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必读]全球原料药产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7-9-13 09: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原料药市场中, 由于研究和生产工艺水平的差距, 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 使得西欧等地的发达国家和中、印等新兴原料药强国在各自相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全球原料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我国的特色原料药,孤儿药有哪些品种呢?

1/全球原料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球原料药市场的规模和格局

从世界范围分析, 化学原料药主要集中在五大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和印度。

西欧(瑞士、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瑞典、芬兰等)是原料药的纯出口地区, 堪称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占全球总量的50%, 而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80%以上。

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是原料药的主要进口地区,该地区每年约消耗各种原料药40亿美元,占世界原料药市场的1 /3。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 许多污染较重的原料药该地区已不再生产,其原料药消耗量的一半为自产,另有50%依赖进口,该地区生产量仅占全球总量的18%。

日本的原料药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而高于西欧, 除少数品种外, 绝大部分原料药都在国内生产, 日本的原料药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式, 年需求量15亿美元。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问题的凸显, 日本将会向原料药纯进口国转变。



印度国情和中国相似,原料药产值和出口值略低于中国, 并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关资料统计表明, 品种方面印度在布洛芬、卡托普利、新诺明、羟氨苄、环丙沙星、乙胺丁醇等通用名药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印度原料药已成气候, 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和我国原料药展开激烈竞争。

产业格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80多亿美元的原料药



产品来源于合同生产

国外制剂厂商所需的原料药及中间体60%系外购或合同生产, 尤其是美欧国家大多采用此种方式。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中, 有80多亿美元的产品来源于合同生产, 在全原料药贸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些合同交易的主要特点是绝大多数的产品年交易吨位较少, 单品种销售额未超过100万美元的品种占多数。主要方式是制药公司委托某些化学原料药生产厂, 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议定书, 为其生产原料药或中间体, 产品专供委托方制药公司。

这种方式的合作较为长期稳定, 有着良好的道德规范, 合同生产厂商不得自行上市。

近几年跨国药企并购重组频繁, 都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从事研发活动和市场竞争, 因此也进一步推动了化学原料药合同生产的迅速发展。

西欧主生产专利药


中印主生产通用名药物



在原料药市场中, 由于研究和生产工艺水平的差距, 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 使得西欧等地的发达国家和中、印等新兴原料药强国在各自相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西欧发达国家在附加值高的专利药物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在廉价通用名药中占很小份额。



中国、印度则在通用名药物方面居主导地位, 另外还将会在越来越大的OTC制剂原料药市场份额中居更重要的地位, 这种趋势未来会更加明显。



2/中国原料药产业的现状




我国原料药行业概述





我国是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和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 原料药的出口接近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 主要以大宗原料药为主, 在维生素C、青霉素钾盐、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方面占绝对优势, 在60多个品种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地域及品种分布也并不均衡。原料药及相关中间体的生产商主要集中在传统上化学工业发达的地区,以浙江、山东及河北为代表。



大宗原料药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而以出口为导向、需求量小的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以浙江台州为中心和江苏武进、金坛一带的中小型企业群。



我国原料药企业的产品结构







由于我国原料药行业研发能力欠缺,目前有优势的主要是一些技术成熟、产品链长的原料药品种,产品结构相对老化。



这类产品利于在短期内形成商业生产,而且,由于其巨大的需求量,也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可观的利润。



再者,出于各级行政机构对短期政绩的追求,盲目引进大项目,一度造成了产能的非理性扩张。



这些品种主要集中在维生素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以及皮质激素类。以青霉素工业盐和维生素C为例,二者为我国化学原料药的两大战略品种,同时也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代表。



如2011年,全球的总需求量一直相对稳定在11. 5-12. 5万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数据则显示,我国仅四家最大的生产企业的维生素C产能就到了10万吨之多。



我国原料药四大类优势品种




1)抗生素_生产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原料药占据了国际抗生素原料30%的市场份额。



2)解热镇痛药_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原料药品种,其中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和安乃近的产量居世界前位,扑热息痛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50%。



3)维生素_维生素以VC和VE为主要代表,VC产量近5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VE产量也快速增长,达12000吨以上。在其它维生素中,我国除极少品种不能生产外,大部分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4)皮质激素类_近年由于技术重大突破,成本下降,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领先。



我国优势原料药代表




(1)抗菌素类



①β-内酰胺类



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钠/头孢拉定 头孢哌酮/头孢噻肟 头孢三嗪/头孢羟氨苄/头孢他啶/头孢噻吩



②磺胺类



磺胺/磺胺噻唑 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 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脒/甲氧苄氨嘧啶/磺胺间二甲氧嘧啶钠



③喹诺酮类



氟苯/2,4-二氯氟苯/3-氯-4-氟苯胺/三氟甲苯/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 /氟罗沙星/洛美沙星/芦氟沙星/依诺沙星/氟啶酸/环丙氟啶酸/吡氟啶酸 /托氟沙星



