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局] 2017CDE--维莫非尼片审评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8-1-5 12:3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布日期:
20170417
栏  目:
主  题:
维莫非尼片
内  容:
维莫非尼片审评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在欧美日等国均被定义为罕见病;亚洲发病率显著低于西方,现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发病率仅为0.48/10万(美国21.6/10万)。转移性黑色素瘤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IV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4.6%。BRAF突变与黑色素瘤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中国患者突变率约24-28%),据估算中国每年BRAF V600 突变的III /IV期黑色素瘤患者不足千人。
    自1972年达卡巴嗪在美国FDA获批用于黑色素瘤治疗,过去近40年该治疗领域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直至2010年后陆续有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Vemurafenib)、MEK抑制剂(trametinib,cobimetinib)以及肿瘤免疫治疗(Pembrolizumab,Nivolumab)等在欧美获得批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5年生存率超过18.2%)。中国现有标准治疗仅有达卡巴嗪,缓解率较低且没有数据显示其能够改善总生存期,存在显著毒性(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乏力等)。
    维莫非尼为罗氏制药公司研发,2011年8月在美国首先批准上市,截至目前已在包括美国、欧盟和瑞士等全球90多个国家获得上市批准,“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能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本次在中国批准适应症为“维莫非尼适用于治疗经C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BRAF V600 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用法用量为“960mg,口服,每日两次”。
    支持该品种在中国批准上市的主要临床试验数据为全球关键III期研究NO25026(一线治疗)、II期研究NP22657(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及一项中国患者I期研究(YO28390)。
    研究NO25026是一项随机、对照、开放设计的全球关键III期研究,既往未接受过针对晚期疾病化疗的BRAF V600突变阳性无法切除/转移性黑色素瘤( IIIC/IV期,AJCC)患者随机接受维莫非尼或达卡巴嗪治疗。研究共入选675名受试者,其中包括维莫非尼组337名,达卡巴嗪组338名。研究结果显示确认ORR 57% vs 9%,中位OS 13.6 vs 9.7个月,HR=0.70 (95% CI: 0.57, 0.87),中位PFS 6.9 vs. 1.6 个月,HR =0.38 (95% CI: 0.32, 0.46),维莫非尼组具有统计学显著的临床获益。
研究NP22657是一项在至少接受过一次既往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进行的II期、单组、国际多中心研究。共入选132名患者,其中49%的患者既往治疗失败的次数≥ 2,中位随访时间为6.87个月(范围0.6至11.3个月之间)。主要终点——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经确认的最佳总体缓解率(CR + PR)为52%(95%置信区间:43%,6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6.5个月(95%置信区间:5.6,未达到)。在30%的患者中,观察到基于RECIST 1.1判定的疾病稳定。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95%置信区间:9.5个月,未达到),6个月生存率为77%(95%置信区间:70%,85%)。中位PFS为6.1个月(95%置信区间:5.5,6.9),6个月PFS率为52%(95%置信区间:43%,61%)。
    研究YO28390是一项在中国患者中开展的I期、单组临床研究,包含一个PK队列(N=20)和一个扩展队列(N=26)。由研究者评估,经确认的最佳总体缓解率为52%(95%置信区间:37%,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9.1个月(95%置信区间:7.4,未达到)。在46%的患者中,观察到基于RECIST 1.1判定的疾病稳定。中位PFS为8.3个月(95%置信区间:5.7,10.9),中位总生存期为13.5个月(95%置信区间:12.2个月,未达到)。中国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基本与在高加索人人群中观察到的特征一致,中国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到的疗效与在高加索人人群中观察到的疗效基本一致。中国患者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与达卡巴嗪中国历史数据相比有显著提高(52% vs 3.7%)。
    安全性方面,维莫非尼治疗最常见不良事件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包括脱发、皮疹和光敏反应。III期研究NO25026中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10%并且发生率大于对照组达卡巴嗪两倍的其他不良事件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cuSCC)、皮肤乳头状瘤、关节痛、头痛、味觉障碍、发热、外周性水肿、肢体疼痛、肌痛、食欲下降、腹泻、角化过度、脂溢性角化病和皮肤干燥。中国患者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综上,维莫非尼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能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明确,安全性可以接受,对于BRAF突变转移性黑色素瘤这一发病率极低、预后差、国内现有治疗手段有限且效果较差的恶性肿瘤,该产品在我国批准上市,将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http://www.cde.org.cn/reviewDe.do?method=showFAQ&id=1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10 08:29 PM , Processed in 0.098628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