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外媒传来消息称,意欲通过海外巨额并购削减本土现金课税压力的辉瑞,有可能将GSK作为阿斯利康并购案失败后的“备用计划”,而这一计划的细节已经初露端倪。
“超过公司估值45%的溢价,约1640亿美元的洽购报价”——传闻中辉瑞对GSK表现出的诚意甚至超过了此前对阿斯利康1160亿美元的水平。德国知名投行贝伦贝格银行分析师透露,1640亿美元的洽购价中将有740亿美元被以现金方式支付。“尽管这宗收购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并非没有可能实现。”
上述分析师直言:“粗略计算,这宗收购将对辉瑞相当划算,尤其是一旦辉瑞能够最终以GSK在英国所履行的低税率进行收购支付的话。收购GSK也等于将辉瑞的巨额税务账单转移到了英国。”
但在辉瑞决心消化GSK之前,必须厘清此前三大药企资源互换而造成的同业竞争麻烦。今年四月末,诺华、GSK、礼来共同宣布产品线大置换,其中诺华以14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GSK的整个肿瘤产品线,后者正是一直以来辉瑞所看重的治疗领域。
辉瑞并购野心不止
相较于今年初的较高股价段位,如今葛兰素史克的资本市场市值已经跌至1180亿美元,过去一整年中股价更是整体重挫了14%。
就在半个月前,GSK还被爆出全年利润预警以及羸弱的季报数字。据悉,公司二季度销售额大幅下降13%,仅为55.6亿英镑。这一表现甚至逊于此前分析师看衰的预计。这也使其如辉瑞早前的“猎物”阿斯利康一样,正处于相当脆弱的估值低段。
而上周,当下市值超过1830亿美元的辉瑞拒绝对是否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继续更新洽购阿斯利康条款而作出表态。辉瑞公司方面只是强调,仍在考虑其他大型并购。
此前,葛兰素史克与辉瑞在HIV艾滋病质量领域已经成立有合资企业ViiVHealthcare。而对于外界透露出的并购风声,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两家公司均未对此做出回应。
由于英美两国的税收政策差异,辉瑞在美国经营或者并购企业,每年需将约27%的利润上交,而在英国只须上缴21%的利润,6%的税率区别乘以巨额的并购数字无疑将带来极为可观的利润差异。辉瑞高层甚至透露,公司并未排除税收反转交易。
而在海外合理避税诱因之外,产品线强强互补的动力也被外界看好。
“事实上,从产品结构和估值走势方面来看,GSK与阿斯利康这两家英国最具规模的药企存在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同样在呼吸系统治疗领域有良好的产品储备,同样身处税率政策更为宽松的英国,收购其中的任何一家对辉瑞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一位外资医药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GSK的强势产品线相较阿斯利康,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并购GSK后将对辉瑞现有的疫苗业务大有提升,并将助其在呼吸系统治疗板块取得领先优势。此外,一旦GSK进入辉瑞系统,更多成熟药物将被重新组合销售。”前述资深人士直言。
就在上一季度,GSK方才通过三药企资源置换,以71亿美金(外加其他权益)获得了瑞士诺华制药除流感以外其他所有的疫苗产品,这一交易在今年上半年已全部交割完成。
拆解同业互搏难题
对于辉瑞而言,自身专利悬崖的压力已使其如履薄冰,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任务被重重压在了公司决策层的身上。
以今年5月起在华专利到期的拳头产品“万艾可”(俗称“伟哥”)为例,其全国高达六成的市占率因为失去专利保护而迅速被广药白云山等企业仿制,销售收入大幅萎缩,而“万艾可”式的销售骤降在高血压等其他治疗领域也频频上演。
然而,与独立于多轮资源大置换的阿斯利康不同的是,如今GSK的全球产品架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在收获强有力疫苗产品线的同时,GSK也以145亿美元出售了其旗下整个肿瘤产品线,而这一备受业界关注的高利润治疗领域一直以来都是辉瑞的核心诉求。
同时,资源大挪移后,“GSK 诺华”的临时联盟将建立一个消费者保健合资公司,GSK作为控股方势必将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而消费者保健领域正是数年前辉瑞所宣布退出的。
