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CTD,通用技术文件)是药品注册文件提交时所用的格式,CTD成为在ICH成员国申请人用药上市的统一标准。本平台编者对仿制药(ANDA)申报中的CTD格式与内容进行了梳理,详细描述了CTD每部分应包括的信息,对仿制药开发和申报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汇总参考。 : Z4 X. F6 V! J3 b+ N$ N) N
4 d6 J- ~3 j# Y' o
【CTD】模块组成
: s; \% S0 r# x5 o, s$ a6 M9 s$ o" M( V! V. x0 z! @+ c0 G/ Z
模块1(M1):行政信息 模块2(M2):CTD概述 模块3(M3):质量部分 模块4(M4):非临床研究报告 模块5(M5):临床研究报告 1 V& H5 ^$ D$ H9 T
6 I9 M! d# C$ {. b
' u3 n! d: S. S* @8 {
M1:行政信息 ! q7 [5 ~) B8 ]8 s- M0 W
- T! L1 O$ y1 L V: \
1. 申请表和封面信 (1)包括完整的、已签名的申请表FDA 356h:列出涉及的所有厂址,每个厂址的联系信息(包括电话及传真),合适的话,详细描述每个地址负责的检测项目(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所要求的信息fda将拒绝受理); (2)GDUFA缴费表(3794表); (3)封面信(附件B提供了建议的封面信模板):仿制药的法律依据、参比制剂以及联系方式; (4)临床实验合规性声明3674表 。 5 `% y' ~2 ^1 S( z% g. |3 c/ P
2. 行政信息 (1)U.S.代理机构的委任书; (2)现场检查副本声明; (3)未聘用FDA禁令人员声明; (4)临床研究人员与申报人之间无密切商业利益的财政证明(FDA表3454或3455); (5)专利信息和专利声明:列举每一项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布的专利声明(参比制剂的原料药、制剂、或用法专利),包括到效期以及是否有儿科独占权,及儿科独占效期。每一个专利都要提供一个专利声明(符合其一即可)。
# r8 S/ {+ B) R" R第一类声明:声明橘皮书中没有任何与参比制剂相关的专利信息; 第二类声明:声明橘皮书中所列与参比制剂相关的专利已过期; 第三类声明:声明橘皮书中所列的参比制剂相关专利过期时(过期之后 才会寻求ANDA批准); 第四类声明:声明该专利是无效的、或者ANDA药物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如果提交第四类声明,必须同时声明会通知专利持有人和原研厂家专利挑战
* u5 x# n6 S- }
3. 索引 申请者应递交DMF持有者提供的授权信LOA,声明其索引DMF的权利。
5 P' E8 n1 k2 V' T( v* M
4. 其他函件 (1)若要求一个商品名,应提供商品名申请。并另外提交一份商品名审核的电子申请; (2)必须提供RLD的信息,包括RLD的名称、NDA或ANDA号、申请持有者: (3)提供RLD信息,如果仿制药与RLD的活性成分、剂型、规格或给药途径不同,或使用FDA指定RLD以外的其他产品作为RLD,或使用已撤市的产品作为RLD,需FDA批准后才能递交申报资料; (4)提供环境评估报告、环境影响声明、或豁免声明; (5)豁免体内BA或BE的申请。
$ _# B# F* x8 D; e8 F& G5. 标签 (1)仿制药标签设计稿;每个规格及包装大小的容器和纸盒标签跟RLD的平行对比表,标记及标注所有差异; (2)以文本型PDF格式、Microsoft Word格式和SPL的格式提供仿制药说明书。FDA鼓励申请者参考和使用标签QBR模板开发产品说明书和标签,对于QbR的答复应尽可能体现在1.14.1.5部分; (3)仿制药说明书与RLD说明书的比较; (4)RLD的医生说明书、患者说明书、用药指导,及(适用的话)每个规格和包装尺寸的容器标签和纸盒标签; (5)若RLD具有REMS(风险评估与缓解对策),则与RLD保持一致。且有与RLD一致的用药指导和患者说明书;适当的话,ANDA的REMS使用单独的信息分享系统确保用药安全,依据505-1(i)(1)(B)豁免的除外。 % U# R0 Y9 B U( ^; e& g, c
: d+ v. Q$ X) l" p2 Y+ z% E
M2:CTD概述
5 O; ^+ v5 `+ L: I) o1 b$ m
