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仪器分析] 流动相使用中的十(没有八)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10-24 21:0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流动相使用中的十(没有八)禁(上)2014-07-26 [url=]液相达人馆[/url]
( M4 Y* h, V% x, R) K/ y

- Q! T# s6 u  \; V/ g'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S- P) }- r$ N) L; m+ ~6 e3 J; @
图片很惹眼,标题很劲爆...可是,其实,我是个正经人,内容其实没那么不健康,可能就是有点毁以往在做实验中积累下来的三观...

1 h; o/ l* O( |- f
言归正传,其实下面要说的十件事儿还真没标题说的严重,很多时候,我们压根认为它们就是天空飘来的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可能,在很多,时候,他们也确实算不上实验里的正事儿,不过,在有些时候,他们真的会对实验的结果有些不良的影响,所以,应该尽量避免(说绝对禁止其实有点夸张,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真的就是那五个字...),如果看完这个劲爆的小段子之后,各位看官能在配置流动相前纠结的思前想后一阵子,那我邪恶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 j+ Y2 a" r6 s8 b9 N
下面真的要开始说正事儿了...

/ w0 S: ~0 F( k- K: J# @
第一禁:超声脱气

+ W! x/ [& _8 x7 G' Q&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应该把话说完:禁止只使用超声脱气...
超声很好用,尤其在配制含缓冲盐流动相的时候,只要超声功率强,分分钟溶掉缓冲盐,嗯,它在这方面的能力确实很强...
不过,其实,它是有些难言之隐的,比如,流动相脱气方面的能力...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超声的原理理解成一种非常高频率的晃动,或者叫抖动...无论如何,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指望通过摇晃的方法来把溶解的气体除掉,如果你用可乐做流动相可能还能看到些效果...真正顽强的气体是不怕超声的,气体潜伏在流动相的每个角落里,悄无声息,他们和流动相结合在一起,要把他们找出来,不是靠摇一摇这种敲山振虎的方法就行的...
所以,这个时候要采取一些特殊手段——真空脱气,大家估计要笑我,这个都知道...因为估计大家的仪器上都带一个在线真空脱气机的;我想说的是,千万别为了省电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不用它...或者,如果它坏了,从仪器公司找个工程师给它扔个复活术吧,虽然它只是个辅助职业,但是还是液相团队里很重要的的一个角色...
好吧,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下流动相中溶解的气体的坏处:第一,气体混在流动相混合的时候产生气泡,导致输液精准度下降;另外,如果使用到荧光检测器,流动相中的氧气很可能让某些化合物的荧光响应消失...所以,辅助职业还是一定要有的...
7 ~+ B- c/ V; k  Y/ |$ N7 k. t6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面是四种脱气方法的能力:超声最渣...;真空脱气好很多;氦气脱气更好,不过这东西贵的吓人...;另外,在宇宙中,还有个更强大的存在,叫做回流...不过,大家真相费这么大的尽去处理流动相么?所以,算下来,性价比最高的就是真空脱气的方法了,而且对于流动相里讲,它的效果也已经足够好了。

