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药快讯] 【大搜罗】本周药物研发动态精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8-17 09:2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搜罗】本周药物研发动态精选2014-08-16 医药地理
33项1.1类肿瘤新药 40%集中江浙

为了摆脱国内市场过度依赖进口原研药的尴尬局面,近年来,政府从财政到政策大力支持推动药物研发,药品研发逐渐火热。

仿制药实用、周期短,但全新的一类新药研制才是我国医药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化学合成物,1.1类新药可以说是中国药企走向国际舞台的必备王牌。

2013年全年及2014年上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1.1类新药临床申报名单中,已知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共33项,约占申报名单的30%,无疑是最受药企重视的种类。

巨额利润刺激抗肿瘤药品研发火热

1.1类新药,即在国内外首次上市销售的化学合成药品,需要经过合成、提纯、动物实验以及四个期段的临床实验等重重手段来确保其安全、有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一类药物。

“从确认药效、提取合成,到确认分子式,再进行动物实验,这个过程花费了公司近四千万的资金,还不算国家项目资助资金在内”,一西南地区药企高管向记者解释其公司研制1.1类新药成本时说道。

这还仅仅是研发前期,“接下来的临床试验成本则更高,筛选条件合适的试验医院及人员需要近1年时间,四期临床试验的人数越往后越多,成本也越来越高。”该药企高管继续说道。

但总有药企迎难而上,近1年半的CFDA批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的1.1类药品申请共有118项,肿瘤项目依旧为新药研制热门,这可归结为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抗肿瘤药物市场庞大,且增长迅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自从2007年超越降血脂药后,抗肿瘤药一直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头羊,2012年的销售额超过700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储蓄增加,人们更趋向将恶性肿瘤疾病看做可长期治疗的慢性病而非绝症。中投顾问的《2014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调研报告》中认为,目前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在20%左右。

第二个原因是,1.1类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成功会带来大量收益。药品市场上,药效稳定的新来者往往会带来巨额利润,事实上,即便是首仿药亦如此,以创新冠军恒瑞医药为例,其于2002年前后推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首仿药,2003年至2008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从0.85亿元涨至5.7亿元。作为以往从未在市场上市销售的1.1类新药,只要通过临床试验并获生产批文,定将是药企的明星产品,成为攻占全国甚至全球市场的“核武器”。

除此之外,抗癌新药可能会比其他的新药更容易获得上市许可证,据英国癌症学会引用的统计资料,1995年以来,在西方跨国制药公司提出新药申请的974只抗癌新药中约有18%获准上市,而在此期间,其他新研制药物被批准上市的几率则在5%以下。

申报药品各有特点

回顾近1年半的1.1类抗肿瘤药物申报情况,累计共有23项药品进入临床申报阶段,其中2013年共有13项,2014年上半年有10项。

从作用对象上看,这些申报药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作用于肿瘤相关酶,如广东东阳光的莱洛替尼和华东医药的迈华替尼,这两种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人体内原癌基因或致癌RNA病毒的产物,控制癌细胞增殖。

第二类作用于信号传导通道,如恒瑞医药的皮肤癌药物环咪德吉,其通过抑制异常的刺猬信号通路(Hedgehog通路)来调控人体干细胞的增殖,控制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第三类则是靶点抑制剂,如必贝特医药的双替尼他,对PI3K蛋白激酶和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进行双靶点抑制,影响癌细胞重要的信号传导、产物合成,从而控制灭杀癌细胞。

综合来说,研发三类药品各有利弊。第一类药品药效明显,研发成本相对较低,但其通常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转,如被抑制的酪氨酸激酶在人健康时对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可能会有多家药企具有相似功能的替代物;第二类药品亦有类似缺点,且成本更高,可此类新药倘若抑制信号通道时可显著降低肿瘤并发症发生率,则将极具竞争力;第三类药品靶点打击,针对肿瘤细胞治疗,对人体影响相对最小,可研发中亦有成本过高、风险过高的缺点。

资本形影不离

研发上述药品的企业地域分布特点很明显,40%的药企都集中于江苏、浙江一带。

对此,某医药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技术积累优势、地方政府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是主要原因,“江浙地区占沿海地利,化工行业30年前就开始发展,到了90年代中后期,许多具有化工优势的企业投入到药品研发领域,且这个区域高等教育资源更集中,同时很多海归人才也集中于这一地区,使得当地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

地方政府的产业推动政策扩大了优势,江苏省分别在泰州、南京、苏州、连云港(行情,问诊)、无锡等地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出以泰州“中国医药(行情,问诊)城”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截至去年5月已有138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1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除此之外,该医药行业分析师还认为,地区良好的进出口贸易传统亦为原因,我国目前很多化学原料药都是出口国外,高效全面的贸易系统会凸显地区的运输优势。

