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标题: 【深阅读】好日子不好过!跨国巨头全球战略的近忧与远虑(附四大军团成长性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丹丹    时间: 2015-6-5 07:02 AM
标题: 【深阅读】好日子不好过!跨国巨头全球战略的近忧与远虑(附四大军团成长性分析)
本帖最后由 北京-丹丹 于 2015-6-5 07:03 AM 编辑

【深阅读】好日子不好过!跨国巨头全球战略的近忧与远虑(附四大军团成长性分析)原创 2015-06-04 樊平 [url=]医药经济报[/url]
[attach]4320[/attach]
欧洲、日本等主流市场增长乏力,专利悬崖期又远未结束,跨国巨头掌舵人的近忧和远虑是什么?重压之下如何布局未来?
  宏观经济是医药市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2014年,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下行期,不仅新兴经济体保持高速增长,美国也实现了超过3%的增速。在大环境变暖的趋势下,全球医药市场增速加快,根据IMS的数据,2014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到9365亿美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前几年。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医药市场占比已经大幅提高,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新兴经济体医药市场份额已经从12%提升到28%。
  但是,欧洲、日本等主流市场增长乏力依然困扰着医药企业,一波又一波专利悬崖的到来更是不断刺激跨国巨头掌舵人的神经。就2014年而言,“重磅炸弹”欣百达(度洛西汀)销售额从51亿美元骤降到16亿美元,损失的35亿美元相当于礼来2014年总体业绩的五分之一。
  为了保持市场规模、提升效率、降低开支,制药巨头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最多的就是交易并购和裁员。
[attach]4321[/attach]
并购:新模式新特征
交易金额飙升,出现优化置换、溢价较高、以小博大三大特点
  根据Deglogic的数据,2014年制药行业宣布的交易总额超过4000亿元,较2013年翻了一倍。2014年交易并购呈现出了三大特点:优化置换、溢价较高、以小博大。
  2013年以来,单纯的以销售规模为目标的并购模式比例已经逐步降低,更多的企业选择优化置换模式。正如经济学非常出名的种土豆和养牛的案例,多家制药企业通过交易将其非优势领域资产转出,同时转入优势领域资产,以期更为集中地发展优势领域。
  比如GSK、诺华和礼来进行的大规模业务交易重组,交易的主要内容是诺华将其手上的疫苗业务交给GSK,GSK将手中的肿瘤业务全部转让给诺华,GSK和诺华成立合资公司专门负责其现有的消费者项目,诺华将兽药业务转让给礼来。交易的结果,礼来的兽药业务规模达到全球首位,诺华的肿瘤药业务规模直逼罗氏位居第二,GSK则巩固了本就位居首位的疫苗业务。在这些跨国巨头都选择集中精力开发优势领域的同时,不少国内企业仍然缺乏敏锐的市场判断,依然盲目扩张、多头出击,结局可以预见,迟早将被市场所抛弃。
  2014年全球股市进入牛市,医药股增长尤为迅猛,这使得2014年的交易项目普遍溢价偏高。EvaluatePharm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大型的医药领域并购共进行了23项,项目数仅略有增加,但并购金额则大幅飙升,平均并购金额大幅增长了近四成,被收购方股价的大幅增长无疑影响了价值评估。
  另一方面是以小博大,通过并购较大规模甚至超过自身规模的同类企业,一些公司的规模快速放大。
  比如阿特维斯,曾作为大型仿制药企业,市场规模全球排位在30名开外,但近几年通过多次大型并购,连续收购了包括眼力健、森林实验室等规模均在前50位的大型制药企业,使得2015年阿特维斯销售额有望进入全球前十。
  大型的收购往往也会出现连锁反应,阿特维斯的快速发展无疑刺激到了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企业梯瓦的神经,就在不久前,梯瓦成功收购了位居第三位的仿制药企业迈兰,新的梯瓦销售规模将轻松进入前十。
裁员:受资本市场认同
受大环境的影响,不少跨国巨头也开始将裁员目标指向中国
  2014年延续了近几年大裁员的趋势,为了挽回专利悬崖带来的损失、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提升效率以及优化整合并购重组企业架构,制药巨头往往都会选择裁员。
  根据GEN的数据,2014年裁员人数最多的十家制药企业总裁员数超过12000人。其中,安进由于后续产品开发不利,试图增加更多的研发费用,为此裁员4500人,此次裁员是安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力资源变动。2014年裁员2000多人的诺华主要为了提升企业的利润率。裁员同样达2000人的阿特维斯则是因为连续并购后的人力资源重组。
  资本市场对这几次大裁员都持认同态度,裁员宣布后企业的股价都明显提升。
  在跨国巨头连续多年大幅增加中国区域的销售人员之后,受大环境的影响,2014年不少跨国巨头也将裁员目标指向中国,BMS、GSK、MSD等都准备或已经启动了针对中国区销售管理人员的裁员。中国区裁员更多是因营销模式的调整,意味着未来跨国企业对医药代表的需求降低。有部分外企医药代表已经尝试转行,更多的则试图进入内资医药企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0P 15四大军团各自的“胜券”

  尽管存在一系列问题,但全球医药行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综合企业年报、fiercepharma数据和IMS数据,笔者排出了2014年全球制药TOP10,分别是诺华、辉瑞、赛诺菲、罗氏、默沙东、强生、GSK、阿斯利康、吉利德和拜耳,其中4家下跌,6家增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一军团TOP1~3

