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2015年9月8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5-9-8 21:0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 于 2015-9-8 09:11 PM 编辑

【今日头条】
2014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发布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本年度报告对2014年度我国药物滥用监测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海洛因、合成毒品、医疗用药品以及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监测的情况,并通过纵向比较2010年至2014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了我国药物滥用现状、特征以及流行趋势。
  2014年全国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共采集药物滥用监测报告表24.5万份,男性占87.5%,35岁及以下年龄占51.7%,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3.4%,无业人员占68.0%,药物滥用者仍以35岁以下、无业、低学历、男性为主,但已扩散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报告滥用物质69种,主要滥用物质为海洛因、冰毒、麻谷丸、K粉和安定,占报告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6.1%、36.8%、8.1%、3.2%和1.3%。药物滥用者中新发生药物滥用的2.6万例,占报告数量的10.7%,与2010年相比上升5.3个百分点;其中滥用海洛因、冰毒和安定的比例分别为13.7%、70.5%、0.2%,与2010年相比海洛因滥用比例下降29个百分点,冰毒滥用比例增长26.1个百分点,安定滥用比例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有8257例进行HIV检查,阳性率为1.4%。统计分析显示,2014年毒品滥用形势总体呈现出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快速蔓延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以冰毒为主的合成毒品滥用人员增长迅速,以安定为代表的医疗用药品滥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吸毒人员低龄化、多元化,毒品种类多样化等特点。受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和国内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毒品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2014年药物滥用监测报告单位增加至1460家,监测报告网点进一步扩大。2015年,计划在现有以强制隔离戒毒机构、自愿戒毒机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机构、拘留所等禁毒执法机构为主的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基础上,增加医院来源的药物滥用监测哨点,扩大监测系统覆盖的人群,完善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健全滥用评估、预警和通报机制,不断提升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能力和水平。
【行业信息】
药审改革哪些仿制药将出局:先查2007年前上市的
8月18日,《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将提高仿制药质量列为改革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加快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
对此,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监总局”)相关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国家对于此次药审改革的重视度可见一斑。在近期发布的有关新药审批的文件中,关于仿制药的标准都是关键内容。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规范新药注册、临床研究等流程,从而改善目前国内市场仿制药“品种多、药效差、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据媒体报道,根据食药监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达18.9万个,其中化学药品有12.2万个,95%以上是仿制药。在目前国内药品市场上的国产药绝大部分都是仿制药的情况下,《意见》或将引发药企洗牌,部分仿制药面临出局命运。
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先查2007年前获批上市的仿制药
“仿制药不是山寨药。”曾担任北京美迪生药业研究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现在美国从事生物研究工作的刘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媛介绍,“国际通行的标准是要求仿制药和原研药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与被仿制药品的适应证、剂型、给药途径相一致,药物疗效也要相同。同时,药品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原研药在标准上也是一样严格的。但是在国内,目前大部分的仿制药水平都达不到国际标准。”
在国务院此次的《意见》中,将仿制药的认定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意见》还提出,仿制药审评审批要以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确保新批准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品一致。