从区域细分至具体企业,申报药企往往与资本之间会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抗肿瘤新药项目最多的恒瑞医药,早在14年前就已上市,凭借着资本优势先后研发出两款首仿药,后又凭借麻醉、抗肿瘤子用药领域的高增长期快速成长,2012年净利润已高达10.43亿元,实力雄厚再加上一直为“白马”股,是备受瞩目的老牌药企。

而上海药物研究所除具有出众的人才储备和科研教育系统之外,近年来与复星医药、法国制药企业施维雅公司签订标的为靶向抗肿瘤药品的共同开发合作协议,也充分利用了资本资源。

手握两项申请的广东东阳光则背靠大树,其母公司东阳光科为中高压电极箔行业龙头,且香港南北兄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持股,2年前还尝试上市,与其相似的和记黄埔医药背后则有港股巨无霸和记黄埔的影子,皆有不容小觑的资本实力。

北京百济神州则属于更接近国际资本的一类企业,去年6月以2.33亿美元的价格向德国默克转让了在申药物BGB-283除中国以外的研发和销售权,从仅成立3年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同行中的“高富帅”。

来源:理财周报


中国自主研发长效抗艾新药有望率先上市

今年4月7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自然医学》,在全球抗艾新药产品链报告中指出,开发长效新药是有效解决长期药物治疗失败病例的最新策略。来自中国的艾博卫泰已进入临床试验最后阶段,3期临床开始已经5个月了,谢东悬着的心始终没有轻松过,自从他执掌的南京前沿生物自主研发的长效治疗艾滋病原创新药——艾博卫泰,今年二月宣布进入3期临床试验后,已经有多位艾滋病病人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参加试验,而这些病人无一例外都是已经对传统抗艾滋病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今年4月7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自然医学》,在全球抗艾新药产品链报告中指出,开发长效新药是有效解决长期药物治疗失败病例的最新策略。该报告点评了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3种长效抗艾新药中,来自中国的艾博卫泰已进入临床试验最后阶段,有望成为在全球率先上市的长效抗艾滋病新药。

与病毒过招,找准靶点再放箭

全球35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30万新发感染者,160万人死于艾滋病。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它无时无刻地在提醒我们,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病例以来,国际社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先后研制出28种治疗艾滋病的合成药物,可是至今仍然无法研究出根治和预防艾滋病的有效药物。

“艾滋病之所以难防难治,是因为HIV病毒十分狡猾,它不仅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而且非常多变,现在已经上市的抗艾药物,要么由于毒副作用,要么由于耐药,造成许多治疗失败。”南京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告诉记者。

作为我国首批引进的“千人计划”人才,谢东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曾在国外多家知名研究机构任职,领导和参与了3个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工作。2002年,他带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回到国内创业,首先就把目标瞄准了艾滋病。

“HIV属于高度容易产生基因变异的逆转录病毒,过去30年经验告诉我们,长时间药物治疗不管什么配方都会有部分患者产生耐药,甚至有的患者中断了几天服药后耐药就出现了,这时重新给药的疗效就差强人意。”

“这部分患者该怎么办?难道真的无药可救了吗?”谢东说,全球有1200万感染者接受药物治疗,有耐药基因突变的大约有300万人,而我国此类患者可达几万人,这是全球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隐患。

近年来,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但是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仿佛陷入瓶颈期,在研新药寥寥无几,已上市并在临床上取得显着成效的新药更是屈指可数。全球医疗市场都急切需要新型的抗艾滋病药物尽早问世。

谢东带领团队成员对HIV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gp120和gp41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是HIV入侵人体T细胞的帮凶。他们意识到,只要控制住这两种蛋白,不让它们与T细胞结合,就可以抑制HIV在人体内的复制和传播。他们把这种新型抗艾药物称之为HIV病毒进入抑制剂。

谢东向记者介绍说,从药物靶点上看,艾博卫泰针对的是HIV病毒的gp41蛋白的一个全新区域,机理上可有效抑制绝大多数HIV病毒、包括耐药病毒;从药物结构上看,艾博卫泰是原创新型的多肽药物,在人体内将会代谢为氨基酸,而且不会攻击人体细胞,目前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仅从这两点上看,艾博卫泰与目前已上市的抗艾滋病药物相比,就已领先一大步。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艾博卫泰一周给药一次,相比现在每天吃一把药的产品,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大幅减少因不按时服药造成的治疗失。

与时间赛跑,寂寞是最大的对手

“只有我一人,前沿生物是做不到今天的。”回首创业十余年来的甘辛,谢东最感谢的是两位“缺心眼”的搭档——陆荣健,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从事生物科技公司抗病毒药物开发;王昌进,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博士,在新药研发、市场、商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