# X. g! H2 ?/ P$ w/ W+ @' n1. 质量概述总结QOS (1)提供仿制药的化学、生产和控制(CMC)概述。包括原料药部分2.3.S和制剂部分2.3.P。2.3.S部分应包括制剂中的每一原料药的信息。 (2)申请者应根据QbR模板撰写这部分内容(FDA发布的QbR-QOS 包括:溶液制剂、速释固体口服制剂、湿热终端灭菌产品的无菌保障设计, 以及控释胶囊剂和速释片剂的QOS例子)。 (3)FDA建议QOS递交文本格式为MS Word 和文本型PDF文件。若递交扫描版的PDF复印件,FDA要求同时递交MS Word文件。 3 \) O5 w8 D% s/ M
2. 临床信息概述 证明生物等效性的关键数据概述,包括BE试验设计、体内外BE试验及体外溶出试验的结果。申请者应对所有的试验进行概述,不管试验是否通过。FDA网站上提供了相应的表格模板,申请者应以Word和PDF格式提供完整的BE数据汇总表。 另外,应提供体内BE研究总结报告和/或数据。 * ]* f6 Z8 w3 a5 {2 {
- l& X$ h) p) h( ~+ C M3:质量部分
0 Z3 x% [* O$ e* d* ~0 J* ^* C0 `1 |2 y
1. 原料药部分(3.2.S) 包括了药物产品中原料药的CMC信息,若使用了一种以上原料药,应提供每一种原料药的CMC信息。
! G$ c3 B6 K: G0 K# D1 k1 _( p9 Z该部分包括以下章节: 3.2.S.1包括命名、结构、一般特性。该部分不能引用DMF; / Z5 b9 |* |9 s4 c4 s
3.2.S.2每个原料药生产商相关的信息: (i)名称、地址、代理商信息、职能、DMF号、CFN、FEI或DUNS号、cGMP和/或禁令声明书(Debarment Certification); (ii)对于无菌制剂的无菌原料药,3.2.S.2.2部分应包括无菌工艺和所有的过程中控制(IPC),3.2.S.2.5应包括原料药的无菌工艺验证。
* F: i6 m; G1 V6 ?3.2.S.3 关于API表征的相关信息。FDA建议以表格形式列出原料药中的杂质、限度及相应论证;
/ J, d( j. f/ ?( B3.2.S.4 所有关于原料药控制的信息: (i)质量标准。包括检测项、可接受标准和方法来源,以表格形式呈现。无菌原料药应同时提供微生物的质量标准。 (ii)分析方法的描述(药典方法和/或内控方法)。无菌原料药应包括微生物分析方法的描述。 (iii)分析方法的验证。完整的验证/确认报告、对照品和供试品的光谱/色谱图、API可获得性声明。无菌原料药应有微生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iiii)用于制剂注册批生产的原料药批分析数据,包括原料药厂家和制剂厂家提供的COA。
& _3 V. B! H9 g [* u( m; t3.2.S.4.5质量标准的论证。
# Y8 Y4 _0 q" _3.2.S.5 标准品或标准物质的信息。单纯参考DMF是不够的; , d! N$ L8 ]8 w* z
3.2.S.6包装系统信息。对于无菌原料药,应包括对其包装系统的描述以及对包装系统完整性的验证; " D( @7 i0 }* I& R
3.2.S.7 稳定性相关信息。包括原料药复验期或有效期。
: y) i$ D/ Y, b. i1 O; k9 Q2. 制剂部分(3.2.P) 该部分应详细描述产品的信息。对于需复溶产品,应有单独的3.2.P模块来描述所用稀释剂的信息。 , d V7 `0 J& c
该部分包括以下章节: 3.2.P.1 制剂成品的描述与组成: 1.制剂中每一成分的定量组成和功能,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和process aid。 2.产品的物理性质(尺寸、刻痕等),并与RLD对比。 3.处方成分的质量标准(如USP,NF);染料、矫味剂和印刷墨水的组成。 4.依据Inactive Ingredient Database提供辅料的安全性用量(每剂量或每单位剂量)和论述(建议列表论述)。 5.尽量将成分的百分比含量换算为mg/剂量。 6.说明或论述最终产品出现的任何过量投料或过量灌装的信息。 7.计算铁元素的最大日摄入量,或提供符合21 CFR 73.1200的声明。 8.证明仿制药使用的稀释剂在定性和定量组成上与RLD相同。 9.若产品中使用了Aspartame,计算每剂量单位中苯丙氨酸的量(21CFR 201.21); 10.对于含有钾钙、镁、和/或钠离子的OTC药物,按照最大剂量计算钾钙、镁、和/或钠离子的摄入量。 11.对于含有乙醇的制剂,计算无水乙醇的量(体积百分比) 12.含有钠离子的抗生素:计算每片/每个胶囊或每单位剂量中的钠离子含量。 13.对于无菌制剂,应对内包装系统的每个 组件进行描述。 14.论述仿制药与RLD的辅料种类或用量的差异不会影响制剂的安全性或有效性。 & i' v, n0 b5 I% w