: i( I% l5 P0 n% e第二禁:让泵混合极端比例的流动相

' a9 `9 p* X* }$ a#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于极端比例,他们身材的差异应该就像上面图里的两位毛爷爷...大家明白了吧...
$ j! ^0 ^' v) w
虽然现在的液相泵功能都很强大,尤其在混合效果和脱气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他们仍然很难强大到混合极端比例的流动相,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混不准,第二,混不匀,总结起来,就三个字:混不好...
为什么?这主要是由于色谱泵的工作原理决定的,混不准的问题通常又叫混合准度,这个问题通常还好,基本会变成系统误差,如果仪器方法到死不变,基本也不会有特别要命的影响;但是,混不匀的问题就大了,这个一般体现为混合精度,这是个随机误差,直接的影响就是保留时间的重现性出问题…
1 Z" O/ ]: N- w5 W4 j那么,对泵来讲,什么比例叫做极端呢?通常某一相占到5%以下的比例的时候,泵就不太应付的过来了,如果是在很低流速下使用的话,这个比例恐怕还要再高点…通常来说,二元泵在混合的精度上会比四元泵强些,四元泵在混合的准度比二元泵强些,不过,还是那句话,低于5%以后,其实大家就都彼此彼此了…所以,5%~95%的混合范围也是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液相色谱的指标混合范围,当然你不是说你不用这个泵来做1:99的比例,只是仪器会说,如果你做这个比例,出了事儿别赖我…当然,现在市面上有个彪悍的四元泵,能做到1~99%的混合,恩,是A家的…9 m2 }- g& Q4 [# U( a
那么,如果要做到这种极端比例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 {! ~8 E( t; K+ r5 C
如果是等度方法,手工预混吧,妥妥的…% t" n$ q) p" T; j
如果是做个梯度方法,尤其是那种0~100%的大跨度梯度,或者是个连续变化的线性梯度(比如5~30%这样的)就忘掉上面的废话吧,在两头的极端比例下,通常不会对梯度的整体有太大影响。7 F/ Y8 b' V) J
但是你总有可能碰到一个梯度方法要从5---------------(这代表特别长时间的等度)5~30%,虽然有够奇葩,但它还真是存在,不要问我来源,如果你做过,你懂的…这个时候,我们得采取预混加机混的混合的方法,手工预混一路5%的流动相,走方法的等度部分就100%的走这个预混好的流动相,之后梯度变化的时候只要适当的折算一下比例保证最终两项比例同机混方法相同即可。: X" d5 w$ v+ b

: o, \9 z2 f' m6 n: A# H, _
第三禁:用光流动相的福根
4 @; i" ]7 z/ T(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r3 G8 S' f0 H2 k; i: |, `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在吃饭喝酒的时候,光盘行动更是处处提倡的,不过,喝光福根这个事儿,只限在喝酒的时候就可以了,用流动相的时候,千万别想着把福根全用掉。好吧,这是为什么呢?

4 U3 v) [* K; K* s" r4 Q' W& H% h: N
配制方法很麻烦的流动相做到最后几个样品的时候见底了,再配点,还是咬牙看看能不能用福根挺过去?毕竟配流动相不像倒杯开水那么简单,这个时候,配还是不配,是个问题...问题的答案是,还是配点吧...
配上一些足够的流动相,第一可以消除心理上的担心,第二是,如果是一瓶流动相用了比较长时间,那么在页面最上面接触空气的地方可能会由于气体溶解或者挥发造成浓度或pH的微小变化,虽然大多数时候,还是那五个字,但是如果真的那么不幸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批样品估计就要前功尽弃了,比如说你在做重现性...
当然,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在实验之前算好流动相的消耗,在多加上1~200mL的余量,基本就可以消除这种担心了
另外一种福根,恐怕是更常见的了,那就是有机相的福根,因为有机溶剂通常比较贵,所以大家在往瓶子里添加有机溶剂的时候,通常都不会把福根到掉,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每次新加的有机溶剂里总会残存一些旧的福根,大家觉得,这个可能又是那五个字的事儿了,不过,这还真是个事儿...因为有机溶剂虽然不会像水相溶剂一样长菌或者发生pH改变,但是有机溶剂也会存在变质的问题,比如乙腈,在光线充足,温度合适的情况下,自己会聚合产生沉淀;在比如有些有机溶剂比如THF,放得久了就会被氧化掉...这些沉淀,变质的东西会跟着福根一起被添加到新的流动相里,导致实验结果出问题,那个时候,换掉整瓶流动相的代价可就比重复利用福根大得多了。
所以,对于福根的态度就是:酒虽然是福根好,但流动相还是全新的靠谱...
, e3 A4 L0 Q+ I& A9 r% U3 h

