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印度150亿美元的制药产业受到FDA一系列的监管制裁,因其在涉及美国40%仿制药和非处方药生产过程与供应中出现违法情形。如今,受FDA新仿制药审批制度改革的影响,印度制药商预测,未来至少两个季度内,印度仿制药在美国的销售压力将增大,市场会受到一定打击。
由FDA制定并在2012年10月开始执行的《仿制药费用法案》(Generic Drug User Fee Act, GDUFA)赋予FDA向制药商收取“加快仿制药上市审批”相应费用的权利。然而,一些企业高管表示,FDA并未像印度制药商期望的那样把积压已久的廉价仿制药审批申请处理完,这已经开始拖累他们在美市场的销售。
在印度处于领先地位的Reddy博士实验室公司(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和Glenmark制药公司在这个月内相继公开了其在美国的仿制药市场销售下滑的情况,并将这一结果归咎于FDA仿制药审批速度滞缓。
印度最大的药品生产商太阳制药(Sun Pharmaceutical)以及Cipla制药在上周四公布了公司第三季度的营收情况。分析师认为,其均受到了FDA仿制药审批迟缓的影响。
分析师指出,近年来印度及其他一些地区仿制药上市申请数量的增加及最后核准前进行生产设施检查的需求,都给FDA监管资源使用造成了一定压力,因此,审批申请逐渐积压。
虽然FDA已开始招收更多的职员并寻求加快审批进程的方法,但在一些印度制药企业的高管看来,至少在2016年以前仿制药快速审批路径都很难正式启用。
目前,美国的药品审查时长为30个月,FDA计划在2017年将其缩短至10个月。对于从2014年10月开始的新财政年度所接收的新药申请,FDA计划在15个月内实现完成60%审查的目标。但一些印度仿制药生产商对此并不持乐观看法,他们认为FDA审批路径在未来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孤儿药研发热度不减。罕见疾病的临床试验规模往往较小,且缺乏治疗选择,这给孤儿药的监管审查带来优势。此外,税收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而当孤儿药进入市场后,其平均售价是非孤儿药的6倍,定价能力十分出众。
1760亿美元巨市场
evaluate Pharma最近发布的一份孤儿药研究报告显示,其销售增长速度无放缓迹象,到2020年孤儿药销售额将占处方药销售总份额的19%,达1760亿美元。据预测,被美国、欧洲、日本的监管部门认定为孤儿药的药物销售规模到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1%,而治疗较大患者群体药物的年增长率只有约4%。
报告指出,制药行业对孤儿药适应症的研究并没有放缓迹象。虽然美国修订孤儿药法案时,为防止制药企业不当定义孤儿药适应症,在言语方面变得谨慎,但这并不影响孤儿药的发展。随着新定义的孤儿药适应症数量不断增加,那些成功完成了临床试验并注册的孤儿药数量也将会不断增加。
此外,尽管孤儿药的定价环境仍然有利,但消费者会更加重视药物费用支出的管理。因为未来几年药物专利到期后,不断增长的药价会有所放缓。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孤儿药上市,保险公司将会密切留意新的办法,阻止费用增长。尤其是随着美国合理医疗费用法案的实施,获得医疗补贴的人数会持续增加。届时,预计花费巨大的孤儿药研发将会遇到更大的压力。
BMS取代诺华
前述报告指出,得益于癌症免疫治疗药物Opdivo的迅猛增长预期,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预计在未来6年内可以超越诺华(Novartis),到2020年成为最大的孤儿药公司。届时,百时美施贵宝的孤儿药销售额将会达111亿美元,其中60亿美元来自于Opdivo。
此外,塞尔基因(Celgene)的来那度胺(Revlimid)销售稳定,2020年其将以104亿美元的销售额稳居第3。Pharmacyclics公司则依靠其单一药物依鲁替尼(Imbruvica)进入前20名。
对于其它全球制药巨头的排名情况,罗氏(Roche)下降2位,位列第4;辉瑞(Pfizer)下降1位,排名第5,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则上升6位,排名第9。
来那度胺成销售冠军
evaluatePharma预测来那度胺将是2020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孤儿药,销售额可达80亿美元。该药于2005年11月批准上市,是全球首个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此外,其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还有几个适应症正在研发中。
百时美施贵宝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霍奇金淋巴瘤Opdivo,预计将以60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二大孤儿药。
报告精华观点
★2013年美国有260个药物被认定为孤儿药。
★孤儿药的销售规模到2020以年复合增长率近11%,而治疗较大患者群体的药物(不包括仿制药)仅有5%。
★Vertex公司用于联合治疗囊性纤维化的药物VX-809和Kalydeco是2013年最值得期待的在研孤儿药,而Pharmacyclics公司的Imbruvica被认为是2013年最有希望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孤儿药新药。
★百时美施贵宝将得益于癌症免疫治疗药物Opdivo,在2020年超越诺华成为全球孤儿药销售规模最大的制药企业。