3.2.P.2 制剂成品开发信息: 1.药物开发报告和微生物属性(无菌制剂的包装系统完整性检测报告)。多剂量无菌制剂、单剂量或多剂量包装的无菌制剂或无菌制剂的散装形式,要提供抗菌效力检测报告。 2.对于使用前需复溶(或稀释)并有一定储存期的无菌制剂,应提供微生物研究支持复溶或稀释后的稳定性,应在最差条件下(储存时间、稀释剂、使用条件等)进行研究。证明在特定储存条件下,外源微生物不会增长(一般情况下,增长不大于0.5log10认为不增长)。 ) h* ?) E& E$ i9 ~' |% ]! ~5 i: I
3.2.P.3 制剂成品生产信息。 1.生产商信息:名称和完整的地址、代理商的联系信息、职责、cGMP证书、CFN,FEI或DUNS号 2.批处方信息:各成分的用量,包括生产过程任何阶段使用的process aid(建议列表给出注册批与商业批批量的定量比较)。若有过量投料或称重调节,应指出并进行论述。 3.生产工艺和控制的描述: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描述、商业批生产记录和包装记录(上市包装)、产品是否为无菌制剂的说明、重加工声明。 4.关键步骤和中间产品的控制:注册批的数据(可接受标准和结果)、注册批和商业批生产的控制和设备的对比、暂存期信息。 5.工艺验证信息:对关键物料属性、关键工艺参数的评估,以符合放大生产要求。
0 g5 e& W( g4 A7 Z3.2.P.4 辅料控制信息,包括辅料来源和级别(比如,是药典或非药典辅料): 1.质量标准,包括复验期和辅料生产商或供应商的COA; 2.分析方法描述; 3.分析方法验证的数据; 4.质量标准制定的论述:制剂生产商的COA、溶残声明、BSE/TSE,和三聚氰胺证明(若有)。 / W# C% ~ f* n$ w; L' O! O
3.2.P.5 制剂成品控制的支持性信息: 1.制剂质量标准:列表说明检测项目、可接受标准和检验方法来源。对于无菌制剂,应有无菌或细菌内毒素的标准 2.分析方法描述(药典/内控):无菌制剂包括无菌、细菌内毒素等的检验方法的描述。 3.分析方法验证:完整的验证/确认报告、标准品和供试品的光谱/色谱图、制剂成品可获得 性声明(包括产品批号和规格)。无菌制剂应包括无菌和细菌内毒素等分析方法的验证。 4.制剂成品所有批次和/或所有规格的注册批COA 5.杂质的表征信息。 6.质量标准制定的论述,建议列表指出制剂中的杂质信息及其限度制定的论述。 9 x% j3 ^+ @ B5 H- |1 }) l9 J
3.2.P.6 标准品或标准物质的相关信息。 " j% T- u2 U- M/ k- G- \
3.2.P.7 包装系统相关信息: 1.包装系统的概述,包括树脂信息、包装系统各组件的技术图表/图纸,是否有儿童锁、cap/ferrule overseals 上的标记信息(USP<1>注射剂通则); 2.包装系统各组件质量标准和检测数据; 3.包装系统的结构图和尺寸; 4.符合USP<661>和<671>的检测数据, 对于塑料包装系统的液体制剂,应提供浸出试验和/提取试验; 5.供应来源和供应商的地址; 6.对于管制原料药,应描述包装系统的tamper-evident性能(21 CFR 1302.06 ); 7.对于OTC药物,证明包装系统符合21 CFR 211.132 的要求。 4 _) N* @" O2 ]9 X
3.2.P.8稳定性相关信息: 1.制剂成品的稳定性和结论:稳定性方案、上市包装产品的有效期、大包装(bulk packaging)的有效期、 储存温度; 2.批准后稳定性方案和稳定性承诺:若申请者和制剂生产商为不同实体,二者均应提供稳定性承诺;对于无菌制剂,应提供微生物的分析方法和检验计划,如包装系统完整性、无菌、细菌内毒素和微生物限度等; 3.稳定性数据:加速,长期稳定性数据,必要时,还需提供中间条件稳定性数据、检验批次的批号、稳定性开始的日期、实际取样检测的日期;对于液体或半固体产品,至少应提供反映最差储存条件(放置方向)的加速稳定性数据。该部分也可包括以下信息和数据:复溶制剂(如注射剂和/或复溶粉末和/或药物混合物)使用期稳定性研究、热循环研究(冻-融/加热-降温试验)、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期稳定性研究,若滴注器作为容器密封系统的一部分,应提供药物与滴注器的相容性;以上研究仅需进行一次。
4 S8 A7 Y2 ` `' R9 q8 l3. 附件 对于无菌产品,应提供外源物质安全性评估的附件。
" k7 j7 j# a- S1 S3 {) Q2 z0 Z4. 区域信息 3.2.R部分包括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的区域信息: 1.注册批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注册批次的所有原料药批次、辅料批次和包装材料批次的内控COA和厂家COA。应计算批次平衡率和标签平衡率,计算理论收率、实际收率和包装收率。 2.可比性方案; 3.方法验证包。 ' `: J& w' _- [' A4 [& ]8 n
