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局] 2017 CDE伊布替尼胶囊审评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8-1-5 12:3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布日期:
20171229
栏  目:
主  题:
伊布替尼胶囊
内  容:
伊布替尼胶囊审评概述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CLL/SLL)是一种恶性血液病,中老年发病多见,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为特征。该疾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每年发病率为4/100,000, 在亚洲人群中该疾病相对较少见,年龄校正的年度发病率低于0.5/100,000。CLL/SL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分子和细胞遗传特征在中国与西方相同。对于需要治疗的、年轻或体质较好的CLL/SLL患者,化学免疫治疗(CIT)是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是老年患者以及出现合并症的患者常常无法耐受。与一线治疗相比,复发/难治性患者的预后更差。有17p13.1染色体缺失(del 17p)的患者,或者经含嘌呤类似物方案治疗后无法获得缓解或短期缓解的患者,接受现有的标准治疗后,往往疗效较差。中国的该部分患者治疗选择有限,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套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MCL)是一种罕见的、不可治愈的B细胞恶性疾病,它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MCL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估计低于1/100,000,在欧盟为0.45/100,000,在美国为0.51-0.55/100,000。在中国,MCL的发生率约为每年1,000例新增病例,占所有新增NHL病例的6%左右。在复发/难治性MCL的临床治疗中,迄今为止我国只有硼替佐米一种药物获批。对于接受硼替佐米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MCL患者,目前尚无确定的治疗方案,存在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伊布替尼是全球首个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该品种于2013年11月首次在美国批准上市,适应症为复发/难治性MCL,并于2014年2月又获得复发/难治性CLL新适应症。本品于2014年10月在欧洲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CLL/SLL患者。目前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批准。本次在中国批准上市的适应症为,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推荐剂量为CLL/SLL 420mg每日一次,MCL 560mg每日一次。根据患者个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进行剂量调整。
    支持本品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CLL/SLL上市的主要依据是全球注册的关键研究PCYC-1102-CA和研究PCYC-1112-CA,以及在亚太地区开展的III期研究PCI-32765CLL3002。
试验PCYC-1102-CA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Ib/II期试验,共入组48例复发/难治性CLL患者接受每天420 mg的给药方式,独立审查委员会根据修订版国际工作组CLL标准评估总体缓解率(ORR) 和疗效持续时间(DOR)。结果显示,ORR为58.3%95% CI:43.2%,72.4%),均为部分缓解。DOR的范围为5.6至24.2+个月,到研究临床截止日期,伊布替尼组尚未达到中位DOR。
    试验PCYC-1112-CA 是在欧美及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支持国外上市的关键III期研究,该研究采用随机、多中心、开放性的设计,在复发/难治性CLL/SLL患者中对比伊布替尼与奥法木单抗的疗效。共纳入391例患者,其中127例为17p缺失的患者,主要终点为独立审评委员会(IRC)判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与奥法木单抗组相比,伊布替尼组受试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HR=0.22,95%CI:0.15, 0.32)。总体生存期(OS)的分析显示,伊布替尼显著降低了受试者的死亡风险(HR=0.43,95%CI:0.24,0.79)。伊布替尼组的ORR(42.6%)较奥法木单抗组(4.1%)显著提高。
试验PCI-32765CLL3002是在亚太区域开展的一项在复发/难治性CLL/SLL患者中比较伊布替尼与利妥昔单抗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III期研究。共计入组160例患者,其中134例患者来自中国,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判断的PFS。结果显示伊布替尼组死亡或进展风险降低了约80% (HR=0.197,95%CI:0.107,0.364)。ORR在伊布替尼组显著提高,达到45.3%,而利妥昔单抗组为5.6%。研究PCI-32765CLL3002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研究PCYC-1112-CA一致。
对亚太研究PCI-32765CLL3002中20例复发或难治性CLL或SLL中国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评估。中国受试者的PK特征与其他人群相似。
    支持本品复发/难治性MCL上市的主要依据是全球注册的关键研究PCYC-1104-CA和PCI-32765MCL3001研究。
试验PCYC-1104-CA研究是一项关键性II期、开放性、单臂多中心临床试验,共111位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MCL患者进入该研究。患者每日一次口服伊布替尼560 mg,直到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安全性问题。研究中的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ORR。研究结果:ORR 为65.8%(95% CI:56.2%,74.5%),完全缓解率(CR)为 17.1%,部分缓解率(PR)为 48.6%,中位DOR为 17.5个月(95% CI:15.8,未达到)。
试验PCI-32765MCL3001是一项随机、III期、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估了本品对既往至少接受了一种治疗的MCL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入组了280例受试者。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伊布替尼口服给药组或坦罗莫司(Temsirolimus )静脉给药组。主要疗效终点是IRC 判断的PFS。与坦罗莫司给药组PFS(6.2个月)相比,伊布替尼组可显著延长曾经过治疗的MCL患者的PFS(14.6个月)。伊布替尼组的ORR(71.9%)较Temsirolimus组(40.4%)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伊布替尼组患者和Temsirolimus组患者相比,疾病进展或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约57%(HR=0.43,95%CI:0.32,0.58)。
    在安全性方面,临床试验中, CLL或SLL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贫血、腹泻、骨骼肌肉疼痛、恶心、皮疹、青肿、疲乏、发热和出血;MCL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是腹泻、出血(如青肿)、疲乏、骨骼肌肉疼痛、恶心、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和皮疹。在中国患者观察到的总体安全性特性与国外试验结果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综上,目前复发/难治性CLL/SLL和复发/难治性MCL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本品可以获得显著的肿瘤缓解,PFS延长,生存期延长,安全性可以接受。本品在我国批准上市,将更好地满足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11 05:59 AM , Processed in 0.075911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