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大家对小号的支持和分享,木木君收到大家的反馈,应微信号“初”的直接回复,我们今天一起分享下常规监查,俗称RMV。
中心启动监查之后,我们的工作进入了常规监查,就是进入了漫长的常规操作,粗略来讲,就是推动入组,管理药物,管理资料,溯源等。
对于资料的监查幅度根据不同公司要求不一样,外企或一些要求严格的企业或方案,要求每次监查都100%监查,就是每本资料都要看,不能遗漏工作在下次,因为每次都会有各种新旧问题出现的,某些宽松一点的公司就不严格要求100%监查。
常规监查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下面几点:
1.看ICF:所有入组的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是否正确被签署;保管好,时间是否符合逻辑顺序(常见是检查报告时间会在签ICF之前),签ICF的研究者是否被授权做知情同意和签知情同意,有时候还要看笔迹呢!
4 u7 B2 b* \0 s8 F" Y( y' H2. 对入排退出标准:所有入组的受试者是否符合入组排除标准,每次访视中是否有变化,是否符合退出标准;
2 n8 [ [, ~+ v5 M* K0 ]3. 对流程:受试者的整个访视是否符合方案的试验流程;
( |; s1 D* e( A& H4. 看原始资料:每次访视在原始记录上的药品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等
% E8 i1 t; {7 E1 B; p& p5. 看入组筛选表,鉴定代码表:入组筛选表的记录是否符合标准;都知道这两种表是什么意思和先后逻辑意义了吧?!
7 o8 p- T* l$ z z$ Z6. 查药品:药品置放管理,以及收取、分发、回收、破损、过期、销毁、记录、库存、温度等是否及时记录,相应管理人员的签名以及日期是否合理,并跟受试者用药记录是否核对得上;另外,要确保该批号的药品是否都已在伦理备案(如果全部都完美,就错在这一步,就悲催了)。
) S% e, W: \5 t6 ?/ Q& [0 E7. 查CRF:跟踪完成情况,溯源,即SDV,CRF修改是否符合要求(这个不用说了吧),原始数据有无逻辑问题,实验室的结果有没抄错,签字和时间有没及时签,之前发现的问题有没修改。
$ X* Z' t8 m) Z8. 核实人员和仪器更新情况:有没新加入研究的医生或更新仪器,医生资质怎么样,有没GCP培训记录,仪器设备有没质控证明;
- q o7 x. H+ B1 D9. 沟通实际情况:试验要求的设备是否有需要完善的,有无影响试验的人力财力物力困难;试验设备的保护,试验设备有无需要增加,中心和研究者有无技术方面和其他客观的支持需求;
5 n) j1 Q: d5 _# q; w' \, c
10. 看中心文件夹(ISF):很多东西看的,所有必要文件的签署和进一步澄清完善,其中容易忽略的就是,实验室资质证明过期与否,正常值范围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出说明,备案,你懂的;
% j$ n# [: [+ v/ o, e: H11. 看物资储存条件:试验相关材料,包括原始数据(病史记录册、实验室报告、受试者日记卡)、CRF、ICF、ISF、研究者手册、补充卡片、流程指导、等等,存放是否得当完好;
) b! h" f6 b: m0 `4 j' A
12. 查伦理批件及备案的资料: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记录以及报告,是否在伦理备案,是否符合上报的时间和流程要求,尤其是死亡病例,是否在符合几个关键时间点都做了首次/随访/总结报告;
$ y' O- j7 D5 S0 G u* O13. 查质疑解答:研究者是否回答Query了。
14.催入组:这是重头戏,影响入组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有客观,有方案问题,有监查员工作不到位,也有研究者积极性和认识不到位,也有受试者的问题,甚至也会受到季节(天冷受试者不愿意出门,或某些疾病在某些季节易突显),节日和地域影响,这里我们需要用一个Topic才能探讨。
......
RMV包括以上但不限于以上几条,但follow up letter中逐条反应出来,给PI和SUB-I或CRC提醒,也给自己一个提醒,以便下次能再看下问题解决与否。
建议发现问题之后,让研究者找个时间,一起解决。毕竟贴条之类的工作,意义真的不大,我们工作主要不是发现问题,我们是要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只是一个过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