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药快讯] 2014年7月10日国内、国际信息荟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7-10 21:3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4年7月10日国内、国际信息荟萃

“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抗耐药结核药临床研究获新进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李佳、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许绍发教授牵头的 “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抗结核药物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平台建设”之一的“含氯法齐明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化学治疗方案治疗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研究”完成。

  本次课题研究共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等18家临床研究机构招募的189名受试者参加,其中耐多药肺结核病例140例,广泛耐药结核病例49例。研究结果表明,氯法齐明与现有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具有较好的抗耐药结核病作用;含氯法齐明的治疗方案治愈率为67%,不含氯法齐明的治疗方案治愈率为48.5%,相差近20%。

  氯法齐明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抗分枝杆菌药物,早期主要用于麻风病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6年发布的《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中将氯法齐明作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第5组药物,在1~4组药物无法产生合理方案时可考虑使用。2007年,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关于氯法齐明治疗耐药结核病项目的研究得到了WHO的认可。由于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需较长时间,短期内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开展了上述课题。

  据介绍,该课题研究已作为滚动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下一步,课题组将重点在缩短用药疗程、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率。



肿瘤已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但化疗仍不可取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新药汇  

北京医院程刚教授表示:虽然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化疗仍然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商品名力比泰)作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及继续维持治疗的新适应症获批。  这两项适应症的获批得到多项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包括在中国的注册临床JMIL以及全球JMDB和PARAMOUNT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药一线和继续维持治疗中能显著延长非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已成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以及中国肺癌临床指南推荐用于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及维持治疗的化疗方案。  随着分子病理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靶向药物的大量使用,肿瘤治疗已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北京医院程刚教授表示:“虽然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化疗仍然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在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中,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靶向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不能完全消灭肿瘤细胞。而有较强的细胞杀伤力,特异性强且低毒高效的化疗药物或将成为战胜癌症的重要武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内二病区主任方健进一步指出,如对于突变野生型、一线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仍为其首要选择。  化疗药物如何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降低毒性,一直是都是药物研发关注的重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子平教授指出:“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具有3种酶靶点抑制作用,可同时高效抑制三个叶酸依赖性酶,直接阻止嘌呤和嘧啶的形成,不但能够显著延长非鳞癌患者生命,而且毒性更低。”  PARAMOUNT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维持治疗较安慰剂显著延长生存期2.9个月,1年生存率达58%,2年生存率达32%。而从前的药物治疗仅能帮助患者获得8~10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

诺华银屑病新药Secukinumab (AIN457)III期临床优于辉瑞依那西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新药汇  

瑞士诺华7月9日宣布,公司在研新药Secukinumab (AIN457)在两项临床III期的试验结果都优于辉瑞的恩利(Etanercept, 即依那西普)。该药物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Secukinumab是一种全人源单抗,主要通过阻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a(IL-17a)发挥作用。白介素-17a(IL-17a)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信号蛋白。  根据临床III期数据,超过半数的连续用药300mg的患者在第12周能够达到90%至100%的康复。而使用依那西普的患者中,只有20.7%能90%至100%的康复。Secukinumab的应答率也在12周之后上升至70%,并能持续疗效至第52周。  依那西普目前在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治疗用药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32%的市场份额,数据统计显示,其2011年的销售额达到45亿美元。

TOP50制药企业处方药销售及研发投入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米内网

在各行业持续低迷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作为朝阳产业的制药业却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令人鼓舞。梳理一下《制药经理人》杂志每年评出的全球50强制药企业情况,通过对代表制药行业风向标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分析,也许对制药行业的前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步履蹒跚、增长乏力,多数发达国家仍挣扎于危机的阴影之下,而经历了经济减速的部分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国内外的挑战。 通过观查近几年各制药企业处方药销售收入以及其研发投入比例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总体来看,处方药销售较为平稳,虽然经历全球经济低谷,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较为稳定,显示出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比较乐观。


