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时间点选择探讨来源:百度文库
1 h$ m. }) X' y, U 《无菌附录》第四十七条主要内容如下:: W' u3 P* \5 f
1、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包括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8 i6 E6 N! z+ b0 u' l5 {
2、应根据产品的剂型以及培养基的选择性、澄清度、浓度和灭菌的适用性选择微生物培养基。
: C4 H5 \2 p9 r0 s. m: x' P 3、应尽可能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包括所有对产品的无菌特性有影响的关键操作,及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预和最差条件。
" c& ]- K# `' a# ^: S7 a5 G7 P/ @ 4、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连续进行3次合格的试验。
( ]! d0 a6 L v) D/ G$ u 5、空气净化系统、设备、生产工艺及人员重大变更后,应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 U6 u/ y. D+ [& J8 A 6、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按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
+ y o3 }' X; s1 i3 j9 } 7、培养基模拟灌装容器的数量规定。# a2 I4 N, a/ [' g1 r9 g
对于无菌生产工艺来说,无菌工艺验证(微生物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仅能证明无菌工艺系统(人机料法测环)的无菌保证能力在某一个时间点(或者微生物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这一个时间段)的表现,并不能保证在不同时间段会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无菌保证水平。
# m, @: l! r4 N( S8 S+ r# S( i 换句话说,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仅能证明本次验证阶段的无菌保证水平,间接反映了现阶段无菌工艺系统的无菌保证能力。
1 \6 H* j% |4 A" C0 E& x 即使所有与无菌产品的无菌性有关的厂房设施、设备部件、器具容器、原辅材料都经过了有效的灭菌处理,但是当把这些所有要素(人机料法测环)按照一定的工艺规程排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仍有可能会出现无菌条件得不到保证甚至产品被污染的可能。5 a' e, K! z% e9 u
所以,无菌工艺验证(微生物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是对整个无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无菌保证水平的验证。& W+ \, E: `3 {' C4 a
首先,应尽可能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也就是尽可能按照常规的生产工艺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4 m$ ^# f) A5 a, W 其次,应包括所有对产品的无菌特性有影响的关键操作,及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预和最差条件。* _1 v" _- m3 g9 e1 j
什么是“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中的“最差条件”?. s* J3 e0 k$ w p: u0 G4 l
1、人,经过良好的培训和资质确认的高素质的人员,要耐受常规无菌生产工艺的生产过程时间、生产环境条件,尤其是夜班、倒班、加班、拖班……等生产过程容易出现的可能。并增加灌装人员的数量超过正常灌装生产所需的人员数量,包括人员操作最有可能出现的误操作的干扰模拟状况。8 D0 N1 P% E6 I; L! H O8 H
2、机,设备、器具、组件……清洁、消毒、灭菌后在无菌工艺区域保存时间(最好是使用时间)超出控制要求或者接近控制要求的时限。模拟设备故障、设备维修、部件调整、拆卸、替换。模拟设备工艺参数的较苛刻运行条件(低速、高速、包装容器的极限规格)。# A% N2 q4 V- {: W$ m
3、料,使用促生长培养基,无菌物料、药液实际灌装前在储罐中保存放置的最长时间,无菌物料需要除菌的时间间隔,无菌过滤到灌封加塞完成所需要的最大可能时间,灌装后的储存时间。; l h( B) L( s+ H4 @8 x& y
4、法,严格执行所有的工艺规程、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并且选取SOP范围内的苛刻条件,证明“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中的最差条件的无菌保证水平。/ {. I, ^1 P. T# `1 A5 x' b/ _1 f
5、测,检验检测条件无须赘述,主要是环境监测、无菌检验……
. }& }/ c% y) R 6、环,无菌环境的清洁、消毒、灭菌后的最长放置时间(最好是动态生产的最长使用时间),环境保护设施设备的故障、异常操作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开关门等。初效、中效、高效的衰减对于送风量影响的最差条件。最大人员数量对于环境的影响。
! b6 R5 Q/ `6 {- m( a: s1 q4 K( l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新项目建成后、重大偏差变更后、重大维修后、长时间停产后的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或再验证),与正常连续生产的每半年周期的再验证分开描述。, s% G6 R9 p, _# m1 H% }, i* T
1、对于新项目建成后、重大偏差变更后、重大维修更换后、长时间停产后的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如果等同于首次验证,法规要求“每班次应连续进行3次合格的试验”,我觉得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新项目建成后、重大偏差变更后、重大维修更换后、长时间停产后”“再次投入生产运行(或工艺验证)之前”“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连续生产三个批次”的模拟灌装试验,当然,根据“偏差变更重要性、维修更换关键性、停产时间长短”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完全可以规定“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1、2、3次都可以接受。
( F6 W5 I6 \+ v( c3 r 2、那么对于法规规定“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按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应该理解成如果没有“重大偏差变更、重大维修、长时间停产”现象,应当“按生产工艺每个生产工艺每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而且尽可能在“正常生产产品的批次之间”进行“最差条件”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7 B, V3 {% Z, e! D4 U1 A 3、周期性“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最差条件,仍然要满足前面说的各种条件!3 Y1 q5 U8 ~2 S
那么,以下条件,可以不认为是“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中的“最差条件”:
& {4 o$ D z# n+ A% [) N 1、设备、器具、组件……刚刚做完清洁、消毒、灭菌(SIP),即开始微生物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这不是最差条件,这是最优条件。
) q- U6 k& M8 j9 N2 S 2、无菌物料、药液实际灌装前在储罐中保存没有达到最长时间,或者模拟灌装过程没有涵盖最长保存时限。
3 q! f8 `7 X$ ~: i 3、无菌环境刚刚进行完清洁、消毒、灭菌,即开始微生物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这不是最差条件,这是最优条件。, f/ w# [5 W- d) o8 a
4、还有,HVAC系统刚刚更换过滤器、设备刚刚进行日常的维护维修,理论上都不算“最差条件”,因为这些情况都属于“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3 _: A$ u, `8 L3 d; r! t7 h 但是很多时候微生物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时间点的选择,大家还是没有考虑这么多,也不可能同时兼顾各种最差情况的同时出现。
+ ]" d0 `7 P1 q+ D1 M7 B+ S 我们通常见到的是,为了保证无菌工艺验证(微生物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成功,大家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创造“最最优化”的无菌生产条件(根本不是最差条件),根本不去考虑可能存在的“最差条件”!
( Y7 z! l3 l$ h3 f0 o/ N
q- G; Q6 v, P4 _, e- Y+ W
2 C6 E7 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