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2015年12月4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5-12-4 22:0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5年12月4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今天是周五了,今天有哪些好的信息坏的信息呢,我们也看看这周会不会是黑色星期五呢

【新药信息】
                                                                2015年10月美国FDA审批新药盘点
                                                                                                          来源: 新康界
表1 2015年10月份美国FDA审批通过新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1)化学新药分类:1类新分子实体化合物;3类新剂型;4类新组合物; 5类药物新规格或新生产商;2)审批分类:P优先评审;S常规评审
一、精神分裂症新分子实体药物 Aristada
        2015年10月05日,美国FDA批准了Alkermes公司的新分子实体药物Aristada(Aripiprazole lauroxil,月桂酰阿立哌唑)上市。Aristada为缓释注射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Aristada注射剂共有三种规格,分别含有月桂酰阿立哌唑441 mg、662 mg 和882 mg。精神分裂患者可每月注射441 mg、662 mg 和882 mg 的Aristada一次,或每6周注射882 mg 的Aristada一次。Aristada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Aristada带有黑框警告,提示患者和医生Aristada没有获得批准用于老年痴呆相关精神病的治疗,Aristada超适应征治疗老年痴呆相关精神病时或升高死亡风险。
二、高血钾症新分子实体药物Patiromer
        2015年10月21日,美国FDA批准了Relypsa公司的新分子实体药物Veltassa(Patiromer)上市,用于高血钾症的治疗。Patiromer的作用机制是结合胃肠道中的钾从而降低钾的吸收,Patiromer为口服粉末状药物,共有8.4克, 16.8克和25.2克三种规格。Patiromer带有黑框警告,在临床使用时Patirome由于能与多种药物结合,从而降低了其他药物的吸收减弱药效。因此黑框警告中建议Patiromer和其他任何口服药物同服时,应间隔6小时以上。
三、软组织肉瘤新分子实体药物Trabectedin
        2015年10月23日,美国FDA通过优先审批途径批准了Janssen公司的新分子实体药物Yondelis(Trabectedin)上市,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曾接受过含一种蒽环类药物化疗的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患者的治疗。Trabectedin为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临床使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疲劳、呕吐、便秘、食欲下降、腹泻等。
四、新生物药物Idarucizumab
         2015年10月16日,美国FDA批准了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新生物药物Praxbind(Idarucizumab)上市,用于接受抗凝药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患者,在急诊手术、介入性操作、或者出现危及生命或无法控制的出血并发症,需要逆转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应时使用。Idarucizumab是一种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片段(Fab),临床使用时只与达比加群酯分子特异性结合,可中和其抗凝效应,不会干扰凝血级联。
五、罕见病新生物药物Strensiq
         2015年10月23日,美国FDA批准了Alexion制药公司的新生物药物Strensiq(Asfotase alfa)上市,用于儿童型低磷酸酯酶症的治疗。低磷酸酯酶症为罕见病,是由 ALPL 基因突变引起其编码的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遗传性系统性疾病,以骨骼及牙齿硬组织发育不良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偏低为特点。Strensiq为一种酶Asfotase alfa,可以通过替换缺陷的碱性磷酸酶,促进提高酶底物水平,提升机体骨矿物质化的能力,进而避免患者出现骨骼及其他器官严重异常和早夭。
        美国FDA审批新药主要是根据药物化学类型和治疗潜能来进行分类的。新药按化学类型主要分为:1类新分子实体化合物(NME),创新性最强。指在美国从未作为药品批准或销售的活性成分,可以是单一成分,也可以是立体异构混合物中的一部分;2类新的衍生物。从已上市的活性成分(即所谓“专利”药)化学衍生而来,即已在美国上市的活性成分的酯、盐或其它非共价键衍生物,或者是去修饰基团的母体化合物未在美国批准上市的;3类新剂型。含有已上市活性成分的新剂型或新处方,其适应症可以与上市产品相同,也可以不同;4类新组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已上市的活性成分的品种,上市产品中尚无这种组合;5类药物新规格或新生产商;6类新适应症。由同一家公司或其他公司在美国批准或上市的具有新用途的复制品;7类已上市但未经NDA批准的药品。适应症已与上市产品相同,也可不同;8类变为非处方药;9类(New indication submitted as distinct NDA - consolidated with original NDA after approval); 10类适应症不同的新的新药申请。