“相较于收购阿斯利康,辉瑞要并购葛兰素史克的难度更大。本身GSK产品线的总量很大,产品架构趋于成熟。要将其全球如此多业务整个进行收购,所需花费的时间周期会相当长。即使能最终收购成功,能不能成功消化又是另一回事。”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向记者直言。
史立臣表示,每一宗大型收购都有正反面。“辉瑞 GSK”并购案一旦成功敲定,对辉瑞布局中国市场将带来很大优势。“而对于葛兰素史克来说,它现在在中国面临的信誉危机所带来的经营困境也可以大为纾解,通过英美两国的税率差异贴补公司,便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如今的市场重压。”
10、赛诺菲和Regeneron花6750万美元购买FDA加速审评券 发布日期:2014-08-06 来源:chuminhua
为击败竞争对手,更快让降胆固醇药alirocumab上市,赛诺菲和Regeneron这两家公司史无前例地花了6750万美元购买了一张FDA加速审评券。
为击败竞争对手,更快让降胆固醇药alirocumab上市,赛诺菲和Regeneron这两家公司史无前例地花了6750万美元购买了一张FDA加速审评券。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张加速审评券原本是给予BioMarin制药公司的,理由是根据2012年颁布的法律用来奖励那些开发罕见儿童疾病的公司。根据政策,获得加速审评券的公司可以在另外一个药物寻求FDA批准的时候使用它,获得加速审评地位。这家公司也可以选择将这张宝贵的加速审评券卖给其他公司。这次,BioMarin就这么做了,它将手头的加速审评券卖给赛诺菲和Regeneron,进账6750万美元。
病人组织Kids v Cancer的创办者Nancy Goodman表示,希望其他公司也可以像赛诺菲和Regeneron这样做。在儿子因脑癌去世后,Nancy Goodman创办了Kids v Cancer,并积极倡导将这种特别券的条款写入2012年FDA安全和创新法案(FDA Safety and Innovation Act)。对于这次的交易价格,Goodman称,她之前预测在2500-5000万美元之间,但实际上BioMarin从首个加速审评券中拿到的钱比她预测的要多。她认为未来价格还会更高。
Goodman认为,这反过来又会刺激制药公司开发致命的儿童疾病药物,包括测试现有的成人药物在儿童上的应用。她说她知道有两家公司(她拒绝透露是哪两家)手头有在成人临床试验失败的药物,现在想试试是否可以用于儿童。Goodman说,“但是,你知道,真的不清楚试验的结果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了加速审评券的价值,我准备回去联系那两家公司,告诉他们,“看,这里有个继续研究的理由。”
赛诺菲/Regeneron与安进之间悄悄地展开了一场审批速度的较量,都希望自己的PCSK9抑制剂产品比对方早一步上市。
赛诺菲/Regeneron透露,他们花费6750万美元从BioMarin公司手中购买到了优先审评权,能将其PCSK9抑制剂alirocumab的审批时间缩短4个月。该权利是BioMarin公司的罕见病药Vimizim通过审批后得到的,BioMarin的 CEOJean-Jacques Bienaimé表示,他希望能够把获得的收益重新再投入罕见病药研究中。
赛诺菲/Regeneron在PCSK9抑制剂的比赛中落后于竞争对手安进。安进有望在第三季度将后期研究报告交给FDA;而辉瑞也在研发相同的药物,正在对22,000个患者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但辉瑞没有透露递交申请的时间。
抢时间
得到优先审评证书后,赛诺菲/Renegeron需要等待的时间从10个月缩短到了6个月。虽然这时间看起来不长,但意义重大。这样一来,安进预计可以在第三季度拿到批准文件,赛诺菲/Regeneron也可以在不久之后的第四季度获得批准。
Regeneron分管审批工作的副总裁Ned Braunstein博士说:“优先审查项目可以使我们的创新药物尽早满足患者的需求,而我们决定要去获取这样一张证书,足以证明这个药物的价值是极其巨大的。”
同时,赛诺菲/Regeneron还公布了alirocumab的Ⅲ期临床试验后期数据,这些数据将为FDA的评审提供参考,数据主要体现了其产品还有预防心血管事件如突发性心脏病和脑中风等的作用。
赛诺菲/Regeneron 7月30日宣布,评估alirocumab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和安全性的ODYSSEY项目的9项Ⅲ期研究均到达主要终点,与安慰剂和对照药物相比,alirocumab治疗24周时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基线值的下降程度更明显。
