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J- q( Z% i2 @' v& h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 w; L0 [3 ^+ p) P R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o% x8 m/ n' n* J' t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 L: j9 G, v+ F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B) z$ B- s- a. i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8 M! [! `1 I8 z- m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x' t# \/ D% ~* \: t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 J5 R. C. \) a; E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_* ]5 V& }* `2 ]8 P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4 h& v4 b& y9 C/ e) n: m# ^% O* `$ h2 C F- Q: n, f
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d6 D2 m- R6 V Y4 a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 W3 p5 _& m( G) ~0 V1 n6 f1 ^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 X5 I4 i) K, ]# t$ P- l- [! b Y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w2 r* D' k6 _" P3 x; F" R9 b2 J, a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y$ a, B+ \' d# x. {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s6 L$ e, {4 [; E$ w7 d, l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S( q# O I( l$ P3 {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o% Q3 R* r/ X" h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v+ o' @4 w' z) P! y. D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6 ~; U) W( z0 l% A6 U) M& D. _6 a- q. a6 [4 s$ L
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z) [+ w( v& v; R. W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3 X) s; | P# [& c0 n/ p, v7 w1 r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5 D0 ~: x7 ^: g4 L9 F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A) U& G3 z! k# O# x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 a8 w3 `+ w% ?4 M. V i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2 K8 W2 B* |9 u P/ G7 m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y* R R8 ?+ F, u8 Q5 Z3 G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F: ~% e/ H3 G( B: ?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4 G4 Z4 |$ R/ N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3 ^( C1 W! C* X; a8 r
! Z; D9 x8 h# N) u9 c8 x. `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C7 E i& d9 x$ }+ S! T( K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5 y* T7 q$ M. s2 {5 q6 I1 X7 f% ?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T, G7 ]6 A5 |3 I: P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6 y4 `9 l. }# V0 o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X! A% n6 w, V6 T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A% [- N0 m N. j8 W( L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u0 i$ D8 r5 V7 v F' \/ U' ?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7 [6 U( X9 h/ p: t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8 X0 H* F5 C% x+ F! ^$ M9 F* a, N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 [; o1 K) Y4 ]$ ~
L+ ~" \+ i/ H% {- J$ m- U* f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Q1 g$ R# ~" Z2 K; l) W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 d8 g% H+ ?* n& `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3 M% ], \; U. R/ } d/ l6 X6 M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j" k. q" @1 k( O: _8 @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2 p" h* N1 o' N3 s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5 J+ Y) e- W: n) f' d: }# V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w& p0 Q5 U! y: o; B A$ r9 }$ n8 S' \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9 \7 z, X! D( g% R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k8 X4 ]$ `' S+ k! L u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m) J! e2 k- `& M2 u( ^& L, T9 x% @9 }+ B+ t5 R: Y
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9 g8 f8 y% E5 [! c( d0 s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 s( o2 I0 J. X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u4 |$ A5 Q1 R: @" u" W" c- I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 }% u# J( x0 b/ F: I y3 X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9 F4 j# U0 n& p3 ]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W5 }/ ^$ x, t$ ^! y$ Y! a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V* j6 O+ C3 B' a8 |: i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5 i8 t; H, W r- z( I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J1 y* D4 [) I' f, j! \0 G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c& ~, u- }( d: o7 ]9 j) g4 [
6 g. {5 _5 c B" I r( ~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o a$ k/ p! I% g& ]+ O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9 P E! V5 U$ n4 L$ `3 ?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Q! K& v5 a8 y2 J9 T/ X; b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h4 y$ [; J! ^( x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3 K6 S! N$ {, ]4 Y$ `9 Y% c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 A. a1 a& v- o, u0 H3 c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7 B' p+ r+ G9 K8 p2 s6 ?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a& l* E. i# l0 M5 D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L* {8 R6 b0 s4 Y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P7 w R) \# y) m
& E/ M* l& N8 |6 Q- G2 B
