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有一个项目,CRO报价比预期的高出200多万,仔细看报价细节,检测部分设定为“游离+结合”(即总),比预期费用贵在结合药物部分的检测。' K" q5 v& U; R! R: P
因为记得游离药物比例分数通常不会发生变化,测定总的药物浓度或者游离药物浓度影响不大,遂与CRO进行沟通,CRO给出的答复是国内几年前已经有一个品种做过生物等效试验了,参比选择的也是原研,方案中检测部分设定的是“游离+结合”,报价和方案设计参考以前的。
+ H- V- r9 C& v) q2 s& K
! x/ `7 H' o3 ] |' ~$ r
4 Z$ Z( @/ c- h/ f2 v 本着为地主家省些余粮的原则,不得不去搞了一些事情。& L! z- V6 |9 d" L; B
①查找国内文献,发现已经做过BE的同品种发表了BE试验结果,结论内源性物质并不会对游离或者结合药物浓度产生影响;
& N% k z" g: d2 p4 O, b8 u+ T ②查找WHO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发现原研厂家正好开发了基于本品种的复方制剂,做过BE试验,方案设计中只检测了游离药物浓度(共查到三个BE试验,另外两个并没有明确检测部分是游离药物还是结合药物,注册平台也未给出试验结果);
: B3 C# F1 `; } ③查找国外文献发现另外两个BE中的一个发表了试验结果,详细描述了试验结果和试验设计细节,还是只测定了游离药物浓度。
5 ]( s7 w, M. c7 d5 U9 R0 K! g! s8 B9 C3 o
最终方案检测部分确定,只测定“游离药物浓度”。
, O: x: Y2 y4 t) f& O, k( a; P0 [7 K: @' I. S0 P _* E! F8 j, f
/ o9 h0 k' U. d& Z' \; C$ w, h4 @4 l& z; N- h
4 Z! }. R8 J( k& U8 w/ }
1 w; N/ \; z) S: Z9 y4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