NO.1 诺华:有望保持好业绩
成长性:★★★
  2014年诺华保持“领头羊”的地位,但其医药市场却出现了小幅下降,2014年销售额为537.2亿美元(以下均不含消费者健康领域、诊断和医疗设备领域等非药品领域)。
  代文系列产品随着专利到期导致诺华损失超过15亿美元,而疫苗业务的剥离使得其本来增长的疫苗业务无法在业绩中体现。
  另一方面,诺华最大的领域抗肿瘤药保持增长,其中Afinitor和Tasigna都实现了超过3亿美元的增长。增量最大的则是多发性硬化的口服药物Gilenya(芬戈莫德),该药增长了6亿美元。这些品种的增长基本抵消了代文的损失。
  展望2015年,代文的影响将减弱,芬戈莫德和新的抗肿瘤用药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这将使得诺华有望在2015年取得较好的业绩。
NO.2 辉瑞:紧握并购大旗
成长性:★★☆
  辉瑞依然没能摆脱立普妥等品种专利到期带来的巨大影响,2014年其销售额又降低了5%,为457亿美元。尽管疫苗和依那西普依然保持较快增长趋势,但立普妥、伟哥、络活喜、西乐葆和DETROL共损失了13亿美元。
  短期内,内部挖潜难以大幅提升销售业绩,故辉瑞试图通过并购重新成为全球制药企业的领导者。阿斯利康虽然拒绝了收购,但这不能阻止辉瑞并购的决心。2015年初,辉瑞又拿下了Hospira。Hospira是一家美国药企,目前位居全球制药企业第43位,药品销售额近30亿美元。该收购虽然不能使辉瑞重登榜首,但辉瑞表示其还将进行新的收购。
NO.3 赛诺菲:背靠糖尿病重磅新药线
成长性:★★★★
  赛诺菲保持着第三名的排位,404.2亿美元的销售额使得其也跨入了400亿美元大关。来得时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年销售额达到72亿美元,净增长达7亿美元。除了来得时,赛诺菲还储备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糖尿病领域品种,这些品种陆续上市后将进一步提升赛诺菲在该领域的地位。

第二军团TOP4~5

NO.4 罗氏
成长性:★★★★
NO.5 默沙东
成长性:★★☆
  同属第二军团的企业包括罗氏和默沙东。
  罗氏2014年药品领域的销售额为385.6亿美元,其抗肿瘤领域大约占据三分之二的份额,安维汀和赫赛汀分别增加6%和7%,均超过了60亿美元,新一代的Her2单抗Perjeta刚刚上市即贡献了10亿美元。
  默沙东则保持2011年以来的降低趋势,2014年又降低了近4%,其年销售额360亿美元已经较其最高值降低了12%,顺尔宁等药物的销售额降低是重要因素,但更为关键的是默沙东一直没有较好的新产品作补充。2014年该公司又获批了6个品种,这些品种中能否出现优秀品种还有待观察。

第三军团TOP6~10

NO.6 强生
成长性:★★★★
NO.7 GSK
成长性:★★☆
NO.8 阿斯利康
成长性:★★★
NO.9 吉利德
成长性:★★★★
NO.10 拜耳
成长性:★★★☆
  位居第三军团的企业包括强生、GSK、阿斯利康、吉利德和拜耳。
  作为最大的医药健康领域企业,强生近年来在药品领域发展迅速,2014年药品销售额达到3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抗血栓用药拜瑞妥、银屑病新药STELARA和前列腺用药阿比特龙销售额净增加均超过5亿美元,新上市丙肝药物OLYSIO更是上市后就取得了23亿美元的销售额。
  GSK受制于舒利迭的专利到期和中国市场受反商业贿赂影响,年销售额降低10%,至283亿美元。
  阿斯利康在2014年坚决地拒绝了辉瑞的收购,为了让股东们相信阿斯利康的管理团队,阿斯利康勾勒出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但短期而言,阿斯利康更关注的还是耐信等品种专利到期的影响。2014年阿斯利康最畅销的四大品种中,耐信、可定和思瑞康销量都有所降低,而阿斯利康年销售额261亿美元依然保持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其COPD药物信必可都保维持较高的增速。
  吉利德是TOP10的新进入者,2014年该公司销量增速和增量都位居第一,其24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7%,增量高达137亿美元。该公司大部分业绩都来源于两个丙肝药物,分别是Sovaldi和Harvoni,2014年两个产品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24亿美元。吉利德的成功源于2011年的一次豪赌,当时其收购了这两个品种的开发公司Pharmasset。收购当天吉利德股价降低近10%表明了业界悲观,他们不认为一个新的核苷类药物有太大的价值,而110亿美元的收购价过于高昂。不过在今天,没有人会再去质疑该收购,凭借两大品种,这家历史尚不到30年的企业第一次跨入了TOP10行列。
  位居第十的拜耳依然保持不错的增势,同比增长6%,重点品种拜瑞妥、Eylea增速都超过了50%。

第四军团TOP11~15

升势: 梯瓦、艾伯维
平势: 安进、礼来、BMS
  除了以上企业,还有5家企业距离TOP10不远。其中,梯瓦和艾伯维就有望于2015年进入前十。梯瓦的增长来源于收购迈兰,艾伯维则希望其明星品种修美乐和刚上市的复方丙肝药物Viekira Pak能再加把力。另外三家企业则各有难题,安进后续生物药物略显乏力,礼来和BMS则在其核心品种专利到期后长期没有缓过气来,这三家公司短期内进入前十希望不大。
■编辑 余如瑾



作者: naren4545    时间: 2015-6-5 08:11 AM
感谢分享!!
作者: mario    时间: 2015-6-5 08:58 AM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www.yaoqu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