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临床】胰岛素注射那些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8-23 07: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临床】胰岛素注射那些事2014-08-21 浮米hfoom
) D( Z% t: T0 y% I$ _
糖尿病人口多、血糖控制困难、胰岛素使用率高这些事儿,今天小编就统统不讲了~今天我们只讲如何正确的注射胰岛素。
  回想一下,你平时是如何指导你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亲身演示一遍?还是简单的告诉他们调刻度,打针,拔针,最后再嘱咐他们一句“针头是一次性的,不要重复用”?其实,不是糖尿病患者的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吧?
  让我们从头来整理一下注射胰岛素的标准步骤:
7 k9 V, T& y& V) p8 z3 u& F
2 C+ J: t5 p  c* ?,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i, ]/ r# @, X: w3 u  K
  呵呵,是不是觉得自己漏掉了当中很多步骤?作为医生,你都不知道的事儿,患者又如何能做到按要求执行呢?
  一、注射前洗手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易并发各种感染,因此,操作前的洗手消毒非常重要,最好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当然,也可以使用肥皂,在流动的水下清洗40秒以上,然后现实中,每次注射胰岛素前记得洗手的患者不足两成!
3 V, C# ?- F% V6 t% w, T
% I3 `" A* E$ M* t: G(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 y: q& W: K& Z
  二、核对胰岛素类型和注射剂量
  对于每天要使用多种胰岛素的患者而言,核对胰岛素剂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把短效胰岛素当成基础量长效胰岛素使用,或者把长效胰岛素当作餐前短效胰岛素使用,都会引起患者血糖的剧烈波动,剂量较大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危害!
  剂量问题之前已经说过很多遍,相信各位医生比小编更加熟悉胰岛素的剂量调整方案,小编就不再赘言了。但小编要提醒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核对胰岛素类型和剂量时,还应核对胰岛素的保质期和开封日期。一般胰岛素,如果保存得当(2-8℃)有效期是2年,当然具体时限还是要根据相应产品上的提示为准。
  而胰岛素一旦被拆封,其有效期就变成了28天。也就是说,在胰岛素拆封后28天,如果还没有用完,也是应该扔掉不用的。而拆封后短期内,如果室温保持在25℃以下,是可以不用在放进冰箱冷藏的。外出的话,可以使用保温杯或保温袋储存,当然也可以很考究的使用胰岛素专用冷冻箱携带胰岛素。  z: f( I! l! l4 f% y
' W. r5 C2 J2 {4 A2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 Z5 w2 {' p1 T0 b
  三、安装胰岛素笔芯
  胰岛素笔芯安装虽然也大有学问,但由于各个品牌装配方式不同就不细说了,但有一点还是要注意的,那就是笔芯安装后需要使用消毒剂擦拭橡皮膜消毒!
  四、预混胰岛素需充分混匀
  普通速效胰岛素并不需要摇匀,只有预混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才需摇匀使用。而胰岛素的混匀并不是单纯的剧烈摇动。而是将胰岛素注射笔放在两手掌中间,水平滚搓至少10次,使笔里面的玻璃珠能充分滚动,然后通过肘关节和前臂上下摇动至少10次,将这两个步骤重复数遍以后,胰岛素才算是真正的混匀了。
  五、安装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
  安装注射笔用针头也和安装笔芯相似,随品牌不同而有不同的安装方式,唯一相同的就是:所有的注射笔用针头都是一次性的!即每次使用后都要扔弃,不能再用。
  针头重复使用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通病,有认为针头看起来完好无需更换的,也有因为价格昂贵而不舍得更换的,在我国针头的重复使用率高达83.4%,较世界平均水平56.6%要高出很多。
  针头重复使用,势必会出现注射胰岛素后,针头仍然连接在胰岛素笔上,这就造成了无菌的胰岛素笔芯与外界可以通过针头的空隙进行联通,使细菌等进入胰岛素液,也使胰岛素流出造成浪费。而且,在针头中残留的胰岛素还会形成结晶,影响下一次注射胰岛素的量,严重时还会发生胰岛素空打的情况。
  临床上同一个针头被患者使用七八次的情况很普遍,甚至有患者同一个针头使用了300余次!目前市场上的针头都是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设计制造的,重复使用会影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而且重复使用针头会使注射的疼痛增加,感染风险升高,甚至会出现在体内断针的现象。
0 _" r9 |' @/ B1 U3 Z" _8 O

' w! W! @" F/ }9 ~/ d5 l;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y% x2 h4 U; w3 ~
  六、检查注射部位和消毒
