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标题: 欧美GMP现场检查常见问题析疑及检查要点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xiao    时间: 2015-5-16 07:14 AM
标题: 欧美GMP现场检查常见问题析疑及检查要点
                 欧美GMP现场检查常见问题析疑

[编者语] 为帮助国内药企更好地了解欧美GMP理念,解决企业在欧美认证过程中的实际难题,近日,在北京康利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2014欧洲药品注册与市场开发研讨会”期间,增加了“欧美GMP现场检查常见问题答疑专家会”特别议程,邀请了欧美GMP认证方面的专家为与会代表答疑解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本期开始,本版将把与会代表提出的这些问题及专家的解答汇总归纳陆续呈现,期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高活性药品交叉污染问题

Q:我们有一个普通口服制剂车间,计划申请FDA现场检查,但是我们厂区内还有另外一个头孢类口服制剂车间,请问这种情况下,在进行FDA现场检查时会有哪些风险?应如何避免这些风险?

A: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检查。对于这个问题有几个原则:一是要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来预防头孢类粉尘的污染。通常,头孢制剂车间与普通固体制剂车间的距离至少要保持在50m以上,同时要考虑这个普通固体制剂车间在整体厂区布局中的方位,比如是否在头孢制剂车间的下风位,周边是否有其他的影响源;二是要同时做好防止头孢类产品扩散的措施,包括头孢制剂车间的排风位置、普通固体制剂车间的进风位置、人流和物流流向等;三是在软件程序上,要做好头孢类物质的监测,以证明在目前的防护条件下是否有物质扩散。

Q:那是否需要设置硬隔离措施,比如围墙?

A:这不是必需的。美国FDA有一个关于抗生素控制的文件,称作《Non-Penicillin Beta-Lactam Risk Assessment》,在这个文件里,要求头孢类药物的粉尘必须被有效“围堵”。按照刚才我们说的,除了建立硬件和软件上的“围堵”之外,还要有数据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比如针对设置距离的问题,经验值是可以参考的(比如30m、50m),但是这个距离值,需要有数据来证明,例如可以采用其他车间人员/物料入口处的擦拭、检测等,只要有充足的数据证明,即使距离比较短,也是可以接受的。

Q:对于这些残留的监测,标准是多少呢?

A:根据WHO和FDA的相关指南描述,目前被公认的标准应该是:使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比如HPLC)应该是不能被检出的。

原辅料取样问题

Q:欧洲GMP要求对每一个包装的原辅料都要进行取样鉴别,但我们公司的原辅料批量比较多,每次会有几百甚至上千件物料,如果每件都做到取样鉴别,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我们公司的这种情况,有没有比较好的建议?

A:关于无菌制剂使用的原料药,在进货验收时,对其每一个包装进行鉴别试验是GMP明确的要求。对于此项要求,每一个企业执行的力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并没有将每件原料都进行取样鉴别。但是,如果进行国际认证,就必须要严格按照这项标准执行,每一件原料都需要进行取样鉴别。目前有一些企业可能会使用拉曼光谱的方法来鉴别,对于拉曼光谱的方法,在美国药典、中国药典中都有相应的描述,但根据检查经验,美国FDA对拉曼光谱的使用比较认可,而澳大利亚TGA并不是十分愿意接受这种方式(未完待续)。

http://web.yyjjb.com:8080/html/2014-08/08/content_212483.htm

工作服清洗

Q:公司内有不同洁净级别的工作服,这些工作服在清洗、干燥时应该注意什么,不同级别的洁净服能否在一起清洗,衣服洗完之后能否晾干?

A:工作服的清洗在企业管理中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GMP中,对于洁净服的管理有两点,第一是洁净区的衣服在洁净区清洗,第二是不同洁净区的衣服要分开清洗。第一点好理解,洁净服清洗的环境要和使用的环境相一致,大部分公司都能执行。而第二点中的“分开清洗”对于企业实际执行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有人会问,分开的方式是什么?是不同的洗衣房,不同的机器,还是不同的时间?