安进也提供了其Ⅲ期临床试验的一个阶段性结果,证明其PCSK9抑制剂能够清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
如果这两只药物最终都能获得通过,双方激烈争夺市场的局面是可想而知的。evaluatePharma认为,两者上市后的销售情况还需要看赛诺菲和安进在销售渠道上的管理经验,两者的年销售额预计都会超过100亿美元,进入“重磅炸弹”俱乐部。也有一些分析师认为销售峰值可以达到比目前预测的更高的水平。
“绊脚石”风险
不过,FDA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要求看到足够的数据可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可能批准PCSK9抑制剂在市场上广泛使用。
该药目前存在的一个“绊脚石”是可能存在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副作用,当赛诺菲透露这个消息时投资者都一片失望。FDA希望赛诺菲询问每一个参与试验的患者是否有“思维模糊”的情况发生。
PCKS9抑制剂还需要跟踪长期使用的效果,看其能否确实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时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这样消费者才会愿意对如此昂贵的药物买单。赛诺菲/Regeneron目前的2341课题研究项目,已经预示着使用alirocumab超过一年可以降低心脏、中风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这对与患者有积极的意义。
而安进和辉瑞正在对他们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类似的长期研究,并希望能在2017年或2018年给出报告结果。
赛诺菲的蓝图
赛诺菲的今年二季度财报已经公布,华尔街分析人士认为该公司的报表“传递出的确实是积极的信号”。财报数据显示,赛诺菲今年上半年销售额总体增长5%,每股收益的上涨10%。
不过,魏巴赫更在乎的并不是这些,真正抓住这位CEO眼球的是另一项促进销售的增长计划――就是让其PCSK9抑制剂产品alirocumab能在同类药物中第一个通过FDA的审批,为此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如果能够借此加快审批速度,则alirocumab上市的速度有望超过安进或与其差不多时间上市。如果剔除药物安全方面的考虑,该药上市后的销售额可以达到100亿美元,而赛诺菲至少能从中获得10亿美元。
line">11、恒瑞医药和礼来合演窃听风云出现狗血剧情 发布日期:2014-08-06 来源:新药汇
【前礼来科学家向恒瑞泄密案指控变更为电信欺诈】2013年7月,美国司法部对两位前礼来科学家曹国庆(Guoqing Cao)、李丹(Shuyu Li/Dan Li)提起控诉,称二者从礼来公司窃取价值5500万美元的商业秘密,并将之传递给恒瑞医药一位未受调查的礼来前员工。2014年3月,该案披露最新进展:在替换的起诉书中,曹、李二人的指控则从窃取商业秘密变更为电信欺诈及协助教唆、合谋电信欺诈两项。
什么是电信欺诈?替换起诉书显示: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曹国庆、李丹与未披露姓名的前礼来员工互通邮件多达数十个主题,涉及内容包括礼来产品战略、研究进展、申请国家千人计划基金、中国行日程安排、跳槽等。美国政府认为此举与曹、李加盟礼来公司时签订的保密协议不符,遂以涉嫌电信欺诈及协助教唆、合谋电信欺诈罪名指控。
对于被软禁近一年的两位科学家来说,虽然他们终于可以回到位于印第安纳州卡梅尔的家中——当然还要继续接受监控,但是,等待他们的将可能是更为严重的惩罚:据INDSTAR报道,二者将可能分别获得长达40年监禁的刑罚。
对此,被告律师没有做出正面回应,而是调转矛头,质疑美国司法部在本案中扮演礼来公司代理人角色的不合理之处:“有迹象显示,虽然该案由美国司法部公诉,但礼来公司的律师正控制着庭审的方向。我的客户需要一个解释。”对此,印第安纳波利斯律师协会发言人Joseph Hogsett表示,指控是根据事实决定的,不会被任何外部的信息左右。礼来公司发言人拒绝评论此事,在回复给媒体的便条中,礼来表示“盗窃研究成果破坏了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公平竞争”。
不变更起诉书会怎样?