5. 参考文献 提供申请中引用的所有文件的副本(包括已发表的文章、官方会议纪要、其他法规指南和建议等);建议提供的文件为文本型PDF格式。 + d. ?% Z; B$ @/ j8 {" A
7 G1 n& [% j( V+ P1 z1 H2 h
M4:非临床研究报告 ) I0 I& Q& P8 O; [
h2 x& k9 @7 Z# R6 M8 W8 _1 a) uANDA申请不需提供该部分信息。 ! T7 Y Y9 n* W) T
* E9 L4 \! {+ ^* I4 S) b M5:临床研究报告 + d2 J. m: e0 |2 h) G2 U
3 j: Z/ d9 P9 ?' T, S; J2 M所有支持和证明仿制药与RLD生物等效的临床研究报告信息。eCTD应制作每个BE试验的STF目录。临床研究报告信息包括:
4 Q# |( H* |" e/ g7 _0 l& {1. 完整的实验数据 (1)以表格形式列出递交的临床研究信息 (2)临床研究报告及相关信息: (i)BA和BE研究报告,如空腹试验、进食试验; (ii)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报告,如溶出数据对比。具体的溶出对比数据应在体内外相关性部分提供,溶出汇总表在m2.7提供; (iii)生物分析报告和分析方法。若一个方法用于多个研究中,则应提供一次方法描述和验证,各个研究中可引用。
. j6 x# D+ m5 Y" \2. 参考文献 BE报告所引用的文献,包括刊发的文章、正式会议纪要、其他法规指南或建议。QOS或M5.3各个技术报告所引用的重要文献也在该部分提供。 本文关于ANDA CTD申报内容与格式的要求不适用于仿制药收费要求、药物主文件(DMFs)、ANDA缺陷回复、变更补充申请。 附:CTD模块3目录 3.1. Table of Contents of Module 3
; y7 o' R$ `. K1 l | 模块3的目录 0 r2 l! |7 a! X9 A" M9 I9 Z
| 3.2. Body of Data
N5 y4 o3 Q3 d- W | 主要数据 (名称,生产厂家)
; J8 c6 Y5 R0 g$ i/ s | 3.2.S.1. Drug Substance
! q6 Q# p) S' Q6 j | 原料药
6 m" Q5 o/ {/ |/ H | 3.2.S.1. General Information ) I( K! e, A$ ~5 T2 p
| 基本信息 , q2 s% l2 M& ~+ T
| 3.2.S.1.1. Nomenclature
- n0 ?) i( F3 [4 ^8 @$ F. P | 药品名称
9 _# c3 J8 l' j4 S | 3.2.S.1.2. Structure
2 [/ F8 M) J: l5 `$ X' E | 结构 ( s5 N7 H, C7 |+ |& b( h
| 3.2.S.1.3. General Properties
. q# \4 _/ A2 F% S | 理化性质 2 L/ g) n; H, c% K8 C2 }% _
| 3.2.S.2. Manufacture
* n2 `# D- J" k3 p | 生产信息 2 q4 u* f+ q: Z# U; e
| 3.2.S.2.1. Manufacturer(s)
9 v2 }7 @3 O2 j* q4 _& t" z | 生产商
+ e. ?1 W1 i( p; g/ |3 Q% y4 w* I | 3.2.S.2.2. Description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Process Controls , Z2 d/ [+ b% Q2 F7 I
|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 ) y+ U$ f8 m: [0 k: n
| 3.2.S.2.3. Control of Materials
7 `$ ?. {& F3 u6 h: u2 L; m. B$ ^) S | 物料控制 9 N2 x( A' ^5 ^
| 3.2.S.2.4. Controls of Critical Steps and Intermediates K9 H6 B) B' {7 @
| 关键步骤及中间体的控制
4 z- v+ B3 Q i | 3.2.S.2.5. Process Validation and/or Evaluation
% v3 {: `/ k4 V. ` | 工艺验证和评价
. T$ S# c9 |( {8 _8 a | 3.2.S.2.6. Manufacturing Process Development - E; A3 H3 G' P: Y
| 生产工艺的开发 9 r- o2 \9 W: G, _! O T
