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2015-4-3国内、国际市场信息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5-4-3 21:2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EMA将开展快速审批计划 首批入选名单公布在即
  发布日期:2015-04-03  来源:生物谷
最近欧洲医药管理部门EMA也终于在这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EMA最近宣布将开展有条件优先审批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一些药物疗效显著的药物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医药研发者们缩短审批时间。
对于生物医药公司来讲,药物研发还不是最烦心的事情。在经历了数年的临床研究后,当研究人员将获得的珍贵数据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后却迎来了一段漫长的审查期才是让公司最为抓狂的事情。众所周知,当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新药或许在下个月就会被竞争对手所取代。因此,在新药审批层面上缩短时间是所有公司占领市场的关键!
在这方面,美国FDA已经走在了世界前面。从2013年起,FDA先后通过突破性药物疗法认证、审批绿色通道等方式为在美国上市的新药提供了多种便利途径,这也使得一些市场急需的药物能够以最快、最安全的速度到达临床治疗中。
最近欧洲医药管理部门EMA也终于在这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EMA最近宣布将开展有条件优先审批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一些药物疗效显著的药物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医药研发者们缩短审批时间。
EMA的管理人员表示,目前EMA已经接到了58个希望进入该通道的药物申请,相关管理人员将从中筛选出8个候选药物作为首批使用该通道的待审药物。虽然EMA并未透露这些药物的名称和拥有者,但是EMA的官员表示这些药物涵盖了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多个新型疗法领域在内,涉及到了癌症药物和罕见疾病药物等。
EMA加速审批计划主要是根据公司递交的临床研究数据对新药的使用人群进行严格的限制,随着药物使用人数的增多,在获得足够的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后再逐步放开对药物的限制。EMA相信,利用这种方式,管理人员将能够兼顾药物审批速度与药物安全性两方面。
详细英文报道:
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 is preparing to step up itsconditional approval initiative to cut the time and data needed to bring newdrugs to patients. Having received applications to enter 58 drugs into theprogram, EMA has seleced a treatment based on genes, cells or tissueengineering as the first candidate to advance to the next stage.
EMA has so far declined to name the company or drug involved in the firstmeeting to discuss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initiative, which is scheduled forApril 7. What we do know is that EMA will be sitting down to discuss anadvanced therapy, the umbrella term the regulator uses for medicines based ongenes, cells or tissue engineering. The potential for such treatments to make amajor difference to health outcomes in underserved patient populations meansthey are ideal candidates for EMA's program, but in the long term the regulatorhas broader ambitions for its initiative.
"I think this is a way of working that is applicable to manydrugs," Tomas Salmonson, chairman of the EMA's Committee for MedicinalProducts for Human Use (CHMP), told Reuters. The first crop of 8 productsselected by EMA to advance through the program also includes experimentaltreatments for cancer and rare diseases. Each of the 8 drugs could win approvalin restricted patient populations on the basis of unprecedentedly slim datasubmissions, after which the label will become less and less restrictive asmore safety and efficacy information accumulates.
The shifting of the burden of evidence generation from pre topost-approval is part of a Europe-wide rethink on the balance between speed andsafety. EMA is leading the agenda at the continent level, but member states,notably the United Kingdom, are pushing their own initiatives. Novartis ($NVS)became the latest company to advance to the first stage of the U.K.'sfast-track scheme this week when its lung cancer drug Zykadia was named aPromising Innovative Medicine. Receipt of the status is the first of two stepsin the U.K.'s Early Access to Medicines Scheme (EAM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赛诺菲/默沙东Gardasil 9EMA批准
  发布日期:2015-04-03  来源:生物谷
本周默沙东和赛诺菲两家公司迎来了一个复活节"大礼包"!几天前欧盟医药管理部门EMA刚刚批准了两家公司开发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Gardasil 9,并计划将其提交至欧盟委员会进行审批。
本周默沙东和赛诺菲两家公司迎来了一个复活节"大礼包"!几天前欧盟医药管理部门EMA刚刚批准了两家公司开发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Gardasil 9,并计划将其提交至欧盟委员会进行审批。
Gardasil 9是现有同名疫苗的进阶版,这种疫苗除了包含老版本疫苗抗6111618型乳头瘤病毒以外,还增添了对3133455258五种亚型乳头瘤病毒的保护能力,而数据显示这五种乳头瘤病毒导致了约20%的宫颈癌病例的发生。
默沙东公和赛诺菲为推动Gardasil 9可谓是不遗余力,两家公司此前向EMA提交了四项研究数据以证明这种新疫苗对上述九种病毒亚型的有效性,同时开展了一项有超过23000人参加的研究证明了这种疫苗的安全性。基于上述数据,EMA最终才送出了自己的祝福。
此前美国FDA已经于去年的12月份批准了这种疫苗的上市,今年二月份美国CDC下属的专家委员会也做出了建议批准该疫苗上市的决定。
两家生物巨头对收获欧美两大市场的通行证自然是喜不自胜。赛诺菲公司的发言人表示Gardasil 9的上市将标志着预防乳头瘤病毒的新时代,这种疫苗将会把这九种病毒亚型的感染降低80%之多!