在2013年10月的起诉中,礼来方面提交的证词称,曹、李两人涉嫌泄密。所泄信息涉及肿瘤、是礼来公司耗费大约10年的研究成果,价值5500万美元。
具体来说,涉及秘密包括以下九项:
2006年礼来确证了一个能够降低LDL-C的靶点,用于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随后开发出了相应的抗体,并于2012年正式公开,关于该靶点的选择、验证、决定及研发状态构成商业机密一;2008年礼来开发了一个小分子抑制剂减少脂肪吸收,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肥胖,2011年7月进入临床研究,关于该靶点、化合物的选择、验证、决定及研发状态构成商业机密二;2004年礼来鉴定了一个转录因子靶点,用于治疗高血脂,2010年因毒性问题终止研究,关于该靶点的选择、验证、决定及研发状态构成商业机密三;2009年礼来进行了活体基因敲除实验,用于开发代谢性疾病治疗方法,该基因敲除实验构成商业机密四;2009年礼来比较了纯合子、杂合子基因组与野生型基因组,进而研究代谢综合征,纯合子基因组数据与杂合子基因组数据分别构成商业机密五、六;2011年礼来确证了一个孤儿受体,涉及癌细胞的代谢,可以开发抗体偶联药物,目前处于从hit到lead的研发阶段,关于对于该靶点的选择、验证构成商业机密七;礼来发现了一个细胞表面受体,在许多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功能未知,可能能治疗肿瘤,目前正在研究,关于该靶点的验证构成商业机密八;2011年礼来确证了一个编码蛋白的基因,有望开发抗体偶联药物治疗肿瘤,关于该靶点的选择、验证构成商业机密九。
据业内人士分析,上述商业秘密均为前期研究信息而不是知识产权,泄露后的结果是礼来不受损但恒瑞获利。礼来方面也表示:“由于涉嫌窃取的保密信息与我们潜在的新药品的早期临床研究有关,尽管很重要,但并不会对我们的整体研发产品线构成重大影响。”
因此,如果按照第一次起诉书的内容,礼来必须拿出证据证明上述商业秘密为什么价值5500万美元,其带来的可能后果是上述商业秘密的进一步曝光,而且所涉及研究结果的价值并不容易衡量。因此,礼来在替换的起诉书中避谈商业机密,而将重点转移在电信欺诈上。(本文综合华尔街日报、www.indystar.com、www.ibj.com等内容。)
延伸阅读:
中外药企上演好莱坞大片 恒瑞医药陷窃密疑云恒瑞医药董秘向南都证实,子公司副总在美被指控
南都制图:宋小伟
以往好莱坞大片里面的陷窃情节如今在中外药企之间戏剧上演。两名美国礼来制药的前科学家被美国联邦法院指控向中国近年来创新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泄露价值约5500万美元的商业机密,目前两人已被羁押并不予保释。恒瑞医药有关人士近日向南都记者确认,其子公司高管在美国被指控。
有分析指,该事件目前暂未给恒瑞造成太大影响。不过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美国政府加紧对于本国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此类案件未来可能会经常发生。
子公司副总是礼来前高管
根据美国方面公开披露的诉状,涉案的两名礼来前员工英文名分别为G uoqing C ao和Shuyu Li,他们被指控在礼来工作期间,将该公司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领域的药物研发机密窃取出来,还相互交换机密邮件,并把邮件内容卖给恒瑞医药的代表及另一位未受调查的礼来前员工。目前两人已经被羁押,而且美国法院以防止两人潜逃为由,不予保释。
值得注意的是,恒瑞医药担任生物研发部副总经理是曹国庆,恰好与其中一位嫌疑人同名。对此,恒瑞医药董秘戴洪斌向南都记者证实,曹国庆在赴美时被指控,但因为曹国庆是恒瑞医药控股子公司的副总,并非上市公司高管,所以其被捕无需公告。此外,据相关报道披露,此案另外一位嫌疑人ShuyuLi别名为D an L i,而礼来(中国)的前执行总监则叫李丹,至于两者是否为同一人,礼来(中国)对外事务的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无可奉告”。
