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新医改:政府派与市场派纷争再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6-13 06:4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新医改启动4年后,历史又惊人的重演。所谓“政府派”与“市场派”的新一轮争议喧嚣尘上。围绕两个医改方向性问题,即财政投入补供方还是补需方,医疗服务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医院提供,还是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获得,两派隔空辩论。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政府派”的代言人,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江宇,毕业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其博士生导师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而其现在任职机构,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是当年提出“医改不成功。
最近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在钓鱼台宾馆召开“医改国际研讨会”七周年。这次会议于2007年5月28-29日召开,是中国医改的一次关键会议。会议对委托六家机构(开会前又临时增加了两家)制定的医改总体方案进行“过堂”,并邀请了十多位知名国际专家参与评审。
温故而知新。七年过去,中国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回头看去,当年争论的问题,现在仍在争论。当年一些专家敲过警钟、打过招呼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苗头。本着不忘初心的态度,回顾这次会议是十分有意义的。
这次会议是闭门会,公开报道不多。当时有的媒体报道说,八套医改方案,只一个半方案属政府主导派,市场派受到政府青睐,这完全不符合事实,而是媒体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的报道。实际上,至少国研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世行、麦肯锡和世界卫生组织这六家机构主张由政府主导基本医疗保障,当然具体的细节有所不同,而这六家机构都严格按照委托协议中关于保密的内容,没有在媒体上炒作自家的方案。当时媒体上讲得较多的方案,并非是在会上占主流的方案。
这次会是研讨会,不是工作会,所以政府并未做出什么结论。如果说有共识,那么最大的共识当是萧庆伦教授代表全体外国专家,做的约半小时的发言,内容是“国际专家的六点共识”。
这个发言并非事先安排,而是在听了两天会之后,外国专家们坐不住了,在会议休息的间隙,委托华裔的萧庆伦教授代表他们说几句话。萧庆伦教授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尼克松到克林顿时期,以及瑞典、南非、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和地区的医改顾问。
萧教授一上来就说,“这是我们几个人的共识,我们想把世界这么多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介绍给中国”。
这六点共识是:第一,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领域,市场有严重的失灵。他批评说,有一种观点在中国依然有很大的声音,即政府主要管救济就是了,其他的完全都交给市场。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他举例说,医疗服务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医生和医院的权力比病人大得多。美国上世纪60年代由于心外科医生太多,诱导病人手术,导致1/3的手术是不应该开刀的。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专家特别否定了个别专家主张的“政府购买服务”的主张。这种主张认为,政府只管筹资,不举办服务,让市场化的医疗机构充分竞争。萧教授当场问一位作此主张的专家:“这样做的,主要是美国、瑞士两个国家,两个国家的医疗成本,一家世界第一,一家世界第二,美国这样强的监管能力,尚且控制不住医疗成本,你有什么绝招,能让中国做到?”最后一句话,萧教授表情严肃,一字一顿,很让人印象深刻。
另一位专家更有代表性,英国撒切尔政府的医改顾问Alan Maynard教授。他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发明者。他指出,政府只出钱、不举办服务,就会造成医疗机构恶性竞争,造成过度医疗,提高医疗成本,英国的实践证明,“政府购买服务”的改革是失败的,执行不久就废除了,中国务必吸取教训。
第二,为了实现公平,在筹资方面要政府主导。Alan Maynard教授解释说,医疗市场上收入不平均、风险也不平均,少数人得重病,特别是贫困地区,需要政府筹资分散风险。
第三,预防和基本医疗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如果没有稳定的财政支持,就会流于口号。他举例说,在西部省份做试点,一些干部反对“大小病兼顾”,认为政府只管大病就行。结果就出现小病不治、拖成大病的情况。“多少人因为没有钱,有风湿病、哮喘病,小病拖成了大病,这是最惨的!所以,预防和基本医疗很重要,为了人们的健康,它的成本-收益比要大得多”。
第四,要改善价格管理体制。国际专家认为,中国的价格体制有很多问题,医疗服务价格定得那么低,开药可以挣钱,造成卫生总费用迅速上涨。“就好比一个病人胃出血,一边出血一边输血,增加的投入就都流到医院和药厂的口袋里”。七年来的实际,证明了这个警告是正确的。
第五,激励机制可以左右医生的行医行为。美国为了控制老年医疗保险的成本,把次均诊疗费从10元降低到6元,结果处方量大幅增加。他说,在医疗市场上,价格和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医生可以左右数量。所以,对医生要有正确的激励,而不能鼓励医生追求收入。
第六,商业健康保险只能做补充作用,政府不应该通过免税的方式对商业保险进行补贴。
萧教授用很大篇幅讲这一条,因为这是美国陷入泥坑的主要原因。他说,商业保险只有有钱人买得起,为什么用税收来补贴有钱人呢?而且商业保险公司只会把保险卖给年轻人和身体好的人,真正需要服务的人买不到医疗保险。

根据他的研究,得大病的总是少数人,1%的人使用了25%的卫生总费用,10%的人使用了60%的卫生费用,如果保险公司为了盈利,把这1%、10%的人排除在外,就可以把大部分保险费作为利润拿走,根本起不到保险的作用,真正的病人还是没有服务。
美国从1920年代起,用免税的方式鼓励大家参加商业保险,到1965年,老年人中身体差的人、穷人没有保险,美国被逼上梁山,只好举办穷人和老年医疗保险,由于商业保险把健康状况最“坏”的人群那一块留给了社会,而身体好的人、年轻人也不愿通过税收来补贴穷人和老年人,这是美国政治上的一大缺点。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17%,还有4600万人没有保险。
据他研究,全世界至少有十几个国家都尝试了商业保险,包括在各方面都刻意模仿美国的菲律宾,到1990年,菲律宾宣布这条路走不通,转而实行全民医疗保险。
回头看看,国际专家的建议,有一些实现了,如全民医疗保障、基层医改彻底取消了以药补医。但还有一些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向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大踏步迈进。比如,在一个本来是公立医院为主的体系,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把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变成健康服务产业,重新推向市场;在已经实现全民医保的情况下,叠床架屋地“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从全民医保基金中分出来一块给商业保险,降低基本医保的份额。
这些,都是国内外实践反复证明走不通的路,很多医改研讨会上,一些信奉市场万能的官员和专家,讲着完全违背医疗体制基本知识的话,连来自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专家也听不下去了。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的做法总是要失败的。这样也许是好事,失败之后,才会真正吸取教训。只是,人民群众还愿意再承受几次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sskkllyy 发表于 2014-6-13 08:44:1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医改还有很长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大嘴 发表于 2014-6-15 08:33:05 | 只看该作者
兼听则明,先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5-13 09:16 AM , Processed in 0.098579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