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药快讯] 2014-10-11国内、国际新药信息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10-11 18:5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抗抑郁药物市场主要品种格局透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0-11  来源:医药经济报  

根据IMS的数据,全球精神疾病用药规模已经超过360亿美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5%。2013年,全球七大药市500强药品市场上,抑郁症用药总销售额为95亿美元。据预测,2020年,该类药物市场规模将达140亿美元。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抑郁症在世界十大疾病中发病率位列第四,全球发病率达5%,发病人数约为3.5亿。据预测,抑郁症2020年将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脏病,其发病率攀升速度令人咂舌。

虽然国内抗抑郁药市场总体规模偏小,但随着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逐渐提高,以及就诊观念的改变,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连年攀升,未来抗抑郁药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国内优质企业早已看中该品类市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布局。

欣百达全球最畅销

据全球畅销药数据,目前全球畅销的抗抑郁药有:度洛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米氮平、阿米替林等。其中,2013年销售额最高的产品为度洛西汀,销售额达51.0亿美元,排在全球医药市场最畅销药物第11位。2011年同比增长19.5%,2012年同比增长20%,2013年同比增长1.8%。从2005~2012年销售趋势来看,其复合增长率为28.6%。经过6年的高速增长后,2013年开始放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度洛西汀商品名为欣百达,是礼来公司的主打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本品为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双重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的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弥补了当前主流抗抑郁药在躯体疼痛症状治疗方面的不足。该药2004年年底在美国上市,目前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上市。

礼来的度洛西汀在市场上成功,还源于对其适应证的不断开发。除了用于成人抑郁症之外,后期还开发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重度应激性尿失禁症、纤维肌痛、慢性肌骨骼痛等新的适应证。

进口品牌盘踞

2013年国内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产品是: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复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度洛西汀、氟西汀、米氮平、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前10位产品占整体市场95%。其中,帕罗西汀用药金额为2.0亿元,占19.1%;艾司西酞普兰1.3亿元,占12.7%;舍曲林1.5万元,占13.8%;文拉法辛1.2元,占11.2%。前4位产品用药金额均过亿元,占整体市场57%份额。

当前,抗抑郁药在国内样本医院市场上仍然属于小品类,进入样本医院的产品有25个。生产企业60多家。其中,前10位企业销售额为9.5亿元,占整体市场89.3%。外企6家,本土企业4家,外企占75.3%份额,本土企业占14.0%。其中,丹麦灵北药厂的产品用药金额为2.4亿元,占22.6%;礼来的产品用药金额为1.72亿元,占16.2%;中美天津史克制药的产品用药金额1.68亿元,占15.8%;辽宁大连辉瑞制药的产品用药金额1.3亿元,占12.3%;惠氏制药的产品用药金额9093万元,占8.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总体来看,国内抗抑郁药市场的畅销药物主要被进口企业垄断,本土企业山东京卫制药、四川成都康弘制药、浙江华海药业、上海中西药业近年也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重点产品:

帕罗西汀节节攀升

帕罗西汀由葛兰素史克研发,1991年获得FDA批准上市。帕罗西汀剂型为肠溶缓释片,目前进口品有12.5mg和25mg两个规格;国产有20mg一个规格。

1996年,帕罗西汀获批进入我国市场,商品名为“赛乐特”。帕罗西汀属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具有双重作用的抗抑郁药。帕罗西汀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在抗抑郁市场的快速启动下,国产帕罗西汀得到了较好的开发。目前进入样本医院市场的生产企业中,进口企业1家,国内企业3家。国内企业是:浙江华海药业、浙江尖峰药业和北京万生药业。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2005~2013年,帕罗西汀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抗抑郁药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位,年复合增长率为17.2%。2005年,样本医院帕罗西汀用药金额为5706万元;2013年,用药金额达2.0亿元;8年整体市场增长3.6倍。由于副作用小、起效较快等,帕罗西汀在国内市场销量节节攀升,但2013年开始放慢脚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国内帕罗西汀生产企业竞争格局中,2013年,中美天津史克的“赛乐特”销售额为1.7亿元,占82.5%份额,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国产品种浙江华海药业的“乐友”销售额为2592万元,占12.7%份额;浙江尖峰药业的“舒坦罗”销售额为967万元,占4.8%份额。虽然本土企业的品种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与葛兰素史克的赛乐特相比依然差距较大。

舍曲林稳步增长

舍曲林由辉瑞公司开发,1990年首先在英国上市,1991年12月获得FDA批准,1992年在美国上市。至今,舍曲林已在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上市,2005年该药专利保护期结束。剂型有片剂和胶囊剂,规格为50mg。

1998年,舍曲林获批进入我国市场,商品名为“左洛复”。目前,国内先后有10多家企业获得舍曲林片剂及胶囊剂的生产批文。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2005~2013年,舍曲林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7年以后,该产品一直在抗抑郁药领域销售额排名第二位,年复合增长率为26.7%。2005年,样本医院舍曲林用药金额为2214万元;2013年,用药金额达1.5亿元;8年整体市场增长6.6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国内样本医院舍曲林市场上,2013年,辉瑞的“左洛复”销售额为1.3亿元,占88.7%份额;浙江京新药业、广东彼迪药业、四川成都利尔药业三家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合计为1182万元,占8.0%;其它企业占3.3%。

