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秦卫华
“虽然加速审批与标准审批的临床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充分评估替代终点是否能够可靠替代标准程序需要完成的临床终点,或设置多个替代终点,以避免片面性”
美国FDA于1992年设立了加速审批程序(Accelerated approval)。在一些新药的标准审批程序上,尤其是抗肿瘤药或抗HIV药,企业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临床终点,FDA也必须通过这些长时间的临床试验判断药效,从而批准或拒绝新药上市。而加速审批程序中,可通过被称为“替代终点”的临床终点,判断是否可以允许药物上市。
准备好资质认定
FDA需要对加速审批的资质进行认定。获得资质的标准是:用于治疗严重病症,通常比现有治疗药物具备有意义的优势,并证明对替代终点有效。对预测临床终点存在合理性和可能性,或对不可逆发病率或死亡率产生的作用能够更早做出评估。另外,要求企业提交促销资料副本加以审评;必须开展所有要求的批准后的临床试验;确认并阐述预期的临床获益或对不可逆发病率、死亡率的作用;受制于“加快撤销”,即一旦发现严重副作用马上撤市。
比如2013年被批准上市、称为抗乳腺癌药物重大进展的T-DM1,其加速审批的申请就曾因没有达到认定标准而被FDA驳回而走标准审批程序。Ⅱ期临床试验中,T-DM1可令晚期女性乳腺癌的肿瘤缩小1/3。相关企业在2010年提交了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要求加快审批,但当时FDA拒绝了。FDA专家称,T-DM1的临床试验结果不能满足加速审批的标准,因为不论对高表达HER2的乳腺癌患者效果怎么样,乳腺癌治疗的其他很多临床选择并没有在T-DM1的临床试验中被包括,FDA因此无法判断比较。2013年经过Ⅲ期临床试验后,T-DM1获得FDA批准用于HER2高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但如果T-DM1的研发在早期就能按加速审批的认定标准要求来设计,很可能更早上市。
选对替代终点
加速审批程序是基于替代终点的评价。替代终点是一个标识,可以是生物标记物、生化数据、实验室测量数据或体征,能合理地预测临床受益。这些生物标志物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临床疗效终点有直接临床相关性,它能代表或预测长期的临床结果或终点的潜力。该终点之所以被称为“替代”,是因为它仅是一个建议的短期方案。选择可靠的替代终点是希望长期的终点目标将得以实现。
例如,用于治疗肝癌的药物是为了治疗癌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明确达到这个终点,临床研究需要多年持续的监测和评估。通过长期观测得到的结果固然可靠,但时间长、费用高。如研究证据显示,新药可缩小肝肿瘤,肿瘤缩小是一种癌症得到有效治疗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可以作为一个替代终点。
另外,由于这只是短期方案,不能完全代表长期使用的观测数据,FDA还规定,通过加速审批程序上市的新药必须完成后续的临床研究,即上市后的Ⅳ期临床研究。根据研究数据,FDA将再评估该药是否继续在市面上销售或者撤市。
在争议中完善
加速审批程序也存在争议。一是替代终点有时未能完全反映药效。据测评,约有10%的抗肿瘤药物在上市后证明不如替代终点观察到的疗效,达不到审批新药的要求而退市。这样一来,使用了这10%的药物的患者可能就没有得到应得到的有效治疗;二是通过加速批准程序批准可能无法识别致命的副作用,换言之,替代终点的临床研究没有能够发现长期使用造成的副作用。
笔者以为,虽然加速审批与标准审批的临床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充分评估替代终点是否能够可靠替代标准程序需要完成的临床终点,或设置多个替代终点,以避免片面性。同时加强毒理研究,设立毒副作用的标识,用以在短期内合理地评估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标准临床试验的误差。
原标题:给加速新药审批一个科学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