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经验谈】中国式研发路径选择:有限资源如何用在创新刀刃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10 12:3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验谈】中国式研发路径选择:有限资源如何用在创新刀刃上?
2014-12-09 [url=]医药经济报[/url]

  在通往风光无限的创新路上,中国10万余研发大军正披荆斩棘以期获得最美的风景。相比跨国医药巨头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国内大多数制药企业资金实力并不厚实,所以必须更加务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研发路径。而这样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将有限的研发资源用在药物创新的刀刃上?三位来自一线的研发博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研发经”。
冷静仿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3年CDE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份,仿制药申请的排队时间是34个月,这是官方公布的数字。那么实际会等多长?”在第26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增江按照目前的状况推测,一个6类化药至少要16年才能获批,一个3.1类化药也至少需要14年。而且从2010年至2013年,生产批件发放的速度逐年明显下降,越往后审批速度会越慢。这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审批周期已经变成令人痛苦的“羁押期”。
  另外,审批的通过率也较低。官方数字显示,在2013年审评结束并送国家总局审批的3348个化药品种中,不批准的占31.2%,总体不批准率已连续四年保持在30%左右。2014年1~9月份审结374个受理号,批产208个,批临床48个,退审及不批准124个,意味着2014年33%的品种要“死掉”。
  如此情况下,仿制药开发如何继续,如何才能在拥挤的竞争中取胜?“目前,好的品种能不能达到优质优价仍有悬念,但是‘早、巧、好’是研发人员必须思考的路径。”在程增江看来,解决药品审评的问题已经十分紧迫。而五年后,药企品种需求更加强烈,仿制药的资格之争再不是从前的低门槛竞争,一定是开发体系的竞争。
当心风险后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创新药开发热潮涌动,看到很多人玩新药不过是在烧钱,所谓的新药项目大多连‘me-too’都算不上,上市若干年都无赚钱的可能。”李靖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认为,从临床价值、专利、全球市场定位三个维度来看,昨天国内的创新药也许就是高级仿制,今天的创新药算是“微”创新,所以明天的创新药应该有所突破。
  具体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创新药是简单的结构改造,虽然这是在有限的资源内最直接的研发方式,但其风险在于,成为me-too的可能性会增加。而me-too又要求要尽快上市,这就意味着研发时间和政府审批时间是极为关键的因素,若等原研药专利过期后才获得新药证书,那么其后期在商业上的挑战将非常巨大。
  “另外是否真的加一个基团或减一个基团,就能带来药性的改变?我不相信。”李靖直言,当国内药企凭借简单的结构改造一路绿灯走到Ⅰ、Ⅱ期临床的时候,上市就成了一个后置的风险,大部分所谓的“创新药”可能会死在市场上,甚至连上市的机会都没有。简单的结构变化是十年前提出的观念,现在的新药研发,如果企业还是沿着原来的思路进入这个领域,是没有前途的。
  临床开发的风险后置意味着产品上市销售的风险会显著提升,就算真的可以上市,与已有产品竞争需要大量的销售投入。无论多么完美的me-too新药,都无法与市场上同类的仿制药竞争。因此,中国制药企业必须找到适合的创新方式。
  李靖建议,新药研发需要往前移至少十年,往靶点前移,往临床前移,寻找新靶点、新适应症才是正途。
创新工业视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工业上来讲,单纯的技术是不能产生成功的商品的。从技术转化为产品,需要合理的系统设计,要考虑是否能满足临床需求,是否会被监管部门批准,是否能满足GMP条件下的大生产和质量控制?是否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11月28日,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又欣在2014中国药物制剂产业论坛上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他看来,市场往往起主导作用,制药企业应看重市场,在新药研发管理上,提前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比如努力克服原研药缺陷,并更多地关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此他特意列举了两个例子。
  Risperdal是首个抗非典型性精神病的长效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精神分裂症。2011年,该药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16亿美元。目前绿叶针对Risperdal进行新制剂“无时滞期利培酮缓释微球”的研发,2013年1月获得临床批件,现已在中美两地进行Ⅰ期临床试验,计划2015年3月完成临床研究。
  李又欣介绍了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首先无药物释放迟滞期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注射给药后不需口服补充药物,快速起效,快速达到稳定药效,这将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克服了原研药的缺陷;此外,新产品能够持续缓慢释药,2周1次肌肉注射,稳定后的血药水平与原研药保持一致,并能持续发挥抑制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另外一个是帕金森治疗药物的研发案例。
  帕金森治疗领域是医学难点。目前,研究发现持续多巴胺能刺激是针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失调等并发症非常理想的治疗策略,有效维持或者恢复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是当前帕金森治疗药物的研发方向。
  罗替戈汀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已在欧洲和美国上市的透皮贴剂又存在个体差异大等问题。为此,公司研发设计的注射用罗替戈汀缓释微球,是能实现有患者顺应的帕金森病持续多巴胺能刺激治疗新制剂。此外,该药物配方相对简单,符合cGMP工艺。目前已在同步进行中美临床研究,初期药代结果表明,该制剂可以均匀地释放药物,并保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长时间稳定。
本报记者 刘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11 11:19 PM , Processed in 0.091336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