艾司西酞普兰发力

艾司西酞普兰由丹麦灵北制药和美国森林试验室共同开发上市,2002年获得FDA批准后在美国上市。

?2006年,丹麦灵北制药的艾司西酞普兰进入我国市场,商品名为“来士普”。2008年,我国批准山东京卫制药的产品上市,后续又有2家企业的产品获批上市,即四川科伦药业和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目前该产品厂家数量较少,竞争较为缓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该产品上市以来便增长迅猛,2011下半年已跃居抗抑郁药市场第三位,年复合增长率为29%,为抗抑郁药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产品。2007年,样本医院艾司西酞普兰用药金额为574万元;2013年,用药金额达1.3亿元。该产品与其它抗抑郁药相比,尤其对重度抑郁症疗效显着,且安全性更好。虽然上市较晚,但增长态势较为明显。艾司西酞普兰成为抗抑郁药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产品。

据样本医院数据,2013年,丹麦灵北药厂的“来士普”销售额为1.0亿元,占77.2%份额;山东京卫制药的“百适可”销售额为2754万元,占20.4%份额;四川科伦药业的产品上市较晚,市场份额较小。

文拉法辛剂型优势

文拉法辛由惠氏公司研制,商品名为“怡诺思”,1994年4月首先在美国上市。1999年,荷兰AHP制药的文拉法辛在中国获得行政保护,随后,惠氏制药的“怡诺思”进入我国市场。目前进入国内样本医院市场的生产企业有4家,主要剂型有缓释胶囊、缓释片、胶囊及片剂。

文拉法辛为新一代抗抑郁药,具有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尤其是缓释剂具有更多优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伴有焦虑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近两年,国内外厂家纷纷申报文拉法辛缓释剂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2005~2013年,文拉法辛年复合增长率为24.3%。2005年,用药金额为2083万元;2013年,用药金额达1.2亿元,增长态势较为明显。

在国内样本医院市场上,2013年,惠氏制药的“怡诺思”销售额为1.0亿元,占87.1%份额;四川成都康弘制药的“博乐欣”销售额为2746万元,占23.1%份额;另外两家企业市场份额较小。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独家垄断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由两种有效化合物组成的合剂。氟哌噻吨是一种神经阻滞剂,小剂量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是一种双相抗抑郁剂,低剂量应用时具有兴奋特性。两种成分的合剂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

复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由丹麦灵北制药开发,商品名为“黛力新”,1998年进入我国市场,主要规格剂型为10.5mg/片剂。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2005~2013年,复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年复合增长率为12.8%,2005年用药金额为3515万元,2013年用药金额达9243万元。复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口我国多年,较其它产品增长缓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产品一直由丹麦灵北制药独家进口,目前国内没有厂家获得生产批件。2009年进入新版医保目录,国内市场主要被丹麦灵北垄断。

度洛西汀扎堆申报

度洛西汀由礼来公司开发,商品名为“欣百达”,2004年获得FDA批准上市,属新型双递质抗抑郁药。目前国内市场上除礼来的进口产品外,还有本土企业上海中西制药、江苏恩华药业的产品。

度洛西汀是礼来公司的头号畅销药,但目前正面临专利过期窘境。国内各大药企纷纷布局,经检索CFDA数据库,截至2014年8月底,已有近40家企业申报该品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2008~2013年,度洛西汀年复合增长率为36.3%。2006年,样本医院度洛西汀用药金额为36.3万元;2013年,用药金额达8684万元,增长态势明显。

在国内样本医院市场上,2013年,礼来的“欣百达”用药金额为7648万元,占88.1%份额;上海中西药业的“奥思平”用药金额为1035万元,占11.9%份额。江苏恩华药业的度洛西汀2013年6月才获得生产批件,样本医院暂未有销售数据。

阿戈美拉汀处培育期

阿戈美拉汀由施维雅公司开发研制,商品名为“维度新”。该药具有抗抑郁、抗焦虑、调整睡眠节律及调节生物钟作用,不良反应较少,被誉为精神疾病治疗领域又一个“重磅炸弹”级药物。2011年,施维雅的“维度新“进入我国市场。目前,国内正在申报阿戈美拉汀胶囊及片剂的企业已达30多家。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2011~2013年,阿戈美拉汀用药金额分别为33万元、167年万元和438万元。目前,施维雅的阿戈美拉汀尚处于市场培育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10-11 18:57:15 | 只看该作者
默沙东与辉瑞合作开展抗癌新药联合用药(XALKORI/KEYTRUDA)评估研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0-11  来源:新药汇  

