剂因组分较多,其杂质研究一直是质量研究和技术审评的关注重点,我们在初步总结了复方制剂组成形式的基础上,从杂质预测和分析、杂质研究思路和检查方法三方面提出了复方制剂的杂质研究对策,以期与大家交流。
9 x! j% B3 n" ?1 G3 a
一、复方制剂杂质的预测和分析
1 C, d& l& _8 A& R) v) k6 a% M' y复方制剂中的杂质,一般可分为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及残留溶剂,本文主要阐述有机杂质的研究。
# H- C& n" {( s: t1 t
杂质的检查除需借助相应仪器外,有时可通过对药物制备工艺、化学结构、贮存条件等分析推断出部分药物杂质的种类,甚至结构。
) J. @$ O$ b& V6 L$ x9 x由复方制剂中各主药引入的杂质,主要包括主药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原料/反应物、中间体、副反应产物等;通过对药物结构、贮存条件等分析可获得因药物降解而产生的部分杂质,如含对乙酰氨基酚类复方药物,应考虑有对氨基酚存在的可能。组方后产生的杂质可通过制剂工艺分析(如有无湿法制粒、高温干燥/灭菌等)推测可能产生的杂质,文献报道亦是非实验而获得杂质信息的途径之一。
# d6 E1 w! |1 J( o9 \0 ]杂质的预测和分析对杂质检测方法的选择、方法的验证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制备工艺研究人员与质量研究人员的密切协作,对更好地进行药物质量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 N2 ] @ A; ?8 o
二、 复方制剂杂质研究的思路
' U( e9 {; k& K4 e5 U |6 `
复方制剂因组分、结构及含量的不同,导致杂质的研究也复杂多样,难以制订统一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在详细分析复方制剂中各主药的结构、稳定性、含量等情况的基础上,对其杂质的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 J( L' U) x/ J$ H- C; u- Q 1、复方制剂中的已知杂质,宜采用杂质对照品法进行检查。
/ |1 E" S0 Q' N# b' C5 W5 M
2、复方制剂中杂质结构差异较大时,可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9 s* K4 |1 r& x7 d6 D1 [; y9 ~$ j% M 杂质结构差异判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原料药制备工艺(引入杂质)。
2)主药结构(降解产物)。
3)有关的研究结果。
4)文献报道。
7 i$ }* Z; U& N, s不同检测方法包括不同的色谱方法(如HPLC 法、TLC法、 GC法和 HPCE法等),或相同的色谱方法但不同的色谱条件(如HPLC法采用不同柱型、不同极性流动相,不同检测波长或检测;TLC法采用不同固定相、不同展开剂;GC法采用不同固定相、不同柱温等)。
( F0 b9 n& x" O9 |3、复方制剂中杂质结构相近时,在确保方法专属性的前提下,可采用一种色谱条件进行杂质研究。
/ V8 w0 l3 u5 \+ T* q
4、复方制剂中各主药稳定性相差较大时,可针对不稳定主药的杂质进行研究。
) z, z; p2 N% n- o) v; H复方制剂中各主药的结构千差万别,其稳定性亦不尽相同,在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或有明确的文献资料支持下,可将杂质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不稳定的主药上。
8 }$ J. l8 g. U3 o. g+ D4 }
5、复方制剂中各主药含量相差较大,但稳定性均较好,可主要针对含量较大的主药进行杂质研究。
) ^. r+ W& O- ]* Y3 Z0 B: X7 a
采用该方法研究应有明确文献支持小组分不会产生毒性的杂质,如产生毒性杂质,该毒性杂质应采用杂质对照品法进行研究控制。
' B& {& c+ k7 p! g( r( ?% I! M
6、复方制剂中各主药的稳定性均较差,或者各主药含量相近、稳定性亦相近的复方制剂,建议均进行相应杂质的研究,分析方法可参照上述(1~3)项酌情选用。
) q X) t. d+ t5 R1 G3 C: y7 a7、对组分较多的复方制剂,如复方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复方制剂,应详细分析各组分的稳定性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杂质研究。此时更应关注检测方法的专属性,可通过关注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等稳定性试验的有关图谱/结果,判定杂质的变化趋势,含量变化趋势亦是杂质变化趋势的一种间接体现。
; o% m ]1 X. b4 p
8、其他情况: 对(双)多层片但不同片层仅含单一组分的复方片剂,或多种色泽/形状颗粒且不同色泽/形状颗粒仅含单一组分的胶囊/颗粒剂等固体复方制剂,如能采用物理手段(如小心切开、分拣等)将不同主药组分简单地分离,可参照各主药单方制剂的杂质检查方法分别进行研究。这些特殊剂型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主药之间有无迁移现象。
6 D1 ?$ H5 s' g* D三、杂质检查方法的一般考虑
, _' b' s E2 ]$ L鉴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我们以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应用范围较广的HPLC法为例进行阐述,其他方法可以此作做参考。
1 ]+ ]% {% U6 ?0 h, g1 ] Q1、检测器的选择:目前可用于HPLC法的检测器很多,应根据对杂质结构的分析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因大多数药物及杂质在紫外光区均有吸收,故UV检测器为常用检测器。对于在紫外光区吸收较弱或无吸收的杂质,可采用其他通用型检测器(如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等)进行研究。