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6 V/ @: g" c1 C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3 l+ q4 j0 V3 G9 L+ n. M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U* {, u2 ^# N: {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 {6 j0 @' i9 n5 [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R4 [! e" y B: r: F- F; [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t7 z, D3 M( g7 w- V" |' j' ?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6 M- a! t! q' I( z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L( y& {6 A h3 O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C- @/ P: u) u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p$ K2 l7 F! ^! M0 K% j. U
: F) [0 A, z' ?! a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f( s, f7 v/ m" A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3 R# a# f/ c$ |1 K" x, V1 {2 z* e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e$ G6 U9 {& c" U' o# T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4 C$ O1 B4 c1 m& v5 x2 V4 [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A* Q% ^ I! o* w, O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c: B: S. s4 r9 X5 X) R- g9 W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n* e4 ?6 @3 ~) }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I' q5 v* K% r( d& i9 v2 G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7 o e' Z4 b9 ?. [$ T: o8 |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1 }9 p& U2 T1 R
2 Z6 F2 P& X, {9 C$ H( f$ D" `. ?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d1 l! n: Q, D2 v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h$ S# b+ C' D: ?. |! Q- i7 G0 {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4 Q; J7 q* H/ [3 s) M3 f# ^1 @+ w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3 [. b( F/ h) X1 d# g4 V# @; p8 W, ?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4 f9 W% D8 g# p7 n5 c: Q2 k* i' \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P3 b! x: B8 l7 \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g- M2 u) a! ?1 K9 d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k5 h6 P* t* `/ S s" k" Y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3 ?% h) G+ j# e" b6 u h$ k C0 N) y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S+ q. Z, j6 L- v! r8 T
+ c, d+ {6 i' v& w8 F: b; B; u! E8 n6 T; N
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6 R( }/ X: h4 A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1 }& S. F# R3 u0 E X" M- q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2 h3 J$ b1 o4 v( q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p) b6 c% t2 b# n Q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e& }$ v' q2 a7 K% \' u: t2 N* E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6 }& I& q- p4 o+ f# N7 ]4 [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 y" i! v) z/ ~! V; ?! j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3 s) B/ N+ @+ i% }$ u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N6 V" f) c8 ?; V4 ^. k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7 g _' H/ i$ `3 V) d* q
* Y# d+ ^0 L; K/ o( @5 M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K ?5 r1 ]( y0 o: x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4 ~' n# q+ n- L4 g3 z6 a+ }$ F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F# D5 Q a- R) q. ^0 B+ ]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z7 i) d$ o4 Y l1 k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8 N/ Q+ D; g# X' b0 Y _! X& k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P- n: w9 {+ @# [2 E+ u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5 E$ W J8 ~2 T: d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q' I1 k8 ~5 g! Y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4 j: v; A6 F, Z9 X- n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_/ w4 `/ w" ? t0 }2 c( X
, R R- V* q9 ^ H/ {
2 S4 F( r' o( _- Y" C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5 L* d( r4 Q6 r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 a. }8 \5 [& l* }0 C. f% ]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U7 D% C! L: `# `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4 I1 t! a3 L+ l0 ^5 s* u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2 t' l/ m, ]7 A d/ _0 O* [& ~, E: A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M3 T6 p+ r6 O% ]' J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4 b0 B/ i @& ~* m/ v- @; K @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G* E2 T4 L) ~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 Y% T3 W" }9 v6 U3 O( {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w( ]( o/ k; o0 l
$ x5 P, @: \0 s9 s/ n! B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N5 d9 r3 S. ^7 Z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 D; S1 x! o7 z+ K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v4 Y" c6 f2 S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j1 M+ ?+ q: S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0 `) o' F3 B& V1 O( p Z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2 n3 g$ h4 y- F/ E$ L9 k! o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U( j' ~; O: ?4 \3 v7 D1 K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2 I* C& N- F: |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j: X, n- i) m) V: x, J/ B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4 B! b- w' x L. X) k. {