★孤儿药的III期临床试验成本是非孤儿药的一半,但在研发时间方面,孤儿药并不比非孤儿药短。
★对于III期临床的投入,孤儿药的预期回报是非孤儿药的1.89倍。
周健1957年出生在杭州,1982年毕业于温医。1984年在浙医大读硕士时,开始人类乳头瘤状病毒的研究。1987年2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周健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研究的重大突破。1988年,周健赴剑桥大学免疫学和癌症研究中心从事研究。
科学家的友谊:苏格兰小伙巧遇“老三届”
1974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苏格兰青年伊恩·弗雷泽,进入了当时非常着名的墨尔本沃尔特伊莱扎医学研究所,该研究所在免疫学领域拥有很高的声望。
弗雷泽研究了许多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弗雷泽对HPV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想知道这种病毒是如何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并希望能够生产一种疫苗来预防这一疾病,但是,如何找到HPV病毒依然是一道科学界难解的命题。
1989年,已经小有名望的弗雷泽到英国剑桥大学学术休假。在那里,他“幸运地”遇见了改变了他一生的人,这就是来自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周健博士。周健博士与妻子孙小依都是温州医学院“文革”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当时正在剑桥大学LionelCrawford教授的实验室工作。
而当时,弗雷泽正在跟着隔壁实验室的Margaret Stanley教授,吃惊于周健夫妇的勤奋,弗雷泽渐渐与周健夫妇成为了朋友,周健曾经称弗雷泽为有经济头脑的科学家。这并不奇怪,热情的弗雷泽曾经多次和周健谈起自己的伟大计划。
日后,功成名就的弗雷泽谈起这段往事时说:“我在剑桥大学的学术休假,并没有学到多少想学的干细胞知识,却幸运地遇见了周健。我们开始合作研究HPV并探讨研制疫苗的可能性,周健的贡献在病毒学,我的贡献在免疫学。”
但那时,两人在剑桥没有办法做太多事情,弗雷泽回国前,他热情邀请周健夫妇去澳洲工作。1990年,周健和孙小依带着儿子来到澳大利亚,夫妇俩在昆士兰大学的免疫实验室和弗雷泽共同研究HPV。
周健博士(右)与伊恩·弗雷泽教授
兄弟连心可断金,病毒“稻草人”问世
在澳大利亚,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科研条件和独立实验室。伟大梦想起航的第一步就是解决研制宫颈癌疫苗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获得HPV。
分子生物学研究早已发现,HPV有70多种类型,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颗粒状结构:内核是导致疾病的病毒DNA,外表是一层有20个面的蛋白质“外壳”。
作为一名分子病毒学家,周健擅长克隆基因并在细胞中将它们表达出来,他试图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出这种病毒的外壳。他的想法是要制造出外表类似HPV但内核不含病毒DNA的病毒样颗粒,这样的颗粒可以像“稻草人”一样让体内产生免疫反应,但又绝对安全。
但是,当他将这种技术用于HPV颗粒的制造时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种病毒的基因很大,当时提取和克隆大基因非常不易,他们曾在6个月时间里一无所获。
一天夜里,周健夫妇散步时突然想到一个天才的想法:已经有表达和纯化了的L1、L2(HPV晚期蛋白、病毒壳膜的主要构成)蛋白,何不把这两个蛋白放在组织液里,看看它们能否合成病毒样颗粒。
照着周健的想法,一个月后,他们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事实,HPV十分相似的颗粒产生了。大家拿着那张病毒颗粒的图片兴奋不已,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有某种东西可以制成疫苗,那么就应该是它。
作为一名资深的免疫学家,弗雷泽更关心的是疫苗和免疫学,他们还要去证实病毒样颗粒能够激发免疫反应。
两人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91年第185期的《病毒学》期刊上,论文中详细介绍了制造病毒样颗粒的实验细节,和制造病毒样颗粒可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并为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来源,HPV16型和18型对人体子宫颈的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周健博士去世,泪水淹没疫苗问世前夜
在第一眼看到“病毒样颗粒”后,弗雷泽和周健最担心的问题来了:“病毒样颗粒”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否足以让它制成疫苗。
经过多次失败后,科研团队决定使用HPV16作为目标,毕竟一般的宫颈癌因为HPV16的慢性感染而引起的。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在1993年,通过在酵母细胞中重组和表达衣壳蛋白L1,使其自动聚合成“病毒样颗粒”,并且这一颗粒在动物实验中被验证为有效。