按照协议规定,默沙东公司将获得Gardasil 9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权,而赛诺菲公司则垄断了欧洲市场。此前FDA批准这一疫苗时有分析人士预计该疫苗的年销售额将突破19亿美元之多,而此次EMAGardasil 9的祝福无疑又会使这一数字节节攀升,这下两家的CEO恐怕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笑出声来。
详细英文报道:
Merck's ($MRK) new-and-improvedGardasil is making headway in Europe withthe word late last week that 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 hasrecommended the jab against 9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nd will sendits blessing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Gardasil 9 was recommended by the EMA for routine vaccination against HPVtypes 31, 33, 45, 52 and 58--which cause nearly 20% of cases of cervicalcancer--as well as types 6, 11, 16 and 18, which the original Gardasil blocked.The vaccine, sold by Merck in the U.S. and Sanofi Pasteur MSD in Europe,immunizes against the most HPV types of any available vaccine, Sanofi Pasteursaid in its release.
"We anticipate that, if approved, Gardasil 9 will represent a majorstep forward in HPV prevention. Gardasil 9 has the potential to help preventover 80% of genital cancers caused by HPV and to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of the9 HPV types," Dr. Jean-Paul Kress, president of Sanofi Pasteur MSD, saidin a statement.
The EMA based its decision on four main studies testing the vaccine'sefficacy against all 9 HPV types; safety was evaluated in more than 23,000people.
The recommendation will be sent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o decide onEU-wide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With European Commission approval, pricing andreimbursement negotiations can take place with member nations.
The FDA approved the jab in December 2014, and now with the CDC's Advisory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blessing in February, Gardasil 9 can beused on a large scale against HPV in the U.S.
Such advancements are likely welcome news to Merck and Sanofi Pasteur. Asof the FDA's approval, analysts expected the jab to bring in peak sales of $1.9billion per year, though that will come at the expense of its predecessor.Leerink Partners analysts have estimated that sales of the old vaccine willsink to just $525 million in 2018 after reaching $1.83 billion in 2013; at onetime, forecasts for Gardasil went as high as $10 billion, but sex-related stigmaand other factors dampened those sales hopes.


3、中美药审报告第一季解析:哪些新药值得期待?原创 2015-04-03 刘姹 [url=]医药经济报[/url]

  热热闹闹的2014过去了,著名医药网站FiercePharma公布的“2014年全球制药巨头营收TOP15榜单”显示,因创新原研药的销售暴增,亦或是所倚重的重磅药专利到期等缘故,巨头榜单的排位发生了变化。
  吉利德、安进、梯瓦等的成功上位源于各自独家畅销药的良好业绩表现。吉利德的丙肝药自不必多言,梯瓦多发性硬化症药物Copaxone去年全球销售额高达42亿美元亦是博人眼球,而安进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长效剂型Neulasta去年销售额更是高达58亿美元。
  创新药物钱途如此诱人,那么2015年第一季度,各大药企又有哪些药物的获批落地值得期待?