+ a |* G! d A2 J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4 q' r& T5 Y) T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9 k7 @1 \* E. K/ }! H' [5 Q/ E4 B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_# K8 y, b' c5 R; i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 d2 u; j9 r; V$ U) k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O: h& m# K# y6 P% a* ^+ H! A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D( q: @6 r5 e0 Z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l$ G/ e4 }8 i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2 q) ?; A% r m2 Y1 o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q M( k+ d3 P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5 u1 d: H' p D
- M- l5 |) W' ]& x) ]8 x, A
& M. K- B H5 M i9 I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 \4 W+ _- `# ^4 K& I4 d% u: s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2 E# R; N+ C+ x2 @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2 x6 l) r, k+ q! I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i6 \( c, i( Z8 L$ a+ q7 ?+ u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Z8 p4 b7 _5 j( C* x5 h6 |. z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Q5 c; F) h" E( X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5 T: X( h8 {' T4 b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 K# `- b5 E* T6 o* d& |' S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 U- M% w" ?3 R( E) n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a+ Q6 n% E/ J! W* t3 H
* p/ V' V, Y# T6 s9 X! a& X发布日期: | 20121101 | 栏 目: | | 主 题: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 内 容: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评价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属于罕见的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3/10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根据其起源的细胞不同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分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并维持较好生活质量。目前可使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醋酸兰瑞肽等)。对于广泛转移且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采用化疗、局部栓塞、干扰素治疗,但上述治疗的获益尚不肯定,一些治疗方案在研究之中。因此,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u7 i8 V6 e4 V( ?$ t" W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 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多个靶点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本品已于2007年10月获准进口我国,适应症为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第三个适应症,为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属于上述按恶性程度分类的第二种类型。
2 t- H$ ]! u0 z 支持本品在我国增加用于p-NET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在国外完成的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A6181111。该研究原计划入组340例,在出现260例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时进行最终分析。因在出现73例PFS事件时(n=171),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数据后认为该研究已经证明舒尼替尼的优势,达到了研究终点,故提前终止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进展期高分化p-NET,舒尼替尼37.5mg/天给药方案可显著延长PFS,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和5.5个月(HR=0.418,P<0.001)。在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观察到舒尼替尼组优于安慰剂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8%,本研究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之前批准的舒尼替尼50mg/天,4/2方案给药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与舒尼替尼已知的安全谱也一致。通过中断给药、降低剂量和/或给予标准药物疗法可控制不良事件。Ⅱ期临床RTKC-0511-015获得了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疗效数据,与Ⅲ期临床A6181111的结果趋势一致。 / I1 [' P0 O/ z, W; T
本品依据国外研究数据批准增加了此适应症,理由如下: & Z) `. o+ I! X2 Q6 j1 |
1、临床需求的迫切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发病率约为0.3/10万,属于罕见的疾病,如前所述,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明确的临床需求。
: P) b" a/ |* v1 D+ L' R: P 2、有效性方面:在关键Ⅲ期研究中纳入了部分亚洲人群(21例),虽然病例有限,但亚洲人群显示出更为明显疗效(PFS值,19.8月vs3.6月)。在全球数据的基础上,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数据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性结果趋势。 - [0 K3 d# t* Y& m) r
3、安全性方面:对纳入A6181111研究中的21例亚洲患者(舒尼替尼组11例),37.5mg/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在肾癌A6181061、1110和GIST肿瘤中A6181047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相同。某些不良事件在亚洲患者中更常见,但均为已识别的不良事件。本品在中国人群尚未获得p-NET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但已经获得肾癌和胃肠间质瘤上市后临床研究和使用数据,也有多项其它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了较多临床使用经验,同样,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舒尼替尼已知安全谱一致,与亚洲人群安全性特征相似,未证实有新的或增加的安全性风险。在调整单次给药剂量后,不良反应也有下降,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 O6 O8 k4 X/ X- o `4 a8 @' e 4、种族敏感性方面: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舒尼替尼为非种族敏感性药物。结合该品种在我国上市后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肾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全球数据一致,无临床意义的人种差异,同时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接受。
8 s# e3 m5 Y/ c7 A& F V 5、获益与风险评估:考虑到P-Net发病率较低,入组病例困难;当前治疗选择有限,存在较为明确的临床需求;相比于现有P-Net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国外关键临床研究中获得肯定的疗效,本品在中国人群中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未观察到新的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本品采取有条件批准增加P-Net新适应症,获益大于风险。
2 N9 G$ ^% Y+ |- I0 j. d6 z 针对此适应症的批准,提出以下上市后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开展上市后观察性研究,收集中国人群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数据;本品在美国FDA和欧盟EMA获得批准时,均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考虑到发病率较低问题,建议中国尽可能参加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应证实相对现有治疗药物的益处;建议要求申办方开展中国p-NET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至少5年生存率数据,以利于后续评价。 |
( y/ I$ ^(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