(2)解热镇痛类



阿斯匹林/扑热息痛/非那西丁/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安乃近/扑炎痛/布洛芬/消炎痛/保泰松/甲灭酸/酮基布洛芬/苯氧布洛芬/芬布芬/炎痛喜康/双氯灭痛/环氧树脂/萘普生/氟洛芬



由于解热镇痛药的合成过程污染较为严重,美国和西欧正逐步放弃生产其原料药,改而从中国购买,因此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量增长很快,预计今后还将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



(3)维生素类



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M/维生素U



(4)心脑血管类



普萘洛尔/乙胺碘呋酮/阿替洛尔/双嘧达莫/卡托普利/尼群地平/桂利嗪/尼莫地平/非诺贝特/依那普利/吉非罗齐



我国原料药的发展趋势




今后我国原料药除继续扩大抗生素、解热镇痛、维生素和皮质激素类原料药的生产优势外,还将向新、特、专类药物发展:



(1)在抗生素药物中,除加强吨位大的品种青霉素G钾盐、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外,将重点发展头孢菌素类主要是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产品。喹诺酮类药物重点发展第三代和第四代产品。



(2)维生素类除加强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生产外,还将重点发展部分产量很小不能满足需求或国内无法生产的药物品种,如β-胡萝卜素等。



(3)其它药物中也重点发展新药和新领域,如心血管类药物中,重点发展降血压药物中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等;



消化系统类重点发展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等产品;中枢神经系统重点发展抗癫痫、偏头痛、多发性硬化、焦虑症、抗老年痴呆类药,如氟西汀等;



呼吸系统药物重点发展气喘和过敏性鼻炎药物;激素及内分泌类主要发展雌激素药,糖尿病药物格列酮类和骨质疏松药物;抗病毒药物发展抗泡疹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替诺福韦,泛昔洛韦等。



3/原料药企业市场


营销战略




我国环保今年要求日益提高,发展大宗原料药的路径药企己无法走远,需要一些附加值更高的分支来提升实力,做大市场。



产品品种选择—


差异化提高附加值





特色原料药



特色原料药不单是指某一个产品,而是集知识产权、国际注册、市场开拓等多个要素于一身。



虽然我国目前特色原料药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能和大宗原料药相提并论,但增长速度己经远超后者。



到2013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特色原料药总额达10. 67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11. 23%,部分明星产品如阿托伐他汀等甚至翻倍。



欧洲企业是高端原料药的老牌提供商,但由于环保和成本压力,从上世纪90年**始,特色原料药的生产慢慢开始向亚洲转移。



近几年,除了成本和规模优势,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在GMP管理体系、工艺开发能力、国际认证经验、环保意识等方面都具备了开发特色原料药的条件。



单一品种的特色原料药对企业利润的大幅拉动并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特色原料药企业保证后续新品种的跟进才是长期增长的基础。



只有企业具备一定研发实力和战略前瞻性,不断储备针对多种专利药品的原料药产品,才能及时抓住专利药过期后可能出现的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在现有产品进入衰退期之前,有新产品的跟进方能继续推动企业增长。



高效原料药



原料药生产商渐渐致力于提高自身差异化水平,摆脱低水平竞争,高效原料药正是这种差异化的驱动力之一。



高效原料药化合物以其比其他原料药能更准确、更有选择性的作用于病变细胞受到广泛的瞩目。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相对非高效原料药,他们可以以较小剂量发挥较大作用。高效原料药是原料药市场中的一个利基分支,而且,是增长最快的一个分支。 从合成路线来看,高效原料药可以通过化学合成,也可以通过生物技术。



在全球市场上,目前化学合成高效原料药占85%;生物技术高效原料药的使用也正在逐年增加。从客户群方而看,现在很大数量的高效原料药化合物还在专利期,全球大约81%的高效原料药是专利药。



不过,其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抗癌药物、前列腺药物及某些激素药物。 由于具有选择性靶向的特点,高效原料药被广泛用于癌症的治疗。



随着高度靶向性治疗方式的发展,人们发现高效原料药在一些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越来越重要,比如心血管药物,中枢神经药物和肌肉骨骼药物。



同时,激素类药物也是使用高效原料药的重要范畴;还有一个新出现的重要应用是青光眼药物。另外,强力止痛药和某些 妇科和美容领域对高效原料药的使用也正在兴起。



虽然高效原料药发展势头强劲,长期看来也有可观的回报。但由于高效原料药的市场主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除了生产本身需要的大量成本和资源,在员工健康、安全和环保方而也需要很高的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



另外,发达国家的法规要求相对更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稳定的资金流和完善的管理能力是进入该市场的必备条件。



孤儿药



罕见病,也就是常说的孤儿病,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相应地称之为孤儿药。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欧洲组织目前对罕见病的统计,全球大概有7000种罕见病,且以每年约250种的速度增加。