默沙东公司(纽约证交所:MRK,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称为默沙东)与辉瑞公司(纽约证交所:PFE)上月通过一家子公司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共同探索辉瑞公司的克唑替尼(XALKORI)和默沙东的抗癌新药KEYTRUDA联合用药的潜在疗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项临床试验属于1b阶段研究,旨在评估该联合用药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双方未透露本协议中的财务条款。
  “此次辉瑞与默沙东的携手,充分反映出双方合作意愿,力求加快一些癌症顽症的攻克进程。”辉瑞公司临床开发和医疗事务部高级副总裁兼肿瘤组首席医疗官Mace Rothenberg博士说,“克唑替尼能够抑制ALK阳性转移性肺癌患者体内的异常活化酶,而KEYTRUDA可调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必须充分了解这两种药物的联合效果,才能继续改善对肺癌患者的护理。”这项多中心的开放性临床研究预计将于2015年开始。辉瑞公司将负责执行此研究。

  “我们非常愿意与辉瑞公司展开持续合作,来评估采用KEYTRUDA联合用药的潜在疗效。”默沙东实验室肿瘤学领域副总裁Eric Rubin博士说,“KEYTRUDA单药治疗的早期研究以及克唑替尼可靠的靶向治疗方法,为评估这种肺癌联合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前,两家公司还宣布KEYTRUDA与辉瑞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阿西替尼(INLYTA)的联合用药对于肾细胞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计划。另外,KEYTRUDA与辉瑞公司PF-05082566 (PF-2566,一种针对人4-1BB受体的试验性免疫肿瘤药物)的联合用药也将针对多种癌症的治疗进行评估。这些研究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招募受试者。
Pfizer Inc. (PFE), ConocoPhillips (COP), Merck & Co., Inc. (MRK): Top 3 Stock Holdings of Found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Found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finds its roots back in 1992 in Little Rock and it has a current portfolio value of $765 million, as per its recent SEC 13F filing. The hedge fund has its largest investments in energy and healthcare industry. The top 10 holdings of Found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nc constitute 51.25% of its overall portfolio. Some of its primary stock holdings include Pfizer Inc. (NYSEFE), ConocoPhillips (NYSE:COP), and Merck & Co., Inc. (NYSE:MRK).

Pfizer Inc. (NYSEFE) is the largest investment of Found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nc with investments worth $55 million and 1,869,601 shares of the company. Pfizer Inc. (NYSEFE) announced net revenues of $12.8 billion for the second quarter 2014 with adjusted diluted EPS of 58 cents for the quarter. Some of the largest investors of Pfizer Inc. (NYSEFE) include Fisher Asset Management ($934 million), Oz Management ($466 million), and Aqr Capital Management ($308 million).

ConocoPhillips (NYSE:COP) is the second largest stock holding of Found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686,216 shares and investments exceeding $52 million. ConocoPhillips (NYSE:COP) announced earnings of $2.1 billion for the second quarter 2014 with 6.5% growth in production on YoY basis. First Eagle Investment Management is the largest investor of ConocoPhillips (NYSE:COP) with investments worth $660 million followed by Yacktman Asset Management ($526 million), and Soroban Capital Partners ($224 million).

Found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has its third largest stock holdings in Merck & Co., Inc. (NYSE:MRK) with 803,546 shares worth $47 million. Merck & Co., Inc. (NYSE:MRK) reported second quarter 2014 GAAP earnings per share of $0.68 with net global sales of $10.9 billion. Fisher Asset Management is the primary investor of Merck & Co., Inc. (NYSE:MRK) with investments worth $373 million followed by Arrowstreet Capital ($306 million) and Adage Capital Management ($295 million).

This article has been written by Prakash Pandey and edited by Serkan Una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10-11 18:58:34 | 只看该作者
FDA授予安进BiTE免疫疗法blinatumomab优先审查资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0-11  来源:生物谷

安进耗资12亿美元获得BiTE技术,首个药物blinatumomab预计2015年上市,FDA和欧盟均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和多个孤儿药地位,前途不可限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导读癌症免疫疗法是当前癌症治疗的热门领域,也是癌症治疗的最后希望,已吸引各大制药巨头纷纷投入巨资,该类疗法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达到抑制甚至杀灭癌细胞的目的。在《科学》杂志评选的2013年年度10大科学突破排行榜中,癌症免疫疗法位列榜单。

安进12亿美元收购BiTE技术——首个BiTE疗法blinatumomab预计2015年上市

安进于2012年耗资12亿美元收购Micromet公司,获得了一种创新的癌症免疫疗法——BiTE抗体技术,而这笔投资也终于迎来了丰收前的喜悦。今年9月,安进向FDA提交首个BiTE疗法blinatumomab上市申请。近日,安进离成功又近了一步,FDA日前表示,已接受审查BiTE免疫疗法blinatumomab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同时已授予该药优先审查资格(Priority Review Status),并已指定处方药用户收费法(PDUFA)目标日期为2015年5月19日。此前,FDA和EMA均已授予该药孤儿药地位,FDA还授予该药突破性疗法认定。

blinatumomab(AMG 103)是一种实验性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该药是一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靶向CD19和CD3分子。BiTE抗体,旨在引导人体自身的T细胞杀手攻击肿瘤细胞,并能够在低浓度下起作用。BiTE抗体技术代表了一种创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今年9月,安进向FDA提交了blinatumo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寻求批准用于费城染色体阴性(Ph-)复发性/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blinatumomab BLA的提交,也代表着全球首个BiTE免疫疗法监管申请。此外,安进也已通过集中审判程序向欧盟提交了blinatumomab的上市许可申请(MAA)。而此前,FDA和EMA均已授予blinatumomab孤儿药地位,同时,FDA已授予blinatumomab突破性疗法。目前,安进正在广泛的难治性肿瘤类型中,探索BiTE创新疗法的潜力。

