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3868895693 发表于 2015-1-17 08: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A8 ^; f0 x" Z, b, F
艾叶 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  V" }/ r/ b" I1 n& Z- K
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8 V8 g* w% D4 W5 p
B
; q2 N7 K- u8 T; ^槟榔 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 F/ ?2 w- {7 C2 P" L0 u: z* A
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3 r5 @4 z  [, `) f8 U6 `7 k白果 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1 O, I7 U9 d. `1 z8 G0 o, _1 F* h浙贝母 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3 v" N/ S. S% D9 A% P
    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7 f( J/ q: p( M  u
半夏 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g
: `; O& B8 O: c% f  V% o1 _2 }8 u薄荷 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4 \6 M; t, P, Z+ a: x! n白术 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则可通泻。3 E3 g6 [- l5 J# c0 P' w5 S% ~
C7 q; t. B1 S% S( J
川芎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 H" t7 Y' z- a! ?! R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
* p( ~7 J7 X- h, B2 c# M  b;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9 m) v7 T/ @; G) e/ O0 D9 N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T/ j. \- _; M3 W! _0 V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e8 D8 ]8 N4 w6 W/ q1 Z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 G- b6 E, V8 X: v/ Y% @, V. G& I" B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6 G  @4 m. S: n; J; Q- ~' U
蝉蜕 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4 I; |% s2 i9 Y; r0 V" x: g
柴胡 仲景"大\小柴胡汤"每剂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约112克),一剂分三服,每服约37克,我用柴胡汤每按此量用,没见有什么不良反应.前提条件是有柴胡证./ W& q' {5 s, R  R" S* C0 i8 Y3 N' j
多用解表,少用疏肝。* Q3 ^6 z; b. d" b8 S5 Q9 D# k
2~5g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0 t$ x) C3 c% o4 s  K( O2 ]3 @/ \
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 X4 G2 z8 c. |
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
5 J" p0 |! k# t柴胡6克解肝郁,柴胡10 克升举阳气,柴胡20---30克可清热,- V& [1 g5 L: f6 _, @4 R1 W
柴胡两钱以内升阳、四五钱入少阳透邪,六钱以上解太阳之表证,罕有一两以上用者。4 D" U0 s5 i+ \; g) d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他药味一倍有余,意在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意在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1 y( N) f1 _1 v1 M0 h
郝万山老师说:柴胡解热20克以上,解郁10克左右,升阳5克6克左右.; G5 B1 R0 u* O; V
柴胡之大量运用还可通大便及行月经。详见章次公医案。  K/ L( O5 G0 h2 E3 d
苍耳子 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 Q6 Q. z9 j( {, i# C
D
+ F9 q1 {/ [$ s* w7 Q6 E. s9 f当归 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
1 a& Y0 l; p5 y+ h& {$ J( y2 g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 ?3 z7 V# f3 b6 o/ Q- n3 W) o4 k
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 {. [3 O3 Z5 A: |
丹参 大剂量--失眠 - 上海--姜春华
2 g. j, n8 y1 C2 b代赭石 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0 P9 V% b% F( _6 r3 J2 C/ q
   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c1 }5 L! E) Q: Y& s" J' j% e$ u
本品苦寒,入肝、心经。其药理作用为:镇胃降气,平肝熄风,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轻微收敛作用。
& L) `  C7 D$ @3 o大黄 1~5 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
& i0 N. U1 Z0 D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 o4 ]7 p4 m/ h3 |7 `) }3 E
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0 n0 {9 e# `( T, x
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5 A+ Y$ l& D. j9 O% T
大黄粉0.3 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 x* N$ P/ R! ]$ g8 a* H% ZF
