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iyao 于 2016-12-19 02:25 PM 编辑
$ ^! b& n, y% l+ }7 j5 ]6 ]4 T/ ], U$ j
关联审评百问百答(十)
. R% x2 r& I5 w" C2 e- C/ f# @: o4 h% F" P0 Q x
已注册药品更换药包材(供应商)、增加备选药包材(供应商)如何申报?如何审评?
( E: B& g6 y, v* X# a {
. F5 O$ }% _) r/ f5 ^* l 答:目前《总局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对上述问题暂未有具体规定,后续会由国家总局另行制定药包材、药用辅料变更的相关指南要求。根据监管部门与行业在前期沟通中形成的共识,变更供应商一般应以备案的形式告知监管部门。: t" @+ j/ q( |$ T
* t7 `& D1 {: ]/ C0 `9 { m P5 d& L" u# I% f/ ^
% Z7 G& d' C5 M- N 在药包材变更方面,是只要变更就要通知药企,还是变更影响包材质量时通知?是包材企业提交变更申请,还是药企提交?: `5 b1 ]1 T0 Z" g& Q7 e
7 Y2 |& E) S$ U9 H0 Y, t4 {% f
答:按照《总局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药包材、药用辅料发生改变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时,其生产企业应主动开展相应的评估,及时通知药品生产企业,并按要求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相关资料。药品注册申请人应及时掌握药包材、药用辅料的变更情况,并对变更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估,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相应的补充申请。后续会由国家局另行制定药包材、药用辅料变更的相关指南要求。
+ o( l! H* Y; y8 } _$ N
8 B* B6 ]4 B7 K0 `; [6 v- W1 X A 在关联审评审批制度下,变更会根据风险评估的大小来进行。一方面制剂企业对原辅材料的风险评估及控制能力需加强,另一方面药包材和药用辅料供应商应主动告知并配合。此外,变更指南的制定也应借鉴欧美监管经验和行业实践,由制剂企业根据变更程度的大小分别采用补充申请、备案及年度报告的形式,并为药包材及辅料企业建立资料维护更新的渠道。(本期答题专家为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主任韩鹏) R) l, s* l. I n
3 E) h% x, b3 `% c6 O/ E1 x% w
2 o+ b8 `0 h" S) p; I' B6 v
: |0 _( u* A. K9 T2 W& o; l! H
* r/ u3 L. t/ @6 f `2 _7 Q' P7 P关联审评百问百答(十一)
2 O$ C; |# F: [药包材生产企业在发生变更时,有意隐瞒变更,药品出现质量问题后才能发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1 e. r+ S: p: E- V+ J* b
3 }( k) d0 r# E& i1 N* ^, e% X 答:这也是目前将药包材审评审批与药品审评审批分割开来存在的问题。药包材生产企业获得批准文号后,后续监管出现盲区,有些药包材企业变更工艺既不通知使用药包材的制剂企业,也不申报补充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药包材生产企业和制剂生产企业背对背的情况,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大隐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实施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以往管理制度责任主体不清的问题。关联审评审批制度实施后,明确了制剂企业是药品质量的责任主体,对制剂所使用的药用辅料和药包材负责,包括药包材和药用辅料的安全性,加强对供应商的日常审计,确保药包材、药用辅料工艺的稳定性、过程控制的可靠性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批间一致性。同时,制剂企业应严格筛选药包材或药用辅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定期进行供应商审计和日常监管。同时,应在协议中明确供应商一旦工艺变更应及时或提前通报制剂企业并进行沟通,从法律层面解决供应商变更工艺告知制剂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制剂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确认药包材或药用辅料供应商工艺变更后对质量的影响。3 v0 z X& ?* u% t: F0 P
, u$ d& M5 x$ }2 E9 r" I+ m" T
(本期答题专家为国家药典委综合处副处长洪小栩。专家观点仅供参考。)' z3 W1 ?1 w9 f; h0 S- T
2 d( D0 f5 {' s5 a8 ?; ^7 s
4 L! n# O6 R6 K& Q, v: ]. X$ X2 {2 T* W" r
关联审评百问百答(十二)$ S9 |) Q- r- B7 u
药包材所有变更是否第一时间通知药企?