为研发这款治疗艾滋病的原创新药,三位“千人计划”专家至今已坚持十余年,累计投入的资金已达上亿元。

“人往往是这样,当你到了不用为生活发愁的时候,就开始折腾。”王昌进说,在默克、辉瑞这样的著名企业,研发人员成千上万,个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做大池子里的小鱼,还是做小池子里的大鱼?最终,三人选择了自己“挖池子”。

新药研发每一天都在烧钱,一路上,即便前沿生物得到了各路资金的支持,“钱荒”的考验还是不断向他们袭来。

“都想不起来有多少回青黄不接了!先是高管不领工资,再后来,高管就掏家底给员工发工资。”王昌进说,十年砸下去上亿元,要是买块地早发了。但是,“我们想做出自己的成果,做出中国自己的原创药,我们会坚持下去。”

在艾博卫泰问世前,国内鲜有针对重大疾病的自主知识产权新药问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新药研发是艰苦的系统工程,时间长、耗资大,更有风险,还要容忍失败。正因为代价太大,国内利润高、影响大的新药市场大部被跨国公司占领。目前,全球有28款抗艾滋病原创药,但是没有一款是中国的。

“抗病毒药物治疗是防控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在目前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治疗的情况下会对新药有不断的需求。国家针对这个重大传染病建立自主的新药研发体系,不仅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社会稳定,可减少购买国外新药的巨大费用,还有助于中国帮助艾滋病肆虐的发展中国家。”谢东说。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前沿生物连续得到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进入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绿色通道”,艾博卫泰的每次申报临床试验都获得加速审批;每一次专家会议都有相关部委出面召集各路专家支招……这在我国新药研发中是前所未有的罕见一幕。

“零的突破”,有望传递生命的接力棒

今年2月,在北京一个不知名的、狭小昏暗的会议室里,前沿生物召集了艾博卫泰3期临床试验启动会,标志着向国产原创新药上市发起最后“冲刺”。

而在此前已完成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艾博卫泰与克力芝联合给药,疗效出人意料地好:药物具有高度安全性,不仅全部病人体内的HIV病毒被降低99%,而且56%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线之下。两项数据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一倍。

该试验的领衔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吴昊教授说:“艾博卫泰是少有的几个在我国研发、具有全球专利和潜在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产品。”

据吴昊介绍,该新药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每周给药一次的长效,二是对耐药病毒的有效。“艾博卫泰是第一个以有效治疗中国患者为目标的抗艾新药,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治疗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在这个产品的最后关键研究阶段,我们期望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积极参与,科学、高效完成这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造福中国及世界的艾滋病人。”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型时期,艾博卫泰进入3期临床试验,在全球长效抗艾新药的研发中走在了最前面,并有望率先上市实现“零的突破”,迈出打破外国药企垄断抗艾新药市场的重要一步。

从最初的药物筛选到现在的临床试验,艾博卫泰研发、生产的每一步都保持与国际标准紧密接轨:早期药效试验是在美国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的病人都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20例患者分2组进行对照试验,每例病人的试验都将持续48周。

记者了解到,艾博卫泰3期临床试验下一步将在全国十几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推开。

“在我们眼里,艾滋病并不可怕,它是一种药物可控的慢性疾病,前提是我们的药物研发永远走在病毒的前面。可喜的是,艾博卫泰3期临床预计将在2014年底完成入组,2015年获得24周中期数据,2016年申报新药,有望成为中国和全球艾滋病人的生命接力棒。”谢东说。

来源:科技日报


FDA批准武田万珂(Velcade)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复治

武田(Takeda)及旗下千禧制药(Millennium)8月9日宣布,FDA已批准Velcade(万珂,通用名:硼替佐米,bortezomib)用于曾对万珂治疗有响应且完成最后一次万珂治疗后至少6个月后病情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成人患者的复治(retreatment,即再治疗)。Velcade的产品标签更新包括给药指南以及Velcade作为单药或Velcade联合地塞米松用于Velcade经治患者复治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数据。Velcade复治可以根据最后一次治疗的耐受剂量开始。

此前,Velcade已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以及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

FDA批准Velcade用于复治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包括一项II期研究及其他支持数据。该II期国际性RETRIEVE研究表明,既往接受过Velcade治疗且经Velcade治疗取得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群体,接受Velcade复治时的总缓解率(ORR)为38.5%。研究中,Velcade复治的安全性与已知的静脉注射Velcade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安全性一致。研究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约发生于52%的患者中。

在过去的11年里,Velcade作为唯一一种已被证明能够延缓新诊(newly diagnosed)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总生存期(OS)的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elcade新获批的给药指南,将使医生能够为其Velcade经治患者继续提供这种有效的药物治疗,将Velcade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个临床护理范畴。