/ q" H# J4 o: ?& o茯苓 研究结果发现,在 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X# Q& l& z$ E$ X: ^0 H
附子 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 q  ^5 U5 [  ]* `! M. v; p
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 n6 l4 s/ D8 C# @
防己 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9 x: V# h+ H  p+ A8 g* S
汗防己小量则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 \- ]; ~5 z' M# k7 n
G
* q1 J* A; F1 A, z+ ~# ?& f# W桂枝 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9 z( U' c% z: r
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6 {& e7 G5 q/ H% _! S8 r# b* [
H
, I) G& b9 o/ x合欢皮 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 U1 x' Q; U" E# A, N+ ^  q# E
红花 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 B0 {, A9 L! H2 U5 H2 m  Q& N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
& D7 t$ h! F4 H- ?- c/ I* t0 u   0.9~1.5 g用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花,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
# B  ^$ L; y4 [4 U- ]3 T   12~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
+ l' t/ l  `9 {) B. O% a; m黄芪 常用量为9~15g,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
6 i) T; n7 B2 c. `- C          10克以下升压 ,15-30克降压 ,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0 f. m6 |  I6 U
          15g以下能升血压,30g以上可降血压,$ X: _! q/ m% U. z; H6 Y( g
          气虚难汗者用之可汗,表虚多汗者用之可止。- P9 M: h# {8 g* Z( b* I& s
           其利尿作用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的影响,量在15g以内可升高血压,35g以上反而降压。- q4 a, \! i8 T% G* e% l: u9 B+ a9 ?
厚朴 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叶天士 (我不知道少用与多用的程度到底是如何): d: o) t+ d& s; U. u) M
J4 E, v6 N* m8 U. [
决明子 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7 C$ @% G* `% r5 p; S; p
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 c- _" U( y9 J% v. O4 c3 T
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c6 g1 `$ X* s& H0 K
鸡内金粉 3 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 L* z: J; K6 S9 Q
        4.5~12 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
! x# {, L# t7 m; @1 q& p          15~18 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b" e) J2 h, n. D1 y7 i

" i' h$ w  g8 N$ R  ?K# p  i& I. |/ h3 @
苦参 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1 u8 t, {% H% i8 O, T$ J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
6 Y3 R9 ]8 y, x$ q8 `2 C2 {5 o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 g1 p: |! B+ u9 d8 j# E. v! ^. p' z& l, o
L1 s! k/ Q( e) {
人参 常用量为5~10g,用于复脉固脱时可用至15~30g;- N3 Q9 Z' ]1 s- T* \& n- t
连翘 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 e) ]& v2 j& h( J! F' Y) n4 n: h龙胆草 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9 l0 q; t' I8 W" c

5 [4 S5 r1 i2 t/ y# v8 g& |( i& lM% M. j4 t7 F" R+ I  t! p9 X
麻黄 少用通阳消徵,多用发汗利水8 C; f9 K# n- z# O1 b) p2 ]
马兜铃 常用量能止咳,用量15g时可致呕吐,30g以上可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3 {( S$ ]/ ?# Z0 C
关木通 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60g以上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4 Y3 t8 Z, S. i3 J4 x4 b2 U
麦芽 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通乳,“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120g。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6 S1 ]  ~0 G- ?1 _& Q
/ L# R+ r8 z5 q
P2 P( C( {2 f# y
胖大海  1~4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之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9 |- H5 Q$ C3 A
  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4 O/ H. w4 k4 J" n' p( P
Q
