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标题: 2016年2月3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xiao 时间: 2016-2-3 09:39 PM
标题: 2016年2月3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 于 2016-2-4 07:26 AM 编辑
2016年2月3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attach]7799[/attach]
【今日头条】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非法添加药品氨茶碱和双氯芬酸钠违法行为定性的复函 |
食药监办食监三函〔2016〕72号 |
2016年02月02日 |
|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你局《关于非法添加药品氨茶碱、双氯芬酸钠违法行为定性的请示》(冀食药监〔2015〕47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非法添加的物质不仅限于《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和《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中所列物质,氨茶碱、双氯芬酸钠也属于非法添加的物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6年2月1日
|
|
【行业信息】
中国筹划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来源: 新华社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2日在北京透露,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酝酿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的方案,国家实验室建设将成为中国科研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型。
白春礼是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国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上透露这一信息的。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日本和新加坡等七个国家的共十名国际知名国家实验室负责人或代表与中国科学家共同参加了研讨会,介绍了国际上知名国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
白春礼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介绍,中国政府目前的主要考虑是,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建设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研究基地,逐步将国家实验室打造成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丁洪介绍,中科院拟在北京怀柔建设的综合性国家实验室的方案包括3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北京先进光源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此外,中科院还将围绕大科学装置建立几个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如清洁能源、材料基因组、环境科学、脑科学、加速器和X射线技术等。
“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建设若干个综合性国家实验室。”丁洪说,“相比于按照学科设立的实验室,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可以承担更多大科学工程项目,而单一的研究所在这方面综合力量可能不够。此外,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可以承担更多跨学科科研项目,比如新能源、材料基因组、脑科学等。”
国家实验室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兴起和发展于二战前后,主要是应对国家重大和紧迫的战略需求,也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明确的国家任务为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集成,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
血制品行业上市公司悄然提价 人纤维蛋白原价格翻倍
来源: 证券日报
自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绝大部分药品取消了政府定价。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的血制品行业涨价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据记者了解,8个月过去了,血制品行业公司普遍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多家不愿具名的血制品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向记者表示,不同产品提价程度不同,未来是否提价取决于市场情况。但就目前来看,部分产品仍有提价空间。
部分血制品价格上涨 人纤维蛋白原涨幅翻倍
在取消药品政府定价之后,血制品被外界认为是最有可能涨价的行业。不过,在政策发布之初,企业并不敢立即坐地涨价。“在部分药品被爆出价格翻倍时,监管部门对涨价极为敏感,如有涨价便会找过去谈话。”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然而,时至今日,血制品涨价已经是行业普遍现象。西南证券在研报中介绍,血制品步入阶梯式提价阶段。最具提价空间的依次是人纤维蛋白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近期人纤维蛋白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出厂价同比涨幅分别约80%-130%(规格为0.5g/瓶从280元/支涨至650元/支)、10%-20%(2.5g/瓶从550元/支涨至700元/支),其它产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一位不愿具名的血制品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向记者介绍,公司刚完成产品价格调整,部分产品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具体的涨幅并不清楚。