诉状显示,Guoqing Cao于1999年入职礼来,此后不久主导了礼来公司心血管和糖尿病方面的初期研究,后于2012年1月11日辞职。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G uoqingCao与仍在礼来公司供职的Shuyuli(2013年5月离职)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拷贝、下载、上传并传送礼来公司的商业机密。
诉状同时披露,GuoqingCao在礼来公司任职期间,曾先后四次前往中国与恒瑞医药的高管会面,并在2011年8月18日,发送电邮接受了恒瑞医药的工作邀请,邮件内容还包括执行恒瑞医药雇佣合同的附件。
礼来多位研发人员跳槽恒瑞
由于案件材料并未提及具体药品的品种,因此无法判断恒瑞医药可能在哪些药物的研发上依赖了这些机密。但南都记者多方了解获悉,被泄露的商业机密涉及礼来近十年来的研发信息,礼来高级副总裁William H eath估计,这些信息价值5500万美元左右。
此案公开后不久,恒瑞医药于10月9日发布澄清公告,声称截至该公告日止,并未收到任何境内外司法机关关于本案的任何法律文件,同时恒瑞强调“本公司在经营、研发活动中,一向遵守适用法律的要求,不存在任何违反适用法律的行为,将聘请境内外律师,就上述传闻进行调查,并在必要时配合有关司法机关的调查。”戴洪斌昨日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还是没有收到相关的法律文件,并同时强调,“他们(礼来)并没有告我们,告的是个人。”
而礼来中国发给本报的声明中,礼来制药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M ichaelJ. H arrington称,这两名前员工均系美国公民,被指控窃取礼来的商业机密以及合谋窃取商业机密。“窃取礼来机密信息的行为损害了礼来,使公司投入巨资的研究成果遭到剥夺,给其他厂商带来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为此,礼来将不遗余力地采取法律手段保卫和保全其科研成果,包括协助执法机构起诉和追究那些企图窃取礼来宝贵研究成果的行为。
据悉,此前礼来有多位研发人员跳槽至恒瑞:2009年,礼来首席科学家郑玉群跳槽至恒瑞任公司副总经理;2010年8月,礼来的另一位科学家张连山也加盟恒瑞任全球研发总裁。
商业机密指控未来或增加
迄今为止,恒瑞曾仿制过赛诺菲、诺华、礼来等多家公司的品种。2009年至2013年上半年,恒瑞医药至少有21个新药申报临床。除了在其所长的抗肿瘤药物上有多个替尼类药物进入临床之外,2006年后恒瑞开始发力糖尿病领域,治疗糖尿病的D PP4抑制剂药物瑞格列汀已经开始进行三期临床。
巧合的是,糖尿病正是礼来专长的领域。除多款胰岛素产品以外,礼来2012年5月成立的中国研发中心主攻方向就是糖尿病。礼来的D P P 4抑制剂产品利拉利汀已经在美国和欧洲获批上市,另一类糖尿病药物G L P - 1目前正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国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对南都记者透露,目前美国在涉及本国的商业秘密方面的政策将更加收紧,此前美国白宫于今年2月20日发布了一份由几个联邦政府部门和机构联合撰写的报告,其中包括保护美国商业秘密的战略及建议。据报告所述,已有趋势表明,针对美国企业的经济间谍和商业秘密窃取行为的步伐正在加快,美国政府将集中精力保护促进美国经济和就业的创新。
前述执业律师认为,该报告的很多内容虽然没有明说,但其实指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此,未来针对这些国家的涉及商业机密的指控可能会有所增加。
南都记者侯睿之
12、、正大天晴和BMS达沙替尼晶型水落石出 发布日期:2014-08-06 来源:晶云药物
继苏州晶云于7月29日发表主题为《北京双鹭PK正大天晴,揭开达沙替尼晶型的迷雾》的文章后,不少同行对正大天晴上市药品中到底使用了达沙替尼的什么晶型表达了疑问。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苏州晶云决定对正大天晴和百时美施贵宝(BMS)上市的达沙替尼药品进行制剂中的原料药晶型鉴定和比较,下面是我们鉴定的结果,供大家参考。