( ~$ Z% |8 t' L3 Y9 C牵牛子 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Z1 Z! O) H2 S, g3 \8 f

% y9 `0 {1 v( N. t- y& tR5 f, \9 F3 @6 P' \7 `
肉苁蓉 6~12 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 E# T$ ^; C  V! I, g' O- f
15~18 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8 w# O4 c1 O- ^1 }0 Z! Z. `8 [, I3 h. v
S" V/ J# |8 A' {- n/ t' \2 m4 N% j
升麻 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 h0 Z' G4 O" N; K/ E% c/ r* Z2 h% A
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
( ?7 N+ f9 |* _, h2 U3~10 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
0 `) k8 B% [$ W   30 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 R1 j7 L, z0 x+ L3 B  H# Z) _" Q苏木 量小和血,量大破血
3 A+ q' t  E7 p3 ~& M9 R: `: I赤芍 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60g,也可用90g以上,有凉血活血,通腑利胆利尿,降门脉压,, u. A& W7 I4 _7 m
白芍  6~30 g。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0 U/ S6 _$ N0 G0 Y0 S9 |1 i* r
   30~45 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
: b9 u6 o* j: x0 u& U用量若在30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岳美中医话集》
; X+ H( a  V" _* k3 U' I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
  S1 u, k8 |" c. s) o  x5 }; m. {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4 S) y, ?1 h: D# s! n1 r9 W: F
桑白皮 6~9g有退热作用,10~12g有祛痰镇咳之功,15g有利尿及轻泻作用;5 C3 S. m& l  X1 j
水蛭 1.5g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
; K1 b  }. l! F& s# ^3 _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
3 _# M2 ?8 l9 L# o3 x4 ]5 h2 |7 {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 q* }, I5 W; `& B5 g6 X石菖蒲  1.5~3 g作药引,有明目、开音之功。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声音嘶哑等。1 }$ Z" W6 k! n) W
   4.5~7.5 g用于开窍。治疗湿温病之湿浊蒙蔽清窍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症。3 c0 J1 r" k% l# x0 A" ~3 Q
   9~12 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热淋。
* a( L7 k/ `7 Z1 b5 T& _3g治疗冠心病;
1 S1 t3 e( r; ~+ }: l6~10g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及梅核气(神经官能症);
. l- N5 Q% j2 f( _30g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肠炎所致的久泻。
/ H; V1 |6 H$ }" r; A$ V  R山楂 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1 E8 i, {4 n$ Y$ t: K
三棱 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 G( A! U* X$ u生地 大剂量--类风湿-- 上海--姜春华, x* i) h0 z8 p7 L( m( Y5 E# U
熟地 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医学衷中参西录
' c' B1 u" m. F# w90-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 z: J+ E2 S4 @, g" m
山茱萸 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
9 P" E0 T4 R7 ?' }, H" ?  [3 O( y% B: D/ A' H
W
0 q) T. F. J  k+ [. S五味子 大剂量,约100~150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四川---刘祯吉0 w# g4 _2 Z! E7 n4 @
1.5~3 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 l, T/ B7 r3 Z- g! Q# ?1 o   6~9 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 b+ r9 ]3 H9 f% l0 x# M2 X
   12 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7 ]: u1 H2 I7 _" k4 z- G1 \! @
* d. P. L- r( M2 |1 q: H
X4 t1 ]' s$ u( L- y& B. b4 g5 N
希签草  6~9 g,对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 c% O4 ?9 C: H9 v$ v$ S   9~15 g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兼有四肢麻木、腰膝无力、头痛、头晕者,较为适宜。0 q* [3 ]/ d% `6 t
玄参   9~12 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
/ z' L* e9 L& A# S7 j   18~30 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
6 o" Q* V) _( k* L, C1 v   30~90 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0 K: H9 \. e* X: Y" x: R$ \
小蓟 大剂量--降血压-- 上海--姜春华7 z, B* Z% l4 V% l. ^5 w, l8 X
夏枯草 常用剂量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