TOP10势头减弱透视: 大企业新药获取方式变化图1 TOP50制药企业处方药销售及研发投入情况(单位:亿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作为制药行业旗舰的TOP10企业,他们的处方药销售收入占到TOP50企业销售总收入的五成以上,研发投入金额也占到总投入的六成左右,他们的一举一动左右着制药行业的发展,从排名来看,辉瑞、诺华、默克、赛诺菲、罗氏、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强生、雅培和礼来始终占据着前十的位置,至雅培拆分后,其子公司艾伯维顶替上位。多年来辉瑞一直稳坐NO1的位置,直至2014年让位于诺华。从研发投入来看,巨头们对未来市场普遍看好,其研发投入比略高于TOP50企业的平均值。表1 TOP10企业对TOP50企业的销售和研发投入占比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TOP10制药企业处方药销售及研发投入情况(单位:亿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无论是处方药的销售值还是研发投入金额,TOP10企业在五十强企业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观察近几年的趋势,前者的势头有所减弱,特别是近两年。究其原因可能是近两年的重磅药专利到期潮的影响,由于重磅专利药大多握在这些制药巨头手中,专利到期影响巨大,为规避风险,他们一方面通过裁员压缩研发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收购研发型的初创制药企业或与其合作开发来获取新的产品。从各企业的研发占比来看,一直在12%~28%之间徘徊。2010年研发占比最高为默克27.6%,最低为阿斯利康12.6%;2011年最高罗氏22.5%,最低阿斯利康15.0%;2012年最高礼来27.4%,最低雅培12.5%;2013年最高礼来26.4%,最低辉瑞13.9%。从数据看阿斯利康两次研发投入比垫底,在加上多个重磅药专利到期,2014年4月差点被辉瑞收购。30名上下最阔气透视: 中小企业成为研发主力军

     近年来中小型制药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取代大型制药企业成为新药研发的主力军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大趋势,分析TOP50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相对于其销售收入,研发投入最阔气的是排名30位左右的企业,从效果来看,他们的排位有所提升,也获得了非常有前景的药品。其中最亮眼的是新基和百健艾迪公司,其研发投入比始终在30%左右。表2 近年来两家企业的研发占比及排名变化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多发硬化症(MS)治疗药的先驱企业,百健艾迪积极投身于研发创新,多年的积累终于有了好的回报,其重磅口服抗MS药物富马酸二甲酯(TECFIDERA) 2013年3月获得FDA批准后,当年即获得8.76亿美元的销售。2013年其研发占比有所下降,并非归因于研发投入金额的减少,而是由于产品配置合理且多年的高研发投入带来的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近年来,该公司积极与多家公司合作,研发触角延伸至多个热门领域。而新基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生物制药企业,致力于癌症及炎症方面药物的研究,随着骨髓瘤药物来那度胺的畅销,世界排名快速上位。新基没有沉迷于已有的成功,2013年2月又推出继任者泊马度胺以巩固自己在骨髓瘤治疗药物的强者地位。新基在开展自我研发的同时,还不断通过并购以强化自己在实体瘤领域的领导地位。在研发投入比超过30%的共计有三家企业(百健艾迪、森林实验室和盐野义)的2012年高潮后,2013年投入超过了30%仅存一家,它就是排名第17位的百时美施贵宝,而它确是在其销售大幅下降的困难情况下,其研发投入保持在原有水平而获得这个投入第一的。而同为新兴国家的印度,虽然它的医药企业与国际制药巨头相比,研发投资强度还存在差距,但是通过持续增加在新药研发上的投入,回报也是明显的,2013年印度太阳制药继兰伯西等之后也进入了全球TOP50制药企业大本营。而今年4月太阳制药以4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兰伯西,成为印度最大的制药公司,同时成为年收入预计达42亿美元的全球第5大仿制药生产商。


百特收购AesRx, LLC 获SCD新药Aes-103所有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美国药物与医疗设备制造商百特国际于周三宣布将收购孤儿药企业AesRx, LLC,并借此获得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新药Aes-103的所有权。但该收购案的具体交易金额未披露。  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一种血红蛋白紊乱疾病,会将正常的圆形红细胞转化为镰刀形,进而会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中风等疾病。该病症在全球共有1300万名患者,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美国。  Aes-103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可增加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度,减少镰刀型血细胞的数量,从而减轻血管阻塞疼痛、严重贫血和疲劳等症状。根据AesRx, LLC公司去年12月公布的临床I期数据显示,使用Aes-103之后24小时内大幅度降低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疼痛。  该药物现在处于临床II期,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以及欧盟药监局(EMA)的孤儿药认定。