刘媛表示,在此之前的仿制药,都是按照“同类仿制药的国家标准”进行对照的,而且当时也没有关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强行要求。也就是说,如果最开始仿制的A药品还能被称作是被仿制对象的“仿制药”,那么在当时国家标准下的B药品仅需要仿制A药品,新推出的同一类别C药品可能只仿制B药品,以此类推,有很多同类仿制药仅仅是对之前仿制药的再模仿。
刘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种情况下,很多所谓的仿制药有可能仅仅是主要成分相同,药效已然与最初的原研药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起不到预期的作用。此外,当时的药物申报审批是由各省份单独完成,人为操作空间大,很难说清有多少资质不够的药企浑水摸鱼。”
在《意见》发布当天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表示,将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他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将逐步在10年内解决。他强调,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首先在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施行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中进行。
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2007年以前所有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这项工作并不轻松。
资料显示,我国新药审批在2001到2006年间曾出现过“井喷现象”。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发放的药品上市许可证基本上覆盖了现有许可证的95%左右。直到2007年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我国仿制药的质量才开始按照国际标准来审核。
也正是因此,此次关于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要以2007年为时间节点,首先对在此之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进行审查。
研发门槛提高,过分依赖仿制药的药企或退市
根据此次下发的《意见》,新药的认定由现行的“未曾在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同时,根据物质基础的原创性和新颖性,将新药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意见》还明确指出,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优化创新药审评审批程序,对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加快审批。
这对于国内有研发能力的药品制造企业来说可谓利好消息。国内特殊审批品种较多的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连山在《意见》下发后对媒体表示,他们非常欣赏国家层面在药品审评审批方面做出的重大改革,这将极大地改善我国制药创新环境,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很大,有利于促进国内制药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对国内新药的质量水平提升和上市速度预计都会有较大的意义。
预计此次《意见》的出台将主要有利于国内高质量标准的制剂出口企业、研发型儿童药药企、大型CRO公司(即合同研究组织,是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专门为制药企业提供医药研发外包临床试验方案)及高端生物药制造企业。加快审批后,对于罕见病等病症的治疗药品是否会开放特殊通道审批还待下一步具体细则出台。虽然创新型药企心里乐开了花,但是对于国内一部分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小型药企来说,此次《意见》的出台可谓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对于药企来说,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以后,受到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药品质量不能达到一致性标准的企业。上述食药监总局人士告诉记者,一些过分依赖个别“首仿”品种,产品线单薄的制药企业和过早抢仿3.1类药物(指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原料药及其制剂)的企业,尤其是过去两年国际上一些专利药过期以后便抢先仿制的企业都会在这次改革中受到影响。
随着研发门槛的提高,对于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企业来说,很有可能挺不过去从而退出市场。一家主要生产仿制药的药厂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近5000家药厂中有3/4没有独立研发能力。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能采用将研发部分“外包”给CRO公司来解决困境。但是即使解决了研发技术的问题,中小型药企本身的设备能力、生产工艺能否达到标准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新药审批环节。
上述负责人称:“尤其对于过分依赖仿制药的企业来说,或许不得不选择退市。”
国内药物研发与质控对杂质研究用力过猛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谢沐风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与主成分的不合理使用和患者个人体质差异相关,而与杂质无关。
    某药业研发中心杂质研究室,
国内近些年之所以专注于杂质研究(尤其是有机杂质)、并逐渐呈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之态势,盖因大部分研发者认为杂质与药物不良反应息息相关,并习惯性地认为“杂质越小/越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就会越小/越少”,进而在进行杂质研发与控制时陷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学术思维窠臼。殊不知,药物不良反应与杂质的关联性并非想象得那样密切,甚至是基本无关。