有商业头脑的弗雷泽立刻和昆士兰大学一起去寻找有能力和有意愿的制药公司进行合作,但是,事情进展并不是非常顺利,很多制药公司对此都没有兴趣。
要么觉得这样一种疫苗未必能纳入国家免疫,对未来的回报没有把握;要么担心专利注册问题。更关键的问题,HPV有120多种亚型,而目前研发出来的预防HPV16的疫苗只能预防其中一种亚型,那么如果想做到更大比例的预防,患者得打好几十种疫苗,无论是从患者依从性,还是可行性上看,都是不可能的。
当时的美国默克公司(下称默沙东)最有远见,相信这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毕竟默沙东公司在多价疫苗上有更多的经验。
随着默沙东的团队加入,“成药性”成为研发团队的关注重点,默沙东决定把宫颈癌疫苗做成多价疫苗,而实现最大程度的覆盖,他们选择HPV6、HPV16、HPV18、HPV11四个亚型来作为抗原,做成了四价疫苗,90%以上的患者感染的HPV病毒都会引起免疫反应。
1999年,当疫苗的第三期临床研究还在进行时,该疫苗的重要发明人之一的周健博士回中国进行学术访问,因过度疲劳意外去世。
但是,疫苗的研发并不会终止,同样少有人知晓的科学家赵孔南接过了这一重担,这位周健的温州同乡,成为实验室新的负责人,继续实验室在“宫颈癌”和“乳头瘤”方面的研究。
2006年,默克制药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生产的两种宫颈癌疫苗面世,一年之内,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80个国家先后批准了这种疫苗的使用。澳大利亚是第一个批准这种疫苗使用的国家。
疫苗上市前一年,由于在宫颈癌疫苗发明中的杰出贡献,弗雷泽当选为“2006年度澳大利亚人”,这是一名澳大利亚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弗雷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是如此的遗憾,周健不能在这里和我分享这份荣誉,他非常应该获得这一份殊荣,因为在这个疫苗的发明中,他的贡献和我一样多。”
重磅炸弹佳达修传奇至今
2006年,随着默沙东研发的佳达修的上市,轰轰烈烈的宣传攻势也随之展开,为了使得佳达修成为青年女性必备的疫苗。默沙东投入巨资,用电视媒体和平面广告使得大家认识到这一药物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在广告中,默沙东还聘请年轻女孩现身说法。
一上市,佳达修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美元。成为新一代重磅药。过去,人们总觉得疫苗是政府公共卫生事业的采购对象,只能靠薄利多销赢利,但现在默沙东的宫颈癌疫苗定价高,利润也不低,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美国20多个州,该疫苗成为强制性注射项目。
截至2014年2月,该疫苗已在132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接种超过1.44亿剂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将佳达修用于未受HPV感染的女性可以再以后的四年内可以100%地防止这四种HPV亚型的感染和由感染引起的癌变,而且对于其他亚型的感染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除此之外,HPV疫苗的使用还大大地降低了HPV感染的检测、治疗、跟踪的大量医疗费用,其中包括活检和各种介入手术,免除了不必要的痛苦。
谈起默沙东在这个新药研发上的贡献,就是大大降低了HPV疫苗的生产成本,众所周知,多价疫苗的效果更好,但是生产技术也更加复杂,因此,默沙东的生产人员不断优化工艺,通过遗传工程,在酵母细胞中将HPV6、HPV16、HPV18、HPV11四个亚型的衣壳蛋白重组表达出来,并进行纯化变成病毒样颗粒,从而大大降低了疫苗的价格。
后记:英才尽瘁济苍生
谈起这个故事,最让人遗憾的就是周健的早逝,自古以来,天妒英才,很多时候,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仅仅逐步积累的结果,恰恰是一些天才人物突破性的创新来改变的。
而天才的出现是喜剧,天才的早逝确实最大的悲剧。而周健的早逝使得第一位华人“重磅药物”发明人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这使得我们想起对“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他们似乎有类似的命运。
至今,谈起宫颈癌疫苗佳达修,大家只是偶然提起周健夫妇,制药公司并没有兴趣去宣传一位死了的中国科学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依然在世,那么科学院院士、大型制药公司顾问等头衔和荣誉必然属于他。
但是,命运恰恰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如今佳达修一直未能在中国获批,如果周健博士健在,对于他的祖国,至今没能用上这一疫苗,恐怕也会伤心吧。
人死如灯灭,至今依然对周健不能忘怀的,除了他的家人,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一生事业的伙伴——弗雷泽,这位苏格兰人曾经发誓,要铭记周健,并让他的贡献为世人所知。
周健的早逝让弗雷泽认为自己还有一份特殊的责任:“中国是周健的祖国,宫颈癌也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我认为自己有责任确保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女性能获得我和周健合作发明的这种疫苗。”