我们在以往咨询服务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例如,某血液制品厂就需要设置11个洗衣房。这是因为血液制品工序比较多,比较复杂,比如一开始是使用血浆,然后分离成各种血浆因子、白蛋白、球蛋白、淋巴因子等等,这些工序都是分开的,每一个分开的工序都要建立一个洗衣房。这些工序分开后,在病毒灭活前和灭活后又要建立不同的洗衣房,这样下来就会有十几个洗衣房了。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分开清洗”?分开清洗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用途、不同区域的衣服清洗不能相互影响和交叉污染。洁净服的“净”主要有两个方面:微粒方面的净化和微生物方面的净化,微粒方面的净化主要通过清洗实现,微生物方面的净化主要通过灭菌/消毒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用途的工作服在清洗时不能有交叉污染,洁净服清洗后,在整衣、转运、干燥、消毒/灭菌不能有二次污染。很显然,如果洁净服清洗后长时间自然晾干,晾干过程中就会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所以,洁净服的管理尤其要注意分开清洗,不要有二次污染。

产品共线问题

Q:我们公司主要生产抗肿瘤注射剂,如果要在欧洲或美国申报,最终灭菌注射剂和非最终灭菌注射剂是否可以共线生产?

A: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点需要把握:最终灭菌产品和非最终灭菌产品的共线生产是不值得鼓励。这两大类产品主要有两点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操作的要求不同,仅从这两点不同上,就有充足的理由来拒绝两者共线生产。

如果都按照高标准要求去执行,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必然会造成最终灭菌制剂的生产成本增加。GMP强调的是“适合与不适合”而不是“可以与不可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鼓励最终灭菌产品和非最终灭菌产品的共线生产。

Q:抗肿瘤药品和抗肿瘤辅助药品是否可以共线生产(抗肿瘤药品是具有细胞毒性的)

A:具有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品是明确要求由专用设备生产的。使用清洁验证数据来证明可以将抗肿瘤药品清洁干净,不会对下一个产品造成污染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对于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物来说,它的致毒风险很大。如果是新建工厂,我们坚决不鼓励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品和其他药品共线生产。

另外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通过验证数据来证明风险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硬件缺陷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弥补,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而不是只依靠验证的数据。

培养基模拟灌装

Q:我们公司申报的注射剂产品,单一品种就有多个规格,在做培养基模拟灌装时,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是否要求每个规格都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还是只需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规格就可以?

A:需要考虑小瓶的规格和尺寸,比如瓶口大小、瓶身高低是否一样。如果这些参数不一样,那么在无菌灌装时暴露的风险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同的规格需要都进行验证。如果仅仅是因为高度或者瓶口大小不一样,那么可以通过风险评估选择风险比较大的条件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比如:灌装速度最慢(暴露时间比较长)、瓶口最大(暴露面积比较大)、瓶子最小(灌装速度快,产生液滴、微粒比较多)等。

变更控制

Q:如果在无菌过滤工序中,变更了除菌过滤器的供应商,但是过滤器的材质不变,是否需要做溶出物和相容性的验证?

A:需要进行溶出物和相容性的验证,因为变更了过滤器的供应商,生产过滤器的工艺、使用的原材料、溶剂、助剂等都有可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所以还是需要进行溶出物和相容性的验证的(未完待续)。