" i$ J' f8 B" m  A. ~
第四禁:直接替换管路里的流动相

2 z  S2 G; ^8 U  ]: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里说的直接替换,是指直接拿掉旧瓶子的流动相,换上个新瓶子装的流动相,这又有什么问题?好吧,其实绝大部分时候,还都是那五个字...这都不是事儿...水娃和火娃不是好兄弟么- -!
但是,如果新的流动相和旧的流动相不是同一种,那就要格外小心了,尤其是以下这些情况,一定要先进行流动相的替换,不然,去看看十万个冷笑话,水娃和火娃也会翻脸的...
第一种情况,不同种类缓冲盐:管路里的旧缓冲盐可能污染新的缓冲盐,造成pH的变化,甚至,如果是用过离子对试剂的流动相,那可就更没谱啦...很简单,纯水替换即可
第二种情况,缓冲盐换有机溶剂,或者倒过来,有机溶剂换缓冲盐,这种互换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在管路里产生沉淀,因为缓冲盐里的盐是无法溶解在有机溶剂里的,替换的溶剂还是用水就可以了
第三种情况,正反相溶剂的替换,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正反相溶剂基本都是不互溶的,梁子很深,见面就打,所以必须得有个和事佬在中间做替换,这个和事佬叫做异丙醇。

5 \  L8 Q9 `1 k% m; K% E/ E
0 q. T! @( x* B% \. {
第五禁:配方潦草
" P7 Z9 q0 L+ T  T/ X9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大家不要以为我是猴子派来的逗比...
其实,我说的不是字写的潦草...因为现在大家都用电脑...另外,就是如果字真的写的草,那么恭喜看官,您可能还能成为一位书法家...去练习狂草书吧...除了做液相,也许你还能找到另外一条出路...
不过说回来,写流动相配方和些书法差别还是很大的...
流动相配方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字好看,而是些的详细准确,比如,如果我写上一笔“磷酸盐1g溶解到500mL水里”这大概就是天书一样的存在:
因为流动相常用的磷酸盐有钾盐和钠盐,到底该用那种?好吧,其实我又要说,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对于钾盐和钠盐的区别,天空还是会飘来那五个字...
但是接下来,磷酸盐有不含氢的盐,一氢盐,二氢盐三种存在,到底用哪种?这时候,天空会飘来另外五个字:这是个大事儿...
于是,我改成“磷酸二氢钾1g溶解到500mL水里”,这样看上去就不潦草了嘛...
可是,你拿着我的配方找到一瓶子磷酸二氢钾,赫然发现这货带了12个结晶水,而旁边还有一瓶写着“无水磷酸二氢钾”,到底选谁?又纠结上了不是...
于是我再改一版配方:“无水磷酸二氢钾1g溶解到500mL水里”...这下终于明白了,不会搞错了...
/ E+ q9 ]* u4 \' v, V
1 g8 A! A  f0 p- O& m& U+ Q' |
好吧,配方少写一笔,要出问题,但是段子写的太多,大家会视觉疲劳,所以,今天就先到这把,剩下的五禁,我们可以下回再说,那么休息,休息一下...
' b* B6 P! a* Z8 {' w4 z
流动相使用中的十(没有八)禁(下)2014-10-22 [url=]液相达人馆[/url]
/ v% v( Y7 G% E) v! g

3 n) R2 I1 t$ O% G; G!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0 h" R: ?1 f$ v( D' n/ R9 P
经过紧张的筹备和拍摄,栏目组走访了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经历了南方的酷暑,北方的严寒,终于完成了18禁下集的拍摄…
说了段废话,过程其实没那么艰难,主要原因还是我犯懒了…下面我们还是说正经的吧…