  胰岛素注射必须轮换注射部位,即在身体不同注射部位间进行轮换,以及在同一注射部位的不同区域轮换。前者包括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注射;后者则要求从上一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 手指宽的距离,进行第二次注射,且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p( ^6 l: Z) u) L
2 A* W3 W+ a' |' I-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C4 n; `/ Z+ Q* M5 b
  常在一个地方注射胰岛素很容易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由于在增生处注射时疼痛小,所以很多患者喜欢在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但这样会导致胰岛素吸收减少或不稳定,使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另外,注射部位的消毒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按注射标准规定,注射胰岛素前需用沾了消毒剂的无菌棉签对注射部位进行局部消毒,消毒范围直径要在125px以上,然后等酒精彻底风干后再进行注射。同时,必须注意棉签及消毒剂的保质期!即使是保质期内的无菌棉签,开封后24小时也不再无菌,不能继续用于消毒,只能作为一般的棉签使用。
  七、根据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的长度明确是否需要捏皮以及进针的角度
  为确保胰岛素的稳定吸收,需保证胰岛素注射到皮下,如不慎注射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血糖产生较大的波动,而且,在肌肉层注射会增加疼痛感。如果胰岛素注射在真皮层则胰岛素容易渗出,引起免疫反应,也降低使用效率。
  既往公认的注射方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再根据针头长短选择90°或45°进针,缓慢推注胰岛素。但是,由于老年人皮脂较薄且糖尿病患者双手协调性较差,现在的注射针头已逐渐改短,基本可以做到不需要捏皮即可直接垂直注射。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注射部位,还需要指导不同的注射方式。$ P# B, l+ k& z* l2 a; C
# P8 a/ ]: [9 S) S#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n6 V1 D# D& T/ z
  顺便科普一下针头型号的解读:①针头的粗细由直径来衡量,以英文字母G代表,G=gauge,G 值越大,针头越细,进针时的疼痛感越小;②针头的长度由毫米(mm)表示,短针头是现在的流行趋势。例如针头标注为“31G-5mm”,即针头直径0. 25mm、长度5mm。
  八、注射完毕以后,针头滞留至少 10 秒后再拔出
  胰岛素笔的说明书上常会标明胰岛素注射后针头停留在皮下6-10秒以上,这是和胰岛素笔的设计构造相关的,胰岛素推注后即使剂量窗已显示为“0”,针内仍会留有未推尽的胰岛素,必须继续按住注射键静待10秒使胰岛素完全进入皮下。
  临床研究证实,胰岛素注射剂量较大时,短时间内聚集在注射局部的药液就越多,局部组织的静水压也就越高,而且药液的分散速度也相对较慢,此时即刻拔针既会出现溢液,还容易造成药液随着针头的拔出而被带出体外。
  所以,随注射剂量的增加,停留时间应逐渐延长,以确保注射剂量的准确,防止血糖波动。而在拔针时也应该遵守缓慢顿拔的原则,防止药液外溢。
  拔针后需要使用干净的无菌棉签轻压针眼处1-3分钟,防治发生胰岛素溢液、逆流,但也不可用力按揉注射部位。
  九、注射完成后立即戴上外针帽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丢弃在加盖的硬壳容器中
  据调查,有66.9%的患者在旋下针头后盖上帽子就直接扔进普通垃圾桶,还有12%的患者不盖帽就直接将针头扔进垃圾桶,仅18.8%的患者会在盖帽后再将针头扔进专用的硬质容器。
  针刺伤,作为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风险,也是引起职业感染的主要原因。而几乎每天要接触到针头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合理的处置废弃针头,不仅会增加自己和家庭成员的针刺伤风险,而且会造成环卫工人等其他人的受伤风险,更可能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其实,针头处理非常简单,只要把用过的针头集体扔进饮料瓶里再一起处理就可以了,简单的一个步骤就可以明显的降低伤害风险,何乐而不为?9 Q5 l) B: K% f" N: W4 d- @
, q7 k* S( m0 }1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H# ?5 B& a8 P) O0 k* |
  看起来简单的胰岛素注射过程,其实要注意的点并不在少数,作为内分泌科医生,如果自己都不曾注意到这些,患者又怎么能做到正确操作呢?有时候,只发一份印有操作过程的宣传单给患者而不提示重点,或只是随意的介绍大致步骤,都会造成患者对重点的错误解读,常常以为只要剂量调整精确了就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
(by 浮米网)
% _  Q7 Z7 }9 C4 R6 f: o" l
: [( u* N! `  g; X
7 A4 |' A, [+ V! p3 r

& D- m+ R* Y0 x% {+ F$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27 13:20:5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6-7 09:03 AM , Processed in 0.093344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