BiTE免疫疗法blinatumomab前途不可限量

具体而言,FDA已授予blinatumoma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毛细胞白血病(HC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和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孤儿药地位。而在欧盟,EMA已授予blinatumomab治疗ALL、CLL、惰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白血病(MCL)的孤儿药地位。此外,安进也正在调查blinatumomab治疗儿科复发性/难治性ALL、复发性/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阳性(Ph+)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阳性(MRB+)前体B淋巴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包括复发性/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潜力。

blinatumomab BLA的提交,是基于一项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该项研究在费城染色体阴性(Ph-)复发性/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成人患者中开展,数据表明,经2轮blinatumomab治疗后,43%的患者实现完全缓解或伴有部分血液学复苏的完全缓解,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相关研究已提交至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

目前,关于成人复发性或难治性ALL,还没有广泛接受的标准治疗方案。blinatumomab有望显著推进该类患者群体的临床治疗选择,而BLA的提交,标志着超实现这一目标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据估计,在美国,2014年将新增超过6000例ALL病例,而在欧盟,每年确诊病例超过7000例。复发性或难治性ALL成人患者,平均总生存期(OS)仅为3-5个月。前体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Precursor B-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是淋巴白血病(Lymphoid leukemia)的一种,大多数的B细胞淋巴母细胞(Lymphoblast,未成熟的白血球)被发现在血液和骨髓中,该病也是最常见类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

安进强大的研发管线——3种新药获批在望

在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中,安进(Amgen)是拥有最强大在研产品线的公司之一。预计到2016年,该公司将有10个在研药物获得批准,业界此前预测,这些新药将在2023-2025年前达到销售峰值,总计约160亿美元,其中,BiTE免疫疗法blinatumomab、溶瘤免疫疗法T-Vec、降脂新药PCSK9抑制剂evolocumab(AMG145)预计将很快获FDA批准。业界预测,blinatumomab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销售额峰值为5亿美元,T-Vec的销售峰值为10亿美元,evolocumab的销售峰值则高达50亿美元。

T-Vec是一种实验性溶瘤免疫疗法,这是一种基因工程化的病毒,能够表达GM-CFS。T-Vec直接注射入肿瘤,并能够在肿瘤细胞中复制直至细胞膜破裂及死亡(即细胞裂解),同时能够在肿瘤组织局部释放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这是一种白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激活系统性免疫反应。T-Vec通过2种重要且互补的方式发挥作用:引发肿瘤组织溶解,同时激发一种全身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evolocumab属于PCSK9抑制剂,这是一类单抗药物,靶向PCSK9蛋白,该蛋白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生成率,而LDL-C可阻塞血管,是心脏病的罪魁祸首。PCSK9抑制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来对抗LDL-C,该类药物被视为自他汀类药物(如Lipitor和Zocor)之后,在对抗心脏疾病研发领域中所取得的最大进步。目前,PCSK9抑制剂研发竞争已趋白热化,安进拔得头筹,于8月底率先向FDA提交了evolocu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也代表着全球首个PCSK9抑制剂监管申请。

英文原文:Amgen's BiTE Immunotherapy Blinatumomab Gets FDA Priority Review Status

Amgen Inc. (AMGN: Quote) said Thursday that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as accepted for review the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al 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antibody construct, blinatumomab.

The BLA i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Philadelphia-negative relapsed/refractory B-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 rapidly progressing cancer of the blood and bone marrow.

As part of the acceptance, the FDA granted blinatumomab priority review with a Prescription Drug User Fee Act action date of May 19, 2015.

According to the FDA, priority review designation is assigned to applications for drugs that treat serious conditions and would, if approved, provi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safety or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diagnosis, or prevention of serious conditions. A priority review designation will set a goal date for taking action on an application within six months of receipt.

A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Application has also been submitted to 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via the centralized procedure for approval to market blinatumo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Ph- relapsed/refractory B-precursor ALL, the company said.