4 {% K. j& @& _* P# x2 B; D* e. `# r8 R! Y' o( C
答:药包材的任何变更,药包材生产企业都应该告知制剂生产企业,对于可能应对药包材质量产生影响的变更,药包材生产企业应主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给制剂企业更多有价值的、便于制剂企业进行相应评估的数据和资料。同时,制剂企业应对监管包材供应商变更的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以评价对制剂产生影响的程度。当药包材工艺或质量变更影响到制剂质量,但在制剂可接受范围内时,制剂企业应责成药包材企业提供工艺变更的数据,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变更技术申报技术要求,进行药包材相应变更的补充申请;或者委托药包材供应商协助其进行药包材相应变更的申请。在制剂企业完成药包材变更工艺对其制剂影响的评估前,制剂企业应要求药包材企业暂缓工艺变更。当然,并非所有的变更都需要按照补充申请进行变更,目前,国家总局有关部门也在组织制定药包材和药用辅料变更技术要求,对于有些不影响药包材或药用辅料质量以及不对制剂和辅料安全性、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变更,如药包材名称规范、企业注册地的变更等,可采取备案的方式而无须通过补充申请进行变更。
# x, n7 ? X, h( T5 q1 h" Z( w: s& G3 L( P5 N& v& M# ~9 }" F- ~
(本期答题专家为国家药典委综合处副处长洪小栩。专家观点仅供参考。)2 B9 H& b6 k7 s
$ V0 Z& A. Q* h4 J& S: N2 B7 m" e( j+ D- ~: d: g. C1 p6 _0 f" }
# v5 O/ f8 L# t% p$ j
( x6 n$ U" x2 q& Y% @* P/ }/ W- s关联审评百问百答(十三)
# `2 N( v9 \$ n9 B" R: G1 m2 g 由于药包材生产企业和制剂生产企业考虑的风险因素不一致,如何评价药包材处方、工艺、标准等变更风险?
! m8 }1 P2 _7 q8 Z9 e$ Q5 D
: {$ M! M. N! j/ {2 z( L 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134号)中提出:药包材、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对产品质量负责;应在满足相应生产质量管理要求的条件下组织生产;应配合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供应商审计。药品生产企业按附件2《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程序(试行)》执行。/ r$ [2 G8 B( e. E! J) f# n
1 `% q8 n9 @: | V1 ~ H9 u 药包材、辅料变更前后要进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所包装药品的质量对比研究,全面覆盖有关物质、颜色、含量等关键项目,并提供稳定性,安全性和相容性等研究资料。总局在《关于发布药包材药用辅料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155号)中提出:药品生产企业应及时掌握药包材、药用辅料变更情况,并按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研究和评估,对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包材、药用辅料变更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补充申请,对不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包材、药用辅料变更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补充申请第36项,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如低硼硅玻璃安瓿变更为中硼硅玻璃安瓿,如果中硼硅玻璃安瓿的药包材注册证依然在有效期,则不需进行关联审评,仅需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变更备案。' |, ~( @9 I' Y5 B
* w a3 F% f* J* k; B% l( d6 S
药包材、辅料风险评估和判断依据药审中心已发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指导意见》。该指导原则中对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有详细的分类、风险评估和判定。(本期答题专家为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包材中心刘言 专家观点仅供参考)
9 p0 J$ B* x8 r& `9 h9 _6 V
; G; M6 C+ N A# k4 J. r) E
$ q! E; w+ w% n* T; b6 M- ?* ]' x! m1 _. W+ @0 d8 G7 J
关联审评百问百答(十四): q( n4 ^3 s! Y6 d
如按包装系统申请关联评审,但包装组件为不同厂家生产,拿到核准编号的各组件包材可否单独使用?5 W" s/ M2 `1 a! ]4 d
8 _' w( N! k; G' R
答:国家总局在《关于发布药包材药用辅料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155号)中提出:鼓励按照包装系统进行申请,如果因为一些技术原因不能按照完整的包装系统进行申请,也可以按照包装组件进行申请。在关联审评时,企业应尽量按照一个包装系统进行申请,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制剂用药包材,每一个包装系统虽然可能由不同厂家生产不同组件,但各个组件组成在一起才构成整个包装系统,如果改变其中某一个组件,则变成了另外一种包装系统。原来的药包材注册证的审批也是遵循一个包装系统一套材料的原则,如有更换组件,都要求重新提供相应的安全性和相容性等资料。因此,即便拿到核准编号的各组件,依然还是在一个包装系统中才体现对相关药品的保护作用,如果在其他包装系统中单独使用单一组件的核准编号,是不适宜的。
2 x. i( Z' G# w) |" }
$ C6 v% I( E5 L0 I4 I 胶塞提取试验要检测哪些项目? V* a: G- i* L, \/ M0 Z
7 h" Y' f. J" l- H; ~
答:目前,国家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尚未出台关于胶塞与药品的相容性指导原则,根据已公布的相关信息和部分指导原则,对胶塞的提取也应该按照胶塞的处方进行。例如胶塞的硫化方式,抗氧剂、活性剂、着色剂,以及其他一些软化剂、小分子物质等。胶塞的抗氧剂:常用BHT等。胶塞的活性剂:常用为硬脂酸、氧化锌等。胶塞的着色剂:常用为二氧化钛等。对于覆膜胶塞,还需对覆膜的材质进行相应的提取试验。总之,胶塞的处方相对复杂,要进行多方面的提取试验。 (本期答题专家为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刘言 专家观点仅供参考)
% U, O6 n( u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