如果没有周健,这位白人大爷估计不会这么关心中国,因为周建的关系,他多次来到中国,推动中国在HPV方面的科研工作。
而且他丝毫没有在周健死后把成果和荣誉据为己有的私心,无论到哪里,提起这一伟大的成就,他都不忘提起周健博士和她妻子的贡献。
2007年2月20日,昆士兰州州长宣布,智慧之州周健学者基金增加为3年75万澳美元,弗雷泽认为:周健学者基金的设立是澳大利亚政府对周健博士在世界第一个癌症疫苗研发中的重大贡献的首次正式承认。
后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周健的纪念文集中亲笔作序,向合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的周健博士表示崇高敬意,称赞他“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包括200万以上的澳大利亚妇女得以受益”。
这本文集的名字是极为中式的,叫做《英才济苍生》,确实,这位在“文革”的苦难岁月里走出来的中国科学家,为了攻克宫颈癌,奉献了自己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而没有收获到什么身前身后名。
对于推广宫颈癌疫苗的使用,弗雷泽一直不遗余力,他说这是他和周健的梦想,争取在他这一代人在世时看到HPV因为疫苗的使用而像天花病毒一样永久被封存。
参考资料:
《新药研发的故事》作者梁贵柏
《澳中科学家合作,发明宫颈癌疫苗》科学时报作者王丹红
如果你要问近两年生物医药产业药物研发哪家强?相信99%的分析人士都会提到吉利德公司的Sovaldi。这种药物能够在仅仅数月中将90%的丙肝患者治疗痊愈,因为在上市的短短一段时间内就席卷了整个丙肝医药市场,成为了这一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而Sovaldi的拥有者吉利德公司也凭此跻身一线药物研发公司,风光一时无两。
不过,众多生物医药巨头并不甘心丙肝药物市场里任凭吉利德公司一家独大。最近艾伯维公司传来消息,欧盟医药相关管理机构建议批准艾伯维公司开发的一种治疗丙肝的鸡尾酒疗法。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很快丙肝医药市场将迎来一种足以与Sovaldi抗衡的药物。
艾伯维公司开发的这种新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每日服用的Viekirax,其主要成分包括NS5A抑制剂ombitasvir和NS3/4A阻断剂paritaprevir以及ritonavir三种;第二部分是一天两次的药物Exviera,主要靶向NSB5蛋白。而这些蛋白都在丙肝病毒的传播和复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前艾伯维公司披露的研究数据显示,无论丙肝患者的基因型类型,艾伯维的鸡尾酒疗法都能对患者起到显着作用。而在美国,FDA预计将于十二月中旬宣布对艾伯维这种药物的最终审核结果。这也使得艾伯维公司将在2014年末与Sovaldi和Harvoni(一种NS5A抑制剂和Sovaldi联用的疗法)短兵相接。
据分析人士预计,艾伯维的这一鸡尾酒疗法一旦上市,其销售额最高可达300亿美元。不过目前艾伯维公司尚未透露这一疗法的价格,其市场接受度如何仍属未知之数。
详细英文报道:
AbbVie ($ABBV) is one step closer to challenging Gilead Sciences' ($GILD) dominance in the hepatitis C market, securing a likely European approval for its rival combo treatment as it awaits a U.S. nod.
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has recommended approval for AbbVie's three-agent combination, which, like Gilead's competing Harvoni, uses a cocktail of antivirals to halt viral replication and cure more than 90% of hep C patients. The EMA generally approves medicines about three months after such a recommendation, putting AbbVie on track for an early 2015 launch in Europe.
once approved, AbbVie's drug would be marketed in two parts: once-a-day Viekirax, which combines the NS5A inhibitor ombitasvir with a fixed-dose combo of paritaprevir and ritonavir that blocks NS3/4A; and twice-daily Exviera, which targets NSB5. Each targeted protein is essential to the spread of hep C, and, in pivotal trials on thousands of patients, AbbVie's multi-pill combination has eradicated the virus in patients with all genotypes without the need for painful interferon injections.
