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专访】石四药:比肩国际巨头,用品质对话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11 12: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专访】石四药:比肩国际巨头,用品质对话未来 2014-12-10 医药经济报
  输液行业近年可谓五味陈杂,在低价招标、限抗升级,输液限用等综合背景下,不少企业的基础输液腹背受压,正在考虑放弃或减少生产,甚至有些企业这两年持续亏损。天津百特就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而与中新药业“婚变”。可以说,输液市场暗涌重重。
  那么,国内大输液市场究竟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记者梳理了国内几家主流输液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现大部分企业利润增长乏力,只有石四药逆势上扬,持续以大幅度的利润增长独占鳌头,今年上半年利润增幅仍在30%以上。因此,《医药经济报》记者近日专程到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取经,并专访了其董事长曲继广。
  记者问他,输液江湖腥风血雨,厮杀惨烈,石四药何以安身立命?
  “高品质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曲继广几乎脱口而出。他认为,“未来输液市场一定会进入品质竞争时代。事实证明,四药从十多年前5000万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市值近120亿,这与我们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经营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走高品质路线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2006年金融危机端倪初见时,医药行业低迷,四药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决定从德国引进年产3000万瓶袋的两条软袋输液生产线。记者参观其新厂区时,这样的胆略处处可触。因为四药人对质量的要求非常苛刻。用他们的话说,“一个人难以成就高品质,质量工作也绝非一劳永逸,它是每个人、每道工序盯出来的。”据介绍,四药特意成立了质量服务部,用于倾听客户需求和心声,不断修正产品从设计、生产、贮存和运输的缺陷和不足,让质量不断过硬还要更完美。
  正因为此,四药品牌在市场中声名鹊起。目前,输液年产量已达10亿瓶袋,其中软包装输液近8亿瓶袋,形成具备玻璃瓶、PP塑料瓶、非PVC多层共挤膜等多种输液包装形式,200余个输液品种的生产格局,成为国内输液包装形式最全、规格最多的企业之一。
对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曲继广
精品战略
  记者:安徽省“不输液清单”出台一个月后,有报道称,医院门诊输液明显下降。外界担心,输液限用可能会扩大范围。此外,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不断攀高,唯低价论的招标思路尚难破局,很多输液企业失去了信心,对此,您怎么看?
  曲继广:四药这几年的改组效果不错,我们对未来信心满满。我认为,输液是“药中之王”,为何全球都在严控输液的使用?因为只有输液是直接进入心脏和血管的,其他药品都需通过载体到达心脏。质量保障是第一位的。正因为此,市场的洗礼会让不少中小企业慢慢退出市场。与国外相比,国内输液企业多达400多家,这不符合市场规律。2005年,在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四药为优化产品结构率先引进全封闭灌装机生产线,不仅生产效率提高数倍,安全性参数也得到全面提升。此后几年,四药逐年加大高附加值塑料瓶和非PVC软袋输液的产能,至2008年,软包装输液产量首次超过玻璃瓶输液。2010年,四药的非PVC多层共挤膜双管双阀输液上市便供不应求。这说明什么,充分的市场竞争考验的是企业实力。
  记者:虽说行业发展面临着挑战,但四药独树一帜,您能否分享一下你们的优势在哪里?请举例。
  曲继广:相较而言,四药的优势是通过新GMP认证而体现出来的。我们不是为认证而认证的,公司此前就已研判到输液行业将迎来困难期,怎么办?我们选择在确保高品质生产的基础上,从设计环节、从产量、能源、颗粒料、膜材的耗能等方面考虑降低成本,从用人、自动化方面考虑提高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四药的成本优势、盈利能力都通过认证体现出来,成本最低,质量最优,自动化程度最高,设计理念全部是欧洲的最新技术,这是很多同行难以复制的。
  记者:参观完四药的新厂区,我们非常惊讶其每个生产环节的设计,包括装备和人员的配置。如在洗瓶环节中,四药首创了塑料输液瓶高压负离子清洁技术,实现了无水清洁效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你们大手笔的投资效果怎么样?不担心有风险吗?
  曲继广:四药能快速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紧跟国家的步伐。国家强调环保、节能,绿色制药,四药率先践行。为节约水资源,四药不断进行工艺革新,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如将洗瓶用水全部进行回收处理后通过管路输送到洗手间再利用,同时将生产中使用的蒸汽冷凝水收集,先通过换热器加热成洗澡用水或取暖用水,降温后再排入循环水池再利用,使制水工艺的水利用率达到90%。此外,四药近两年从国外引进6台新型热压式制水机,制水质量高,降低能耗53%,年节约费用1500万元,在当前我国北方地区整治大气污染的大背景下,四药的理念和做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效法。与此同时,充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挖掘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建设的地下恒温留样库兼具土地和节能双重功效等等。
  正是这样的投资赋予了四药独特的竞争力。四药在国内同行业首家引进了欧盟标准的工艺设计,国内首家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封闭药液输送、在线称重和集中配制系统及全自控存储及输送系统,极大减少配制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差错和污染,质量水准大为提高,产量日均增加近一倍;国内首家采用的“一步法”双向拉伸中空成型技术,全面提升塑料瓶输液包材质量安全系数。这样的生产水平,质量品质能不高吗?目前,国内能在高端市场与跨国巨头竞争,四药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我们深谙质量问题是最容易让我们顷刻间失去市场和客户的道理。
创新驱动
  记者:谈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在这方面,四药有何感受?