未来血制品是否还有涨幅空间?上述证券事务代表向记者表示,“未来某些产品仍有涨价空间,但也要根据市场情况而定。尽管取消了政府定价,但要进入医院,还要经历投招标”。
不过,也有部分血制品产品价格涨幅不大。博雅生物在接待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人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针对的病人几乎都是固定的人群,大部分病人需要终身用药。一支药即便只涨十块钱,对长期用药者来说,成本其实是很大的。这种长期用的产品客户及用量都相对稳定,公司认为其价格虽然有上涨空间,但涨幅不会太大。
多家公司业绩预增 机构频繁调研博雅生物
价格的上涨厚增了部分企业的业绩,多家公司发布了2015年业绩预增公告。
华兰生物在2015年三季报中预计,公司2015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亿元至6.7亿元,同比最大增幅约为25%,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系公司血液制品营业收入增加。
上海莱士在2015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介绍,预计2015年实现盈利14.3亿元至14.8亿元,同比上涨180%至190%。对于2015年度业绩变动超出原预计范围,上海莱士介绍,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收入较原业绩预告有所增长且因证券投资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超出原预计范围。
博雅生物发布的2015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35亿元至1.67亿元,同比增长30%至60%。博雅生物介绍,公司2015年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公司血液制品业务及控股孙公司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糖尿病业务收入及利润均呈现稳定增长。
博雅生物的血制品主要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据博雅生物透露,在血制品行业内,实际生产人纤维蛋白原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目前公司的人纤维蛋白原批签发数量大约占据整个行业的一半。数据显示,博雅生物规格为0.5g/瓶人纤维蛋白原,2015年上半年批签发数量为9.2万瓶。
近日,博雅生物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据了解,受益于人纤维蛋白原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预期,1月份,数十家机构到博雅生物进行调研,其中人纤维蛋白原成为关注的焦点。
LDC和罗氏合作进行药物研发项目
LDC公司和罗氏公司将联合识别和利用合作创新的治疗机会,解决跨多个疾病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项目将来自LDC的学术合作伙伴,包括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和亥姆霍兹联合会中一流大学和研究所,以及来自罗氏的创新网络。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进项目尽早达到临床候选认证的目标水平。在最初的三年,LDC将充当罗氏公司的转化孵化器,与科学发明家和他们的学术机构密切合作进行小分子项目。
LDC的首席执行官(CEO),Bert Klebl博士说:“我们很高兴与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罗氏公司组队。我们正在对其横贯许多疾病领域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完美的文化适合我们的团队。我们一定在早期药物研发方式有同感和共同担负将学术创新转化成病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之任务。
基于一个预定义式里程碑的实现,罗氏公司拥有独家专利选择权。协作和专利申请的条款和条件将以每个项目为基础落实,确保合作伙伴之间的投资和潜在收益公正平衡。LDC可能获得的未来潜在的商业化任何收入与学术发明家和合作机构共享。罗氏的贡献将包括研究经费和最佳项目进展需要可能的实物支持,如化合物库的进入。
阿依斯卡公司重新定位药物开发和临床制造服务
阿依斯卡(Aesica)制药是全球制药合同开发和制药组织,今日宣布了从诺丁汉到昆博勒的全方位策略的开发的重新定位和临床制造服务。因此,现在阿依斯卡公司计划在增加新开发中心的情况下,在它昆博勒的场地提供全面的制造和开发服务。从昆博勒开始,这个公司现在提供API产品、处方开发和临床制造,直到形成商业规模的产品制造。
新的开发中心将会成为固体和液体剂型开发及包括在第一和第三阶段研究中的临床药物产品制造的能力的引领者。由于这个新中心设立在商业场所上,这种从开发到商业广告的技术转变对顾客来讲将是一个平缓的过度。这个开发中心将能经营反映昆博勒的商业供应的强力可控的药品。
阿依斯卡公司也仍然将会提供半固体开发。此外,吸入药剂服务将同技术和诀窍的使用权一起迅速继续下去,包括由匹斯帕克公司(Bespak)的合作医疗组提供的定量雾化吸入剂(MDI)、干粉吸入剂。
位于昆博勒的新的开发中心比在诺丁汉现存的中心在能力上超出两倍,因此也为更远的商业扩张提供了重大的范围。
阿依斯卡制药的总经理Ian Muir评论道:“在这样一个完全均衡和综合的服务地点下,这项在昆博勒建立开发中心的变动组成了我们为迎合未来市场需要的更长远的战略,并代表了我们公司顺理成章的变革。的确,它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对顾客提供高质量服务,无论是在规划上还是在药物设备开发上。
“这项将成分转移至此的技术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是确保无缝有效地从临床开发转移至商业制造舞台的关键之处。“
