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MS测试盲样之投机取巧,让各位看官久等了,且听我慢慢道来!
6 r( o+ g% G* B0 ?; Q# L; R+ G6 D1 `
& A0 q9 e- @( u
某上级单位召集下家单位开会,专门研讨和分配今年的任务,我们也不可避免的接到了通知,邻近会议结束,领导说为了衡量各个检测单位的技术水平,评价各个单位上报的检测结果,要进行盲样测试,就一个项目铜,并规定了方法。我们一个参与会议的同事比较灵活,就问了问会务组,这次盲样有没有做均匀性检验,他们自己是否测试了,等等一些小问题。盲样测试的组织者说他们自己也要做,因为这个盲样直接买的参考物质,当然这些都是私下说了下。
% q f1 Z1 E/ M
( [9 M2 Z5 n, |4 M( M; h! q8 W* Q, Y
" C: h6 W2 ^+ @+ p7 Q9 X k: a. V% M* I) v. F* V- }6 n
样品领回来后,我看了看包装果然很像某类参考物质的包装,顺便闻了下样品的味道,没什么特殊的气味,至少排除了肉制品的可能。不过还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现。既然如此,就老老实实地做吧。
( f8 V$ p1 l1 X1 h C2 \& u$ a& \5 N' M
: T( V8 h% T! g6 O* |
" ]8 ~% j1 S9 @8 \% `, Q
依然走那套程序,称量、消解、定容、上机。无后话,当然规定的方法是用火焰原子吸收来做,所以按道理Cu的含量不会太低,先大致扫下吸光度吧,结果发现定容后的样液吸光度在0.07左右,随后确定了标准系列,0.1ppm、0.2ppm、0.4ppm、0.6ppm、0.8ppm,走了标准系列,再走了6个平行样,结果发现6个平行样的平均值在10.0ppm左右,最小的为9.8ppm,最大的为10.5ppm,相对标准偏差在2.0左右,似乎值就这么确定了,但是i心里还是不太放心,我想做盲样大家心态都差不多吧,不过随后搜索记忆感觉这个质控样的浓度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5 M' w6 l' F; j9 v9 D
* R. l" O/ S2 S2 v' V8 S$ r; O
6 m$ j, I; K* L
; y! }4 X ` O" M* j 刚好,那天要做血样,测试的元素很多,我就想要不稀释个25倍上ICP-MS扫一下吧。心里也放心!我挑了几个元素,Mn、Cr、Cu、Ni、Co、Ba等。出结果以后我就上了国家标准网上来一个个搜参考物质,当然费了点脑细胞,终于如大海捞针一般还真捞出了一个,结果相似度太高了。国家标准物质网是个好工具啊。
7 y; W& ?$ S& d; B8 V! Q& k
( W, ^# H) k8 m7 [
5 p9 ]: y# H Y+ B
9 @+ X) I) z8 ]3 s+ T+ p 两点就能确定一线,那我多点在一条线上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确证了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 B1 n1 Z3 A! q9 B+ v% X$ S5 q% }
f' ?" x! w8 l$ C6 m5 ~
总结,这个投机取巧靠的也是经验,不是万用的办法,但是ICP-MS这种多元素可以同时检测的利器确实帮了很大的忙,显示器强大的功力。不过功力在强大也要自己先做,只是省了点力而已,不过有时候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上次我们有机那边也这样猜,不过只是猜而已,没有去验证,结果就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