* V9 }. Y6 X/ t7 ^* S
第六禁:不使用缓冲溶液
缓冲液的作用有点像车里的安全气囊,保证实验结果的“安全”, [5 z2 e. p& K4 A

6 N2 x% @; }% E9 V+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很久以前,我们已经讨论过流动相pH和缓冲盐的作用(大家可以回复“pH”或者“缓冲盐”来查看历史消息),我们已经知道这两个家伙对于分离方法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这两个家伙通常是成双结对出现的,比如我们经常见到液相方法中有着类似“使用XXMmol/LXX盐溶液(X酸调节pH到X.X)为流动相A”这样格式的语句,其实,这就是缓冲液的使用,比如,我们把这个句子换成一个具体的例子:使用20M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节pH到3.0)作为流动相A
这里,磷酸二氢钾和磷酸就构成了一个缓冲体系,所以,流动相A可以叫做一个“缓冲溶液”,在液相色谱中,能够构成缓冲体系的东西很多,除了磷酸盐体系外,还有醋酸盐,硼酸盐等等,不过,最常用,也最多变化的,大概还是磷酸盐这奇葩的一家(请大家自行忽略生化分析中的那些奇葩缓冲体系…),这一家的老爸叫做磷酸,生了兄弟三人,分别是磷酸盐,磷酸氢盐,和磷酸二氢盐,兄弟三人加上老爸总共四个人,每个都可以两两组合联手出击形成缓冲体系,听着就害怕,是不是,感觉要被磷酸盐一家虐到爆有木有,不过,万幸的是,在液相色谱分析中,常会用到的就是磷酸-磷酸二氢盐或者磷酸二氢盐-磷酸氢盐这两个组合了,感觉压力一下子小了不少…
啊…怎么扯到磷酸盐的家事上了,在楼歪成比萨斜塔之前,我们还是赶快回到正题吧,为什么不能不使用缓冲液,好绕嘴…那么我们说说为什么要使用缓冲溶液吧…
缓冲溶液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你确切的知道流动相的pH值,不要图洋图森破的认为水的pH值是7.0,那只是个理想,通常,实验室用水的pH会在5~7.5这个范围内波动,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波动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使用具有缓冲能力的缓冲溶液来控制这种变化。
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流动相的pH也可能随时间变化,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CO2溶解在水中,而具有缓冲能力的流动相能很好的阻止这种变化。
然后,就是样品对于流动相pH的影响,有些样品使用了较强的酸或碱溶解,这些溶液进入流动相体系后,会破坏现有的平衡,尽管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微小的破坏不会对结果产生太大影响,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峰型的变化,而具有缓冲能力的流动相,有可以很有效的防止这类意外的发生。
看上去,用不用缓冲溶液的影响挺严重,不过,我们仍旧还是会看到很多不使用缓冲溶液作为流动相的方法,仍旧也能得到不错的结果,所以说,是否使用缓冲溶液,是需要根据我们的样品和方法决定的:
结论就是,对于pH变化敏感的样品或者方法,我们一定要尽量使用缓冲溶液做流动相。
( A6 ]+ j! S  Z7 O4 g8 O7 ]( D; s

& e- L/ a1 r) T9 o
第七禁:没有在缓冲溶液能够产生足够缓冲的pH范围内使用
再厉害,出了界也是不算分的

: r, G& r0 }/ z8 K3 u) A0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一禁里面,我们说到了得用缓冲溶液,这里我们就得接着说下,该怎么用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作用,当然是缓冲,缓冲pH的变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酸来了变碱,碱来了变酸,这就是缓冲溶液的作用。
可是,缓冲溶液毕竟不是齐天大圣也不是超人,它的能耐总有个限度,也就是说,它只有在一定pH值之内才能很好的起到缓冲的作用:通常,我们使用到的一定浓度缓冲对的比例,可以使得缓冲溶液的pH范围在一个比较宽范围内任意调节,比如磷酸-磷酸氢盐这对父子兵,他们大概能提供吧流动相pH调节到从1.X(不到2)到4.X(不到5)这个范围的内的任意值,看上去挺宽嘛,大概有3~4个pH单位,不过,真正具有缓冲能力的范围却远远没这么大,大概,只有两个pH单位,大约是从2.5到4.5之间这个pH段
超过这个范围,虽然我们使用的缓冲对还能对pH有调节能力,但是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控制能力了,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缓冲对已经失去了缓冲能力,而变成了和一般的pH调节剂一样的“普通人”,就好象像没了盔甲的钢铁侠或者是没了锤子的雷神…
在这一禁中,我们要特别提醒大家,缓冲对能力有限,使用时需要谨慎,他们真正具有超能力的范围在这种缓冲对能提供的pH最大调节范围的中点附近的大概2个pH单位上下,在这个范围之内,他们就是衣着华丽的公主,这个范围就像是午夜12点的钟,过了时间,它们就变成灰姑娘啦~
2 f" Z) r; V5 f0 S9 J- z! y) }

