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学分析] 同写意42期“优秀药物分析总监之路”培训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6-4-10 16: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5年下半年,是政策迭出的半年,各种消息一波又一波,让药企研发人员应接不暇;悬崖边上,药企怎么整?是一蹶不振还是重新思索、重新出发?

记得有句名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当各种的风暴过后,所有的政策都指向一个问题:提高我国药品质量;11月份的同写意第41期 “优秀药物分析经理之路”面对刚需,直击痛点,给大家梳理了如何紧跟国外要求和标准,从样品测试向质量研究阶段迈进,从简单的基本功,再到杂质谱分析研究、溶出曲线比对,一路摸索前行。讲课的大咖们翻越过无数的险峰和陷阱,用自己的经验教训让听课人员事半功倍。
8 k2 u5 ]3 p' t0 H+ g! {( ~作为一个非专业质量研究人员参会,对于大咖们精心准备的案例,建议直接到现场聆听!我从另外的角度来讲一下自己的感想:! i3 w  e; b" s* D; l
) S7 M- j, T* J9 H2 f3 I9 i6 s9 @
   一、侧重实战,与时俱进:指导在新形势下的药物分析总监,如何走出困惑,直面挑战:( F# d- s, Q- J
   1、分析总监在研发过程中的使命、宏观思维和研究策略
* o1 C% u3 h3 H1 L% T( [    分析总监在药物研发质量中起的是灵魂作用,不仅要自赋使命,还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自身专业过硬,能解决难点、痛点,还要提升分析工作在团队中的地位;不仅需要对新药研究全流程进行系统管理,还要有持续不断的团队打造能力;
6 s& _  I! x# u; Z4 W  l( R- G 6 t$ N6 U; D# g9 O9 J
   2、分析总监需要知道什么?6 |& e# M  A6 F% @. K  B& r7 H
指导原则:2 M- n2 C  w& Y3 @
ØICH 指导原则 (美国、欧盟、日本)
9 n* `' _  r6 {' tØEMA 指导原则 (欧盟)' Q  ?% X9 B4 _: @: D* |1 x3 `
ØFDA 指导原则 (美国)
5 R( B* d9 R# D+ r2 XØTGA 指导原则 (加拿大)
8 y3 A! R6 ?- a; q: p' ~. W& `ØTPD 指导原则 (澳大利亚)
' n6 n7 F  q/ p  g: t  _ ; g& F- t; }8 D# s/ b# n; G, ~
   3、重点需要知道什么?
( _3 Q9 K7 M/ h, ~ØQuality (Q),
% z+ d- z: i  i$ ]Ø Safety (S),
$ ^% R& X+ L4 h& B8 Q+ g& y+ \$ z& RØ Efficacy (E),+ T, G0 F* {" g2 I7 s7 a1 |* l
Ø Multidisciolinary (M)$ `7 c$ U8 @! ^0 w; v
$ `% N9 k* d% H9 o4 n9 {- K. s
4、作为分析总监,您能回到下列问题吗?
( k" N3 }) u% ^5 }, Y  o  N/ t  各种指导原则的掌握(ICH等);
0 z( I4 s9 z* i3 M) f  Y% z  SOP、培训、法规文件的执行;
1 F: _, o3 L  P" y: O  分析方法
( t# X' m% t) @  杂质谱:
% S2 H6 @8 y4 Y. ?4 ?4 `7 C+ F  质量标准:) g" u+ Y/ Q  k! Y
  稳定性研究(物料平衡、货架期)?; p: ?/ s4 z- g1 ~
  理化性质:
  F5 f5 [5 h! y- [) f  研发过程中的质量设计、风险控制) V5 w* A. q* E