美国
审批信息分类数据
  2015年前三月,FDA公布了853条审批信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可放大图片)
  其中1月份245条审批信息,包括NDA(新药申请)214条、BLA(生物制品申请)3条、ANDA(简略新药申请)28条。这其中包含31条批准信息,批准信息最多的药品是VALSARTAN(缬沙坦,ANDA),共计包括迈兰等9家企业获批;另外还有4条临时性批准信息,其余为标签变更、补充临床数据等相关信息。
  2月份共计311条审批信息,包括NDA 273条、BLA 7条、ANDA 31条;这其中包含28条批准信息,11条临时性批准信息,其余为其他相关信息。
  3月份共计297条审批信息,包括NDA 264条、BLA 15条、ANDA 18条。这其中包含22条批准信息,5条临时性批准信息,其余为其他相关信息。
重点关注3个新药
  总体来看,2015年第一季度共批准7个新分子实体和5个生物制品。
  此次化学药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联合制剂的阿维巴坦(Avibactam)的获批。阿维巴坦是可与酶可逆性共价结合的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已上市的3个同类品种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相比,作用更强、范围更广,对A类、C类和部分D类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显著。该品与头孢他啶等药物联用时,能够恢复或增强抗生素的活性,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获批的生物制品中,山德士公司的Zarxio值得关注。它是在美国获批的首款生物仿制药。其仿制对象是安进公司的非格司亭(商品名:NEUPOGEN),非格司亭最初于1991年获得FDA批准,临床上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Zarxio被批准用于与非格司亭相同的适应症。2013年12月,安进非格司亭的美国专利到期,这一年其全球销售达到13.98亿美元。
  而Unituxin则标志着首款专门用于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治疗药物的获批。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形成于不成熟的神经细胞。这种疾病通常起始于肾上腺,但还可能在腹部、胸部或脊柱附近的神经组织发展,通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此类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一。通过积极治疗,该病也只有40%~50%的患者有长期生存的机会。Unituxin通过提供一种治疗选择满足了一个关键的需求,可以延长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患者的生存期。2010年,该药因其适应症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近期通过优先审评方式获得批准。
中国
11个新药批文
  经过2014年创新狂欢后,国内今年一季度在药物批文上再次发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可放大图片)
  米内网药品审评数据库显示,截至3月31日,国内药企共获得70个生产批文(生物药不含预防用制品),其中1月份共获得36个批文,2月份20个,3月份14个;70个批文中有36个批文涉及的是补充申请项;而新获批文为34个,其中中药和生物药批文各2个,其余为化药批文。在34个新批文中,11个为新药批文,涉及9个品种。总体来看,山东和四川获得批文较多。
申请生产3个亮点
  国内药物注册方面,也是看点多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可放大图片)
  进口注册方面,可重点关注的是1月申请生产的勃林格殷格翰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利格列汀二甲双胍。利格列汀是2011年5月FDA批准的新分子实体,2012年1月利格列汀二甲双胍也获得了批准;利格列汀进入中国是在2013年。此次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申请生产,相信年内应该很快获批上市。由于利格列汀的专利要到2023年才到期,其在中国市场还有数年的时间来独占耕耘。勃林格殷格翰的另一个含利格列汀的复方制剂GLYXAMBI(利格列汀+empagliflozin)在2015年1月又获得FDA批准,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市场也有机会见到它的身影。作为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市场,这种情形会不断在中国上演。
  国内新药注册品种方面,申报生产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引人注目。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具有单查尔酮苷类结构的化合物,是红花药理功效中最有效的水溶性部位。红花是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跌扑损伤等症。药典从2005年版开始就规定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红花中的代表性活性成分来进行含量测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花黄色素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氧等作用。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红花黄色素注射剂在销售,是红花的有效部位,即水溶性查尔酮类混合物。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单体,在红花黄色素中含量较高并具有明显的药理效应,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因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刘姹(米内网研究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5-4-3 21:31:42 | 只看该作者
