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回复] D-鸟氨酸毒性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ongjia 发表于 2017-5-25 17:3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求助版块
文献题目: D-鸟氨酸毒性资料
作者: zongjia
期刊名:
期刊年份: 2015
文献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求助D-鸟氨酸毒性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静悄悄 发表于 2017-6-15 17:03:31 | 只看该作者
中文名称:

D-鸟氨酸盐酸盐

中文别名:

D-鸟氨酸.盐酸盐

英文名称:

D-(-)-2,5-Diaminopentanoic acid hydrochloride

英文别名:

D-(-)-Ornithine hydrochloride; D-Ornithine Monohydrochloride; D-Omithine HCl; D-ornithine hydrochloride (1:1); (2R)-2,5-diammoniopentanoate

CAS号:

16682-12-5

EINECS号:

240-729-3

分子式:

C5H13N2O2

分子量:

133.1684

InChI:

InChI=1/C5H12N2O2/c6-3-1-2-4(7)5(8)9/h4H,1-3,6-7H2,(H,8,9)/p+1/t4-/m1/s1

分子结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密度:

-

熔点:

-

沸点:

308.7°C at 760 mmHg

闪点:

140.5°C

蒸汽压:

0.00015mmHg at 25°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静悄悄 发表于 2017-6-15 17:03:49 | 只看该作者

鸟氨酸是氨基酸中间体,也是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天然产物合成前体。2015年9月8号,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了江南大学和Jens Nielsen实验室构建鸟氨酸高产酵母的研究成果,工程酵母补料发酵可产鸟氨酸5.1 g/L。

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医药分子谷氨酸杆菌无疑是最好的鸟氨酸(L-ornithine)细胞工厂,文献报道鸟氨酸的补料发酵浓度可达到40 g/L以上。作为天然产物(如莨菪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合成前体,考虑到合成必需的P450氧化还原酶很难在细菌中表达,酿酒酵母则较谷氨酸棒杆菌更适合。而倘若工业化来生产这样的天然产物,直接补加较廉价的鸟氨酸似乎更合适。无论如何,这是首次报道构建高产氨基酸中间体的酿酒酵母,对其他类似产物细胞工厂的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这里研究者应用模块化途径重构策略(modular pathway rewiring strategy,MPR)来提高葡萄糖到鸟氨酸产量。整个改造策略分为3个模块,1)鸟氨酸消耗模块;2)鸟氨酸合成模块;3)前体供应模块,即α-酮戊二酸合成模块。


1)鸟氨酸消耗模块 改造该模块的目的是减少鸟氨酸向精氨酸、谷氨酸的转化,增加鸟氨酸的累积。下调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基因ARG3(弱化精氨酸合成),敲除鸟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CAR2(阻断鸟氨酸转化为L-谷氨酸-γ-半醛)获得工程菌M1c积累45 mg/L的鸟氨酸。


2)鸟氨酸合成模块 改造该模块目的是增加α-酮戊二酸向L-鸟氨酸的合成通量。考虑α-酮戊二酸在胞质中合成,而鸟氨酸在线立体中合成,因此这里有3种方法

①不改变α-酮戊二酸或鸟氨酸的亚细胞定位。过表达精氨酸合成基因ARG5,6、ARG7、 ARG8,乙酰鸟氨酸合酶ARG2、线粒体膜上鸟氨酸转运体ORT1和精氨酸转运体AGC1,胞质中谷氨酸脱氢酶GDH1的工程菌M1cM2I可积累173 mg/L的鸟氨酸。

②将α-酮戊二酸合成转位到线立体,即在线粒体中引入谷氨酸脱氢酶,但谷氨酸在线粒体环境合成很少使该策略失败。

③在细胞质中重构鸟氨酸合成途径。通过在胞质中引入大肠杆菌来源的argAEC、argBEc和谷氨酸棒杆菌来源的argJCg、argCCg和 argDCg,同时过表达ORT1、AGC1和GDH1的工程菌M1cM2q可积累173 mg/L的鸟氨酸。说明在胞质中重引入完整的鸟氨酸合成途径比改造内源途径更适合于鸟氨酸的积累。


3)前体供应模块 目的是增加前体α-酮戊二酸供应,增强流向鸟氨酸合成的代谢流。这里研究者也采用了3种方法。

①过表达TCA循环中合成α-酮戊二酸相关的基因PDA1, PYC2, CIT1, ACO2 和 IDP1,工程菌M1cM2qM3a可积累245 mg/L的鸟氨酸,通过控制葡萄糖浓度的补料发酵可使鸟氨酸浓度达到5.1 g/L。

②过表达异源NADH氧化酶HaAOX1和内源的NADH脱氢酶NDI1可达到与直接增强TCA循环酶一样的效果,工程菌M1cM2qM3d可积累278 mg/L的鸟氨酸。

③通过过表达调控基因MTH1-△T降低糖转运体表达的工程菌M1cM2qM3e可积累778 mg/L的鸟氨酸,进一步过表达精氨酸合酶CAR1获得M1dM2qM3e可批次发酵产精氨酸1.041 mg/L。葡萄糖吸收速率降低导致菌株生长很差,弱化了代谢流流向乙醇合成(Crabtree effect),使这样的菌株并不适于工业化生产。

这是第一次构建酿酒酵母高产氨基酸中间体的细胞工厂,对其他类似中间体及其衍生化学品(天然产物)酿酒酵母细胞工厂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新药肝毒性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这个文章自己去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6-16 03:30 PM , Processed in 0.100986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