  在ICH组织于2002年9月12日颁布的《疗效--M4E(R1)人用药品注册的通用技术文档:模块2的临床回顾和临床概述与模块5:临床研究报告》中有如下阐述:“对看起来与药物有关的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例如,显示出剂量-效应和/或药物和安慰剂组发生率明显差异的事件),应对下列相关因素给予更多关注。这些因素包括:剂量;单位剂量;给药方案;疗程;总剂量;人口统计学特征;联合用药;其他基础特征;效能特性;药物浓度。”可见,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与主成分的不合理使用和患者个人体质差异相关,而与杂质无关。
  下面笔者解读不同给药方式下杂质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1口服给药
  此种给药方式使得药物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具备了最为坚固的消化道屏障,因此这是一种最安全的给药方式,适量的杂质几乎不会带来安全性问题,临床不良反应多为药物自身引起。因为“是药三分毒”,当用法用量不当、超出安全用药浓度上限时,将对人体带来伤害、产生不良反应(如治疗窗狭窄药物就常发生此情形)。这些不良反应均是主成分所为,而非杂质所为。
  而目前我国此类药物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原研药存在较大差距,此差距是对于各种患者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差距,绝非杂质差距;而生物利用度又与体外溶出行为密切相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自2008年起开展“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工作至今,已发现国内已上市的部分口服固体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也为临床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至于少量杂质会阻碍药物靶点/结合点、影响药物有效性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臆断。
2静脉滴注给药
  很多同仁认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已无生物利用度问题,此时不良反应与杂质密切相关,故应着重关注。其实这种认知是偏颇的。
  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使得药物进入人体封闭血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外来物质一股脑儿地侵入,此时人体必然产生应激反应,其中呈现出的不良反应强弱和患者的身体机能与主成分自身毒性/用法用量息息相关,与杂质基本无关。因此,此种给药方式带来的不良反应是必然存在的。虽然这些不良反应为“小概率事件”,但由于其发生率依然远高于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方式,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已制订“能吃药不打针(系指肌肉注射,此时存在肌肉组织屏障)、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准绳。
  然而过去的十多年间,我国临床用药由于某些主观因素,导致大量无序地使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且还往往使用至最高剂量与频次,这就使得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限增高,最终使得“小概率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探求注射剂不良反应根源时,很多专家将其归咎于杂质,并逐渐形成一种思潮,于是自2008年起拉开了对杂质研究的大幕:科研立项、投入巨资,并购买大量高精尖设备,甚至很多科研工作者已趋于吹毛求疵之状态。
  此外,2002~2006年间,很多五类“改装”仿制药堂而皇之上市;同时,我国药物上市后的再评价也很不到位,使得因药物自身毒性、只能采取口服给药方式的药物,在我国却长期采用注射给药方式,结果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3其他给药方式
  对于如软膏剂、滴眼剂等外用剂型,杂质对于临床而言无足轻重,更是无需投入过多精力去研究。
(本文作者就职于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Geron公布端粒酶抑制剂类抗癌新药二期临床积极研究数据
药物开发公司Geron最近公布了其抗肿瘤新药imetelstat的临床二期研究的积极研究数据。而凭借此研究数据,曾经深陷麻烦的Geron或将迎来转机。
Here’s Why Geron Corporation (GERN) Is Rallying After-Hours
药物开发公司Geron最近公布了其抗肿瘤新药imetelstat的临床二期研究的积极研究数据。而凭借此研究数据,曾经深陷麻烦的Geron或将迎来转机。
公司此前进行了两项小型临床二期研究以评价imetelstat在骨髓纤维化(MF)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疾病方面的疗效,结果令人振奋。
在MF研究中,33名患者中有21%的患者病情出现完全或部分消退,而某些特定基因型突变的患者对这一药物的反应率更高;而ET研究结果则更令人吃惊,全部18名参与治疗的患者都对这一疗法响应,其中16名患者血细胞数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这两项研究结果无疑增添了Geron公司继续开发imetelstat的底气。
Imetelstat是一种端粒酶抑制剂类药物,这类药物的研发过程一直是命途多舛。此前由于安全性问题考虑,FDA一直对这一药物的临床研究顾虑重重,因此Geron公司被迫暂停了这一药物的临床研究。就在去年11月,事情峰回路转,FDA批准了Geron公司继续开发这一类药物,且制药巨头强生公司也以9亿3千5百万美元的价格加入到了这一药物研发过程中。Geron公司可谓是扬眉吐气,公司股价也应声上扬13%之多。
目前,Geron公司和强生公司正计划招募200名MF患者以检测两种不同剂量imetelstat的治疗效果。此外,今年年底前公司还将进行一项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二期研究。