【快讯】昆明制药正式更名为昆药集团2015-04-03 [url=]医药经济报[/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5年4月2日,昆药集团更名申请通过相关部门审批,正式获得新营业执照,原“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标志着昆药集团朝着国际化发展目标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站在一个全新的事业起点,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
昆药集团启动并推进全新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早有先兆,2014年,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昆药集团完成了组织架构改革,正式建立倒三角模式;同年,昆药集团首次涉足糖尿病领域,开发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庆华教授研发的拥有国际和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糖尿病一类创新药;在并购领域,昆药集团与平安证券、兴业银行以有限合伙形式成立昆明诺泰医药产业并购基金,致力于挖掘优质投资、并购标的资源;不仅如此,昆药集团大股东定向增资昆药12.5亿元,用于收购北京华方科泰、投资中药现代化建设等项目,此举将使昆药集团拥有青蒿素业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全球最大的抗疟药原料药生产基地,并成为全球品种最全的抗疟药品供应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国际抗疟药市场的龙头地位,促进昆药集团“内生 外延”双轮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据公司制定的最新发展战略,未来昆药集团将发展成为以植物药为重点、以心脑血管治疗领域为核心,逐步扩展至慢病领域的国际化企业。作为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昆药集团品牌发展战略也随之启动。早在2013年,昆药集团就启动了全新VI系统的设计与升级;2015年3月,昆药集团完成新商标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4月获得全新营业执照;在此之前,上交所公告显示,昆药集团的证券简称已由“昆明制药”变更为“昆药集团”,股票代码600422不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新标识 正式启用
随着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的推进,昆药集团全新标识正式亮相,企业环境系统及办公事务系统已全面更换完毕。昆药集团全新标识以蓝绿两色为主色调,蓝色代表蓝天与科技,绿色代表绿地与自然,没有封口的方块向上,体现企业至高至上,积极进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新标识的启用,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及国际化定位,预示着昆药集团将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化企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产品升级 全新包装陆续上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新VI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产品包装设计,在经过反复讨论与修改后,最终于2015年4月正式与消费者见面。在设计风格上,新包装依旧保持了原包装的简约风格,但在文字和图案设计上更为简洁明了,高端不失清新,无论美观度还是识别度,都大大高于原包装,符合昆药集团一贯的国际化风格和路线。

包装设计是一个视觉系统工程,是品牌形象设计的延续,也是消费者认识一个品牌的开始。好的产品包装形象不仅能带动产品的销售,还能让消费者在视觉上产生共鸣,记住品牌。昆药集团产品升级变装后,科学、严谨、精确的产品属性更加突出,统一的包装设计风格也更加契合品牌面向未来,走向国际化的发展理念。

品牌发布会将于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
目前昆药集团已完成VI系统的更新升级、企业更名、商标注册等系列准备工作,公司品牌发布会将于2015年5月在上海举行,届时昆药集团将以全新的品牌形象正式亮相于大众视野,进一步完善品牌与产品的整合,为昆药集团下一步的国际化发展目标铺平道路,让昆药的品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也让昆药的名字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昆药集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5-4-3 21:30:39 | 只看该作者
4、【品类】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新药叫好不叫座?原创 2015-04-03 樊平 [url=]医药经济报[/url]

  根据GBI research的数据,全球2型糖尿病用药市场将以每年10.2%的速度增长,预计至2019年,市场总额将达到388亿美元。
  未来,新型胰岛素类药物、GLP-1激动剂、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将成为市场主流。2013年全球最畅销的糖尿病用药包括来得时、捷诺维、诺和锐、优泌乐、诺和力、诺和平和Janumet,均属于以上类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市场相当可观