In the U.S., AbbVie expects a final FDA decision on its combination by mid December, and the company plans to mount a commercial launch by year's end. That'll put it head to head with Gilead and Harvoni, an all-oral combination of the blockbuster Sovaldi and the NS5A inhibitor ledipasvir that won stateside approval last month. Gilead's single-pill treatment picked up EU clearance just this week, putting it in line for global sales of up to $10 billion a year, analysts say.
Peak sales estimates for AbbVie's entry hover around $3 billion a year, but the prospect of a price war could well shift the balance of power. Harvoni carries a sticker price of $94,500 for a 12-week regimen, giving AbbVie the chance to chip away at Gilead's market share by undercutting that figure. The company has thus far stayed silent on price, and analysts are divided on whether the company will or should price Viekirax and Exviera at a discount.
Enanta Pharmaceuticals ($ENTA), a Massachusetts biotech, co-developed the cocktail alongside AbbVie and, under a 2006 deal between the two, is guaranteed double-digit royalties on all sales of the combo.
布洛芬去氧肾上腺素片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是由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与减充血剂(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组成的复方感冒制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感的头痛、发热、鼻充血等的相关症状,是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
该药品申请是否获得批准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审批通过后将依据审批结果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成功后,将按程序申请生产批件。该申请能否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预计该事项对公司2014年度的业绩不会产生影响。
附:
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布洛芬去氧肾上腺素片注册申请获得受理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
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化学药品3.2类品种“布洛芬去氧肾上腺素片”申报临床的药
品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布洛芬去氧肾上腺素片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是由解热镇痛药(布洛
芬)与减充血剂(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组成的复方感冒制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
或流感的头痛、发热、鼻充血等的相关症状,是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
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
布洛芬去氧肾上腺素片的申请是否获得批准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审批,审批通过后将依据审批结果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成功后,将
按程序申请生产批件。
该申请能否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
性。预计本事项对公司2014年度的业绩不会产生影响。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
策,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2014年11月21日
作为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每年在中国导致超过70万人死亡,并有逐年升高趋势。
“丹蒌片项目启动后,还将在试验患者中的600例,采用随机双盲模式开展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探求丹蒌片稳定斑块的功效,减少心梗发病率。”宋治国说,如果此项目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将对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深化医改成为近年中国重大的民生工程,官方也明确指出未来医疗重点改革领域, 做好疾病控制、降低发病率,特别是要遏制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涨趋势。
宋治国表示,冠心病是可预防的,也是可逆的,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本身就是把治疗时间窗提前,而稳定斑块是治疗冠心病、预防心梗的最佳治疗方案。
丹蒌片战略大品种培育项目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康乃尔也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中药协会等专家参加了当天启动会。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肿瘤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由传统非特异性抗增殖化学治疗转向特异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细胞特异表达的一些抗原可以作为治疗靶点。目前针对这些肿瘤特异表达抗原的研发出了多种单克隆抗体肿瘤药,以亚型特异性、副作用小、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而成为肿瘤患者福音。双特异性抗体( bispecific antibody,BsAb) 可以同时特异性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由于其特异性和双功能性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生产效率低和药代动力学性能差等问题,一直以来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困难重重。