尽管每种疾病仅仅影响一小部分患者,从几个到二十万不等,但受影响的总数,即使只在北美地区,也是以千万计的。



由于每种罕见病的病人群体人数有限,一直以来都不是主流医药公司研发的关注所在。



对孤儿药日渐增长的瞩目,部分是起因是受到美国<孤儿药法案>刺激,及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法案的鼓励。



加上各类慈善基金的高调支持,加速了全球孤儿药的研发,罕见病的治疗看到了曙光,孤儿药在未来30年内必将大放异彩。



尽管孤儿药的受众比传统主流药物少,治疗成本高;但孤儿药定位于亟待解决的医疗需求,能使制药公司得到诸如ZF奖励、更少和更短期的临床试验、更长的独家经营期和更高的法规事务成功率。



因此,优秀的孤儿药与同等条件的非孤儿药有同样的生命力。由于竞争对手也少,罕见病药物可以争取更高的价格来抵消由于患者人数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对于我国的中小型制药企业来说,研发及资金实力有限, 无法研发出新的孤儿药产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孤儿药品种而临或者己经专利、专营期到期,对于我国制药行业强大的仿制能力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良机。



着眼长期发展_创造品牌价值




药品不同于其它消费品,医药企业在药品生产、销售和宣传等各个环节都受到ZF部门严格的监管和制约。



品牌不仅是新产品开发和上市环节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对己上市产品来说,品牌的成功建立和维护,也是企业提高市场份额、保持优势地位所必须的。多年来,在国际上,药品品牌的开发和维护早己为各大制药企业高度重视。



随着专利的影响逐步下降,为了确保以后的营业收入、提高对病患的影响力和药品供应效率,品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在现在研发生产力逐年下降的形势下,一些知名药企想要维持他们历史高峰期的盈利能力,没有强大的品牌是难以做到的。



诸多知名跨国制药公司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的品牌建立和维护己成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创造企业财富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国制药企业缺乏国外同类企业在管理和研发方而的成熟经验,但为了更好的发展,很多公司把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其主要动机是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在诸多新兴市场有所发展,主要是由于其相对宽松的品质要求和法规监管。但最终目标仍是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由于这些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法规方而的要求更高,进入这些市场就意味着对产品质量的证明、管理水平的认可以及在全球市场上可信度的增加。



我们关注品牌是因为品牌将带来大幅增值,不只是为产品,还有公司。对一个产品进行品牌塑造和定位,就可能把机会转化成市场价值。



强大的品牌可以给产品及售卖该产品的公司带来提升形象的机会,并且一定程度上屏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同时,一个强大的品牌也可以赋予产品溢价,并降低其价格弹性。



快速提高市场份额—海外并购




我国原料药企业目前都以仿制药为主,出口为主。而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依靠品牌战略,如何快速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



过去数年间,印度各大制药巨头就纷纷把触角伸向日本及其本国的仿制药同行们,借由收购完成其业务的渗透和扩展。



通过并购,除了常见的可以获得新的产品、销售渠道,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制药企业来说,并购海外公司也可以加强企业内生优势并提升速度优势。



而有些能力只通过内部积累也是无法获取的,比如获得被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的捷径。



扩展海外市场有多种策略,很多行业内领导企业选择通过成立合资公司、与当地研究机构或跨国公司合作或者在目标市场国成立生产和研发中心的办法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更加方便地进入当地市场、了解法规环境和用户需求。



作为中小型制药企业,尤其是原料药制造企业,虽然企业实力有限,海外并购扩张并非遥不可及,完全可以从一些较小的标的入手,一步步增强实力。



合作方式创新一一提升并拓展CMO业务




在开拓市场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只有买卖关系的误区中走出来,尝试更多更灵活的合作方式。



尤其是中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往往受到自身资源局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品种或提高销量。



有时,受到市场影响,可能原本不大的产能还会出现闲置。由于地区间生产成本的巨大差异,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会将部分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地区,形成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



委托合同生产机构(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简称CMO),有时也叫委托开发生产机构(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简称CDMO),是指为医药行业服务并为客户提供从药品开发到生产的综合**的机构。



采用CMO的公司越来越多,与各大医药巨头缩减生产工厂规模和剥离过剩产能的趋势几乎同步。



虽然外包最初仅限于成品剂型,比如片剂、注射剂之类,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也开始认识到把原料药生产外包到CMO的重要性。



有些公司还有自身基于低成本市场(比如印度和中国)的子公司来生产自用的原料药。全球大多数仿制药公司在这些市场都成立了子公司或找到长期合作伙伴来进行原料药生产。



目前在亚洲,CMO市场是高度分散的。对大多数年销售额在1亿美元左右的公司而言,CMO工厂有很强的吸引力。



而且,在CMO工厂和大型制药公司之前存在很多共同利益,使得这种合作一拍即合:亚洲国家的公司需要市场准入,希望把价值链向上游延伸参与更多专利领域;而西方公司则希望降低生产成本,或许扩张到仿制药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6-16 07:09 PM , Processed in 0.105042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