  根据2013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版“全球糖尿病地图”统计报告,目前全球20~7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8.3%。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委宁光教授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同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报告则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6%。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30年来,中国权威的糖尿病患病率数据为:1980年1%,1994年2.5%,2001年5.5%,到2007年,杨文英教授的报告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激增至9.7%,当人们惊呼中国糖尿病预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时,新的数据再次被刷新。30年超过10倍的增长,尽管一定程度上缘于检测水平的提高,但更多还是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将逐步扩大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
胰岛素类
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增长迅猛
  在医药市场总体增速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医院终端增长乏力,但糖尿病用药市场依然保持较高增速。从样本医院数据来看,2014年上半年样本医院糖尿病用药市场同比增长10.8%。较高的增长速度也并非人人欢喜,增长的份额基本被新型胰岛素类似物、DPP-4类和GLP-1类占据,部分类别不增反降。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糖尿病治疗用药选择正在改变和升级,预计这一趋势未来3~5年将更为显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传统观点认为,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属于非首选治疗手段,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比如,很多人认为一旦“沾染”胰岛素,就无法“戒断”,将胰岛素等同于激素。同时,胰岛素给药不便也是非常大的问题,传统胰岛素普遍需要每日多次注射,给患者造成了不小的痛苦。此外,皮下注射也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掌控,尤其大量患者是生活不便的老年人群。新的治疗理念中,胰岛素使用的地位日益提高,而注射笔的使用及更具优势的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开发上市更是增加了胰岛素使用的机会。
  根据样本医院2014年上半年的数据,胰岛素类药物已经占据糖尿病用药市场36%份额,增长速度高于口服药物。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胰岛素类药物的增长呈结构式增长特点,传统的胰岛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胰岛素和单组份胰岛素销量都出现了萎缩,但新型胰岛素却保持了高速增长。2014年上半年,新型胰岛素增速达到15.89%,高于同期糖尿病用药市场增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超短效胰岛素两强相争
  临床使用的新型胰岛素按照作用时间分为超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其中超短效和长效胰岛素是目前研发和市场热点。超短效胰岛素主要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其特点是吸收速度快,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所以它主要是用来替代餐时胰岛素的,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超短效”也意味着作用时间短,更少影响患者。
  超短效胰岛素国内市场主要呈现出诺和诺德的“诺和锐”和礼来的“优泌乐”两强相争的局面,两个产品样本医院销售额分别为1.89亿元和0.67亿元。赛诺菲的谷赖胰岛素“艾倍得”上市时间较短,目前销量较少,而甘李药业的仿制赖脯胰岛素同样销售平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效胰岛素新品萌动
  长效胰岛素目前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两个品种。甘精胰岛素的原研方为赛诺菲,其产品“来得时”是全球最畅销的糖尿病用药,年销售额超过70亿美元。“来得时”进入中国时间较长,通过多年的医患教育,长效胰岛素治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包括长短效联合治疗,“来得时+二甲双胍”等联合用药方案使用非常广泛。根据样本医院数据,2014年上半年长效胰岛素领域最畅销的依然是“来得时”,销售额为1.66亿元。
  “长秀霖”是甘李药业研制的甘精胰岛素生物类似物,于2005年获批上市。长效胰岛素治疗费用普遍较高,而“长秀霖”相对于“来得时”更低廉的价格无疑更有助于市场扩大。近年,“长秀霖”所占份额明显扩大,样本医院2014年上半年用药金额为0.38亿元。
  地特胰岛素是更新的长效胰岛素制剂,为诺和诺德的独家品种,商品名为“诺和平”,样本医院2014年上半年用药金额为0.35亿元。
  除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之外,超级长效胰岛素德谷胰岛素也已经在中国进入了Ⅲ期临床研究,更长的作用时间无疑将冲击现有长效胰岛素的市场份额。
口服糖尿病药
阿卡波糖依然坚挺
  尽管胰岛素在一二线城市的糖尿病用药市场已经占据较大份额,但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依然是经济、实用、便利的治疗方案。随着国家对糖尿病等慢病关注度日益提高,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支出比例大幅提高,也使得糖尿病用药市场向基层市场转移,医保目录品种尤其是基药目录品种增速迅猛。新版基药目录中的糖尿病用药品种包括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其中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都是临床常用的糖尿病用药。
