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综合整理
不出意料,昨天不少传统媒体对湖南纪委官员实名举报药监局前局长的新闻进行在不少的报道,我们摘录其中的部分新闻整理综述如下:
人民网:湖南官员揭金银花更名涉腐:5省致函食药监局没用
人民网史新培、赵艳红、吴杨洋报道,12日上午,实名认证为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微博账号“御史在途”,发微博称将以“铁的证据”揭露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称在“金银花更名”事件中,该局“为利益集团代言,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陆群昨日接受人民网[微博]电话采访时表示,南方金银花产区的地方政府,曾给国家食药监局去函、写报告,都没有用。他也曾通过微博给国家药监局发私信沟通,对方没有理睬。
对话当事人:
陆群:南方金银花产区的地方政府,曾给国家食药监局去函、写报告,我也曾给食药监局发私信沟通。
陆群12日晚接受人民网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关注这个事情应该是今年5月份开始吧,我们湖南有一些金银花的种植户,在当地县领导下,反映的这个情况。我自己也是中医世家出身,我对医药还是有所了解。我一看这个情况,我就相当气愤,我觉得这里面的问题相当严重,我就做了三个月深入调查。这种事情我觉得应该要公开曝光。湖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五省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给国家药监局去函、写报告、写请示,都没有用。我觉得像这样的问题,只有把它公开曝光,所以我选择在微博上面把它公开了。
陆群称,国家药监局修改国家药典,把南方的金银花改成山银花,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也没有任何的必要。这样改来改去,对中医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但是给南方千万计的老百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又给北方金银花的采摘商包括种植户带来巨额的利润。“我7月8号通过微博,给国家药监局他们发了私信,进行沟通,他们未予理睬。我发了一篇公开微博,对他们进行批评,他们有反应了,他们通过湖南药监局跟我联系,也给我发了一份材料过来,这份材料就是用来忽悠那些金银花种植户的。”
“我也受到一些压力。我是不怕事的,该说的还得说。对于我认为自己做得对的,我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就不在乎压力。”陆群最后说。
各方回应
湖南省纪委:属陆群个人行为 暂不接受采访
记者12日下午致电湖南省纪委,其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是陆群的个人行为,我们暂时没有回应。对这个事情我们暂时不接受采访。”
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向中纪委专门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3日上午发布“关于对反映金银花问题的说明”:关于中药材收载入《中国药典》的审定过程,属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承担的专业技术事务,由其组织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为此,针对此次反映的金银花问题,我局已请国家药典委员会如实向社会做出负责任的相关情况说明。关于实名举报问题,中央纪委驻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国家药典委员会:解释金银花、山银花分类问题
国家药典委员会12日19时在其官方网站发说明,昨天我们的已经转载,在此不再重述。
对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上述说明,陆群12日晚接受人民网电话采访时表示:“这个回应和我收到的材料是一致的,没有任何新意。”
陆群就药典委的回应作出反馈
据新京报报道:药典委的说明称,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四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
据新华社报道,从1977年一直到2000年的《中国药典》,山银花和金银花都是合在一起。虽然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两者进行分列,但是药典对两者在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中的描述,又一字不差。
“谎言!”对于国家药典委的回应,陆群对新京报记者说,“我今晚就写资料,明天就发出来,讲清楚南方金银花到底是不是金银花!”
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学术争论
匿名专家:两者略有差异,山银花有望重回“金银花”
新京报报道称,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专家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根据药典记载,金银花、山银花功效基本相同,但正如南山楂、北山楂;南山参、北山参的区别一样,中药使用讲究地道药材,不同区域生产的药材,品质会有差异。
“在北方,中医处方中的金银花,医院药剂科使用的金银花,都是指北方产的金银花,而南方产的‘金银花’一直被称为山银花。”这位专家称,南方山银花因为种植面广、产量大等原因,价格一直比北方金银花便宜。
这位专家对陆群的举报内容不认同。他表示,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明确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区分之前,也常常有南方山银花冒充北方金银花搅乱市场的情况出现。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修编2015年版《中国药典》时,可望将山银花恢复到金银花原有的称谓表述上,为山银花“正本清源”。
河南专家:金银花山银花临床可互相代替
京华时报报道称,据河南一药学专家介绍,金银花和山银花在药性上没多大区别。金银花又称“二花”,最早时,忍冬科的忍冬是金银花主流品种,不存在分类。由于药性相同,在国内,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也用忍冬科的山银花、红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等作为金银花入药,且使用广泛。1977年,国家在制定药典时,考虑到各地用药的实际情况,承认金银花包括了以上这4个品种。
该专家认为,其实这几种植物来源在临床上有相似性,可以互相代替,比如清热解毒,在效果方面,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广东专家:山银花和金银花功效相似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忍冬和灰毡毛忍冬在外观看来存在差异,忍冬是开花的,所以所产的金银花的产量比较低,而灰毡毛忍冬是不开花的,只有花蕾,所产的是山银花,产量比较高。从成分上来讲,有所差异,山银花含的木犀草苷比较少,没有金银花多,但是其他成分的含量差不多。”广东一位忍冬植物专家表示。
上述植物专家表示,国家药典委的分类使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种植出现了混淆,但从很多成分上来讲,它们的功效很相似。
上海中医:山银花功效比金银花差远了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上海一位资深中医则对本报称,植物学家是没有资格评价功效的。山银花比金银花差远了,因此价格也差远了,所以现在饮料中都以山银花代替,既省成本,又没效果。
上述中医称,在业界看来,金银花和山银花早就是不同的,上世纪70年代就叫山银花,应该和邵没关系。现在的事都是利益,不是学术讨论,而一旦涉及利益就没法说了。上海地区一般都是用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