“现在我们对于API制造、早期到晚期的临床开发和达到商业规模地所有途径有一个非常卓越的基地。这就意味着我们从单个开发地点给市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首尾相连的服务,迎合了大范围顾客全面的制造和开发需求,当然包括今天事实上的制药公司。”
自2015年7月22日颁布117号公告后,稽查相关政策密集公布的情况持续了半年之久。2016年初似乎开始平静了。大家也许在想,或许春节之前应该是平静的。
117号公告以来,CFDA颁布的关于自查及核查的公告共有14个。其中,以2015年11月11日《关于8家企业11个药品注册申请不予批准的公告》和2015年12月7日《关于14家企业13个药品注册申请不予批准的公告》尤为重磅。其核查的严格程度,即使是国际一流的CRO公司,在监查中也是不能保证做到。而这两个公告仅仅是对生物等效性试验进行核查的结果。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是健康受试者,有很多工作是在实验室完成,相对于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在质量上相对容易控制。如果是Ⅱ期或Ⅲ期研究的核查结果,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景象。
但这把剑一直没有落下来。大家对这把利剑,既有畏惧,又有期待。畏惧是因为利剑一旦落下,又会有很多企业不能幸免;期待是因为,一旦公布核查结果,申办方和CRO公司就会了解到CFDA对Ⅱ、Ⅲ期临床研究会查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依此制定未来的监查和稽查计划。虽然申办方和CRO公司监查和稽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临床研究的质量,而非应付CFDA的核查,但在CFDA核查标准高于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了解和学习CFDA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或许这把剑不再落下,因为很多品种已经被申办方主动撤回申请了。117号公告中列举了要自查和核查的1622个品种;8月19日CFDA发布公告,再次强调自查和核查的重要性;8月28日颁布自查情况的公告,公告称:申请人提交自查资料的注册申请为1094个,主动撤回的注册申请317个,10个既未提交自查资料也未主动撤回的注册申请的单位,对其注册申请不予批准。至此,自查阶段结束。
但自查数据还在更新。2015年9月9日《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合同研究组织开展临床试验情况的公告》,宣布将对1094个提交自查报告的品种进行核查,包括82家Ⅰ期临床研究机构,383家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机构和126家CRO公司。
2015年10月15日和2015年11月6日,CFDA公告显示,分别又有18个品种和8个企业的10个品种撤回了注册申请。CFDA表示对这些品种不予核查及立案调查。
2015年11月10日,颁布《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要点》公告,这个公告详细列举了CFDA核查的内容,可以作为中国临床研究各方今后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特别是对CRO公司来说,这个文件比GCP还重要。
2015年11月11日,第一把利剑发出。CFDA颁布了《关于8家企业11个药品注册申请不予批准的公告》。这个公告的可贵之处在于详细列举了核查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从中可以看出CFDA怎样进行核查,连“动作规范”都有了。这份文件同样是今后CRO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
2015年11月26日,CFDA公告有90家企业164个品种撤回注册申请。按道理,在这个阶段即使主动撤也是要查的,但CFDA还是网开一面。
2015年12月3日,CFDA公告又有62家企业的87个品种主动撤回注册申请。至此,主动撤回申请的加上被动查出问题的占到1622个品种的38%。
2015年12月7日CFDA发出第二把利剑——《关于14家企业13个药品注册申请不予批准的公告》。CFDA依然详细列举了核查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这个文件也是今后CRO临床研究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
2015年12月14日,CFDA公告,又有82家企业撤回131个品种的注册申请。
2015年12月17日,CFDA《关于进一步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临床研究各方的责任。12月22日又颁布《关于印发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通知》。至此,该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序已经有了。
2015年12月31日,CFDA公布又有154家企业的224个品种主动撤回申请。
2016年1月20日,CFDA又公布了119个品种撤回申请。至此,主动撤回申请的加上查出问题的品种有1104个,占核查名单的68%。这从某种程度上显示,最初列出的自查及核查名单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对于这半年来的自查核查,业界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次自查和核查,中国临床研究的状况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这种改观对真正想研发新药的企业和正规操作的CRO公司是有利的,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总的来讲,不管CFDA怎么严格,只要你没有作假,怎么查都不怕。
艾伯维领衔“2016年专利风险药企Top 5”,阿斯利康、GSK紧随其后,拥有3只专利即将到期产品的默沙东也榜上有名。
与药品上市一样,专利到期也是药品生命周期中必经的一个环节。根据专利即将到期药物的销售额在公司2015年销售额中的占比情况,evaluatePharma列出了2016、2018及2020年专利悬崖带来的风险最高的前五家企业。其中,阿斯利康(AstraZenaca)、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默沙东(Merck & Co)、艾伯维(AbbVie)、罗氏(Roche)、强生(J & J)均有上榜。
[attach]7800[/attach]
生物类似药将发力