The submissions include data from a Phase 2 trial of adult patients with Ph- relapsed/refractory B-precursor ALL treated with blinatumomab, which met its primary endpoi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10-11 18:59:50 | 只看该作者
药物研发者心头痛:假阳性化合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0-11  来源:nature

在筛选试验中,很多化合物展现出来的“活性”仅仅是一种假阳性结果,科学家们把这些坏家伙叫做pan-assay interference compounds(泛筛选干扰化合物),简称PAINS(这个缩写可谓物如其名,它们真是研究人员的心头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尽管PAINS常被叫作“坏反应物(bad actors)”,但它们其实是相当优秀的“演员”:在假装自己“有潜力“方面简直堪称完美!乔纳森?贝尔(Jonathan Baell,也是本文作者之一)在自己的实验室因为假阳性物质白白浪费了两年后,于2010年首次发表了一篇关于识别PAINS的指南。而另外一位作者迈克尔?沃尔特斯(Michael A. Walters)在为一种试验中的杀真菌剂准备说明书和专利申请时,发现了很多名不副实的“活性“化合物,于是也开始了反PAINS的宣传之路。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PAINS为科研带来的危害: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能够与蛋白质发生非特异性作用的化合物,于是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试图弄清个中机理,他们试遍各种方法,包括蛋白质聚集、化学分解、反应活性检验以及荧光测定,最终却没有收获。根据我们的估计,只要提高对PAINS的认识外加一些预防措施,就能避免无用功,为生物医学研究工作节省数年的时间以及数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海市蜃楼

一个典型的学术药物筛选数据库中往往有5~12%的化合物属于PAINS,而且这些冒牌货还能被重复实验验证。大部分实验室青睐的“标配”数据库情况相似,例如大牌试剂公司Sigma-Aldrich提供的药理活性化合物数据库(LOPAC),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供的分子库-小分子存储项目(MLSMR)。

大多数PAINS仅仅是有反应活性的化学物质,而非真正具有特异性的药物候选。它们用以瞒天过海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PAINS能发出荧光或是自己有颜色,即使目标蛋白不存在时也能够表现出阳性反应。还有一些PAINS能捕获筛选实验中被用作试剂或反应物的金属元素,使得后者引发阳性反应,尽管这种反应与蛋白质本身没有半点关系。另外一些PAINS能够附着在蛋白质表面,或是与蛋白质功能相关的金属离子螯合,亦或是通过特异性结合以外的方法改变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在发现具有药物潜力的化合物后,研究者们会想方设法调整它们的分子结构,以提升其效果(这项手艺俗称“药物化学”),而前面提到的这些无疑会阻碍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

因为不具特异性,PAINS的往往能够作用于多种蛋白。例如,在特定筛选条件下,一些分子会产生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能够使目标蛋白失活,从最终结果看来这些化合物活像蛋白质抑制剂。但事实上,它们并没有与目标蛋白结合。

新的活性化合物被筛选出来后,下一步往往要在细胞中进行检验。在这一阶段,PAINS同样有多种花招扰乱人们的视线。它们能够让细胞表现出预期中的结果(譬如生长抑制),背地里的机制却完全是另外一套。研究人员总是盲目乐观,愿意相信自己手头的化合物有潜力与某种目标蛋白发生反应。他们从药剂供应商那里买来类似的化合物,随后又花费大量经费和资源,制造出更多的类似物并一一检验。有些化合物甚至要等到专利申请或动物实验后才露出马脚。令人遗憾的是,根据我们的经验,从动物试验中也可能得出与预期机理毫无关系的误导性结果。

相反,真的活性化合物——也就是能够与选定的目标蛋白质发生特异性作用的分子——在细胞实验中往往一开始并不能表现出活性,只有在修饰过分子结构,使之与蛋白质结合效率提升或是更容易进入细胞后,它们才显现出真正的实力。

全是付出,没有回报

研究者最需要警惕的化合物包括毒黄素,以及多羟基的植物化学成分,例如姜黄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染料木黄酮和白藜芦醇。尽管前人的研究已经全面揭发了这些化合物及其类似物节操丧失的本质,但仍有源源不断的新研究将之用作实验性新药和“阳性”控制组。

要想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绕丹宁(rhodanine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搜索文献库可以发现,有410篇论文声称绕丹宁具有生物活性,涉及的绕丹宁类化合物多达2132种,这些论文的作者来自290家研究机构,其中只有24家是商业公司。这些论文往往将绕丹宁鼓吹为前景光明的药物开发对象。药剂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发表的一篇论文警告研究者们,这种类型的化合物会发生光诱导反应,从而不可逆地改变蛋白质结构,这是为数不多冷静的声音。作用机制既然如此,就很难想象这种物质能够成为药物或者有用的研究工具。但是,在那些假定绕丹宁具有活性的论文中,却几乎无人引用这项研究。

偶尔有一些PAINS化合物的确能够与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这些化合物可以通过药物化学的方法修饰结构、优化性能。然而即便如此,PAINS的前景依旧堪忧——作用结果到底是特异性的“药效“作用,还是有其他什么猫腻,我们很难加以区分。跟绕丹宁有关的专利多达280项,这说明绕丹宁已经被选拔为下一步药物研发的目标。但是,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任何筛选出来的绕丹宁化合物进入了临床使用,甚至连临床试验的苗头都没有。因此我们认为,绕丹宁相关专利的申请和维护都属于资金浪费,更别提专利背后的海量研究工作了。