Geron CEO John Scarlett对端粒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前景十分乐观,他表示此类药物的发展或许将为治疗恶性髓系血液病新疗法的开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
梯瓦在美国推出首个偏头痛贴片Zecuity
    仿制药巨头梯瓦(Teva)近日宣布,在美国推出偏头痛贴片Zecuity(舒马曲坦离子渗透经皮给药系统),该药于2013年获FDA批准用于成人有先兆或无先兆的急性偏头痛治疗,是FDA批准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偏头痛贴片,该药作为一种非口服的差异化治疗选择,将成为偏头痛治疗领域一款改变游戏规则的药物。
Zecuity由NuPathe公司开发,梯瓦在2014年1月耗资1.44亿美元收购NuPathe将这款偏头痛贴片收入囊中。去年6月,梯瓦耗资8.75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Labrys Biologicals,获得了另一款慢性发作性偏头痛药物LBR-101,业界预测该药销售峰值将达到20-30亿美元。梯瓦的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疼痛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Zecuity是一种单次使用的电池动力贴片,可贴于上臂或大腿部位,在长达4小时内经皮肤主动输送偏头痛最常用药物舒马曲坦(sumatriptan),可减轻偏头痛疼痛及与偏头痛相关症状。
Zecuity的获批是基于广泛III期临床项目,共计800多名患者参与,临床试验证明Zecuity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在贴片激活2小时后,Zecuity能够有效减轻偏头痛的主要症状(头痛、偏头痛相关恶心及声光敏感度)。在一项关键III期研究中中,贴片2小时后,Zecuity治疗组摆脱头痛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18% vs 9%);此外,Zecuity治疗组头痛减轻(53% vs 29%)、对声音不敏感(55% vs 39%)、对光不敏感(51% vs 36%)、无恶心症状(84% vs 63%)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研究中,Zecuity治疗相关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用药部位疼痛、刺痛、搔痒、灼热、不适以及皮肤颜色变化。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剧烈头痛,多为偏侧,一般可持续4-72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声光刺激、视觉变化;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偏头痛。目前,尚没有药物能够治愈偏头痛。
在美国,偏头痛患者群体达3600万,约占总人口的12%。据估计,有38%的患者(每月经历4-30天偏头痛发作)能够从预防性治疗中受益,但只有13%的患者使用日常预防性偏头痛药物,因此该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未获满足的医疗需求。
辉瑞戒烟药Chantix无致抑郁或心血管疾病风险
近日,辉瑞公司戒烟药伐尼克兰(varenicline,商品名:Chantix/Champix)临床试验获得了最新安全数据,证明其不会引起抑郁或心脏疾病危险,或将消除此前 FDA专家委员会对该药物的安全性顾虑。对此,有研究者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对伐尼克兰的临床应用加以推广,促进社会控烟。
在这项为期6个月,由15万吸烟者组成的临床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服用伐尼克兰的吸烟者比使用尼古丁替代治疗或者其他戒烟药物的吸烟者更能耐受心脏疾病风险,同时并无严重抑郁或者自残倾向。
来自爱丁堡大学医疗信息中心的Aziz Sheikh教授认为该试验是对伐尼克兰潜在风险的一次“全面评价”,并认为伐尼克兰“并不存严重的心血管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他补充道:“FDA应就伐尼克兰的安全性警告问题再作慎重考虑,此次最新数据表明可能确无必要再对该戒烟药物进行销售限制。”
伐尼克兰是一种非尼古丁戒烟处方药,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成分主要是一种选择性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部分激动剂,通过抑制对吸烟的强烈渴求,降低吸烟带来的愉悦感,进而有效辅助吸烟者戒烟。目前伐尼克兰成为了美国和英国最畅销的戒烟药,2014年销售总额已突破6.47亿美元。
辉瑞2006年发布该戒烟药时,市场曾引起强烈反响,销售额如火箭般暴涨。而上市之后关于副作用的报道一直源源不断,随后FDA于2009年在伐尼克兰药物标签中增添了一个“黑框警告”,强调了该药的的不良神经精神影响。两年后,FDA再次扩展“黑框警告”内容,警示该药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吸烟者的心脏风险。强大的戒烟疗效与黑框警告标示,致使伐尼克兰的使用争议不断。
一项刊登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的临床研究对接受伐尼克兰、葛兰素史克Zyban或者尼古丁替代治疗进行戒烟的吸烟者进行了疗效及安全性考察。该试验的研究员,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Daniel Kotz教授表示,研究结果显示伐尼克兰拥有较好安全性,值得药监部门加以推广应用。
他补充道:吸烟者每多吸一年烟就会折损3个月寿命,而该研究显示使用伐尼克兰则可以安全有效辅助吸烟者戒除烟瘾。
有分析称,如果现在的吸烟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全球每年将有超过8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类健康势必受大极大威胁。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16 11:13 PM , Processed in 0.094161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