                                       强生向美欧提交重磅单抗药物Stelara克罗恩病新适应症申请
        强生旗下杨森生物科技(Janssen Biotech)近日宣布,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单抗药物Stelara(ustekinumab)的一项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同时也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了一项II类变更/扩大申请,寻求批准Stelara用于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活动性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成人患者的治疗。克罗恩病(C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美国患者约70万例,欧洲患者约25万例。
        此次监管申请的提交,是基于III期UNITI临床开发项目的数据,该项目包括3个III期研究(UNITI-1,UNITI-2,IM-UNITI),评估了Stelara诱导及维持疗法在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C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来自UNITI-2研究的数据已于近日提交至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及欧洲胃肠病学周(UEGW)年度会议。来自UNITI-1和IM-UNITI研究的数据将提交至未来的医学会议。
        Stelara是强生的重磅单抗药物,2014年的销售额高达13亿美元。目前,Stelara已获全球多个国家批准用于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及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在临床上,Stelara是一种广泛认可的中重度银屑病临床标准治疗药物。
        Stelara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靶向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23(IL-23),这2种细胞因子被认为在免疫介导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克罗恩病(CD)。


【行业信息】

阿斯利康和赛诺菲签署协议 相互分享专有化合物
日前,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赛诺菲(Sanofi)签署协议,同意相互分享专有化合物。

  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分别向对方开放21万种受到严密保护的化合物。一方可以开发共享的任何化合物,且不必对另一方承担经济义务。

研发产品不会“撞车”

  近年来,为填补日渐枯竭的药品研发线,药企巨头正日益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实验室以外。常见的做法是从生物技术公司许可交易实验性药物,或者将一些小规模公司一举吞并。

  对大型药企而言,与外界共享化合物库是极其罕见的,因为这些化合物是传统药物开发的起始点,建立这种数据库代价高昂。不过,阿斯利康创新药开发主管潘加洛斯(Mene Pangalos)表示,将公司化合物库约1/10的内容与赛诺菲共享,并不存在任何风险,即使双方在若干疾病治疗领域里存在着直接竞争。

  潘加洛斯说:“两家公司在一些相同的治疗领域里开展研发工作,其中包括糖尿病、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但竞争主要体现在,我手下的生物学家和科学家们做得到底怎么样。收集化合物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他补充说,即使阿斯利康和赛诺菲利用相同的起始化合物朝着一个类似的目标迈进,但是,最终开发出相同药物的几率接近于零,因为双方将会采用不同的科学方法。

  阿斯利康负责筛查科学和样品管理的主管史蒂夫·里斯(Steve Rees)认为,这笔交易可以让阿斯利康通过一种廉价和快捷的方法,使自己的化合物收藏多样化。据潘加洛斯透露,在公司内部开发21万种新的化合物将需要花费2.5亿美元,而购买这些化合物仅需花费约5000万美元。

化合物库依赖性已降低

  大型药企都会充分利用自己庞大的化合物库,通常规模大到拥有200万~300万不同的分子化合物,从中寻求开发出针对新的疾病标靶的药物。任何与新的标靶产生相互作用的化合物会被调整和改进,以开发出适合于人体试验的药物。但是,通常情况下,一家制药公司的数据库中没有化合物一开始就与疾病标靶“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有一种化合物是紧密相连的,它成为可用药物的几率也很小。

  赛诺菲负责药物研究和开发的主管埃利亚斯·泽鲁尼(Elias Zerhouni)表示,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如果将大量的分子化合物投向大量的疾病标靶,最终将会取得一些成果。但现在,新药的研发思路刚好调换了顺序。如今,制药公司更加专注于围绕疾病标靶设计药物,而不是寄望于数据库中能有一种化合物与疾病标靶联系在一起。泽鲁尼补充道,更加新颖的、可以替代化学化合物的治疗药物(如抗体和基因治疗药物)已经大大降低了制药公司对专有化合物库的依赖性。

  阿斯利康与赛诺菲达成的交易行动是制药行业两家大型药企首次共享其化合物库中的大量内容。事实上,阿斯利康也与规模更小的公司达成过类似的交易行动,不过,这种交易所涉及到的化合物数量较少。

  阿斯利康也与拜耳(Bayer)签署过协议,可以获取后者的化合物。在这项交易中,如果阿斯利康希望推进拜耳所拥有的任何化合物的研发工作,还必须向后者支付少量的许可交易费用,反之亦然。

  赛泽鲁尼预计,其他制药公司会纷纷效仿阿斯利康与赛诺菲的做法,因为通过接触到规模更大的化合物库,可以加快药物的发明过程。不过,潘加洛斯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一些公司对共享化合物库的优点并不认同。据其透露,阿斯利康与其它前10大制药公司围绕这方面展开的一些讨论最终以失败告终。
 
释疑<<<

制药商为何愿意开启化合物库?