  阿卡波糖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糖尿病用药的头把交椅。作为α-糖苷酶抑制剂的代表品种,该药在不影响空腹血糖的同时,还能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特别适合于东亚人群。此外,由于该药基本不吸收入血,不良反应轻微,故特别适合于早期单纯餐后血糖高的患者。根据样本医院销售数据,2014年上半年阿卡波糖销售额为3.64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基本与糖尿病领域持平。其中,原研药拜耳的拜唐苹占据78%。从销量来看,阿卡波糖增长依然迅速,由于医保控费的因素,拜唐苹部分份额被国产阿卡波糖替代。国产阿卡波糖包括华东的“卡博平”和绿叶宝光的“贝希”,同比增长都超过20%。
二甲双胍仍是经典
  二甲双胍是经典的糖尿病用药,从处方量角度来看,二甲双胍无疑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糖尿病用药。传统观点认为,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平稳,且不容易出现低血糖。研究进一步发现,二甲双胍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甚至还可能预防部分代谢相关癌症。最新的国内外指南都将二甲双胍定位为一线治疗用药,并且可以与绝大部分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联用。市场方面,二甲双胍近年来始终保持高于领域的增速,2013年同比增长17.1%,201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1%。原研药百时美施贵宝的格华止一直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其销售额占据83%。国内企业尽管厂家众多,但尚无任何企业的份额超过5%。
格列美脲保持高增速
  格列美脲是长效磺酰脲类降糖药。磺酰脲类药物降糖机理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故降血糖效果确切,但部分该类药物容易出现低血糖副反应和体重增加,同时,长期刺激胰岛细胞也可能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加速降低。格列美脲属于第三代磺酰脲类药物,与传统磺酰脲药物相比,该药作用平稳,每日一次给药方便,不容易出现低血糖,故在磺酰脲类市场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格列美脲依然保持较高增速。与二甲双胍类似,格列美脲依然是原研药赛诺菲的“亚莫利”独大,10余家国内企业的格列美脲尚无法占据10%的市场份额。
格列奈取代磺酰脲类
  目前磺酰脲类的市场逐步被格列奈类取代。与磺酰脲类药物相比,格列奈类药物较少出现低血糖反应,且由于其对胰岛细胞的刺激更短而有效,故对于胰岛细胞的影响更小,近年该类药物市场增速较快。
  2012年以后,格列奈类药物的高速增长逐步趋缓,不过依然高于领域增速。2014年上半年,格列奈类药物同比增长11.6%。格列奈类药物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其中诺和诺德的诺和龙(瑞格列奈)、诺华的唐力(那格列奈)和豪森的孚来迪(瑞格列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新型糖尿病药
  新型的非胰岛素治疗药物主要包括GLP-1激动剂、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其中SGLT-2抑制剂尚未在中国上市,故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新型非胰岛素糖尿病用药均为GLP-1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共7个品种。
DPP-4抑制剂外企独大
  DPP-4抑制剂是较早进入中国的新型糖尿病用药,已经有一定市场基础。与另一类药物GLP-1激动剂机理相似,但由于口服给药,相对而言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少且普遍轻微,但降糖作用不强,一般需要联合治疗。
  在中国市场获准销售的5个DPP-4抑制剂包括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都是跨国药企的专利产品,国内企业尚未进入该市场。
  默沙东在DPP-4抑制剂领域为领先者,其产品西格列汀“捷诺维”是全球最畅销的口服糖尿病用药。该药进入中国市场最早,2010年就获准在中国销售,2014年上半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达到2011万元,同比增长26.7%。
  百时美施贵宝的沙格列汀“安立泽”是第二个在中国上市的该类品种,2014年上半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为1233万元,同比增长104.5%。
  此外,勃林格殷格翰的维格列汀“欧唐宁”样本医院销售额为835万元,同比增长87.2%。
GLP-1激动剂规模尚小
  GLP-1激动剂进入中国的时间早于DPP-4抑制剂,不过市场规模尚小。首个获批在中国上市的GLP-1类药物为礼来的艾塞那肽“百泌达”,其于2009年就已进入中国。不过,每日注射给药两次颇为不便,加之其降糖效果不强,需要联合用药,这使得产品上市后并未得到市场认同。
  阿斯利康开发的长效艾塞那肽已经获得FDA批准,该药可以每周注射一次,将有助于市场推广。目前市场推广较好的是2011年进入中国的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诺和力”,该药每日注射一次。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认为其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优于艾塞那肽。诺和力2014年上半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为1083万元,同比增长33%。
增速高但未成为主流用药
  尽管新型糖尿病用药增速远远高于传统药物,但市场规模还非常小,同类产品缺乏特质差异,尤其是DPP-4抑制剂扎堆上市,未来竞争将非常激烈。同时,此类药物的定价普遍太高,在短期内该类药物尚不可能进入医保的情况下,过高的价格将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用药选择。
■本报特约撰稿 樊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8 07:09 PM , Processed in 0.098015 second(s), 19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