我们采用了业界先进的透射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BMS上市药品(SPRYCEL,批号:IC70822,规格:70mg)和正大天晴上市药品(依尼舒,批号:130029132,规格:20mg,生产日期:2013年11月29日,有效期至:2015年04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BMS达沙替尼药品中使用的是一水合物晶型H1-7,而正大天晴达沙替尼药品中使用的是无水晶型N-6,且未检出BMS专利(CN1980909)保护的一水合物晶型H1-7。如果此次分析的正大天晴上市药品具有代表性,则可以说明正大天晴的达沙替尼没有侵犯BMS在中国已经授权保护的晶型H1-7专利(CN1980909)。这个鉴定结果和上篇文章中我们对正大天晴可能采取的无水晶型进行的分析一致。从BMS在专利(CN1980909)公开的达沙替尼晶型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公开的两个无水晶型N-6和T1H1-7之间,N-6优于T1H1-7,尽管可能只是动力学稳定,但确是一个具备产业化前景的晶型,作为一家仿制药公司,为了规避原研药的专利保护,采取晶型N-6进行开发应该是一个合理和明智的选择。
从BMS对达沙替尼晶型专利申报的历史可以看出,BMS并没有在中国申请无水晶型N-6的专利保护。从晶型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来看,晶型N-6和另外已经获批的北京双鹭的晶型I相比,应该说毫不逊色,那为什么BMS没有对N-6晶型申请保护?具体什么原因,我们在此暂不展开深入讨论。但如何更好地制定药物晶型在中国的专利策略,以延长产品在市场上的独家权,可能是所有创新药研发公司不得不展开的思考?如果和在美国一样,BMS的无水晶型N-6在中国也获得保护,那么BMS留给正大天晴的机会可能就会更少,而北京双鹭和正大天晴的竞争格局也可能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
回顾正大天晴达沙替尼高调上市而引发的讨论,我们不禁思考,这个案例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趋于规范的中国仿制药竞争市场中,未来的机会将更多的属于那些注重产品质量并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我们也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引起每一位制药人对药物晶型的关注,因为,不管我们重视还是不重视,晶型都在这里,它影响着药品的质量,药效,安全性,影响着一个药品是否能够上市以及上市后的市场竞争力。
图片1:苏州晶云鉴定的BMS和正大天晴的达沙替尼片剂
图片2:BMS和正大天晴的达沙替尼片剂XRPD对比图谱
图片3:BMS达沙替尼片剂及辅料与其一水合物的XRPD对比图谱
图片4:正大天晴达沙替尼片剂及辅料与一水合物及无水合物的XRPD对比图谱
13、Puma Biotech创始人Alan Auerbach:生物制药的偶像级人物诞生 发布日期:2014-08-06 来源:新药汇
2014年7月22日,美国生物制药公司Puma Biotech宣布旗下一款癌症药物neratinib的III期临床试验成功,当日股价应声上涨,翻了三倍。
这个药物候选物是Puma Biotech在2011年才从世界上最大的药企辉瑞公司买入的,当时并不被辉瑞看好,结果短短三年之后,出来的结果大大出乎辉瑞的意料。如果这个药物未来上市(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绝大多数受益将归Puma Biotech。以前,我们听到的故事更多是大型药企从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买到好的药物候选物,但这次,却是反过来的。那么,究竟是谁虎口拔牙,从辉瑞嘴里把这块肥肉拿过来了呢?