http://web.yyjjb.com:8080/html/2014-08/11/content_212676.htm






作者: xiaoxiao    时间: 2015-5-16 07:16 AM

欧美GMP现场检查要点
欧美GMP现场检查要点(一)
                      第一部分  A 工厂总体印象
1厂房与设施、设备
1.1设计:将差错、混淆、混药、交叉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1.2有效的清洁和维护
1.3害虫控制:确保建筑物内无昆虫、动物(尤其是龋齿动物),鸟类存在。
1.4厂房建筑维护良好
1.5检查垃圾箱、废弃物料不断被清除(没有积压)。
1.6卫生SOP:包括时间表、方法、工具。卫生设备要方便易拿,有序放存、易于清洁消毒(包括更衣室、控制室,洁具间,盥洗室,食堂)
1.7要有足够的光线,通风系统,过滤系统,测量仪器灰尘控制,适当的湿度、压力和温度。
1.8环境定期监控并记录
1.9生产区:合理的人流物流,足够的空间。
1.10高致敏性药品的生产要在单独的设施中进行(如青霉素、生物制品、某些抗生素、激素和细胞霉素的生产要在专门的设施中进行。)
1.11 工业用毒药(杀虫剂和除草剂)不应出现在生产药品的厂房中。
1.12 有足够的生产空间和中间站面积
1.13 在产尘的地方有捕尘和集尘装置
1.14 所有的排水都能收集在排水管里
1.15 管道,装置的连接处和其他设施不应有难清洁的地方。
1.16 管道上应贴标签,标出物料和流向。
1.17 地板,墙壁,天花板采用容易清洁的材料。
1.18 贮藏区:确保好的储藏条件(干净、干燥、温度)
1.19 设立专署贮藏区:比如易燃的物品、阴凉库、低湿度间。要有监控报警装置在非正常情况下报警。
2休息室、盥洗室
2.1 休息室、吸烟区和饮水间应该和其他区域分开。
2.2 盥洗室设置应对于使用人员容易上盥洗室且便利。
2.3 盥洗室不能直接和生产区或储藏区相连,要保持干净,通风。
2.4 有肥皂、毛巾、卫生纸,必要时有淋浴设施
2.5 没有外来物料(标签、药品)
3接收区域
3.1 接收和发放区域要能保护原料或产品不受天气影响。
3.2 每个容器或容器组要保持干净,检查标签是否合适(包括名称、批号、有效期、供应商),损坏度,污染情况,容器附带订单和发票。
3.3 企业内部代号清单。
3.4 批准的供应商清单
3.5 应有原材料的控制、购买、接收、贮存、处理和发放的SOP,应有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管理的SOP
3.6 所有物料的处理和贮存都必须防止污染、变化(如降解)和混杂。
3.7 只有相关的文件(如检验报告单,放行单)都具备时才能进入库存。
3.8 待检品只有在QC检验放行后才能使用
3.9 状态标识清晰,用手工贴好,或用经过验证的计算机系统来管理。
3.10未印刷和已印刷包材的购买、处理和控制
3.11起始物料的接收和记录,包括:接收日期、物料名称、供应商、供应商的批号、总量和容器(箱,桶等)数量,及复核称量记录。
4 仓储
4.1 如果没有电脑控制——隔离划分区域,最好有物理隔离(均完全隔离,各自独立):取样(区),待检验(),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体,成品,不合格品,召回和返工的产品。
4.2 严格控制人员进入这些区域,环境安全可靠。
4.3 待检品,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应该隔离开来,且符合以下要求:物理上的隔离区;清晰,易于区分状态的标签(用于容器上和设备上的标签应意思清楚,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有控制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经过验证)。
4.4 用于控制和监控环境的SOP:贮存温度,湿度,无直接光照,没有暴露在空气中。
4.5 要离开地板(比如用一个托盘,不直接接触地面),与其它物料和墙壁也要保持合理的距离。
4.6 每一批整体维护
4.7 取过样的容器应能背识别
4.8 执行先进先出
4.9 复检日期,合适的系统监控贮存期。
5取样区
5.1 独立的区域,光照,通风,集尘器。
5.2 取样SOP
5.3 清洁SOP和记录。
5.4 防止交叉污染。
5.5 取样的代表性
5.6 取样SOP包括:方法,所用仪器,取样量,再次分装的操作指导、取样容器的类型和状态,特殊预防措施(无菌或有害的物料),取样工具的清洗和储藏。
5.7 取样标签包括:样品名(所含物质名称),批号,取样日期,取样者,样品来源(来自哪一个容器)。
5.8 注意:避免取样过程中和取样后发生污染和变质。取样后容器的重新密封。
6 已放行物料区
6.1物料放行;
6.2 状态标志清晰。
6.3 由具有责任心经过培训的人员发放。
6.4 接收数量、流转、返回数量的记录。
6.5 偏差调查。
6.6 适当的标签(状态清晰,不太多标签):品名、相关的内容代码、接收时的批号、状态、失效期或复检期。
6.7先进先出
6.8 没有过期的材料。
7 不合格品区
7.1 制定不合格区域,进入受控制。
7.2 不合格品管理SOP:标签,责任划分。
7.3 不合格原因有文件证明
8 退货品区
8.1 专用的区域,进入受控
8.2 从市场退回的产品除非能证明质量是令人满意的,否则要销毁。
8.3 退货管理SOP
9 已印刷的包装材料区域
9.1 人员进入受控制
9.2 每个物品分开存放,易于识别,整个区域独立且上锁。
9.3由有责任心并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负责管理。
9.4 发放:严格、有序、细致的控制。
9.5 避免混杂: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www.yaoqu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