BMS丙肝疗法在日本获准上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新药汇  

最近日本生物医药管理部门宣布施贵宝公司开发的口服丙肝鸡尾酒疗法已经获得其通过并将登陆日本市场。

最近日本生物医药管理部门宣布BMS开发的口服丙肝鸡尾酒疗法已经获得其通过并将登陆日本市场。据了解施贵宝公司的这种疗法结合了NS5A抑制剂daclatasvir和NS3/4A蛋白酶抑制剂asunaprevir。这种疗法主要被设计用于治疗基因1型丙肝患者。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进入市场的全口服丙肝疗法。而目前吉利德、艾伯维以及默沙东等公司都在此领域有自己的产品,其中吉利德和艾伯维的产品都已经提交FDA审核并有望在今年获得批准。而对于施贵宝来说,其开发疗法获准进入日本市场,有利于未来施贵宝公司进一步进军其他医药市场。详细英文报道:Bristol-Myers Squibb ($BMY) has become the first drugmaker to win regulatory approval for a combination hepatitis C treatment that doesn't require painful injections, picking up a Japanese nod for its all-oral cocktail.The country's 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 has OK'd a combination of the NS5A inhibitor daclatasvir (Daklinza) and the NS3/4A protease inhibitor asunaprevir (Sunvepra), making the combo the world's first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free treatment regimen to be approved. The drug is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genotype 1 hep C--the most common form of the virus--who either can't handle interferon or have failed with other treatments.Bristol-Myers' win marks the first approval among the cadre of drugmakers working to commercialize all-oral hep C cures around the globe, a group that includes Gilead Sciences ($GILD), AbbVie ($ABBV) and Merck ($MRK). Gilead and AbbVie have already submitted their cocktails to the FDA and expect U.S. approvals this year.For Bristol-Myers, the Japanese nod is a major development in the company's global plans in hep C, CEO Lamberto Andreotti said. The daclatasvir-asunaprevir combo picked up the FDA's coveted 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 earlier this year, and a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committee voted in favor of the former last month, setting the table for a near-term approval on the continent."This milestone underscores the company's commitment to delivering innovative medicines to patients with the highest unmet needs, and we believe Daklinza-based regimens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HCV treatment for patients in Japan, and globally," Andreotti said.once approved, the new class of treatments is expected to dominate a market now ruled by Gilead's top-selling Sovaldi. But, much as interferon-free combos with near-100% 12-week cure rates are likely to unseat that drug, developers believe the next big thing in hep C will be brevity.Bristol-Myers is running an early-stage test matching its combo with Sovaldi in hopes of crafting a four-week therapy. Meanwhile, Merck is paying $3.9 billion for Idenix Pharmaceuticals ($IDIX) to get its hands on assets that could fuel a similarly fast cure, and Gilead is testing out an in-house combo with the same potential.
Ono公司nivolumab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获得上市批准抗PD-1药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新药汇  

Ono公司nivolumab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获得上市批准抗PD-1药物

近年来在癌症免疫疗法中,基于PD-1的药物研究已经趋于白热化。终于在最近来自Ono生物医药公司开发的此类药物nivolumab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管理批准,也标志着nivolumab取得了第一个胜利。Nivolumab是Ono生物公司从Medarex公司获得的,Ono生物医药公司拥有其在日本市场的权利。最近来自日本药物管理部门的消息称,nivolumab已经被批准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这种药物将以Opdivo的商业名登陆日本市场。Nivolumab并不是最近日本批准的唯一一个尖端药物。施贵宝公司开发的丙肝药物也同时获得日本管理当局的批准。详细英文报道:The anti-PD-1 immuno-oncology drug star nivolumab has won the race to the world's first regulatory checkered flag for an approval. Ono Pharmaceutical, which picked up the Japanese rights to the drug in a collaboration deal with Medarex back in 2005, says regulators in the Asian country approved nivolumab for sale as a treatment for unresectable melanoma.Ono now says that it plans to make the closely-watched drug available to patients for free as it awaits a listing on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ice list. The company adds that it's planning to follow up with additional applications for other cancer uses, with plans to launch a post-marketing study on the drug's effects among patients prescribed the cancer treatment.Th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will be sold in Japan as Opdivo. And it's not the only cutting-edge therapy to get a pioneering OK in Japan. Bristol-Myers today reported that Japanese regulators have approved a combo hep C therapy - packaging  Daklinza and Sunvepra for genotype 1 patients. This is the first of a number of new cocktails being developed for hep C that will exclude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Medarex was bought out by Bristol-Myers Squibb ($BMY), leaving it with a cutting-edge therapy designed to disable the cloaking mechanism that cancer cells use to remain hidden from the immune system. Bristol-Myers owns all rights to the drug outside of Japan, Korea and Taiwan. Nivolumab is one of the leading IO drugs in development, racing against Merck's ($MRK) pembrolizumab (MK-3475), which is engaged in a rolling submission in the U.S. and is under review in Europe.Merck may be leading the race for the first major market approval, but a number of analysts give Bristol-Myers the edge in developing the drug most likely to gain the biggest market share. This sector is likely to be worth billions of dollars, with combination drugs and monotherapies promising to be a game changer in treating cancer. Roche is also among the leaders in the field, with AstraZeneca coming up from behind with its own ambitious development plans.Just two weeks ago Bristol-Myers, which has pour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to its development program, announced that it hit the brakes earlier than planned on a late-stage study of nivolumab after the monitoring committee overseeing interim data concluded that the PD-1 drug provided a clear survival benefit over dacarbazine for BRAF wild-type advanced melanoma when used as a frontline therapy."We anticipate that nivolumab will be the sales-leading agent among immunotherapies," noted Decision Resources analyst Khurram Nawaz in a recent piece for PMLive in the UK. "However, it will face direct and intense competition from other anti-PD1/PDL1 agents--notably from pembrolizumab in malignant melanoma and NSCLC--and, to a lesser extent, from MPDL-3280A in NSCL.""We are delighted to obtain a manufacturing and marketing approval as a drug targeting PD-1, which receives a lot of attention in tumor immuni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said Gyo Sagara, president of Ono. "Ono would like to obtain approvals for additional indications on ongoing development for other cancers to bring many patients OPDIVO as soon as possible."
吡非尼酮和Nintedanib即将成为首批获准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nature  

