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六一节】谈谈儿童用药的安全取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6-1 15:3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六一节】谈谈儿童用药的安全取向
2014-06-01 张建国 E药经理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编者按:
六一节,卫计委等六部委在节前应景发布了《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脸谱君也应节推送一篇姐妹刊物《身体地理》杂志的独家文章,当然希望宝贝孩儿们都不用吃药,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也要安全用药。

身体地理微信号:shentidili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用药更需谨慎。

两岁以下不可随意用药

药物代谢主要依靠肝脏、肾脏,但是儿童肝肾发育情况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儿童用药有其特殊之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周颖告诉《身体地理》,儿童的肝脏在体重中所占的比例要比成年人大很多,男孩肝脏占体重的比例又要比女孩更大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差距逐渐缩小,到14岁以后,男孩、女孩、成年人,三者逐渐趋于一致。

"一般认为,肝脏越大代谢能力越强,代谢速度越快,用药剂量也就应该更大。所以,14岁以下儿童每公斤体重的用药剂量要比成年人高。"周颖解释说,"基于上述原因,男孩每公斤体重的用药剂量也应大于女孩,而且越是年龄小的时候,越是如此。"

但是,上述原理只适用于2~14岁的儿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又有所不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肝脏占体重的比例很大,但是肝脏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很弱,所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能按上述原理计算用药剂量,而应完全实行个体化用药。

对于如何实现个体化用药,周颖强调,首先要把药选对,因为有很多药不能用于儿童。"有些药成年人用得比较多,但儿童是禁用的,因为这些药对儿童的健康存在潜在风险。比如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哌酸等,对儿童的骨骼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除了"儿童禁用"的以外,还有些药品属于经验用药的范畴。周颖告诉记者,由于儿童药品安全性实验开展较少,所以很多药品的说明书中会有"尚无儿童使用本品的经验"之类的表述。此时,是否可以用,就要由医生根据经验来掌握。

在选对用药品种的基础上,还要科学把握用药剂量。这个问题非常专业,家长不容易掌握。"因此,两岁以下婴幼儿生病后,家长不要随意用药,哪怕是在说明书中已经注明了儿童可以使用的非处方药,也最好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再使用。"周颖解释说,"因为'儿童'可以用,不等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也可以用,这个问题非专业人士很难判定。所以,两岁以下的孩子生病,最好去医院的儿科就医,并严格遵医嘱用药。"

家长应该相信医生

首都儿科研究所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明月说,家长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最常见的。很多患儿家长总是希望医生多开药、开好药、开"劲儿大"的药。如果药开少了,他们会觉得医生不重视孩子的病,只有给开了输液、开了高价药,他们才放心。

周颖也强调,如果患儿的病情不重,有的时候不一定非得用药。"有的时候,医生说孩子回去注意休息,多喝点白开水就行了,不用吃药。但一些家长非要让医生给开点药。还有的时候,医生说吃点口服药就行了,而家长执意要求打针,甚至要求输液,认为这样好得快。"周颖说,"如果医生说可以不用药,家长就不要坚持让医生开药,一定要相信医生。"

另一种倾向是患儿家长特别怕用药,能不吃就不吃,认为扛一扛也能好。还有一些家长了解一些医学常识,知道滥用抗生素会造成很多危害,于是就坚决不给孩子用,哪怕孩子已经有严重感染,也坚持不用抗生素,结果导致一些患儿由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转变成了慢性肺炎。

对此,刘明月认为,凡事都要掌握好"度",抗生素固然不可滥用,但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不用,那就是矫枉过正了。"有的疾病如果不及时用药,可能会贻误治疗。"刘明月说,"过度治疗、不治疗,都是不对的。究竟该不该用药,该如何用药,家长一定要听医生的。"

服药务必遵医嘱

"很多家长不按剂量给孩子吃药,吃多、吃少的现象很常见。"首都儿科研究所感染科主治医师黄辉提醒患儿家长,"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仔细阅读说明书,尤其要看清药盒上标注的用法、用量。"

黄辉告诉《身体地理》,有些家长的做法简直是不可思议。曾经有家长带着孩子来问医生:"上次您给开的药全都吃了,但是孩子怎么一点没见好啊?"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患儿的妈妈把药吃了,然后再给孩子喂奶,她以为这样药物成分就能被孩子吸收。

成年人服药后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常能及时意识到,因而可以在必要时向医生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儿童没有相关知识,而且表达能力有限,尤其是婴幼儿,不会说话,无法表达。因此,孩子服药后,家长应随时观察,注意孩子有没有异常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生、药师咨询。

"婴幼儿常常会吐奶,可能会把刚吃进去还未来得及吸收的药吐出来。"黄辉说,"孩子吃完药半小时以内呕吐的,需要重新服药。半小时以后才吐的,就不用补服了,因为药物已经被吸收了。"

常常有一些家长带孩子在某家医院看完病以后,吃两天药,觉得效果不理想,于是又带着孩子换一家医院再次就诊。周颖强调,这时一定要把之前看病时的病历、各种检查结果,以及所吃的药一起带上,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

不要常吃"祛火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敏告诉《身体地理》,中医理论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小儿为纯阳之体",加之孩子生病后常常会出现嗓子肿痛、咳嗽痰多、大便干燥等症状,因此,很多家长便认为小儿最容易"上火"。

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普遍流行,因此,老百姓中有一个约定成俗的习惯,那就是时不时地就要给孩子吃点"祛火药"。

李敏强调,虽然《颅囟经》中确实有"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小儿元气未散"的描述,但这仅仅是用来说明小儿生长旺盛,富有活力,并不是说小儿容易"上火"。其实,小儿体内精、血、津液以及脏腑、四肢、百骸等有形物质尚未发育成熟,脏腑的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完善,很容易受损。

因此,虽然中医理论有"小儿易热多火"的说法,但其所谓的"火"并非真正的实热,大多都是由于脾胃功能尚弱、饮食不易消化所导致的"滞热",或者是相对阴虚的表现。

对于由消化不良引起"滞热"的孩子,妈妈们可以给孩子稍微减少一点肉、蛋的摄入量,或吃些健胃消食的中成药;对于因相对阴虚而表现出来的"上火"现象,妈妈们可适当让宝宝多喝一点水,多吃些蔬菜、水果即可,而不可滥用祛火或泻下的药物。否则,天长日久会伤害宝宝的脾胃,使宝宝们本来就比较弱的脾胃雪上加霜,导致食欲下降、抗病能力降低。

李敏提醒患儿家长,如果判断不清孩子的"上火"究竟属于哪一种,一定不要随意用药,而应到医院就诊,请中医儿科的医生进行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6-1 17:34: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好好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xiaoxiao 发表于 2014-6-1 18:31:1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5-5 07:13 PM , Processed in 0.087838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