! `9 N5 w: J3 d1 s% K8 |: B4 D3 q二、什么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 T5 R/ K; N- m; \. j* }2 L肖博士神回答:傻子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它被转移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问题!: N9 C# |/ t; w& D1 T
为什么?
# B9 ^4 S' E. m2 L. _+ y* D傻子方法并非傻子能建立,它的建立需要科学系统地/ m- B( J" l5 V0 C8 p, M
研究一旦建立并通过严格的方法验证,任何稍有专业
1 S( [. V& g: k背景的人都能够按照方法操作而不会出任何问题。
7 k1 |9 z/ N8 ]! u3 C& U  i
  M) y- g' P* g: A$ f三、案例实操
# f3 M) X: l% n$ c# I# f1、案例Ia: 片剂物料平衡缺失的研究(原研药-NDA前). J6 t2 O" y% S" K! k
国产:pKa1 = 2.8, pKa2 =9.6
5 N3 {% h4 i1 G. I1 c湿热条件下(40oC/RH75)含量下5%而有关物质小于1%;其它条件有不同程度的物料平衡问题;7 c4 X" [, R: l* N) ~3 l8 f
问题:原方法并未发现含量减少相应的有关物质!
0 t2 n1 u* K# G- ?3 P解决方案:
& Z* g5 c5 h5 a8 y1)研究模型体系的建立:自制充分量的相关样品(因少量的稳定性样品无法满足系统研究的需要),24 小时就能产生和实际稳定性样品相关的降解产物。发现乳糖原来是造成API降解的因素啊!
% v% p4 @; Q, T/ g2)制剂中的杂质来源分析:
$ J# B# p; [! ka) 重点关注点制剂产生降解物产生的途径:与辅料或包材发生反应;与辅料或包材中的杂质发生反应;
7 x* Q& Y; T4 w6 ]  a) m* `5 Kb) 下述杂质已被研究:原料药本身(包括在湿热、光照、酸碱条件下降解);已涵盖于在API质量研究中;2 h; g$ T* ]6 g, i. |% h6 ?/ B
c) 辅料或包材带来的杂质;
* |" D) l3 Z! v, ?* y3 r1 S5 s3)用LC/MS 研究主峰坡周围的杂质峰
5 Z) l" s4 S4 v& J: S. M1 [4)用新的方法(酸性条件)先将整个峰坡与主峰分开
3 W7 x. b" L* x% M: @! `5)再用慢梯度将整个峰坡“Hump”分开
8 t( e4 A8 E3 m: ~; k1 ]6)用上述方法来比较含量和有关杂质的结果,进一步优化色谱条件;# ^# U: g& p7 `! T2 w
7)问题解决;/ ^0 t9 W- C2 a! G* w
6 Z. F% W/ _8 Y- |2 H7 b  L+ P& p
2、碱性药物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挑战以及改进方法(原研药-早期)/ Q) ~1 y3 @" B8 B2 _% @5 x
1) 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 H5 a. t' T  m7 d( ^% ?
a) 药物的来源:~70% 碱, ~ 20% 酸, ~10% 其它对于常见的反相柱:仍有~ 50% 硅醇基是没有被反相填料材料覆盖;
& L* n' P  s8 y" _! ^b) 质子化的碱和硅醇基的离子相互作用' ]+ V" [# F' q4 }& F6 X
        BH+ + SiO−M+ → SiO−BH+ + M+
+ ?6 n5 Z' M; R: b) Kc) 游离碱的保留由三方面决定:
" z2 `+ J1 n+ c' R5 Y* F! v        k = kRP+ kIX+ k*RP k*IX( k. F+ R2 h( B" k  E+ l
d) 液相色谱学基础知识(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ird Edition,Lloyd R. Snyder, Joseph J. Kirkland, John W. Dolan)
. X! i# Y  K. e: K* q9 Be) 碱性药物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挑战以及改进方法(The Challenges of the Analysis of Basic Compound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ome Possible Approaches for Improved Separations David V. McCalley , J Chromatogr A,1217 (2010) 858-880)
$ E4 g" s4 o# y3 N, n! E% E2) 现象:上-中性条件:API 与N-甲基化杂质无分离;下-酸性条件: API 与N-甲基化杂质完全分离;
/ h9 M1 h% R: d- H3 J4 g! ]8 J3) 各种问题:
6 h9 F4 W: g, C/ qa) 相同的中性色谱条件(流动相和固定相)下等度和梯度色谱图的比较UV @ 230 nm为什么洗脱次序颠倒了呢?而在酸性条件(方法2)下:API(碱性化合物)的严重拖尾现象?9 o* c3 ]1 d' o9 q% X( a* d) h' a5 \
b) 猜测:是由于硅醇基作用的拖尾现象吗?显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v$ A; c! F1 J/ H  A, x2 {& M
c) 为何只有碱性化合物(API)随样品量增加而拖尾,但中性化合物(甲苯,Toluene)却未见此现象?
8 Y1 k* h1 e0 r$ A* `- \+ J0 T; A3 T4) 需要解决的问题:# n( k. ]! z0 @& O( Z% D3 K
    既然此AQ 柱属于未封端类型的,有可能是造成峰拖尾的罪魁,那为什么还要坚持用它作为主要研究的柱子直到最终建立高选择性、高柱效的方法呢?$ V  \  Y. S" N( x
a) 高水溶性化合物和相应的杂质分离需要AQ 柱碱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甲酸系统)的分离是最常见的色谱条件;
5 [6 V% t; e# l* t. ob) 碱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的拖尾的原因(区别于我们常见的碱性化合物在中性条件下的拖尾现象);
0 m6 g! p' `7 y8 a( rc) 对于本项目最佳分离的pH范围;1 o) @* y9 z. J9 O7 E+ C
d) 离子强度对于柱效的影响(弥补甲酸的离子强度低的弱点);
5 x+ s( p* x' B3 w7 ]5) 研究小结
7 ^- \4 {) e  g0 M7 R5 |Ø 酸性流动相条件下碱性化合物样品常有负载低的问题;
; S( k! L! W' y. S& }- d. `Ø 磷酸盐缓冲液(10mM)在pH 2.3和pH 7.2时峰形没有什么区别,因此硅烷醇基的相互作用不是样品超载的主要因素;
! g, A* J# n+ g' N5 f7 N& ^Ø 增加流动相的离子强度提高负载能力和效率。氯化铵的加入是一个便捷的方法来增加离子强度而不改变pH值或增加基线噪声,是一种提高在低pH值碱性分析物的色谱行为的一种方法;
. H! |5 J5 l, G2 m$ w, q9 ZØ 通过DryLab优化并进一步验证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UHPLC方法8 P- Q" ?: ~# B# ^: V+ c1 r' p. i& h

* G+ y" E9 B  A; ~0 z) h: d' v6 Z四、严谨敬业,使命所系
/ T0 ]5 a5 i; X2 {    以上内容是我从肖博士460多页PPT摘选出来,凝聚了他职业生涯的精髓,是一个新药研发分析大咖的呕心之作。/ E' h) v7 |# z" b6 u
    药品质量是分析的魂魄所在,在药品研发的拐点,正好是修炼内功,蓄势待发的好时代,除了磨刀霍霍之外,还要积极学习,同写意的现场课程更精彩!
. |+ [" b) `* h/ }" b8 P" l7 j$ T2 {1 U, m4 @: _&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orgchem008 发表于 2016-4-10 19:20:30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有录音和课件就好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emy0714 发表于 2016-4-10 16:55: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xiaojun86 发表于 2016-4-10 16:48:26 | 只看该作者
任重道远,学习的空间大大的。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8-11 06:34 PM , Processed in 0.111600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