6 o3 g9 Y" r+ [& F
! ]/ \7 i  Z$ r7 QY
% f6 u8 a. X; `3 \/ R元胡 少用止痛,多用安神
* h6 _9 R  P3 A# s薏苡仁 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
( v: d2 `/ M6 H  T洋金花 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克,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克。, y# @: i3 ~8 {3 B+ M" `, N" f* m
郁金   3~10 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
) {1 ~! L" L% i) ^! P) X   10~15 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 t; {+ H& |4 p5 Z5 Q
   30~60 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
" T( B4 w0 @* a( c, p6 h
7 M* i# S1 O9 D' |$ V- X5 KZ' F& f  P" \; ^1 W
枳壳  3~12 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
* Z: m3 m; t/ e( j   15~30 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收缩。
# z6 j. l& Y6 W0 J9 g$ q: w8 p! H炙甘草 1~2g有调和药性的作用,5~lOg温肾养心,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2 Q+ j2 H- s8 [0 f# E) G6 C3 p! X知母 大剂量--控制血糖-- 上海--姜春华
! m* ^3 i6 J4 l9 k, Q& }$ h* u枳实 常用量为3~10g,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100g;- [, v! ^9 H$ e4 C3 x& J0 k
泽泻 治眩晕非30克不为功。
0 Z$ _# |- _; J+ M" M$ i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
+ |4 S5 \- B& I( M, ?+ J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 |" ]( l" u" M: O+ m
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Z" z% q' q, `+ S. A川芎15克 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来自一位绍兴的老中医
  d" U: @6 ?# l7 X8 r乌贼骨、瓦楞子--大剂量--胃溃疡剧痛
0 Z+ p( `% E8 ]  Q2 u芍药、甘草--大剂量--呃逆 -- 上海--姜春华! z! D7 f$ d' S9 o
龙骨、牡蛎 6~10g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1 y# J* z# c; P; {; \* H
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 N# _& u/ s$ O8 g. n+ M
20g,有安神作用。: A, [4 S5 K& M( B( L9 n
黄连、龙胆草 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2 f* E( v* g0 P3 K苍术--麻黄
2 o" y  F0 Y  ?. ?+ l* B6 r  M. s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
( A% }3 {" E2 g/ B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 X$ T  T% L  s7 `. i& L0 f4 s# @
如两药相等,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 剂量是: 10g:10g
0 L* f4 _! ~8 \& n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 剂量是: 没有提及
( e/ y& P( `: k3 z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 剂量是: 18g:6g
$ G5 y" ~$ V* ~1 d6 {) q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 剂量是: 12g:3g+ F2 A9 N) H. }7 s  w4 x- s
药物之间的比例
7 C0 W% q. J, U% D# V5 W+ I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先生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各组药物疗效最佳的用量比例,
+ u" z9 X+ e& p如柴胡与白芍为6克比9克,5 _  v( k" s3 p6 q% @( D' Y- `: n
人参与白术为10克比9克,7 P* x+ _# ~8 T4 S
桑叶,薄荷,牛蒡子为9克、6克、6克。; s( A/ n% }/ c- B( f4 R
对前人的经验,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将其放至实践中检验和改进,# T3 z* d1 @; z; B5 t
如左金丸,古人沿用黄连、吴茱萸6:1的比例,而先生发现6:4效果更佳,遂改进使用。9 _: e8 n" L8 `/ Z- V& m/ f6 c
此外,先生还善于利用药量比例的变化改变处方的主要作用,
. \. p" X. h. ~如桔梗与枳壳,咳喘必用,7 V7 [4 _' z& ]2 e1 V
若以6克比4克或5克,则重在调节气机升降,以上浮宣肺为主;
, @% a% t  O5 ~- o  S2 M而6克比6克,则重在调和痰液,使之易出。/ ~! f0 U+ [; S. N
选自《张珍玉学术经验辑要》 5 Y3 p# V/ Y9 B. t% g3 n3 F

) w4 f, P; ^5 ]个人观点:用量的掌握与药材质量有很大关,上文介绍了不同剂量、疗效各不相同,具体用量多少必虚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药材质量进行把握,还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等,不可过于死板、僵化!  -------------------------------------- 此文出自任之堂博客1 X/ F0 S9 V# A6 E- h; b)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herman 发表于 2015-1-17 10:11: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详细的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5-2 12:42 PM , Processed in 0.089971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