| 3.2.S.3. Characterisation
/ @- R; u1 \$ R# m- ^ | 特性鉴别
" ^+ k4 N) G7 _ | 3.2.S.3.1. Elucidation of Structur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 v0 O; R$ c% m8 [ Q
| 结构和理化性质解析
" `* x# @' E- d6 B0 | | 3.2.S.3.2. Impurities
& r8 P8 b# Y; `5 k! |0 E | 杂质
: |4 M5 U+ {& L7 G" O% ] | 3.2.S.4. Control of Drug Substance 6 U7 W9 ^. s. q# x
|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2 {9 E8 c# h0 Y* t% ?
| 3.2.S.4.1. Specification
* R: G' `9 b6 V* }" q3 _$ e+ Q | 质量标准
2 ?" e3 v' d8 d5 L, z1 C7 J) `4 B | 3.2.S.4.2. Analytical Procedures
2 K/ v6 S. f9 U3 z | 分析方法
) S( b2 A9 m# b5 @ | 3.2.S.4.3.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 M; A; K8 q5 n2 D' e5 `1 C
| 分析规程的验证 1 L, u: b2 O5 B; J7 R. H6 O
| 3.2.S.4.4.Batch Analyses 2 Y2 V% h1 j* g4 P* c& P8 h
| 批检验分析报告
3 A: z! T2 _" F1 q0 g- H" ] | 3.2.S.4.5. Justification of Specification
" f; A+ \) Y/ @9 a+ O | 质量标准制定正确依据 4 e1 P+ `) U! c5 f$ o+ {2 n, M; e
| 3.2.S.5. Reference Standards or Materials
R( R6 ?1 G! i: S8 Z# h- e | 对照品 3 B. y! q9 y3 |! @: W3 D1 j: c
| 3.2.S.6.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
5 y) X7 _- m% p: s | 包装材料和容器
, W& s. _" D, q+ L | 3.2.S.7. Stability
( P7 R7 j9 ]& |" ?; l6 Z | 稳定性 * C- u$ r7 V! b6 A) }" h+ z
| 3.2.S.7.1. Stability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7 a0 V2 B) O. v w7 u
| 稳定性总结
- o* `4 h$ W+ P0 o+ E | 3.2.S.7.2. Post-Approval Stability Protocol and Stability Commitment $ }3 d( V9 K1 _4 y4 }5 ]. ?7 c
| 上市后稳定性试验承诺和稳定性方案
- U" a, o! x1 _* p# m | 3.2.S.7.3. Stability Data
0 k2 P3 w! C, L9 D; r) b | 稳定性数据 9 K8 k. d- t! b" [4 G
| 3.2.P. Drug Product & ?. O3 w: V3 M6 c& Y" g3 c5 j
| 药品制剂
2 g8 K3 I2 S/ x# K/ ? | 3.2.P.1. Descrip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Drug Product 4 ?0 J+ g) w$ C6 H; o y1 Z
| 产品组成的描述 6 ^/ ^9 z4 A" o, g2 y
| 3.2.P.2.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 r8 C! ]4 N) p6 I' J3 g
| 产品开发 & S, a# m6 @5 E; X) @
| 3.2.P.2.1. Components of the Drug Product
& G# s- Y( [4 F | 药品制剂的组分
/ L; N6 `' u0 U; h% B6 j* K, S | 3.2.P.2.1.1. Drug Substance & R) u2 w) v. D K0 \
| 原料药
5 x2 S, h8 i: E% S! b | 3.2.P.2.1.2. Excipients