双特性抗体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药物,其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30年前。2001年Medarex公司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就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但是自此以后,双特性抗体由于生产难题和临床效果不佳等问题而走入研发瓶颈。2009年Trion制药公司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卡妥索单抗(Catumaxomab) 在欧盟获得批准上市。卡妥索单抗(Catumaxomab)是一种抗CD3和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小鼠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EPCAM阳性肿瘤的恶性腹水患者。
目前有18种双特异性抗体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无双特异性抗体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2014年9月22日安进公司向美国FDA提交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药物Blinatumomab的新药上市申请。Blinatumomab为CD19、CD3双特异性抗体,目前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如果能顺利通过审批Blinatumomab将成为第一个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
传统的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药物(CD20、CD22)主要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C)及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来杀伤肿瘤细胞。与之不同的是,Blinatumomab 选择性动员自体T 细胞,并利用CD19 和CD3 使T 细胞与肿瘤细胞相结合,通过T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研究表明:当T 细胞与靶向细胞(肿瘤细胞)紧密联结在一起时,细胞毒T 细胞释放穿孔素和粒端酶进入突触间隙,引起肿瘤细胞一系列化学反应,是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从而消灭肿瘤细胞。Blinatumomab 不仅是简单的把T 细胞与肿瘤细胞相结合,其还通过与T 细胞表面CD3 受体相结合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T 细胞信号通路,使T 细胞表达CD69、CD25、上调细胞粘附分子(CD2)、短暂释放炎症因子,使T 细胞活化,并促使T细胞增殖。
Blinatumomab最初由抗癌药物研发公司Micromet研发,2011年Micromet公司发布了Blinatumomab的一项小规模II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化疗后存在微小残留灶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使用Blinatumomab后完全缓解率达到80%。2012年1月头安进公司收购了Micromet公司,从而获得了Blinatumomab的开发权。2012年安进公司公布了Blinatumomab的一项大规模II期临床试验结果,复发或难治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使用Blinatumomab后完全缓解率达到43%。
Blinatumomab最大的不足是临床使用不便捷。由于Blinatumomab分子量较小为55kDa并缺少一个可结晶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因此Blinatumomab生物半衰期较短仅为2-3小时。为获得稳定的Blinatumomab血清水平,在治疗疗程中患者需要佩戴便携式迷你泵持续静脉输注28天,同时患者每48小时就需要到医院更换输液袋。
Blinatumomab 能否通过美国FDA审批,还依赖于III期临床的结果。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管线中还多多种肿瘤治疗新药,这使我们对双特异性抗体的未来抱有一定的希望。
目前有4个减肥药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基因泰克公司研发的减肥药Xenical (奥利司他)1999年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Xenical (奥利司他)为脂肪酶抑制剂,属外周靶点减肥药,较中枢靶点减肥药更安全。胰脂酶是一种源于胰腺的脂肪酶,释放入小肠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从而促进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肥胖者体内脂肪酶含量相对较高。Xenical (奥利司他)能选择性地抑制胰脂酶的活性,减少胃肠道中脂肪的分解和吸收对减肥、降血脂较为有效。
1999年以后长达13年的时间里,美国FDA未审批新的减肥药物。2012年6月日本Eisai和美国Arena公司研发的减肥药Belviq(氯卡色林)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用于体重指数(BMI)≥30 kg/m2或BMI≥27 kg/m2且伴有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年患者的体重控制,获准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0 mg。Belviq (氯卡色林)是5-羟色胺2C ( 5-HT2C)受体激动剂,属中枢靶点减肥药,能够激动位于下丘脑POMC 神经上的5-HT2c受体从而起到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的效果。
2012年7月Vivus公司研发的减肥复方药物Qsymia(苯丁胺/托吡酯复方缓释药物)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2014年10月武田和 Orexigen研发的减肥复方药物Contrave(纳曲酮/丁氨苯丙酮复方制剂)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
目前上市已上市的减肥药物由于安全性问题而备受责难,市场表现欠佳。如2012年上市的复方减肥药Qsymia2014年上半年市场销售额仅为两千万美元;2012年上市的Belviq (氯卡色林)2014年上半年市场销售额仅为1800万美元。
表1 目前上市和部分在研的减肥药物
数据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2014, 32(11):1071-2
2014年诺和诺德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Saxenda(利拉鲁肽)进军减肥药物市场,为减肥药物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糖尿病和肥胖一直以来都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疾病,Saxenda(利拉鲁肽)有望成为第一个能同时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药物,这对于两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9月11日美国FDA内分泌和代谢药物顾问专员会推荐使用诺和诺德公的司糖尿病药物Saxenda(利拉鲁肽)控制体重,包括用于非糖尿病患者。美国FDA内分泌和代谢药物顾问专员会以14:1的投票结果,认为Saxenda(利拉鲁肽)安全、有效,应当批准其作为低热量饮食和高体力活动的辅助药物,用于体重指数≥30 kg/m2或者≥27 kg/m2且有至少1项体重相关共病的成人的长期体重控制。
Saxenda(利拉鲁肽)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有别于以往的减肥药物,肥胖患者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由于临床中很多2型糖尿病并发肥胖症,并且在临床治疗中曾使用过Saxenda(利拉鲁肽),因此Saxenda(利拉鲁肽)若能顺利通过审批,将改变现有减肥药物的市场格局,为减肥药物市场注入活力。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www.yaoqu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