+ j6 r( {- j( \% \( o: @
第八禁:没有使用正确的酸碱调节剂调节缓冲溶液的pH
酸碱匹配好,实验拼图才完整

- z8 n5 x* r  E- G; X'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之前两禁,我们一直都在和讨论缓冲溶液,接下来,我们…还是要继续讨论它…因为它能惹出的事端简直太多了,罄竹难书…
我们已经是到了缓冲溶液的作用和能力,那么下面我们会开始考虑如何配制缓冲溶液,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酸/碱+对应的碱/酸然后调节到需要的pH,这个思路,这一句当中,最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应的”三个字。
比如,我们配制了一瓶磷酸二氢钠溶液,pH大概有4.8左右,我们应该用个酸来把它调节到3.0的pH来使它具有缓冲能力,那么,问题来了:pH调节技术哪家强?这时,三大强酸会蹦出来说,用我用我快用我~面对这种诱惑,我们要果断说No!
因为,他们太强了…太强不是他们的错,他们错在,出现在了不合适的地方,为了保证缓冲对的形成,我们必须要使用“对应的酸碱”,比如,对于磷酸二氢钠,它对应的酸是磷酸,它的老爸,它对应的碱是磷酸氢二钠,它的兄弟,当然,如果只作为调节pH的目的而不考虑缓冲能力,使用氢氧化钠也是可以的。
总之,调节缓冲对pH的重要原则就是,一定不能引入原来缓冲溶液当中没有的离子,这就是“对应的”三个字的所包含的最终奥义…
* I+ K3 T6 F, l% U7 T+ |( ]2 C0 [
0 R, D6 s6 n9 h9 {
第九禁:直接把缓冲液倒进有机溶剂
混不好...就撞车了...

6 g3 T& B8 s# m& ?# u, U( a+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缓冲液自己的事儿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下面该说说它和别人的事儿了,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情况,解决了缓冲盐诸如浓度,调节pH这一类的家务事之外,还会碰到方法中说这样一句话:磷酸盐缓冲液和乙腈(10:90)作为流动相B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量100mL缓冲液倒进900mL乙腈里吗?答案是,不!
这里就是我们这一禁要说的问题了,千万不要把缓冲盐溶液,尤其是浓度比较高的缓冲盐溶液直接倒进有机溶剂中,特别是乙腈,会让这种风险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几率显著提升,而且,随着所使用的缓冲盐浓度的提高,这种风险也会显著提升:你很可能会看到,在缓冲溶剂接触到有机溶剂的一瞬间,整瓶流动相瞬间变成了北京的天空——一片雾霾,你以为这是气泡,过一会就会消失,但是,它没有…这就是灾难性的后果,缓冲溶液中的盐在有机相中析出成沉淀了,而且由于有机相比例非常高,它们也没有机会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只能倒掉这瓶流动相,一切重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配制缓冲溶液的盐在绝大部分有机溶剂中是不溶的,当少量的水相进入到大量的有机溶剂时,水和有机溶剂迅速互溶,而盐无法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析出,但是这是,身边所有的水相都已经消失在了有机相的茫茫人海中,析出的盐找不到剩余的水相重新溶解他们,就只能能孤零零的变成沉淀永远漫无目的在流动相里游荡了,当他们感到累了,就静静的沉到水底,结束了凄凉的一生…
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只要反过来操作就可以了,把有机相慢慢的加入配制好的缓冲溶液中,边加最好还能边搅拌,这样就能很有效的防止盐的析出了。
最后,看官们可能会问,既然这样做会有盐析出的风险,那为啥还要设计如此蛋疼的方法?直接计算好比例让仪器直接混合不就好了?
其实,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盐在仪器中析出啊,纯的含盐水相和纯有机相,在仪器里真刀真枪的短兵相接,有机相比例很高的时候,出现的现象和我们刚才说的出现在溶剂瓶里的惨剧是一样一样的,只不过是微小化了很多倍,但是,后果可就不是重新配流动相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这是更可怕的惨剧:析出的盐可能堵塞管路,比例阀,甚至色谱柱…
所以,预先在有机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相,也是为了防止在仪器运行梯度方法时由于两相比例差异巨大而造成盐析出。
- I7 {3 a8 V1 G7 J" y
0 I( j1 M% T9 g5 N& E! v. @

