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标题: 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规律的权威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feibing    时间: 2015-2-2 09:57 PM
标题: 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规律的权威分析
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规律的权威分析2015-02-02张晓东[url=]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url]
, F( u$ M$ e$ W2 ^7 W" L; |, r( g  i# X1 U

. i  Q, f' F+ A2 Z  P7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简介:张晓东,博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药品技术审评和管理工作。
  A, P0 s! T0 y2 g0 H: f2 B6 e# A
编者按:介绍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情况,探讨分析其中的规律及成因。

: A8 Q. T, [4 L! U# ~, q

& A" S' M  e) _2 ~8 A& b近年来,关于国内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具体情况分析的报道较为少见。笔者通过对相关数据库的检索和整理,拟对2008-2013年国内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并尝试剖析其中可能潜在的规律及其成因。
1材料与方法
1.1中药新药的界定
20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中规定的中药注册分类第1类至第7类。
1.2数据来源和分析步骤
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信息支持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库,检索并规整2008-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承办审评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对上述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数量、注册分类、适应症领域分布、申请阶段(申请临床试验或申请上市)、剂型、审评结论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梳理和统计,并分析其中可能潜在的规律及其成因。
1.3数据整理说明
1.3.1申请数量
统计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数量以实际品种数量计,而非按受理号数量计;对于申请注册的中药有效成分、中药有效部位、新药材、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等5种情况,如同时申报制剂,则仅统计制剂。每种情况同时申请多个规格同一制剂的,按1个品种计;每种情况同时申请多个剂型的,按多个品种计。相同处方和工艺的复方制剂同时申请多个规格同一制剂的,按1个品种计;申请多个剂型的,按多个品种计。
1.3.2统计时间
本文统计的中药新药审评结论为截止至2014年3月1日的阶段性审评结论(部分品种尚未结束审评)。
1.3.3适应症区分
以各新药注册申请表中拟申请的功能主治及适应症为依据确定各新药品种的适应症领域。同时涉及多个适应症的,按主要适应症计。具体适应症领域包括儿科、风湿、妇科、骨科、呼吸、精神神经、泌尿生殖(肾脏病)、内分泌、皮肤、外科、五官、消化、心血管、肿瘤及其他等15种。其中“其他”是指除上述具体适应症范围外的适应症,主要包括艾滋病、大流行性流感等。
1.3.4剂型分类
分成普通口服制剂(包括普通片剂、胶囊、颗粒、口服溶液、滴丸等)、注射剂(包括注射液、冻干粉针剂)、粘膜给药和外用制剂(包括外用膏剂、喷雾剂、眼用制剂、栓剂、擦剂、贴膏剂等)、特殊制剂(包括肠溶制剂、缓释制剂)等4类情况。
1.3.5审评结论分类
分成批准、不批准和结论待定三种情况。退审、企业主动撤回或核查撤回、欠费退审、由于各类原因终止审评程序等情况均作为不批准结论处理。结论待定是指截至统计时间尚未结束审评,没有得出最后技术审评结论的情况,包括尚处于技术审评阶段、通知申请人补充资料尚未补回、需要进一步咨询(如召开专家咨询会)等。根据申请阶段的不同,批准包括批准临床和批准上市;不批准包括不批准临床和不批准上市;结论待定包括申请临床结论待定和申请上市结论待定。
1.4统计方法
采用Excel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根据研究需要合理选择比较对象进行比较性分析。
2结果
2.1申请数量和注册分类情况
2008-2013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承办审评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共计604个,每年申请数量维持在100个左右,未见大的波动。在注册分类上,第6类(新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的品种数量最多,占到了全部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85.76%,而第3类(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近年则未见有品种申报。见表1。
2.2适应症领域分布情况
2008-2013年申请注册的中药新药品种在适应症领域分布上主要集中于精神神经、呼吸、妇科、消化及心血管等5类适应症,所占比例达58.77%。而儿科、皮肤等适应症的新药注册申请数量较少。见表2。
6 M* z5 i8 m" O5 H- T/ q9 X) x4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3剂型分类情况
2008-2013年申请注册的中药新药品种主要是普通口服制剂。见表3。