  除了不担心产品研发会“撞车”、新药开发模式已发生较大变化外,以下几个因素也是制药企业如今愿意将其化合物库大门向行业对手打开的原因。

政府机构也是合作对象

  事实上,不仅是药企之间相互合作,政府机构也是企业选择合作的对象。针对不同的疾病标靶,美国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机构)的仪器每周要对约50万个化合物进行300万次检测。中心的研究人员经常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共同研究特定疾病标靶对特定化合物的反应。该中心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对化合物的初步研究,以使后者为进一步的测试做好准备。
 
欧洲已成立联合化合物库

  欧洲的科学家成立了欧洲联合化合物库(Joint European Compound Library),初始共有32.1万个化合物,均由药企分享。根据计划,在接下来的4年里,其还将再扩充20万个化合物。这一化合物库将对学术机构与生物技术企业开放。有科学家评论道,高效、低成本地建立一个高度多样性的化合物库,就必须将多家企业的化合化库组合在一起。其认为,这样的合作方式会增加发现新生物靶标的机会。
  
也有不情愿

  对于药企而言,化合物对其依旧十分重要。新药研发学术联盟主席芭芭拉·斯鲁施尔(Barbara Slusher)表示:“化合物库就相当于企业最珍贵的珠宝,因此,他们对这种无阻碍的分享模式仍有不少抗拒情绪。”

健能隆first-in-class的秘密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贾岩
近日,来自上海的生物科技公司健能隆宣布,公司开发的创新生物药F-652获得FDA批准,开展治疗急性酒精性肝炎的国际Ⅱa期临床研究。
  健能隆方面告诉记者,创新生物药F-652(普罗纳亭)是经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得到的人源白介素-22(IL-22)基因重组蛋白药物。该药属于全球首创新药,即first-in-class。目前,公司正在多个治疗领域开发F-652,本次获批的临床试验是该药在国际上开展的第二个Ⅱa期临床。第一个Ⅱa期临床是今年5月FDA同意开展的,用于治疗骨髓移植病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两个临床治疗领域均为罕见病。
  “这是健能隆医药新药研发又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与酒精性肝炎治疗领域最好的医学机构合作进行F-652的临床试验,有望开发一种全新的急性酒精性肝炎治疗药物。”健能隆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David Lacey博士认为。  
瞄准罕见病
FDA审批提速,F-652临床研究获美官方支持
  据记者了解,该临床试验是一项评价F-652治疗酒精性肝炎病人安全性和药效的开放、剂量递增研究。
  目前,健能隆已与梅奥医院正式签约,合作开展这项临床研究。这项多中心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Vijay Shah医学博士,Shah博士是梅奥医院的肠胃和肝脏科主任。
  据健能隆首席医学官汤凯扬博士介绍,该临床研究是健能隆医药和美国酒精性肝炎研究联盟的合作项目。这个联盟名为“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改善和转化医学研究”(TREAT),由隶属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国立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发起成立,参加单位还包括3家美国著名的医学研究机构——明尼苏达州的梅奥医院、印第安纳州大学健康中心和弗吉尼亚州立联邦大学医学中心。
  谈到为何F-652关注急性酒精性肝炎时,汤凯扬博士表示:“目前,酒精性肝炎仍是一个缺乏有效药物治疗的高危疾病,酒精性肝炎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炎症性肝脏损伤,其致病机理尚未充分阐明。在NIH的支持下,美国酒精性肝炎研究联盟希望制药企业能够开发治疗这一罕见疾病的药物。”
  据记者了解,NIAAA的高斌博士研究小组最先发现IL-22在ConA和酒精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上的保护作用,该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IL-22可能被开发成为一个缓解酒精性肝炎的治疗药物。
  据艾美仕医疗健康信息学院高级副总裁Murray Aitken介绍:“前几年,很多制药企业都在批评FDA的审批效率,但现在这种批评的声音已经没有了。FDA大幅度改革,精简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审批速度。”
  在Murray Aitken看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突破性疗法的认定,越来越多的新药得以快速上市。FDA批准的罕见病药物越来越多,在2013-2014年间,出现了18个罕见病药物,这也说明美国政府推进罕见病药物研发的举措见到了成效。
进军first-in-class
全球合作创新环境进阶,有望打开美国市场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普遍在创新上寻求安全的选择。十年前,大家蜂拥开发me-too药物;现在,随着类似的申请越来越多,仿制药市场已经几乎无利可图。而me-better成为如今进军新药研发的众多国内制药企业的安全选择,目前国内进军美国市场的药品亦以这类药物为主。
  但是,在first-in-class方面,中国的制药企业依然没有建树,目前还没有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获批上市,健能隆应该是走在前列的新药公司。谈到first-in-class新药研发的难度,汤凯扬博士认为:“做全新的药物非常难,对一个中国创业的生物科技公司更是难上加难!first-in-class新药研发,是要针对前人未开发的全新药物靶点,有可能开发成为突破性疗法,技术要求高、研发时间长、不确定性大。但是,健能隆抓住了国际罕见病新药研发模式的契机。从现在药物研发的角度看,越是未满足的医学需求,即没有药物治疗的领域,特别是高危罕见病创新开发药,就越能在美国获得更快审批。今年5月份一个,11月份一个,半年内F-652连续两个罕见病临床Ⅱ期获得FDA同意开展,亦反映出中国生物新药的研发水准和质量获得美国药监部门的肯定。”
  汤凯扬博士表示:“FDA对于罕见病的政策很好,而且NIH还在科研和临床上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我们这次开展临床研究,通过NIH的支持,得以与梅奥等全球顶尖的医学中心合作。与大牌医学中心合作,可以更容易地招募病人,在罕见病的临床研究中,招募病人是最难的事情之一。”
  近些年,在国内,由海归科学家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正成为创新的主体。谈到公司的优势,健能隆医药首席执行官黄予良博士表示:“目前,在全球来看,60%的新药是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药品,大公司的优势则偏重于营销。在罕见病新药研发方面,多家顶尖的医学中心形成小的联盟和平台共同合作。健能隆是小型生物科技公司,虽然走在前面,但资源和资金都很有限,我们把药物临床研究交给最专业的医学专家来做,可以各展所长、实力互补。”
  此外,黄予良博士介绍,FDA对罕见病新药有专门加速审评审批的政策,对于获批上市的新药,政府甚至全额补贴,无偿提供给罕见病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每年都给予很多专项支持,特别是挑战缺乏有效治疗的疾病,这也是他们的使命。在这个前提下,健能隆F-652的开发尤其受到关注,并得到帮助。
  黄予良博士特别提到,F-652的开发是全球接力创新,F-652的国际Ⅰ期临床研究是我国重大专项的资助项目,是“十二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的“三重”课题,这个课题健能隆提前一年成功完成了。11月,F-652的国内临床也获得了CFDA的批准,希望能早日在国内开展针对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试验。

