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从国企革新经验看中国医改将来生长趋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4-8 21:4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医改的偏向选择,差别看法比武再次走高。当局和市场的界限在医疗服务领域怎样界定,又一次引发存眷。马克·吐温有句名言:汗青不会重复本身,但会压着同样的韵脚。这个已被无数次印证的看法,同样实用于当下中国医改偏向的决议。这是一篇来自北京期间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黄屹的投稿,作者通过回首国企革新的汗青,试图引起当今医改主导者们更深条理的思索,并由此探究将来医改的趋向。

  作者:黄屹;来源:康健界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汗青不会重复本身,但会压着同样的韵脚。这个已被无数次印证的看法,同样实用于当下中国医改偏向的决议。

  中国的医改的方案选择一直以来就有当局派和市场派的区别。市场派的焦点主张包括冲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办医,容许医疗人才自有流动等,通过市场调治增长医疗服务提供。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张不约而合,应该是将来的重要趋向之一。

  不外,在目前各地自行实验的医改模式中,以公立医疗机构革新为焦点举措的┞服府派同样占据了相当大的发言权。当局派的主张包括取消以药补医,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加大财务补贴,转变公立医疗机构的激励政策等诸多通过当局主导的医改路径。这些假想未必没有公道性,但是远景究竟怎样呢?

  当局派与市场派相持不下,不如回溯国企革新经验

  实在,抛开纷纭错杂的详细政策,从经济学提供与需求的角度来阐发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作为一种产物,目前处于求过于供的状态。并且,求过于供繁殖出医患纠纷频发、号市井横行、挂专家号看伤风、贸易行贿等等问题。一言以蔽之,这一系列问题都源自于“提供受限+需求增长+代价管束+准入门槛过高”,导致终端产物求过于供。

  医改的终极目的,无论市场派照旧当局派,他们都希望可以或许增长医疗服务的提供,缓解求过于供。两边区别在于,市场派主张通过放开社会资源准入,调动市场的气力来增长提供;而当局派则更倾向于深度发掘公立医疗机构的生产效率,由此来增长提供。

  医疗服务市场的种种问题,实在对付熟悉中国近30年经济革新进程的研究者而言,应该并不生疏。倒退30多年,中国的多数日用消费品,实在大部门都处于求过于供状态。无论是布票等所代表的票证经济,或是国营阛阓中自鸣得意的售货员,或是买台电视机还必要托关系,亦或再早时期,分担糖果烟酒的┞服府部分无比吃香,国营市场卖猪肉的职位所谓“给个科长都不换”。这些今天看起来难以想象的种种征象,都源自于物资短缺和求过于供。而大巨细小的低效国营企业金瓯无缺,更是与当今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疗机构独大的状态如出一辙。

  彼时,刚诞生的民营企业由于计划经济的┞服策限定,在原料供应和市场两端受阻,谋划举步维艰。鲁冠球在办厂初期,原质料由于没有计划指标,只能是“走街串巷的网络废钢铁”,有时他在一些国营大厂的门外一整天,把厂里不要的废钢管、旧电线当宝物一样捡归去。要是把医疗人才也视为提供医疗服务的焦点原质料,那么如今受制于医疗人才迟迟无法自由执业的民营医疗机构,与其时创业无法自由购入原质料的民营企业何其相似,二者可谓一丘之貉。

  国企也曾推行内部治理革新,终极引入市场竞争

  医改┞服府派主张“公立医疗机构转变激励制度、发掘潜力、提升效率、增长提供”,如许内部挖潜的革新理念,实在在20世纪80年月革新开放初期的国企革新中早有先例。此中比力著名的包括成衣身世的┞枫江海盐县衬衫厂厂长步鑫生和业务科长身世的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所主导的的国企革新。无论是步鑫生的“奖优罚劣”分配、“严酷管理”治厂,亦或是通过拓展营销思绪、扭亏为盈的马胜利,都是其时国营企业内部厘革、发掘潜力、提升效率的范例。要是我们把视野放得再宽泛一点,1979年作家蒋子龙那篇闻名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此中的那位雷厉流行治厂的乔厂长,也是如许的人物。

  步厂长和马厂长的内部挖潜,简直在一段时间内惊人地到达了提升产物提供的效果。但是在一定阶段之后,二者均遭遇了天花板,终极效果是他们的革新模式并未在其时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实现乐成复制。

  只管其缘故原由众口纷纭,但比力公认的是,只管部门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奖优罚劣的内部革新,提升了劳动提供效率。然而,这种奖优罚劣的压力和动力却仅作用于中层和下层员工。当时,国企的高管层明显压力和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管理上仍然从属当局的相应部分,进一步深度改造企业的权利极为有限。据称,时任首钢总司理兼党委布告的周冠五,虽然管理20万职工,却连具名改造茅厕的权利都必要上级授予。另一方面,如许的管理从属关系决定了企业高管层面,待遇的浮动基本不受企业业绩影响,基本照旧干多干少一个样,优而不奖,劣而不罚。企业管理者看重政绩,轻视业绩。虽然在一定时间,某些企业,“革新先驱”的光环可以暂时激励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们开展厘革。但若指望在这种“半截市场化”的状态下,企业可以或许不停地内生出厘革和生长驱动力,显然是违背人性的。

  进入20世纪90年月后,各级当局所面对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开展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之后,其生产效率仍然无法复生。终极的效果就是,险些所有的中小型国企都通过半卖半送,摘失了国字头的帽子。固然,这时期,除了大批国企转制外,随着政策的松绑和市场经济的推进,无数的复活民营企业也在不停涌现。

  也正是在这数十年中,我国的日用消费品供应逐渐开脱了短缺的困境;产物提供富厚,餍足了各条理需求,民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段从短缺到富足的汗青,也许应该引起如今医改主导者们更深条理的思索。

  引入市场的气力,让医疗产业链上下资源自由流动

  回到当下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其提供正如三十余年前的日用消费品一样短缺一样:高条理的三甲医院患者爆棚,大夫劳动强度大,问诊时间短,医患纠纷不停,贸易行贿反复。而另一方面,却还存在着某些都会区级医院、企业医院却门可罗雀的逆境,这些医院一连亏损乃至近乎倒闭。同时,各路三甲医院专家、院长反复面临的辛苦登记进门的患者,诊断的却只是头疼脑热的平凡病症。在医疗资源不足的近况下,竟然还存在如许资源的扭曲浪费,不由越发令人扼腕叹息。

  为什么我们没有足够有用的医疗服务?由于整体医护职员与患者的比例偏低吗?也许是部门缘故原由,但绝不是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5-9 08:45 PM , Processed in 0.096814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