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之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2 19: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4-07-02 医药观察家报 蒲公英



由于成分复杂、物质基础研究不清楚、临床存在普遍不合理用药等因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给中药注射剂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甚至被逐步淡化到辅助治疗领域。在此背景下,用现代手段研究清楚,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降低临床风险,自主开展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是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不良反应频发呼唤再评价

日前发布的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1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5.6%。与2012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17.0%,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严重报告数量增长22.3%,与总体严重报告增长率基本持平。

从临床表现来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常累及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如突发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皮疹、皮肤瘙痒等;发热,以中度及高热为主;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等;血液系统损害,如出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

心血管系统损害,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损伤、血压骤升或骤降;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腰背剧痛、肌肉震颤及关节肿胀疼痛等运动系统反应;还有急性肾衰竭、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等。

不良反应/事件的频频发生,令中药注射剂的发展遭遇了巨大的挑战,甚至逐渐由急重症治疗不可或缺的产品被逐步淡化到辅助治疗领域。而究其根源,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其物质成分复杂、物质基础研究不清楚、临床存在普遍不合理用药等关系密切。

众所周知,中药注射剂药味数越多,研究难度越大,工艺越复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也越多。此外,中药注射剂普遍基础研究薄弱,有效成分往往不明确,质量标准可控性较差,这给中药注射剂研究与质量控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与此同时,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表述不规范、描述过于简单或含糊不清的情况非常普遍,如用法用量太泛、配伍禁忌不明等。而这,也是造成临床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相关研究机构对71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根据CFDA发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及《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对于中药制剂药品说明书的要求,23项规定项目中,重点参考项目最低标注率为0。

其中,不良反应、紧急、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人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药物过量等项目平均标注率低于37%。

除此以外,中药注射剂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如药材品种来源混乱、原药材加工炮制不规范、药味成分复杂、制剂工艺不规范(比如加入稳定剂、助溶剂等添加剂)、质量标准不完善、使用操作不当及个体差异等。如上所言,诸多负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高发。

然而,中药注射剂是中医学科技发展的成果,也是中医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疗效确切,因此在基层医疗市场很受欢迎。并且,由于具备疗效确切、起效快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重症患者,临床使用较广泛。在此背景下,中药注射剂开展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安全性再评价须找准焦点

其实,近年来我国针对中药注射剂,已经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技术要求,给行业带来了一次次革命。并且,目前国内许多中药注射剂大企业、大品种都已经陆续主动开展相关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给行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具体而言,依目前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中药注射剂开展和启动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工作的主体依然是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种,其中独家品种或销售上亿的大品种依然是安全性再评价研究的主要推动力。其所采用的模式是由大企业自主开展、利用行业学术组织、邀请大院士大专家参与顶层设计模式,实现大品种培育与发展目标。这类模式的优点是靶点明确,利于企业宣传和品种的做大做强。

相较之下,小企业、小品种,尤其是多家生产的品种,往往进展缓慢或无进展。这是由于,小企业研究实力不强,能力不够,因而多数对此持观望态度。对此,笔者以为,一方面,中药注射剂标准不统一,各企业工艺标准相差甚远,同一品种有8个主要生产企业、7个生产工艺的现象亦曾出现过,企业间的利益博弈不可谓不激烈。

在统一标准中难免有企业受到“伤害”,甚至有企业被迫退出;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投入较大,且面临不少困难。因此,基于共赢齐发展的目标,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可以利用一些安全性评价研究平台谋求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而目前,这一方法也确实为越来越多的同品种企业所采用。

与此同时,中药注射剂在开展安全性再评价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以下几个焦点问题,应当谨慎处理好:在临床不良反应监测中,具体实施监测主体是谁;伦理审核及知情同意书的签订操作上,是否需要先告知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再进行监测;不良反应发生后,血样采集样本如何快速监测;冷链运输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而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的数据来看,部分中药注射剂涉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数量比例较大,提示基层使用此类药品可能存在较高风险。因此,应注意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和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控制基层风险点。

专家们亦一致认为,加强基层医生合理用药培训,发布中药注射剂使用规范,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造成不良反应,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中非常重要。

除此以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中药注射剂是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体,但是,这些报告中只涉及例数,并没有给出发生率。因此,监管部门在通报的同时,也应该找到分母,计算发生率。唯有如此,才能与其他类型的药品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让社会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现状。另外,加强培训,对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认识清楚,正确判断,也是其中的工作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7-2 21:44:5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6-4 08:53 PM , Processed in 0.098761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