学术期刊《药物化学(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近期开展了一项提议,鼓励投稿人在稿件中附上可被软件识别的分子结构文件,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化合物可靠性的自动审查。这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能够帮助编辑和审稿人排除PAINS相关的投稿。我们希望其他期刊也能引入这样的机制。我们也建议曾经发表过论文、把PAINS描述为潜力化合物的研究人员提供后续实验数据,证实这些化合物的假阳性性质。给PAINS贴上标签能大大减少无用功,也能防止药剂销售商继续把它们卖给蒙在鼓里的生物学家们。

最重要的是,药物研发人员应当提高警惕。在药物筛选试验中表现出最强活性的化合物未必是最合适的研究对象。即便是训练有素的药物化学家也不能大意,而应努力积累筛选经验。听我们一句话:千万别走进PAINS这条骗人的死胡同

原文检索:http://www.nature.com/news/chemi ... g-discovery-1.15991

Jonathan Baell & Michael A. Walters. Chemistry: Chemical con artists foil drug discovery. Nature, 24 September 2014; doi:10.1038/513481a

Chemistry: Chemical con artists foil drug discovery24 September 2014

Naivety about promiscuous, assay-duping molecules is polluting the literature and wasting resources, warn Jonathan Baell and Michael A. Walter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10-11 19:01:19 | 只看该作者
DA批准武田bortezomib(Velcade)用于套细胞淋巴瘤(MCL)初治群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0-11  来源:新药汇  

武田(Takeda)及旗下千禧制药(Millennium)10月9日宣布,FDA已批准Velcade(万珂,通用名:硼替佐米,bortezomib)注射液用于既往未经治疗(初治)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治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Velcade是首个获FDA批准用于初治MCL群体的药物。此前,FDA于2006年批准Velcade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此次批准,扩大了Velcade的适用群体。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该病通常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恶性肿瘤,复发风险高,因此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难治愈性疾病。此前,FDA已批准多个靶向性药物,用于复发性或难治性MCL的治疗,但尚未批准任何药物用于初治MCL群体。

Velcade的获批,是基于一项国际性随机、头对头III期研究的数据。该项研究在既往未经治疗(初治)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开展,数据表明,与标准R-CHOP疗法(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组相比,含Velcade的VcR-CAP疗法(Velcade/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强的松)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改善(25个月 vs 14个月,p<0.0001),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此外,与R-CHOP治疗组相比,VcR-CAP治疗组有更多的患者实现完全缓解(CR:44% vs 34%)。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恶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发生于老年人中。MC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例的6%,该病通常起始于淋巴结,但可扩散至其他组织,如骨髓和肝脏。MCL患者的总生存期大约未4-5年,晚期MCL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0%。

今年8月,FDA已批准Velcade用于曾对万珂治疗有响应且完成最后一次万珂治疗后至少6个月后病情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成人患者的复治(retreatment,即再治疗)。在II期国际性RETRIEVE研究中,既往接受过Velcade治疗且经Velcade治疗取得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群体,接受Velcade复治时的总缓解率(ORR)为38.5%。

在过去的11年里,Velcade作为唯一一种已被证明能够延缓新诊(newly diagnosed)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总生存期(OS)的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elcade新获批的给药指南,将使医生能够为其Velcade经治患者继续提供这种有效的药物治疗,将Velcade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个临床护理范畴。

关于万珂(Velcade):

Velcade由武田与强生联合开发,武田负责该药在美国的商业化,强生则负责药物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化,在日本,武田和强生联合推广该药。目前,Velcade已获全球90多个国家批准,经该药治疗的全球患者总数超过55万。

英文原文:FDA Approves VELCADE® (bortezomib) for Injection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This approval extends the benefit of VELCADE for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to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atients

——First treatment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newly diagnosed MCL patients

CAMBRIDGE, Mass.--(BUSINESS WIRE)--

Millennium: The Takeda oncology Company with its parent company,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TSE:4502), today announced that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has approved VELCADE® (bortezomib) for injection for use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VELCADE is the first trea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be approved for use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MCL. This approval extends the utility of VELCADE beyond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for which it has been approved since 2006.

“Mantle cell lymphoma is a subtype of non-Hodgkin lymphoma that is usually a clinically aggressive malignancy, and it is a challenging disease to treat in part due to a relatively high risk of relapse,” said Andrew Evens, DO, MSc, Director, Tufts Cancer Center; Chief, Division of Hematology/Oncology; Director, Lymphoma Program. “There are several new targeted drugs approved by the FDA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sease, but up to this point, there had been none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disease. VELCADE, when used in the VcR-CAP regimen, VELCADE, rituximab,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and prednisone, has demonstrated improved outcomes for patients, making it an important adv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newly-diagnosed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This approval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head-to-head Phase 3 study that showed that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receiving a VELCADE-containing combination (VcR-CAP) experienced a 59 percent relative improvement in the study’s primary endpoint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compared to those who were administered the standard R-CHOP (rituximab,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 regimen (median 25 vs. 14 months; Hazard Ratio [HR] 0.63; P<0.001) at a median follow up of 40 months. An 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 (IRC) assessed the primary efficacy endpoint of PFS. The complete response (CR) rat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VcR-CAP vs. R-CHOP was 44 percent vs. 34 percent.