  曲继广:建厂60多年来,我们以装备水平一流、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一流、经济效益一流的姿态成为国内输液行业的领跑者,靠的就是创新。此外,从四药的第一单万瓶氟康唑注射液成功远征巴西后,四药人立志要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当年刚开展出口业务时,也遇到过困难和挫折,我们切身感受到,做中国最好的输液企业就是要能与国际巨头比肩,靠什么?还是创新。凭借创新思维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我们牢固地占领了国内中高端市场,并远销亚、非、欧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长青的关键。
  记者:根据国家药监总局的公告计算,截至2013年12月31日,约有34%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未提出新GMP认证申请,行业集中度在提高,你们的研发战略是怎么布局。
  曲继广:输液企业的研发实力普遍较弱,但这些年它慢慢成为了企业加固的中心。去年开始,四药近5%的销售收入投到研发领域,今年研发的投入将达2个亿。公司目前的生产线及产能已足够,接下来资金投入将会重点投入到研发领域。目前,研发项目在注册审评排队的就有过百的产品,明年有望达到200个以上,重点是加快一类新药的申报。
  四药是香港的上市公司,融资空间大、灵活,今后四药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战略性调整,斥资260万欧元从瑞士进口了先进的小输液生产设备。日前,还通过技术转让,弥补了四药小容量注射剂型的空白,下一步四药要把这一剂型做大做强。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公司会有一些新动作,最终形成大容量注射剂与粉针、口服制剂等其他品种实现6:4的格局,3年左右自身发展达到100亿元。
做世界级药企
  记者:据悉,10月份后,西安利君制药将彻底退出利君国际。届时,利君国际就只有石四药了,这个平台对四药而言作用几何?
  曲继广:四药现在是利君国际的最大股东,今后的融资能力更强。我认为,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制药企业,首先得走出去,作为第一家输液出口的企业,这些年有了扎实的积累。我们还要在澳大利亚收购工厂,接下来还会建立研发基地,实现出口地本土化生产。
  选择进军澳大利亚,主要是因为欧美等市场输液巨头林立,四药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澳洲制药技术和研发基础雄厚,同时它还可以辐射周边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其TGA认证获得同在PIC/S成员中的英国、法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认可。我们有比肩国际巨头的技术和装备,通过深化管理,四药还可以尽快实现欧盟认证和FDA认证。我认为,出口困难,关键难在意识上。在非洲市场,中国的输液技术占优势,但市场环境不稳定,而在欧美市场,多由德国费森尤斯、美国百特、日本大冢等跨国企业所占,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实行差异化发展。
  其次,在国内,四药没有走其他企业那种通过大幅度低价中标的方式抢占市场,因为四药的品牌和产品质量决定了我们的渠道在县级以上医院,基层做的很少。试想,有些地方输液的中标价低到了0.65元/瓶,这样的市场怎么做?有了充裕的资金保障,我们有底气用高品质去与跨国巨头竞争。
  记者:既然如此,您认为四药跻身国际制药企业的行列,还有那些影响因素存在?该怎么应对?
  曲继广:眼下体会较明显的就是关于药品注册审批的问题。很多好的产品出不来,如国外有,但国内没有的仿制产品排队好多年,这样的产品批下来,我们与跨国企业竞争就更具优势,同时还可为国家节省很多外汇。其次,高端人才引进也是个现实问题。至于市场准入因素,我想,慢慢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下一步会着手考虑开拓独联体国家市场,我们决心很大,积极推进出口地本土化建设。打铁尚需身板硬,练好自身内功是当务之急。
 
记者观察[size=1em][size=1em]  行走在石家庄四药新厂区,集约、高效是它给人的总体印象。用曲继广的话说,“四药要做高端输液产品生产商,只有降本增效才会有未来。”记者参观过程中,感触颇深。试问,在国内有那家企业肯耗资8000万引进设备专门来改造自己的投料系统,四药做到了所有原辅料统一配料,然后自动化地将粉体送往各个岗位。围绕质量、效率和节能环保等核心要素,石四药全力在打造低成本、低能耗、无污染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输液行业‘绿色’生产示范园区,并确保项目15年不落伍。据说,他们能因为“迁就”一颗古树而修改厂房设计方案。我想,以诚信和仁德为先的高品质追求者,这是百年企业的基础。
本报记者 马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6-2 10:29 PM , Processed in 0.104667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