关于万珂(Velcade):

Velcade由武田与强生联合开发,武田负责该药在美国的商业化,强生则负责药物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化,在日本,武田和强生联合推广该药。目前,Velcade已获全球90多个国家批准,经该药治疗的全球患者总数超过55万。

来源:生物谷


默沙东失眠药Belsomra终于获FDA批准

默沙东(Merck & Co)失眠药物Belsomra(suvorexant)终于获得了FDA的批准。此前,FDA于2013年曾因安全性问题拒绝批准该药的新药申请(NDA),但为低剂量Belsomra打开了大门。然而,即便现在获得FDA批准,但目前失眠市场已被大量仿制药充斥,如何突围是摆在默沙东面前的新挑战。

默沙东8月13日宣布,FDA批准Belsomra(suvorexant)用于失眠(insomnia)成人患者。Belsomra是FDA批准的首个新一类失眠药物,该药是一种高度选择性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食欲素(orexin)是存在于大脑特定部位的一种神经递质,可帮助一个人保持清醒,Belsomra通过阻断食欲素来促进睡眠。在临床试验中,从客观的多导睡眠仪监测和主观的患者估计的睡眠潜伏期两方面评估,Belsomra对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期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Belsomra的推荐剂量为10mg,每晚服药不可超过一次,睡前30分钟服药。每天一次的总剂量不宜超过20mg。

在III期项目中,Belsomra带来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疗效数据,可帮助患者快速入睡并整夜保持睡眠,达到了研究的15个主要终点(总共16个)。然而,令人担忧的安全性问题无法使FDA信服:默沙东的最佳数据来自给患者服用30mg和40mg剂量,而FDA认为所使用的剂量与第二天嗜睡的风险相关,而这可能会导致致命的汽车事故,因此FDA于2013年7月拒绝批准Belsomra的新药申请,但为低剂量suvorexant的获批打开了大门。SI集团分析师Mark Schoenebaum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将FDA对Belsomra的意见喻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FDA做出了妥协,批准Belsomra低剂量给药(5mg至20mg),同时建议医生从最小剂量开始用药,以适应患者的需求。严重失眠患者接受20mg剂量时,应告诫禁止第二天开车,同时FDA称,即便是接受最低剂量的患者,也应该特别注意这种危险。

尽管通过了FDA的批准,但现在摆在默沙东面前的问题是,目前失眠市场已被各类仿制药充斥,包括最畅销药物Ambien(唑吡坦,赛诺菲研制)的仿制药,在这种情况下,低剂量Belsomra若想脱颖而出,可能会遇到不小的麻烦。而且,Belsomra的获批,仅基于安慰剂对照研究,而非与其他失眠药物的头对头研究,因此,如何说服美国6000万失眠患者尝试新的药物,对默沙东而言可谓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因此,分析人士预测,Belsomra的年销售峰值仅为5亿美元左右,远低于2012年许多分析师预测的10亿美元。

FDA已建议Belsomra由美国缉毒局(DEA)进行归类,作为一种管制产品。今年年初,DEA根据管控物质法案(Controlled Substance Act)拟议Schedule IV药物分类。目前,DEA尚未对Belsomra的管制做出最终决定,在此之前,Belsomra不能上市销售。默沙东预计,Belsomra将于2014年底或2015年初在美国上市。

来源:生物谷

赛诺菲推出Eloxatin(奥沙利铂)仿制药

近日赛诺菲(Sanofi)通过其位于美国的仿制药分公司Winthrop推出了经授权的Eloxatin(奥沙利铂注射剂)的仿制药。Sanofi方面表示,授权的仿制药配方与拥有专利的原研药——Eloxatin的配方是相同的。

Eloxatin是一种铂类药物,临床上通常与与静脉滴注的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用。Eloxatin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或用于接受原发肿瘤完全切除后的III期结肠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此次经授权的Eloxatin仿制药具有供一次性使用的两种规格,分别为50mg和100mg。

Sanofi北美首席医疗官Charles Hugh-Jones讲到,“Sanofi致力于扩产公司产品线,以便为患者提供更能担负得起的治疗选择。此次Eloxatin仿制药的授权以及上市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受欢迎的好消息。”

Sanofi曾宣称Eloxatin能造成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的过敏反应,还能导致神经损害,并造成一种可影响大脑的、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RPLS)的罕见疾病。Eloxatin也能造成肝脏问题(肝毒性),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从而导致感染增加。

来源:医药地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keychen 发表于 2014-8-17 17:33:20 | 只看该作者
增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10 11:38 AM , Processed in 0.092205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