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海归占三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9-3 13: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海归占三成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4-09-03 11: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日前,国际专业招聘机构瀚纳仕发布报告称,中国医药行业需要引进大量研发领域的海归人士和国际人才。其中,临床研究经理、生物统计学经理、生物学专员、区域销售经理以及战略营销经理成为该领域需求度最高的职位。

近年来,不少医药“海龟”选择上岸,越洋回国。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有100余万人,其中30%是近几年从海外归来的精英。

作为一名医药领域海归,刘晓忠在北京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和多家美国制药公司有过生物医药开发和研究经验,曾经在美国知名制药公司担任要职。已过不惑之年的他选择回国创业,落户湖南长沙。

刘晓忠表示,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自己的创业带来了机遇:“一个湖南相当于好几个欧洲国家市场,况且我有信心制造出好产品,市场自然不是问题。”市场大、机遇多也成为医药领域海归选择回国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政策、国家的支持也吸引着医药领域海归回国。

如何本土化、尽快融入新环境,成为海归回国后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对于从事生物医药行业来说更是如此。生物医药行业非常注重创新,且创新对时间节点有较高的要求。高投入、高风险、回报收益周期长加大了企业立足难度。而相比于熟悉国内市场、拥有丰富人脉与社会资源的本土创业者,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海归在融入国内社会环境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海归精英不仅需要对不同时间段的市场行情保持敏感,更需要拿出过硬的专业本领。

和黄医药总裁杜莹是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博士。回国后,她带着自己的的团队,集中精力搞研发,并与知名制药企业展开合作。如今,杜莹的公司日渐壮大,在医药行业得心应手。

“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大部分都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所专长,也有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工作经验。”杜莹说,“丰富的经验和给力的团队让我的事业焕发生机。”经过多年努力,她和团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中国医药研发企业与国际制药公司合作模式,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也大大缩短了产业链条。

在谈到国内医药行业人才的现状时,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说:“要从一个科学家变为企业家,必须对整个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管理方面都有完整的掌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快融入国内环境。”(生物谷Bioo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mario 发表于 2014-9-3 14:18:3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国家前沿的药物研究,还是需要靠海归从国外带回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feitian 发表于 2014-9-3 19:21:26 | 只看该作者
海龟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6-9 03:06 PM , Processed in 0.090397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