在美国,吡非尼酮和Nintedanib即将成为首次被批准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为这种致命疾病铺设了一条药物开发的道路。
在美国,吡非尼酮和Nintedanib即将成为首批获准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正达到一个转折点。InterMune的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和勃林格殷格翰的激酶抑制剂Nintedanib于5月份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及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胸科学会会议上发布了阳性的3期试验结果,并且两款药物可能很快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2月获得批准。“有一款药物已经是很棒,而有二款药物就是难以置信,”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呼吸医学教授Bois表示说,他参与了两款药物的临床试验。IPF是一种肺部瘢痕化的进行性疾病,在确诊后的3-5年内,可导致肺功能丧失和死亡。在InterMune吡非尼酮的关键ASCEND试验及勃林格殷格翰Nintedanib的INPULSIS 1和INPULSIS 2试验中,这两款口服小分子药物均使轻中度疾病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下降率降低,在治疗52周时与安慰剂相比,FVC下降率降低程度大约在50%,FVC是肺功能检测的一种指标。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西奈医学部主任Noble参与了这三项临床试验。他表示:“就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来说,三项试验均无任何问题。”IPF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同时蕴含着一个相当大的市场机遇:假定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BioMedTracker分析师预测两款药物到2019年将会成为重磅炸弹级产品。对肺纤维化的艰难探索吡非尼酮曾面临一个艰难的旅程,这款药物在2010年遭受到了一次挫折,当时它在一项3期试验中未能达到主要终点。虽然这款药物基于另一项成功的试验于2011年在欧洲获批用于IPF,但FDA拒绝了其2010年的首次申请,并要求其进行一项额外的3期研究。IPF几项固有的挑战可能导致InterMune关键试验的失败。举例来说,IPF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患者以不同的速度恶化,并且稳定期时间不一。“我们已经吸取了先前试验的教训,”InterMune研发执行副总裁Leff表示说。对于ASCEND试验,研究人群比之前的试验更大。然而,诊断及合适患者招募仍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许多其它的间质性肺疾病可能乍一看被认为是IPF。在两款药物最近的临床试验中,一个在IPF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小组审查了患者肺部CT检查结果。这种方法有助于使假阳性诊断降到最低,而假阳性诊断被认为在之前的吡非尼酮试验中稀释了IPF患者人群。“在招募患者阶段是一种挑战,但最近一切者得到了回报,”Leff表示。寻求对肺纤维化的突破尽管吡非尼酮和Nintedanib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但两款药物均抑制了纤维化,这种属性似乎是其疗效的关键。药物开发商之前曾认为炎症促使了IPF的产生,但抗炎临床试验相继失败。特别是,IPF动物模型(最常见的是博来霉素诱导的啮齿动物纤维化)看到的病理学特征与患者的特征无法一一对应。勃林格殷格翰研发Nintedanib团队的人员认为,过去所用的基本科学和模型已将我们导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去年几十年,人类肺组织、肺扫描及该疾病患者纤维母细胞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该领域对IPF病理的基本理解,而药物开发的焦点也发生了改变。目前,研究人员意识到IPF最初是由纤维化驱动,而不是炎症,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异常串扰导致异常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失调的肝纤维化和肺组织重构。“这些纤维母细胞是侵袭性的,”Noble表示说。“他们可以侵袭基质,与仅对慢性炎症刺激响应的细胞相比,纤维母细胞实事上更像是癌症细胞。”有了这些知识,研究团队开始走向成功。Nintedanib是一种细胞内的多重酪胺酸激酶(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尽管这款小分子药物最初是被开发为一款癌症治疗药物,但在发现这些受体的细胞信号通路参与IPF发病机制之后,这款药物被推进进入IPF研究。