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大输液苦衷:提升新工艺价值 招标得给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5-3-9 19: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输液苦衷:提升新工艺价值 招标得给力2015-03-09[url=]医药经济报[/url]

  2月28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气温骤降,生病的儿童非常多。一大早,北京儿童医院挤满了前来挂号的家长,门诊爆棚,输液室的人更多,只要有座位的地方基本都挂着吊瓶,还有一些家长用手举着吊瓶。
  据记者了解,基础输液是临床使用量最大的产品,但由于利润微薄,研发创新的投入产出比很低,企业进行技术提升的成本短期难以被市场化解,进而阻滞大输液行业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
  在日前举办的“药品质量与临床用药安全——大输液安全主题讨论”上,与会专家呼吁:关注大输液安全,从源头提升大输液产品质量、临床合理配伍使用,密切关注不良事件。
质量提升命题
  由于药液直接进入血液,瞬间(<1分钟)便可分布全身,静脉输液在国内临床治疗中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治疗手段。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超过70%的住院病人进行了静脉输液治疗。
  “现行的输液模式多为载体输液,临床上载体输液者超过90%;载体输液导致热源和不溶性微粒叠加,易增加输液安全风险。”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药师学会副理事长李玉珍说,不溶性微粒超标和内毒素增加是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因之一。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毛细血管堵塞引发的多种疾病危害巨大。
  从生产到临床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有不溶性微粒混入,比如药品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格、包装材料、操作环节、配套器械、环境带入等。
  《中国药典》对≥10μm和≥25μm的不溶性微粒作出限定,但尚未涉及2~10μm的微粒。而一旦2~10μm的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排出的时间甚至超过20年。目前,在国内很多儿童医院和三甲医院,一种精密输液过滤器极为走俏,这款产品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掉输液内2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和可见异物等杂质,这款产品在医院售价为20元以上。
  李玉珍认为这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应在生产制造环节就提高输液产品不溶性微粒控制标准。
首吃螃蟹不易
  近20年来,我国输液产品建立并不断提升了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工艺走过了开放式、半密闭、全密闭、便捷式(双室袋、三腔袋、预灌封注射器)等阶段,产品包装也经历了从玻璃瓶到塑瓶再到软袋的升级变迁。
  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秘书长蔡弘表示,多年来国内输液企业一直在寻求产品安全与市场价值的平衡点。但这么做并不容易,而且更多的掣肘并不是因为技术。
  华润双鹤是国内大输液主要生产厂家之一,数年前该企业花重资引进德国罗格莱姆BFS生产线及生产技术。这一技术的好处在于单一工序在无菌状态下完成塑料容器的吹制、药液灌装和容器封口三个步骤,可更大程度上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不溶性微粒混入。
  2013年,BFS法生产的大输液产品投产后,市场对这一新技术反应并不热情。全年BFS法生产的大输液产品只销售了700万瓶/袋,而其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为5000万瓶/袋。
  华润双鹤副总裁陈仙霞告诉记者,最大的阻滞在于药品招标定价环节。目前,价格管理部门将BFS法生产的产品归属于软袋类别,在招标方面与成本远远低于它的软袋同台竞争。在此情况下,质量好的产品反而不具有竞争优势。
  “一条BFS法的进口生产线售价250万美元,是建设一条同样产能国产软袋生产线的10倍;我们所使用的进口聚丙烯粒料也高于软袋膜材价格30%以上,经综合测算,BFS产品成本价格高于软袋2元左右。”华润双鹤一位市场人士说。
  陈仙霞告诉记者:“在提高输液安全的路上总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华润双鹤在BFS推广上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来无论推广有多难,我们也会坚持到底。”
  好消息是,在此前发布的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了将大力推广BFS技术,实现包材的产业升级。
破解产能过剩
  事实上,无论是否创新,整个大输液行业都面临着价格压力。分析人士认为,以省为单位的招标采购持续压低价格,在原材料、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基础输液产品利润微薄。据了解,250毫升的塑瓶大输液招标价格基本在1.5元以下。“一瓶无菌生理盐水还不如一瓶矿泉水的价格高。”业内人士吐槽,“价格过低,产能过剩,多数大输液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
  数字医药网2013年的《大输液制剂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国内大输液使用量为132.5亿瓶/袋,这个数字在2012年是134.66亿瓶/袋。而另一份产业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国内通过新修订GMP认证的无菌输液剂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大输液的产能超过160亿瓶/袋。
  中国医药工程设备协会一位专家认为,目前输液行业排行前十的企业已占国内整个输液市场份额的70%~80%,前五家大概占比超过60%。随着医保控费、管控不合理用药等政策收紧,大输液产品也将面临进一步的结构调整,糖盐等基础输液产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蔡弘表示:“我们呼吁输液产品回归市场价值,再也不能用价格衡量市场准入。”

■本报记者 李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朵朵7 发表于 2015-3-9 19:45:04 | 只看该作者
先抢沙发,再仔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8 12:43 PM , Processed in 0.084006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