4 ~& E2 S! Y, T2 B; K* F, X8 h* Q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对复方制剂的杂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该检测器可获得各杂质的全光谱信息,有助于判断杂质检测波长选择的合理性,并可进行峰纯度检查。
" ] A# z$ k+ ^2、检测波长的选择:应选用对各杂质均有较强吸收的波长作为检测波长,当一个测定波长无法兼顾所有杂质时,可选用不同波长分别测定。
* B0 @9 o' _+ Q+ ]* a2 u3、杂质的定量方法:
+ X; G& q$ [$ C& F n1 Q
常用的杂质定量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和峰面积归一化法。
7 m" V+ G1 e" H6 q0 D* s(1)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检查。
# }0 N3 H) o H' V2 V
(2)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应注意不同时间、不同仪器、不同实验室间相对保留时间的波动,以及当供试品中存在多个杂质而又分离度较差时可能造成杂质定位的困难。使用该方法应进行完善的系统适用性试验,如分离度、拖尾因子和理论塔板数等。如某一杂质含量达到/超过其相应主药1‰时,应尽可能地对其结构进行确证,制备或设法获得该杂质对照品,测得其校正因子;如有明确证据表明杂质具有较大毒性,尽管其含量不超过1‰ 或更少,亦应测定校正因子,甚至采用杂质对照品法进行检查控制。
! k! c& o" E( B3 ^) e(3)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有可能导致定量有一定的误差,但在校正因子在0.8~1.2范围内是可行的。该方法多在单一杂质含量均较少、无法得到杂质对照品进而获得校正因子、杂质结构(吸收情况)与相应主药结构相似的情况下适用。
" V, f( Y" n. V; x5 B& G) m1 M8 v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可根据复方制剂主药组分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9 B* V4 Q1 p: `1 h- d
Ⅰ)主药含量和杂质响应均接近时,杂质定量可与复方制剂中各对照主药峰面积之和比较。
' t+ f% M8 L( s! y! b
Ⅱ)主药含量相近、杂质响应相差较大,含量相差较大、杂质响应也相差较大时;建议选用两种色谱条件进行杂质检查,此时杂质可与相应条件下考察的对照主药(杂质来源的主药)峰面积进行比较。
9 z5 A& l: [: _- ^- UⅢ)主药含量相差较大、杂质响应接近时,在主药均较稳定的情况下,如采用一种色谱条件进行杂质检查,杂质可与含量较高的对照主药峰面积进行比较。
* f* ? W& V3 v$ U
Ⅳ)峰面积归一法简便快捷,但在杂质结构与主成分结构相差较大时可能会有较大的定量误差,尤其是在校正因子在0.5-5.0范围以外时更是如此;故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
6 c/ v# X0 u( y
4、杂质的限度
1 I+ C, t8 V. M; M Y! W# L. f0 U复方制剂杂质限度应根据杂质的安全性确定,可参考各组分原料药的杂质限度、单方制剂的杂质限度作综合考虑,但应注意杂质的加和作用。
! V( D6 s6 [2 [+ ^" t" k7 _5、方法的验证:
9 [6 R( @& T. `+ q1 g1)复方制剂“空白”概念:溶剂、流动相、辅料,有别于待测主药组分之外的其他成分。
4 x4 r. ~# { `1 Z. F; K2)专属性:复方制剂杂质检查方法专属性应在单方制剂杂质检查方法专属性基础上,作进一步要求:
3 e J* } T# b T
采用不同的色谱条件进行杂质研究的专属性考察:既要考察在相应色谱条件下溶剂、流动相、辅料是否对待测主药杂质(根据其原料药在相应条件下的杂质研究结果)检测有影响,也要考察其他主药是否对该条件下的待测(主药)杂质检测有影响,同时还要考察待测主药杂质与其自身主药峰的分离度是否符合要求。采用相同色谱条件进行杂质研究的专属性考察:在选定色谱条件下,溶剂、流动相、辅料是否对各主药杂质检测有影响,各主药峰对各主药的杂质的检测是否相互干扰。
: A9 _/ m. m G0 U
适度的破坏试验可进一步验证在选定条件下方法的专属性,峰纯度检查试验也有助于进一步验证方法的专属性。
$ S- g& z, V) y+ a其他方法学验证内容同一般要求。
. {( s* b. ~. z) _
鉴于复方制剂杂质的复杂性,提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复方制剂中的杂质进行研究,以尽可能地确保复方制剂中杂质可被有效检测;也提倡采用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杂质进行对比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3 x' ?7 y" _* a7 T2 p
- u4 J, n8 E* F5 C I
作者: xuhongxia 时间: 2014-7-1 03:38 PM
很好的,我们现在正在做复方氨基酸,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谢谢了
作者: hongchener 时间: 2014-7-11 10:26 AM
好资源,分享一下,多谢楼主
作者: Cristina 时间: 2014-8-13 03:15 PM
谢谢分享!
作者: 吗啡 时间: 2014-8-13 04:42 PM
好资源!
作者: sykren 时间: 2014-8-13 11:13 PM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love_xll 时间: 2014-8-18 03:56 PM
谢谢分享,学习中......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www.yaoqu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