这款药物也仍在开发用于癌症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Nintedanib还以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为靶点,如SRC家族酪胺酸激酶,但在IPF治疗上,对药物活性作用机制的真正作用仍不清楚。吡非尼酮的作用机制笼罩在更大的谜团中:这款药物抑制p38γ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并且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合成水平降低,TGFβ是一种参与纤维化的信号分子,这一切似乎很重要,但它也抑制许多其它前纤维因子的作用,如小板源生长因子,并且它有抗炎作用。“我们理解它的一些作用,但我们不知道深层次的真正分子机制,”Leff表示说。多条选择途径尽管吡非尼酮和Nintedanib未进行一对一的测试,但胸肺科专家已在开始提出问题:两款药物如何去对比?虽然两款药物均延缓肺功能降低达到了类似的程度,但潜在差异在次要终点开始出现。在ASCEND试验中,吡非尼酮明显延缓了平均6分钟行走距离的下降,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鼓舞人心的是,当2010年3期研究数据汇集最新结果时,这款药物用药一年时使1247名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48%。相比之下,Nintedanib在其一项INPULSIS试验中仅达了其主要的次要终点,即首次急性发作时间和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HRQoL),当两项试验数据结合在一起时,均不能明显影响这些结局。Stowasser认为急性发作较小及HRQoL问卷的局限性可能产生了变化的结果。两项研究未能测试出对死亡率的影响,她表示说,尽管可以观察到有一种降低死亡率的趋势。两款药物均不能影响劳力性呼吸困难(IPF主要日常表现),尽管Noble强调检测这种结局的措施不很精确。总之,两款药物有很好的耐受性。吡非尼酮在一些患者中可引起恶心和疹子。Nintedanib与62%患者的腹泻相关(相比之下,安慰剂组只有18%),但这导致的患者治疗中止率还不到5%。“我想说,证明一款药物优于另一款药物的证据比较有限,” Hunninghake表示说,她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一名肺脏学家。Hunninghake未参与两款药物的临床试验。Noble赞同说:“我认为最初搭配使用其一是比较合理的,然后看疾病进展如何。”对于一个除了肺移植和临终关怀之外基本没有治疗选择的一种疾病来说,药物选择成为了一种新的难题。“对于将使用哪一款药物已经提出好多问题,我会说‘这难道是一个大问题吗?现在我们两款药物都使用! ’” Noble表示说。仅仅是开始延缓肺功能的下降对患者来说是重要的,这样两款药物本身将提供临床收益。但用药患者仍会恶化,只是与不治疗相比慢的多。“在某种程度上,药物效果将很难觉察到:在下降率方面你觉察不到相应变化,”Hunninghake说。毫无疑问,这些3期试验成功的最大价值因此可能在于它们将为未来的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推动作用。尤其是,FVC目前似乎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主要终点,而不需要更长、更昂贵的需要证明死亡率收益的临床试验。但这种进展也是有代价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将可能不再是一种选择,这提高了新药的门槛,增加了临床试验设计的复杂性。“尚未启动其临床试验的公司将有点头疼,虽然他们试着去弄清楚,”Bois预测说。药物开发商正针对大量不同靶点开发药物。几个研究团体正在以白介素 13为靶点,白介素 13可刺激纤维母细胞产生TGFβ。作为潜在的辅助治疗药物。作用方式对Nintedanib和吡非尼酮具有补充作用的药物也引起了注意,如百健艾迪的STX 100,这款药物与α5β6整合素绑定在一起,阻止其激活TGFβ,还有百时美施贵宝的BMS 986020,它抑制溶血磷脂酸受体1,溶血磷脂酸受体1是一种参与纤维母细胞移行受体。Leff认为:“鸡尾酒疗法可能是IPF未来的最终治疗方式。”研究者还需要探索Nintedanib和吡非尼酮对更晚期IPF是否有收益,晚期IPF在关键试验中曾被排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确定的领域,不久将来两款药物都要回答这个问题,” Hunninghake表示说。但最终的目标是中止甚至是逆转疾病。“我认为逆转疾病过程是一个梦想,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Leff表示。事实上,其它器官系统的纤维化(特别是肝脏)及自体免疫疾病引起的肺纤维化是可以被逆转的。“我认为挑战是要切中足够的导致这种疾病过程的关键信号通路,”他表示说。毫无疑问,最近的成功为打算解决这种挑战的研究者带来活力。“十年前,没有人进行IPF临床试验,”Leff称。“在这一领域,整体意识、兴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源地址:http://www.nature.com/nrd/journal/v13/n7/full/nrd4382.html