这个人的名字叫Alan Auerbach,是Puma Biotech的创始人。有人可能会说,是Alan Auerbach运气好吧,瞎猫撞上死耗子。但实际上,这已经是Alan Auerbach第二次做这种事了,如果是瞎猫的话,绝对不会两次碰到死耗子。上一次,Alan Auerbach创立的公司叫做Cougar Biotech,当时的药物候选物叫做abiraterone,最初是从一家癌症科研机构买入的,六年之后,拿到了很好的临床III期结果,这家仅有65名员工的公司被强生公司以10亿美金收购。
(Alan Auerbach,Cougar Biotech和Puma Biotech的创始人)
不管是abiraterone还是neratinib,关键的临床试验结果都是Alan Auerbach拿到的,一方面,他慧眼识珠,准确的判断出了药物候选物的未来潜力,另一方面,在临床试验方向的设计和资源整合方面,Alan Auerbach有他非常独到的地方。
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小的生物技术公司只能做一些早期的研究,到了大规模临床试验阶段,还是要卖给大型药企才行,只有大型药企才有资金实力、人才实力在临床试验阶段取得关键性的结果,当然,绝大部分的钱也被大型药企赚去了,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只能拿到一个零头。Alan Auerbach对这种模式做出了颠覆,证明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也能够完成重磅药物的关键临床试验,给大型药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和互联网、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的领域相比,在生物制药领域,这种颠覆式的创新虽然来的晚了点,意义却十分重大。首先,这表明,创业型的生物技术公司也可以在生物制药的产业链上做出重大贡献,从而获得药物上市的绝大多数收益。拥有了这种能力,创业型的生物技术公司就很有可能成长为大型药企,而不是只有被收购一种命运。其次,对大型药企来讲,改革迫在眉睫。以往,虽然大型药企效率极低、成本极高,但不影响它们的生存和赚钱。因为,大型药企形成了极高的规模壁垒,竞争仅仅来自几家大型药企相互之间的竞争。而现在,这种壁垒第一次被人打破,如果大型药企还不着急,等着它们的就是摩托罗拉、诺基亚走过的路。第三,小企业的颠覆性创新第一次出现在生物制药领域,也意味着这个行业偶像级人物的诞生,对,就是Alan Auerbach。
Alan Auerbach早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拿到硕士学位,曾在一家诊断产品公司设计临床试验,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后来,他进入了证券行业,专门负责分析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并成长为富国银行的资深分析师。如果只是这样,这个世界也只是多了一个富有而无聊的证券分析师。但是,在2002年,Alan Auerbach决定离开证券行业,去寻找、研发药物。接下来,就有了Cougar Biotech和Puma Biotech的故事。
Cougar Biotech的药物abiraterone是治疗癌症的药物,能明显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命,副作用很小,高价卖给强生公司以后,2013年的销售额接近17亿美金。Puma Biotech的药物neratinib也是治疗癌症的药物,针对的是早期癌症,目前III临床证明对早期乳腺癌有显着效果,是乳腺癌治疗的重大突破。
Alan Auerbach在那家诊断产品公司设计临床试验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他能够给药物临床试验带来如此大的颠覆。当他进入证券行业的时候,可能也无法料到,有一天他能够依靠从资本市场筹集到的大笔资金去完成以前只有跨国药企敢想、敢做的事情。
希望Alan Auerbach的出现只是一个开始,希望生物制药领域有更多的Alan Auerbach出现。有了足够多的颠覆式创新,生物科技才能真正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个新的时代。
14、GEN发布最新生物制药公司排名榜TOP25 发布日期:2014-08-06 来源:GEN 浏览次数:3
8月4日,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新闻(Genetic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 News,GEN)发布最新生物制药公司排名榜。
该排名榜依据2014年7月24日当天股市收市时的市值,其中港币或英镑以当天汇率换算成美元。中国的Sinopharm Group以78.9亿美元市值排名第23位。
| | | | | |
| Gilead Sciences
| | | Sun Pharmaceutical
| |
| Novo Nordisk
| | | Merck KGaA
| |
| Amgen
| | | Vertex Pharmaceuticals
| |
| Biogen Idec
| | | UCB
| |
| Celgene
| | | Actelion
| |
| Allergan
| | | Endo International
| |
| Shire
| | | BioMarin Pharmaceutical
| |
| Teva Pharmaceutical
| | | Jazz Pharmaceuticals
| |
| Valeant Pharmaceuticals
| | | Salix Pharmaceuticals
| |
| Actavis
| | | Sinopharm Group
| |
|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 | | Pharmacyclics
| |
|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 | | Dr. Reddy’s Laboratories
| |
| CS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