5 O. u1 ~9 f% a5 T9 f | 辅料 : f3 a% C: \1 v+ o' G6 e, Q5 S
| 3.2.P.2.2. Drug Product ( C: y" U* \7 n l' Q
| 药品制剂的组分
* {" z3 P3 ^# {) Q# F7 S | 3.2.P.2.2.1.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3 T: S& T2 |+ h. b9 Y | 处方开发 1 L" ^0 F5 ~$ p A
| 3.2.P.2.2.2. Overages 2 Z3 {1 Y0 p9 ^9 Q% q
| 增加主药投料量 * _8 `4 g f2 Z5 J$ L8 `
| 3.2.P.2.2.3.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 w' T1 D: g; R! r: N- H
| 理化和生物性质
: K" ?8 e& v# q6 z* o | 3.2.P.2.3. Manufacturing Process Development ; V$ {0 {7 Z. X9 ]$ _; [4 t7 j
| 生产工艺开发
# u# j1 Y2 z/ D3 R2 h1 ^7 @ | 3.2.P.2.4.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
; P2 n' s9 ^: \& v$ _ | 容器和密封件系统 5 e: P3 m7 h, D3 M U/ N
| 3.2.P.2.5. Microbiological Attributes + _+ i$ Y, v& r4 n: P3 T
| 微生物特性 3 ~' L8 E9 G- r; Q
| 3.2.P.2.6. Compatibility 0 u% I F1 T7 m! _
| 相容性 & z- q* @% V% f' z; e2 D1 Y
| 3.2.P.3. Manufacture / N. O- H3 q8 ~( z3 C4 ~
| 生产
j% w- ~. h1 O: r | 3.2.P.3.1. Manufacturer(s) 1 S' x8 E/ o8 Z3 H; q8 A
| 生产商 5 @( T1 {) f/ x0 i" n- U3 N
| 3.2.P.3.2. Batch Formula : q8 Y- o4 L8 x
| 批配方
# `6 P0 `3 s4 K$ t9 ^$ A, t1 q0 N) E | 3.2.P.3.3. Description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Process Controls 2 `" `" A% S% l- a. B6 \) B
|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的描述
" H) z6 i6 I$ P3 b6 l2 t6 g | 3.2.P.3.4. Controls of Critical Steps and Intermediates ( k/ t8 t5 W: a, r/ v
|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控制 * x- r2 j, [9 p
| 3.2.P.3.5. Process Validation and/or Evaluation
5 W. u8 U- u% ^% L" w& @ | 工艺验证和评价
& m" F+ T( B$ o8 ]2 g" d | 3.2.P.4. Control of Excipients
! Z4 B" d3 R1 C6 p0 P$ j | 辅料的控制
: g9 g& R ^7 I/ Y8 H) q) {0 [ | 3.2.P.4.1. Specifications 5 c, p. g% x( k1 w4 E( y- o
| 质量标准 ! J1 @+ }8 P# u
| 3.2.P.4.2. Analytical Procedures ( M8 r8 I0 e- e6 Q0 y5 {
| 分析方法 2 t0 P: U, Z( e/ H
| 3.2.P.4.3.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 O) s' Q5 x! A* s
| 分析方法的验证 , z& i9 P9 ^: r0 i. d
| 3.2.P.4.4. Justification of Specifications
9 P$ @$ b- z: x" z6 U | 质量标准制定正确依据 7 p) n0 ~9 z. h5 `' j
| 3.2.P.4.5. Excipients of Human or Animal Origin