“We are delighted VELCADE has received approval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mantle cell lymphoma. The VELCADE-combination delivered an 11-month median advantage i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s compared to a current standard of care," said Dixie-Lee Esseltine, MD, FRCPC, Vice President, oncology Clinical Research, Takeda Pharmaceuticals International Co. "Since 2006, VELCADE has proven to be an importa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and it can now be used as an initial treatment for all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The open-label,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cR-CAP vs. R-CHOP in 487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MCL who were ineligible or not considered for a bone marrow transplant. VELCADE (1.3 mg/m2) is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in combination with intravenous rituximab,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and oral prednisone (VcR-CAP) for six 3-week treatment cycles. VELCADE is administered first followed by rituximab. VELCADE is administered twice weekly for two weeks (days 1, 4, 8 and 11) followed by a 10-day rest period on days 12-21. For patients with a response first documented at cycle 6, two additional VcR-CAP cycles are recommended. At least 72 hours should elapse between consecutive doses of VELCADE.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ing in ≥20 percent of patients receiving the VcR-CAP regimen were neutropenia, leukopenia, anemia, thrombocytopenia, lymphopenia, peripheral neuropathy, pyrexia, nausea and diarrhea. Infections were reported for 31 percent of patients in the VcR-CAP arm and 23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R-CHOP arm including pneumonia (8 percent versus 5 percent). Adverse reactions leading to discontinuation occurred in 8 percent of patients in the VcR-CAP arm and 6 percent of patients in the R-CHOP arm. In the VcR-CAP group,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adverse reaction leading to discontinuation was peripheral sensory neuropathy (1 percent; 3 patients). For additional important safety information, please see below.

about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MCL is a rare, aggressive type of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that usually occurs in older adults. MCL constitutes about 6 percent of cases of NHL. The disease typically begins in the lymph nodes but can spread to other tissues, such as bone marrow and liver. The expected overall survival for MCL is approximately four to five years,and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for advanced stage MCL is approximately 50 percent.

about VELCADE®

VELCADE® (bortezomib) is co-developed by Millennium/Takeda and Jansse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Millennium is responsible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VELCADE in the U.S.; Jansse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re responsible for commercialization in Europe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and Janssen Pharmaceutical K.K. co-promote VELCADE in Japan. VELCADE is approved in the U.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as well as in 53 additional countr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CL who have received at least one prior treatment. VELCADE is also approved in more than 90 countr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MM) and has been used to treat more than 550,000 patients worldwid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10-11 19:02:36 | 只看该作者
FDA批准吉利德首款丙型肝炎复方治疗药物Harvoni(Ledipasvir和Sofosbuvi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0-11  来源:fda  

2014年10月10日,美国FDA批准Harvoni(Ledipasvir和Sofosbuvir)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毒(HCV)基因型1感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
arvoni是首款获批用于治疗慢性HCV基因型1感染的复方药物。它也是首个获批的不需要干扰素或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也是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慢性HCV感染的药物。

Harvoni中的两款药物可干扰HCV增殖所需要的酶。Sofosbuvir是一款之前被批准的HCV药物,以Sovaldi为商品名上市销售。Harvoni中还包含了一款新的药物Ledipasvir。

“随着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开发与批准,我们正在改变美国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范式,”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抗微生物产品办公室主任、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学硕士Cox表示称。“直到去年,仅有的可供使用的丙型肝炎治疗药物需要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目前,患者与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多种治疗选择,包括一款帮助简化治疗方案的复方药物。”

Harvoni是过去一年FDA批准的第三款慢性HCV感染治疗药物。FDA于2013年11年批准Simeprevir,于2013年12月批准Sovaldi。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可引起肝脏炎症,导致肝功能下降或肝功能衰竭。大多数HCV感染患者直到肝脏损伤变得明显时才出现疾病症状,这可能需要几十年。

一些慢性HCV感染患者多年之后会发生疤痕和肝硬化,可导致并发症,如出血、黄疸(黄色眼睛或皮肤)、肝腹水、感染和肝癌。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供的信息,大约有320万美国人感染有HCV,这些人没有正常的治疗,其中15%-30%的人将继续发展成肝硬化。

Harvoni的有效性在3项临床试验中得到评价,试验受试者为1518名之前未接受过感染治疗或对之前治疗没有响应的患者,包括肝硬化患者。受试者在试验中被随机配给Harvoni,添加或不添加利巴韦林。试验旨在完成12周治疗(持续病毒学响应,或SVR)后,丙型肝炎病毒是否还能在血液中被检测到,结果显示受试者的HCV感染得到治愈。

第一项试验的受试者为之前未曾治疗过的患者,在治疗8周时,94%的Harvoni治疗患者获得SVR,在治疗12周时,96%的患者获得SVR。第二项试验中,同样为之前未曾治疗过的有或没有肝硬化的受试者,受试者在12周治疗后获得SVR。

