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A0 y* d: @: ?8 W" Z
艾叶 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 G( m, g2 h6 y; U
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 K9 p! w4 a7 C: U
B
) D: j, E1 \$ y+ m: K槟榔 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
( F* G. k% H: ?$ I2 K& E+ }7 B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 [' E" L& M6 x7 w* v7 W" l% S白果 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6 ` O/ W c- `- }0 C
浙贝母 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5 t+ O0 b1 m! \) d3 \$ x9 Z
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 a( M2 ~2 b% [
半夏 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g
* ]4 G. ?5 s: R薄荷 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 K1 j) v4 z# }$ h, g2 |/ C& d3 u
白术 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则可通泻。
6 Z! m) T7 n: T- ~; O! J+ ~C
: e6 y c" n' \+ S川芎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 S6 }) j: y+ V9 L& q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 L% l- l6 ]/ _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0 k* Q( F! |* u. }( F2 M+ @; N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h9 b, N, |1 |4 I7 ~' _& A4 f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g `) s8 o) G! e- V( ], z" a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 O0 B6 q6 p* B+ G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 B a- [6 Q8 X: |
蝉蜕 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B4 L, h N r5 H
柴胡 仲景"大\小柴胡汤"每剂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约112克),一剂分三服,每服约37克,我用柴胡汤每按此量用,没见有什么不良反应.前提条件是有柴胡证.5 @3 t) ~% O# v: P5 B1 {" j8 [ c( Y
多用解表,少用疏肝。9 D; B4 u, r$ U. G
2~5g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
* B' s* U7 O8 j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 ?! r; Z( \0 A k- F T
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
9 ~, X, I- B( W$ k7 S" ^0 t柴胡6克解肝郁,柴胡10 克升举阳气,柴胡20---30克可清热,
0 j) {0 |) a3 H4 t K- t* h9 ~$ `柴胡两钱以内升阳、四五钱入少阳透邪,六钱以上解太阳之表证,罕有一两以上用者。
: I* d: r: ?& g; q5 v! u6 H# s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他药味一倍有余,意在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意在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9 v l G% `0 h, d7 n郝万山老师说:柴胡解热20克以上,解郁10克左右,升阳5克6克左右.! N& B, ~; w# [5 U1 Z7 ?& X l
柴胡之大量运用还可通大便及行月经。详见章次公医案。
/ R* a1 ~: @, i苍耳子 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4 C9 ?0 Q- X) w3 e" x. L7 [D
0 S0 j( z# O7 P: k- ^当归 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
# g: y A* y G5 B: k7 {. Y( E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 p4 T' {1 Z! I, ~+ F, \0 i. X8 i
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
$ M3 W# |# I8 U8 R' X# S丹参 大剂量--失眠 - 上海--姜春华+ D6 o+ _; V7 B; _5 y
代赭石 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
: D2 V; J2 }0 E 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3 b z3 I1 O7 o6 E! {本品苦寒,入肝、心经。其药理作用为:镇胃降气,平肝熄风,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轻微收敛作用。
" v# A# Y; G' i$ }+ ?# R8 g- H大黄 1~5 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
* O3 j# [. ^% Z* W% W; k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
; \! i. m2 q, o7 ]7 x! _) j) E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
& E: y5 [9 A/ c; c2 ^) V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 F6 }5 U: q# Z
大黄粉0.3 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9 x! }7 X% _6 _+ x WF7 S/ i* o# ^0 O; ]
茯苓 研究结果发现,在 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P4 h$ v+ n+ }- V
附子 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 @8 j& r; v" ^; Y2 X
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7 i* f! c; Q2 q" t* `* ^4 r
防己 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
6 |* [4 S4 }3 U V& t- R汗防己小量则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 ^5 K/ p( n+ k5 H% x
G4 i6 k1 P( a- H$ h( F/ u$ l
桂枝 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0 N" p3 `3 D4 M+ K" B- v4 O! W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 o& p# a! K7 j8 T k* E' ~0 qH$ @8 r& D% e5 `: k/ c' F' R
合欢皮 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
4 z% A9 r" S" w& C* T4 y2 C- ~红花 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 _$ D6 X) {
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 S, X% Y, A$ A: U1 |6 [. n) B
0.9~1.5 g用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花,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3 j9 a8 s( g) c6 B
12~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7 A& i# v9 X e' Y
黄芪 常用量为9~15g,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 p; x1 @" p2 M( i4 ^$ n