当前的3类新药能否走备案制做BE?
来源:医药魔方数据
我们挑选的这个问题相信也是不少研发注册人员最感困惑的问题,期望我们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
1
@an小安:新3类(仿制境外上市、境内未上市的药品)是备案做BE还是直接申报临床?

D博士


基于目前新药品分类和备案制规定下,如果我们3.1类产品现在拿了批件,批的是验证性临床,我们花了上千万做了临床,以后拿了生产批文后还要在3年内做BE,还有其他家同品种在排队没有拿到临床批件,那他们自动撤回进行备案做BE就直接上市了,也许比我们上市还早,花的钱肯定远少于1000万。那我们上千万的临床费用不就相当于打水漂了,而且后面还要花做BE的钱?

首先说,上面假设的这个问题蕴含信息量巨大,但我们的内心想法是:”此问题纯属捏造探讨,希望别是真实的案例啊!“。因为目前法规还未完全定调,尤其是3类药的注册路径不明确,这个案例最好就以不同的3类药申报路径来分析讨论:

如果3类药的注册路径是BE后,就可以批上市——那抱歉,D博士您所有投入都打水漂了,没啥说的。虽然新3类和新4类都归属仿制药,仅仿“内、外”之差,但有本质上的区别。3类药一定不可能只做BE就批准上市。

如果3类药的注册路径是BE后,再做验证性临床,再批准上市——那好了,大家都是同等待遇,花钱一样多,我比别人快。D博士您要做的就是尽快去做完临床,没准以后还能争取到别人和你做对比的权利。如果CMC研究又足够充分,你还能获得的优待是不需要第一时间去费尽心思从国外找原研品来做BE,要知道制剂的一次性进口批件这条路不会那么容易走顺。

以上两个情况中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原研始终未进入中国,如果原研在D博士获得临床批件后,或临床研究期间获批进口了——D博士,停下试验吧,咱们干不过那些后面的灰太狼啦。不过这种情况也许会提前评估并做好应对,包括CDE是否可以在批件中就后续原研上市后实施BE做出批示;或抱着幻想会不会批准将验证性临床改BE的补充申请呢;或哪天带着这几页纸的批件在去推销的路上内急又没带手纸,哎,欲哭无泪啊。

终结解答:政策密集出台,没做好配套。长期讲,法规还是要有逻辑和法理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sxcaoyilan 发表于 2015-12-5 08:47:05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5-11 12:35 PM , Processed in 0.091942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