修美乐(Humira)很可能会是2016年最畅销的药物,但很多人已经开始讨论其巅峰时期还能保持多久,因为该药在美国的一个关键专利将于今年12月到期。其它药企早已摩拳擦掌,默沙东和辉瑞(Pfizer)的阿达木单抗均已经进入临床Ⅲ期试验;生物技术巨头安进(Amgen)也宣布,已向美国FDA提交了生物类似药ABP 501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
不过,当前美国生物类似药的审批途径并不十分明确,这也让艾伯维首席执行官Rick Gonzalez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心,他认为仿制药公司至少在2022年之前不可能打败原研药公司。此外,因为修美乐销售额占据艾伯维年销售额的62%,所以该公司会有更大的动力去阻击来势凶猛的仿制药公司。
但外界对修美乐的销售预测并不乐观,预计在2018年达到188亿美元的销售峰值后,其销售额将不断下降,2020预计降到162亿美元。
与艾伯维类似,强生和罗氏在2018年、2020年将受到的销售冲击也是来自美国生物类似药的威胁。2018年,强生的英利昔单抗(Remicade)将失去专利保护;2019年中期,罗氏的贝伐单抗(Avastin)、赫赛汀(Herceptin)与利妥昔单抗(Rituxan)均将专利到期。罗氏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举措应对挑战,包括开发疗效更好的二代产品及对剂型进行改造。
医保支付方非常希望看到市场上同类药品有多个仿制药竞争,快捷药方公司(Express scripts)认为,如果在2019-2024年能有11个药品的仿制药来替代原研药,医保将能够节约多达2500亿美元的资金。基于这点考虑,生物类似药在美国的现状预计会很快改变。
[attach]7801[/attach]
小分子药物损失更大
事实上,小分子药物专利到期对原研企业造成的冲击更加明显。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的Benicar,在公司2015年销售额中约占1/4。因此该公司打算寻找其他药物来替代Benicar的位置,目前,公司最有前景的药物是新型抗凝药依度沙班(Lixiana),但其在同类药物中上市时间较晚,而且说明书有FDA的黑框警告。
其它企业也在挖掘自己研发线中可能的替代产品。葛兰素史克的产品线已经有点老化,今年有两个产品的专利都要到期:舒利迭(Seretide)的专利到期会让其已经在退步的业务领域雪上加霜,而另外一个艾滋病治疗药物Epzicom的销售额也将不断下降。
由于GSK并不想通过收购来获得有潜力的药品,因此未来其将与第一三共一样,需要长期的艰苦工作来使公司销售额和投资者的热情再度回升。
2016最重要的专利事件应该是阿斯利康的重磅药物可定(Crestor)专利即将到期,该药与立普妥(Lipitor)一道,在制药工业史上都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其告诉后来者,如果研发基础治疗用药,那就要有相对低廉的价格,同时还要适用于最广大的患者人群。
可定的销售峰值是2011年达到的70.7亿美元,该药上市至今至少为阿斯利康贡献了500亿美元的销售额,2015年对阿斯利康全年销售额的贡献也达到了21%。可定再次提示阿斯利康未来一段时间又将面临专利悬崖困境,但即使专利到期,其也将是阿斯利康销售额最大的药物,预计到2020年还能达到14.8亿美元,短期内阿斯利康很难找到替代品弥补这个空缺。
为了填补专利到期后的巨大收入鸿沟,大型药企预计又要重启疯狂收购模式。新基医药(Celgene)的重磅产品Revlimid的专利将于2019年到期,所以公司已经把重心转向产品收购和企业并购。2015年6月,新基医药耗资72亿美元收购了Receptos,同时扩大了肿瘤免疫药物的合作范围。此外,公司还打算花费4.5亿美元,将阿斯利康的PD-L1抗体durvalumab与自己研发线中的数个药物进行联合试验。
市场尚存诸多变数
专利到期将会使制药企业接受一场痛苦的洗礼,不少分析师认为原研药厂家会尽量拖延这个时刻的到来。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师认为,原研药公司很可能采用公民请愿、专利诉讼的方式来拖延时间,同时,生物类似药的进入门槛也会为仿制药的进入制造障碍。
evaluatePharma数据分析是假设原研药在专利到期后其销售额会逐渐下降到零,但罗氏、艾伯维等擅长于研发生产单抗药物的公司在美国实际市场份额到底会下降多少,目前还很难预知。不过在欧洲,生物类似药的入市门槛要低很多,因此它们在欧洲的市场应该会受影响较大。
一般而言,生物类似药的价格会比原研药低30%~40%,但在挪威,降价的幅度更大,英夫利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Remsima,其价格只有前者的20%,这主要归功于政府的谈判能力。
不只是支付部门有让药品价格下降的动力,仿制药市场竞争也能催生价格的不断下降。虽然在2016年各大药企都面临重磅药物专利到期,但真正的影响还要多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
如果这些大型制药企业在2016年仍能够保持强劲的研发实力,即使多个药品专利到期,所带来的影响应该也不会如预期那么大。不过,药企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并没有那么乐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经宣布,未来7年银行将会不断加息。这样一来,制药公司不会再像现在有这么多大额廉价资金可以使用。
此外,监管部门的行动和临床的反馈也有可能给制药行业的热情蒙上一层阴云,在药物市场化的的过程中,越来越强势的医保支付方的存在也会为企业增加不少获利风险。
■编译 王海
广生堂董事会批准乙肝一类新药GST-HG131项目立项
来源:全景网
广生堂(300436)2月3日早间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16年2月2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GST-HG131项目立项报告〉并授权管理层签署相关研发合作协议的议案》。
公告显示,该药品为乙肝治疗药物,属于化药1类,用于治疗乙肝感染,为联合用药的一部分,旨在激活患者免疫系统,达到功能性治愈乙肝的目的。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作者: lizhihen8989 时间: 2016-2-4 08:27 AM
谢谢分享!
作者: nifengcao 时间: 2016-2-4 10:34 AM
血制品涨价了
作者: nifengcao 时间: 2016-2-4 10:34 AM
血制品涨价了
作者: 薛小胖 时间: 2016-2-4 12:42 PM
谢谢分享 好勤奋!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www.yaoqu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