10克以下升压 ,15-30克降压 ,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 v; E* d' a0 {% \7 P; Y8 c9 @4 M
15g以下能升血压,30g以上可降血压,
" H: R& M: s9 y0 J8 w 气虚难汗者用之可汗,表虚多汗者用之可止。9 b* c8 k ~8 y: k. N5 |6 R2 o
其利尿作用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的影响,量在15g以内可升高血压,35g以上反而降压。
1 {5 ~ P" P! P) c6 Z厚朴 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叶天士 (我不知道少用与多用的程度到底是如何)/ X4 T' W j8 \( \
J6 y. u4 G" K4 i% u# r0 E
决明子 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
4 D ?9 q& {! M+ L% @% X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
. M+ \( c# x1 O( E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8 q# J2 b% q+ n8 K鸡内金粉 3 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
" V7 ]8 f% ?$ w" ]8 y 4.5~12 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 H7 x- W! f0 p# a' @1 K5 F
15~18 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2 ?# y1 v$ R3 p+ G
% F# |8 P8 `( }+ O! V; I/ y+ z# t
K, C' T8 n% U$ [$ Y. W1 c
苦参 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 X$ y; d% e! L7 }' `' g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7 e& n* n+ J3 f8 ^. V: i* J
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3 r3 m' x: I1 ^0 |; m2 }
3 o4 l; D* C" B( Z& I7 Z
L
3 i1 |: G4 Q; h. B人参 常用量为5~10g,用于复脉固脱时可用至15~30g;; I7 _3 S: F9 Y0 Y: B Z
连翘 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 G ^! H- _) s1 C: N龙胆草 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9 d% \ `* _: f5 E
! `$ F1 D* j8 e& @. FM P# j# `/ C" r! _2 ]
麻黄 少用通阳消徵,多用发汗利水, j! g+ O# F2 O. t
马兜铃 常用量能止咳,用量15g时可致呕吐,30g以上可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8 H7 X: D, J/ s, i! z关木通 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60g以上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 o0 ^7 Z% ]. j. j# `) ?9 c& }7 R
麦芽 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通乳,“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120g。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
% l9 T& O1 r2 n w0 K
4 U+ ~0 x# d O" Q8 eP) i9 l" H1 L, [. \! b
胖大海 1~4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之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 l1 G: A8 ], f, d" q1 l; h) e: H
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
; q9 D8 P) t) M, P9 u9 YQ
& q9 u5 w8 ~8 G, J9 v8 ^0 p" y牵牛子 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 ^- V! ?' w. v" D1 _6 ?0 t$ t6 E$ Q
, i2 ]2 _3 I2 I3 DR7 o5 l/ P' s$ H' C1 C' t3 a
肉苁蓉 6~12 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
~1 \- o( i9 [/ y3 V5 b15~18 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 @* ]3 Y l( |# T
" M o+ g3 g8 Q8 y1 e+ ]S
: \' v7 }/ v8 u% M S4 Y7 [5 `升麻 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 `2 t5 {1 m% X, X% d/ e% t
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 o! v m( Z, @3 v4 A E) t4 s
3~10 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 u. _% ]2 q7 o( |: h! }+ o6 O! d2 s
30 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T0 C8 m7 j7 T4 \" G$ P7 b+ R! T苏木 量小和血,量大破血
# }& Y! s; O% c1 @7 N9 b1 a! J& j赤芍 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60g,也可用90g以上,有凉血活血,通腑利胆利尿,降门脉压,3 [9 P2 S% I2 I1 m8 i% X
白芍 6~30 g。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0 Y5 {6 Q: X- A2 v 30~45 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
, T+ q8 X$ B' z Z! j+ R用量若在30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岳美中医话集》( H0 F$ K/ N: b3 {( s
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
% @7 O4 h3 l3 `$ D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 {! w5 b- F/ V& P/ j7 h
桑白皮 6~9g有退热作用,10~12g有祛痰镇咳之功,15g有利尿及轻泻作用;3 _" e, F6 U* x
水蛭 1.5g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
4 s+ Q5 d5 ~7 U7 I' c7 d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
8 x6 X* v" [9 @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0 }7 T" a9 k) A+ L
石菖蒲 1.5~3 g作药引,有明目、开音之功。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声音嘶哑等。
6 X/ B6 I. c A; u3 Y. f 4.5~7.5 g用于开窍。治疗湿温病之湿浊蒙蔽清窍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症。7 C" n% ?( V% Q* Z1 [& U
9~12 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热淋。& `" x; v! l% ~; o/ @/ U7 `
3g治疗冠心病;
- w7 b3 \* E9 a) ^( \) f, ]6~10g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及梅核气(神经官能症);( r! X t! {0 f5 b; l) E
30g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肠炎所致的久泻。
6 f6 W' Y' C+ r2 o山楂 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 f9 u4 [& c/ e
三棱 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9 M( f* F4 O# e [生地 大剂量--类风湿-- 上海--姜春华
/ B" k' I, g( E) z% T熟地 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医学衷中参西录. ]2 E% I* N3 V2 W