# i! A" R1 N* p, q0 e
第十禁:加完有机相再测pH
先后不乱,世界才河蟹...
# h" G/ n6 s9 O- a7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关于缓冲盐的禁忌已经差不多说完了,还有最后一件事儿要提一下:
刚才我们说到我们会遇到预先混合有机相和缓冲液的情况,那么,由此引出来一个问题:应该是调好pH在加入有机相,还是加入有机相后再调pH呢?
提出这个问题的之前,大家可能从来都不会认真考虑在自己的实验室是如何操作的以及为何采用这种操作方式,看到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开始纠结,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正确合理的呢?
其实,我们应该是在加入有机相之前先把溶液的pH调好,因为我们在实验当中所提到的pH,默认都是测量水中的H离子浓度,而且实验室所用到的pH计也都是以这个前提为标准进行设计和校准的,所以说,如果我们测定的溶液当中含有有机溶剂的话,使用pH计测量出的pH是不准确的,如果使用这个流动相进行分析,很可能得到和调节纯水溶液到相同pH值作为流动相得到的结果有差异。
说到这里,可能又会有同学心头一紧:我嘞个去,我以前一直都是加了有机溶剂再测的pH啊…这让我突然想起一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遇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小朋友看到老爷爷的胡子特别长,就问:“老爷爷,请问,您的胡子这么长,您每天睡觉的时候是把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面呢?”老爷爷答不出,因为老爷爷每天睡觉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在当天晚上,老爷爷就失眠了,觉得把胡子放在被子里面觉得别扭,把胡子拿出来,也觉得别扭…
小朋友的一个问题,诱发了老爷爷的选择障碍症,各位看官的情况也可能和这位老爷爷一样,纠结,怎么破呢?
其实,对于现有的方法,无论我们是先加了有机相再调pH还是调了pH再加有机相,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按照现有的操作能得到稳定的结果就好了,不用太在意pH到底是在水里测还是在有机相里测了;对于如果要建立一个新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先调pH再加有机溶剂的办法,并且在方法的SOP中特别说明,就可以了。

) `6 ^: @8 i( @" k
: s4 ?& ?6 E2 u" Y
% Y2 s0 u1 Z' _6 n4 W, B( a/ a3 }
十禁的专题到此结束了,如果大家被其中的某些禁忌不幸躺枪,其实也不必恐慌,如果他们一直没有影响到你的试验结果,那证明你的方法对这些因素是不敏感的,还是那句,只要结果稳定重现,可以继续用下去;
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如果有一天,发现方法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可以考虑是否由于方法触及了这些潜藏的禁忌,而我们的样品对此又十分敏感,那个时候,再做调整也是可以的。
( u8 Z& J; f4 ~3 U' j& P

; f' O( S' D: }2 E! ~  U) Q
% J5 F; A5 z, @: N

+ _) o6 ^6 n  [% m9 A! f" j
; m3 i4 F* Y8 t# n! `1 Z
0 Z; X. p5 t( ~* g0 h$ x5 w

3 C8 Y* Y/ m  y% [4 v  H#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xiaomifeng 发表于 2014-10-25 16:44:1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注意事项,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czrxucx 发表于 2014-11-24 17:20:1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试验中以后多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wooyy_01 发表于 2014-12-2 08:48:3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很幽默,很好理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yanxxfre 发表于 2014-12-26 15:38:1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也很幽默,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515058482 发表于 2015-1-13 12:46:03 | 只看该作者
挺好,想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qizhiliang 发表于 2015-1-27 17:16:38 | 只看该作者
归纳的非常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5-9 09:13 AM , Processed in 0.110614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