第三项试验是在之前治疗过的有或没有肝硬化受试者身上检测Harvoni的有效性,在治疗12周时,94%的Harvoni治疗患者获得SVR,在治疗24周时,99%的Harvoni治疗患者获得SVR。在所有三项试验中,利巴韦林未增加患者的响应率。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最常报道的副作用是疲劳和头疼。

Harvoni是第7款以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获得FDA批准的药物。如果临床前证据显示一款药物与现有治疗药物相比,证明对严重或危及生命疾病患者有实质性的改善,那么FDA可以根据申请者的请求指定这款药物为突破性治疗药物。Harvoni在FDA优先审评计划下完成审评,优先审评为治疗严重疾病及如果获得批准将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提供明显改善的药物提供一个加快的审评。

Harvoni和Sovaldi由位于加州福斯特城的吉利德上市销售。Olysio由位于新泽西州力登的杨森制药上市销售。

Harvoni获得FDA“优先评审”资格,也是第7个获得“突破性药物”资质的药物。虽然Sovaldi是抗丙肝药物的头号明星,上市后前两个个季度的销售额分别高达23和35亿美元,但Harvoni凭借以上的诱人数据,相信一旦开始销售很快会取代Sovaldi的霸主地位,成为抗丙肝新的标准疗法。甚至部分医生建议一些早期患者等待Harvoni进入药房。

当然吉利德也不会永远高枕无忧。艾伯维的全口服抗丙肝三联复方预计在今年12月份能获得美国FDA的批准,而且在披露的几个临床实验中平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更高。默克的MK-5172/MK-8742二联复方的二期临床结果也引人注目,甚至部分分析师认为能直追吉利德。无论如何,短期内Harvoni将必定红极一时,年销售峰值有望超过100亿美元。

信源地址: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418365.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10-11 19:05:40 | 只看该作者
未来7年全球生物药品市场年度复合增长率达10.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0-11  来源:生物谷  

未来7年,全球生物药品市场正高速发展,2020年市值将达2871.4亿美元,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升高、临床需求增强、生物医学的巨大进步,帮助推动了市场的高速发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物药(Biological Drug)通常来源于活体细胞,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如癌症、血液相关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生物药物包括治疗性蛋白、单克隆抗体(mAb)、疫苗。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生物药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高度的敏感性,鉴定和生产难度更大,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多达250项过程检测,而化学药物通常只进行50项检测。

根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PMR(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近日发布的一份新报告,全球生物药品市场在2014年的市值为1610.5亿美元,未来7年内(2014-2020),该市场将以10.1%的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并在2020年达到2871.4亿美元。该市场在2009年市值1016.6亿美元,2013年市值1465.5亿美元,2009-2013年的CAGR为9.6%。

全球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慢性疾病发病率的连年攀升、临床中生物药物需求量的大幅增加,是推动全球生物药市场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各国政府协会也帮助推动了生物药品的临床使用,而生物医学方面的巨大进步,进一步支持了全球生物药品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和转基因生物(GMOs)在生物药品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另一方面,生物药物的高成本及重磅药物专利悬崖阻碍了全球生物药品市场的发展;而与生物可注射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和风险,也是限制全球生物药物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

根据报告内容,按类别划分,生物药品可分为治疗性蛋白、单克隆抗体(mAb)、疫苗。其中,安进(Amgen)的Enbrel(etanercept,依那西普)是全球份额最大和增长最快的治疗性蛋白,艾伯维(AbbVie)的Humira(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是全球份额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单抗,辉瑞(Pfizer)的13价肺炎疫苗Prevnar 13(沛儿13)是全球份额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疫苗。

按地域划分,北美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同时,北美市场的增长速度也最快,生物药品在诸如癌症、糖尿病、慢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该地区市场的高速发展。例如,该地区的数个诊所正积极推进利用生物药物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其中美国生物医药中心(ACBM)是全美最大的生物医药诊所之一。另外,在201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已推荐生物制剂和疾病修饰疗法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在欧洲,人口老龄化正推动该地区生物药品市场的增长。据联合国报告,2000年,德国老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3.2%,而这一比例将在2025年达到33.2%。老龄化可导致一些老龄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青光眼,这些年龄相关的疾病需要有效的生物药品进行治疗。

在亚洲,低制造成本正在吸引众多生物制造投资,支持了该地区生物药品市场的增长。而亚洲各国政府也正在鼓励和增加生物公司在研发和生产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帮助推动了该地区的市场增长。例如,瑞士生物技术公司龙沙(Lonza)已在新加坡和印度投资3.5亿美元,支持生物药品相关生产。

报告指出,全球生物药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辉瑞、雅培、诺华、礼来、葛兰素史克、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安进、百特、百健艾迪(Biogen Idec)。

信源:Global Biological Drugs Market Will Reach $287.14 Billion in 2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humanwell2012 发表于 2014-10-12 08:45: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houfangjie1984 发表于 2014-10-13 13:10:41 | 只看该作者
信息量很大,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6-17 04:39 PM , Processed in 0.116216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