2 I0 ~' ?7 j' } | 人体或动物源的辅料 * n' w, K+ H2 ~6 H+ R1 }
| 3.2.P.4.6. Novel Excipients 3 p; q# x+ l+ u, T- E( c9 d
| 创新辅料 3 y- e; f* d/ |5 Z
| 3.2.P.5. Control of Drug Product
- o' @6 `$ R, Q( J8 p- g) Y- B | 制剂的质量控制
5 g* ]1 ^8 m6 p0 F3 }: P | 3.2.P.5.1. Specification(s) ( ^/ ?, f$ h8 k0 U, G
| 质量标准
" o9 s2 x) J7 P) A0 h5 q- } | 3.2.P.5.2. Analytical Procedures 0 G' `0 w/ X$ c+ j) D: u8 C
| 分析方法
$ w0 i$ g( p; v* v | 3.2.P.5.3.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0 @: e2 g9 f* p( @
| 分析方法的验证
C; A1 R! G2 W | 3.2.P.5.4. Batch Analyses
/ l. @' J9 X0 L | 批检验报告
+ r- k ~0 g- u; Q4 y | 3.2.P.5.5. Characterisation of Impurities 4 x' {+ a# S4 E: U. |7 n: W
| 杂质分析
. k' A! }. A4 N* L( h+ C4 k. b5 n | 3.2.P.5.6. Justification of Specification(s)
! ?% s9 J% l. P4 X | 质量标准制定正确依据 % z# M/ c$ C- _) S: `
| 3.2.P.6. Reference Standards or Materials * z: Y/ X! p. Z# W6 \6 [
| 对照品 & G( w% D5 @( H4 z- u( }, h
| 3.2.P.7.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 8 e. J$ h' w$ a/ R
| 包装材料、容器和密封件系统 5 v$ O& X+ v( d% s/ ^: w
| 3.2.P.8. Stability 5 X) [7 M# z- `% |$ u
| 稳定性
* y/ T$ F; V% H9 i- y& U | 3.2.P.8.1. Stability Summary and Conclusion
8 O! o3 f& i& N' _. N a | 稳定性总结 # Q3 m2 n) `* @! v; O' `3 F
| 3.2.P.8.2. Post-approval Stability Protocol and Stability Commitment ) k2 ^' K8 {- h# J9 Y3 G
| 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和承诺
" W& z) a( c/ Q5 y* j | 3.2.P.8.3. Stability Data ! m7 B1 s1 r4 F
| 稳定性数据
- x3 }1 |+ K4 K' ^% `' p( m; r8 ] | 3.2.A. Appendices $ N) K' [2 a" c c0 j ]; ~" W
| 附件
, J" u$ ?+ k j$ o V# S | 3.2.A.1.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2 y8 u$ O# b* s/ a* a4 J
| 设施和设备
+ P& m* ]( n1 L" p | 3.2.A.2. Adventitious Agents Safety Evaluation
. P2 Q) o" t$ `/ q- G( P6 T | 偶用试剂安全性评价 : G' B8 c! v/ E; y% O7 }
| 3.2.A.3. Excipients , `/ l$ }* x0 g* K
| 辅料
1 h" _6 {' h1 Z, Q, C) ~7 ?5 d5 S | 3.2.R. Regional Information
6 P! i) _& N/ f( r# F | 地区性信息
2 G ~. B6 ]: E7 G3 Q$ d- I! W5 J0 R | 3.3 . Literature References
2 I" a1 n6 T" Q% X5 I4 z( \# d | 参考文献 " H& U* X4 }3 Z( |! t
| , ~; T# ?! c% O4 s% a+ W+ L% K! U5 l/ b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