2 L  W/ o8 U2 B%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4申请阶段和审评结论情况
2008-2013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承办审评的604个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中,申请临床试验品种406个,申请上市品种198个。由于审评需要一定的时间,较早承办审评的新药注册申请完成审评的比例较高。在完成审评比例较高的2008-2011年,前3年每年审评结论为批准的比例在50%左右,但在第4年(2011年)批准的比例降至32%,不批准的比例则升至51.58%。而在尚有43.7%品种尚未审结的2012年,已经有42.5%的品种审评结论为不批准,批准的比例则不到14%。见表4和表5。
& o2 j* {5 e' v6 V" E3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D7 v" W! `& c$ d- B2 `: P
4 _5 L1 }4 @* W: m.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分析
3.1关于申报数量和注册分类
2008-2013年国内每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幅的波动。分析可能的原因:①药品注册政策法规未出现大的调整。这期间正值2007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在药品注册管理上没有出现大的政策和法规调整。②中药新药研发技术要求相对明确与一致。《中药注册补充管理规定》、《中药注射剂研究基本技术要求》、《新药特殊审批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配套文件陆续发布施行,保证了中药新药研发技术要求在这期间的相对明确和一致。
近年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在注册分类上,以中药复方新药(第6类)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有效部位新药(第5类)。而注册分类第2,3,4类,即新药材、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等3种中药新药的申请数量则很少,在最近6年内总共只有5个。这符合中药新药研发的实际,较比其他注册类别,新药材、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等类别的中药新药,开发空间相对有限,风险更高。
3.2关于适应症领域分布
近年国内中药新药的注册申报主要是集中在精神神经、消化、心血管、呼吸及心血管适应症等5个适应症领域。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上述适应症领域涵括了诸多高发病率的病种,药品市场需求较大,经济效益可观,相应的药物成为开发的热点。②中医中药防治上述适应症领域的诸多具体疾病如抑郁症、失眠、紧张性头痛、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肠易激综合征、感冒等,有其自身特点和特有疗效。其中的一些适应症病种则是中医中药防治的优势病种,而西医西药对这些病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③皮肤、儿科、肿瘤、风湿等适应症领域涵括的具体病种相对有限,疾病类别不如前述适应症领域多样,故其领域内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也就相应减少。
3.3关于审评结论情况
从已有的审评结论情况可以看出最近几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批准比例呈现一定的下行趋势。以下因素值得考虑:①随着社会公众和医疗卫生机构对获取新治疗手段迫切性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药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的技术门槛也随之提高。②现行药品注册管理法规和技术要求较以往更加强调了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批准中药新药上市中的重要性。同时,监管部门还积极推行Ⅱ期临床的探索性研究和安慰剂对照试验,并强化生物统计和分析方法的正确应用以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质量要求等,进一步提高了中药新药临床有效性方面的上市标准。③部分注册申请人和研究机构尚未能完全适应这种社会性需求以及法规和技术要求的变化,尤其对于一些早年就开始开展研发工作的品种,参考的是以往研究标准,沿用的是以往思路和方法,这和现行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4结语
近年的注册申请情况较好地反映出了当前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其中可能潜在的规律及其成因,可以更加深人地了解当前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的现状,也将为推进中药新药的研发和评价工作积淀一些数据基础。

! r# C/ H: m" Y8 b
来源:新药汇

: E5 G) d8 S$ M( T1 I1 u# G/ P' a, j' B) ?

作者: 静悄悄    时间: 2015-2-7 03:24 PM
中药注册不好做
作者: zhangknme    时间: 2015-2-10 08:59 AM
我们3、4个中药品种,整得头痛!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www.yaoqu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