Anacor治疗趾甲真菌感染药物Kerydin获FDA批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reuters  \

Anacor制药公司表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其用于治疗趾甲真菌感染的药物Kerydin,Kerydin是一款外用药液,预计最早可于本季度在美国推出。

Anacor制药公司表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其用于治疗趾甲真菌感染的药物Kerydin。该公司7月8日表示,Kerydin是一款外用药液,预计最早可于本季度在美国推出。一个月之前加拿大制药商Valeant国际公司的药物Jublia刚刚获得美国批准。7月8日的早盘交易中Anacor的股价下跌了近11%。去年Kerydin的有效试验数据显示其较Jublia疗效更低,该公司的股票因此出现暴跌。这两种药物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彻底治愈”,让指甲没有一丝真菌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指甲感染是灰指甲,复发率很高。证券公司Wedbush分析师预测该药明年在美国的销售额为1600万美元,到2021年将达到3.47亿美元的销售高峰。Anacor表示,灰指甲会导致指甲变形、变色以及甲床分离,在美国影响约35万人。Anacor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在早盘晚些时候收复了股市的部分失地,降幅到7%至15.59美元。 信源地址: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 ... USKBN0FD1UT20140708
GSK黑色素瘤药物Mekinist获EMA批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7-10  来源:pmlive

葛兰素史克(GSK)的Mekinist近日赢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批准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成为第一种在在欧洲批准授权的MEK抑制剂类药物。

葛兰素史克(GSK)的Mekinist近日赢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批准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成为第一种在在欧洲批准授权的MEK抑制剂类药物。Mekinist(trametinib)已在欧盟批准作为单一治疗药物用于携带BRAF V600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这次批准通过对于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公司都是一个好消息,诺华曾与GSK达成了一项协议,以160亿美元从GSK收购Mekinist和其他一些肿瘤药资产。约半数的黑色素瘤患者带有突变的BRAF蛋白激酶基因,而V600占其中的多数。这次审批通过是基于来自322位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计量研究数据,这些患者都检测出BRAF V600E或V600K阳性,未进行过治疗或曾接受过一次化疗过程。结果表明,Mekinist显著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PFS),使用GSK药物的患者PFS中值达到4.8个月,而单独化疗的患者只有1.5个月。市场上Mekinist最可能的竞争对手是罗氏的Zelboraf(vemurafenib),该药在2012年批准用于BRAF V600基因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葛兰素史克在市场上也有BRAF抑制剂,即Tafinlar(dabrafenib),并在今年早些时候获美国批准使用Mekinist和Tafinlar的复方制剂,但在欧盟,该公司被迫撤回该组合产品的上市申请,EMA需要其提供额外的数据。Mekinist作为单独治疗药物也将与施贵宝公司(BMS)的抗CTLA-4抗体Yervoy(易普利姆玛)竞争,该药物在黑色素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更广泛。市场研究公司Decision Resources预测,BRAF/MEK抑制剂组合将成为治疗BRAF基因阳性黑色素瘤的首选药物,但它表示大部分黑色素市场将被免疫检验点抑制剂占领,包括BMS的nivolumab和默克公司正处于后期研发的pembrolizumab (MK-3475)。信源地址:http://www.pmlive.com/pharma_new ... kinist_in_eu_5838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xiaoxiao 发表于 2014-7-10 21:44:20 | 只看该作者
哇,这么多好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humanwell2012 发表于 2014-7-11 10:00: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11 08:32 PM , Processed in 0.112711 second(s), 21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