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药快讯] 国内药企新药研发策略和研发管线逐渐清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朵朵7 发表于 2014-10-18 21:0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内药企新药研发策略和研发管线逐渐清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0-18  来源:平安证券  

10月11-12日,我们参加了由国内一线新药研发群体——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和千人计划创投中心联合主办的“寻找中国新药之魂”的创新药论坛。席间众多活跃在新药研发最前沿的药企研发负责人分享了新药研发策略和研发管线,令我们受益非浅,现将我们此次参会获得的主要信息和观点总结如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内药品创新正扬帆起航。
    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仍然不足,但创新药发展的土壤逐渐形成。由于仿制药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并且2016年后专利药到期数目剧减,仿制药将无药可仿,紧迫性推动国内药企加大创新投入,向创新药大品种升级,赢得定价优势。同时,国内创新环境包括人才、资金、配套设施等逐渐成熟,国内新药研发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并出现了授权许可给国际大药企的案例。未来,创新药的发展还需要国家在加速审评和医保对接方面持续改善。
    创新药大品种将带动企业步入创新的良性循环。
    通过创新药大品种,能够形成“创新药研究-获批知识产权的新药-创造独特的市场价值-巨额的创新药研究开发经费-新的创新药”的良性循环。具体到研发模式,中国现阶段仍以me-too/better研发为主,Me-too新药面临首创新药及首创新药仿制药竞争,因此需要与时间赛跑或者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才能赢得市场。
    First-in-class(首创新药)现阶段有相当大的挑战。中国企业目前一个较好的策略是进入竞争较小的领域,如中国的肝病市场;大的治疗领域越来越成熟,进入罕见病领域一样有机会。
    小公司研发更有效率,大公司更加注重多渠道获取新药项目。
    近年来小公司新药上市数目占比逐渐提高并超越大公司,成为了新药研发的主力军,小公司可能在研发效率方面更高。随之,大药企研发策略也在改变,更加注重多渠道获取新药项目。国内也分化出了具有研发基础及销售平台优势的大公司、创新型小公司、CRO投资参与新药研发三种模式。
    平台优势大企业——恒瑞医药;创新型小企业——深圳微芯。
    恒瑞:2013年完成me-better药物到首创小分子药的转变,开展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治疗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免疫类疾病。未来十年,以仿制药为基础,以创新和国际化为驱动力,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制药企业。深圳微芯:创新药西达本胺晚于FDA批准的belinostat两个月在国内获批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作为一个快速跟进接近first-in-class产品,体现了国内创新型企业研发能力。
    投资建议.
    中国创新药进入蓬勃发展期,资本市场将反映这一积极变化。我们预期四季度恒瑞阿帕替尼的上市将在资本市场上引发对创新药板块的热度。目前A股上市公司积极从事新药创新的有: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天士力双鹭药业华东医药海思科恩华药业海正药业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10-18 22:02:32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mario 发表于 2014-10-20 15:56: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现在CRO如果参与研发,那么投入就要很大。不过也能多一些成功率,因为以终为始的原则掌握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6 11:22 AM , Processed in 0.093603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