90-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
/ q! h% d$ ?% N$ p5 |山茱萸 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1 c x% K$ C7 U2 U0 s' d
# I q' L0 u: u- e0 eW, a2 V6 Y* A& J1 p/ _( ]
五味子 大剂量,约100~150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四川---刘祯吉
# @% \6 E* x# y+ P$ l4 T( Q1.5~3 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J0 m( @3 b' g: u% P- L
6~9 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
% J9 i+ d* t2 }& J+ N 12 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5 ]" q3 w0 R) e* Q5 q' {. p6 J
B8 F: p3 K6 c! _7 O5 k; a; {; PX9 V. [! B1 t4 i) v' A" Z& P
希签草 6~9 g,对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 s5 `7 D% J/ x2 W% ?( Z2 g! m$ W 9~15 g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兼有四肢麻木、腰膝无力、头痛、头晕者,较为适宜。. ^; w& B9 B( C) V- [# K& o
玄参 9~12 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
: r; N& D( S/ s" _) u3 } 18~30 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 C. V% E1 s# S0 F7 i
30~90 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 F* d6 ^/ K y+ X0 S8 V小蓟 大剂量--降血压-- 上海--姜春华4 L- C( `" Z/ B1 b5 @6 }% y8 K& Y9 u
夏枯草 常用剂量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
/ i) n0 S- n+ v% b1 k+ W- I! d* C4 d$ n. F
Y! M/ }5 y7 ]) L: i& w. ~5 E
元胡 少用止痛,多用安神
8 v- I4 h+ @, X薏苡仁 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 [) ^8 P* O' K& j0 G
洋金花 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克,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克。2 N/ A& }6 [& j1 j4 d3 o# R. b
郁金 3~10 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9 ~, N; [9 r1 x+ t
10~15 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
- f7 G. n9 Q9 l+ z* J; X 30~60 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
' o' d2 a f3 J' h+ E! L# u; e
8 j$ g6 P8 ]$ {( A3 MZ
; M: J; E4 ~- o4 }枳壳 3~12 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6 J+ \3 X6 K/ {
15~30 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收缩。, t' F; p$ ~% A$ Q% f* u
炙甘草 1~2g有调和药性的作用,5~lOg温肾养心,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 h) P y. l. R2 D知母 大剂量--控制血糖-- 上海--姜春华
I2 b1 w( x6 B$ H$ m1 k枳实 常用量为3~10g,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100g;3 h+ Y% W& T1 F' o7 |6 n7 m+ @
泽泻 治眩晕非30克不为功。6 S5 s' n$ ~* u. F
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 Z3 n7 g3 ]; U! H) i! u
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
6 u, W$ N) Q5 `$ V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q; J4 G9 V, ~ l) m
川芎15克 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来自一位绍兴的老中医
+ R; L- S0 r. [: A4 R% m5 h0 {1 i乌贼骨、瓦楞子--大剂量--胃溃疡剧痛
) C% `7 D' L* R# t; _芍药、甘草--大剂量--呃逆 -- 上海--姜春华
$ G& s1 D9 J+ h( g& q+ x+ g龙骨、牡蛎 6~10g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
7 \9 d- h& F7 {3 u$ P, N! `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
6 y- Y4 F3 l5 f) p* M8 c% n20g,有安神作用。
4 u& j I S. F; N5 ~- `6 ~- ?黄连、龙胆草 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7 x4 R# v8 S/ d! e4 C1 e& X
苍术--麻黄/ K# c3 ~/ {9 L/ o j0 d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
& E+ c- ~" A. Q1 Z9 C6 X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 g# x' g; s* e, Y, u
如两药相等,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 剂量是: 10g:10g$ \7 O! e! a* R6 X* ?* p- g9 e
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 剂量是: 没有提及% O- P: g) ~7 }9 c" y( N: v3 h
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 剂量是: 18g:6g
; v. p: l- D1 e/ n/ k- Z* ]5 D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 剂量是: 12g:3g
$ j# H+ E% d6 X$ c$ u药物之间的比例8 ]/ O# ~; e1 V6 x6 O3 M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先生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各组药物疗效最佳的用量比例,6 j; a, Z3 r6 ~% l( m6 o9 Z
如柴胡与白芍为6克比9克,
5 t8 n3 S' y! l" ~4 F人参与白术为10克比9克,
( Q, P8 H* p" M桑叶,薄荷,牛蒡子为9克、6克、6克。
* N# t. J% y2 R, q1 D对前人的经验,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将其放至实践中检验和改进,
. V8 ?7 {9 u1 n+ F; g# f3 U* M如左金丸,古人沿用黄连、吴茱萸6:1的比例,而先生发现6:4效果更佳,遂改进使用。
$ j! M! r c- i此外,先生还善于利用药量比例的变化改变处方的主要作用,
- P1 L9 K0 e! b/ ?' a1 J7 L* w如桔梗与枳壳,咳喘必用,
; O6 U, S& O4 O若以6克比4克或5克,则重在调节气机升降,以上浮宣肺为主;$ A; Y% I$ z3 ?" @0 w. v
而6克比6克,则重在调和痰液,使之易出。
3 C/ ~; c+ N0 c* S2 q. f* \选自《张珍玉学术经验辑要》 ) F2 U* p! i# ]0 }( _: y: {- C
' o2 V" P' N( }' t) N3 n- c( }
个人观点:用量的掌握与药材质量有很大关,上文介绍了不同剂量、疗效各不相同,具体用量多少必虚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药材质量进行把握,还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等,不可过于死板、僵化! -------------------------------------- 此文出自任之堂博客( u6 H: T3 h( Y'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