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药研发想快速、高效?拉上医生一起玩!2015-04-08 [url=]新康界[/url]
由于,制药企业对药物的判断能力不足,医生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药物开发的风险会比较大。
文/谭敏
医生应成为新药研发的一环
“你知道搞新药研发的都是什么人吗?”
新天域资本医药顾问、同写意理事长朱迅抛出这个问题。
然后,他自答:“主要都是学化学的,或者学生物的。”
传统的新药开发从筛选的化合物开始,最终成功上市的机率大概是百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然而,即使是经过如此痛苦的过程,上市后的新药却也只有30%左右的产品能被市场接纳并获得盈利。
在朱迅看来,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新药研发人员“为了做新药而做新药”,并不了解真正的临床需求是什么。
他常以“4*100米混合泳”比喻新药研发,认为当今的新药研发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研发模式的时候,要多方介入、多方合作,其中临床医生就是很重要的一方力量。
华西医院麻醉科刘进教授对此非常认同,他在同写新论坛第36期论坛活动上表示,临床医生应该“源头介入、全程参与”。
“做新药,不是因为新,而是能给临床解决什么问题。”而医生是最清楚临床上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
他在论坛上还介绍了自己研发的4个麻醉新药。其中包括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他回忆,当时他是去答辩的人群中,唯一一个医生。“后来有人告诉我,我是当时答辩第一名。”评委们也认为他对药物和临床的问题理解得很透彻。对此他很得意。
他表示,医生参与到新药研发中,除了能对临床需求把握得更准确之外,还有不少便利,最终可能加速研发进程。
但他也很惋惜,像他这样喜欢钻研新药的临床医生,其实不多。哪怕是在像华西这样鼓励医生研发新药的医院,而且有他成功例子在前,依然难以调动起医生的积极性。“可能还是因为激励不够。”
缺乏激励机制
对于这种情况,以岭药业研究院院长、同写意理事田书彦表示,主要是缺乏机制。
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她一直希望能把一些医院里效果很好的院内制剂拿来做,申请国药字号。为此,她还特意到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考察:一位前FDA官员在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组织了一个科研团队,几乎每周都与大学三所附属医院的医生进行头脑风暴,将他们认为有机会成药的idea拿来研究,当这个研究一启动,就由州政府给提供idea的医生一笔奖励;当研究出成果,项目转让后,转让费的40%将给到当初的医生,科研小组的组长则得其中20%-30%左右,剩余分给参与研究的其他人员。
她表示,这种机制可以很好的激励医生为新药研发提供想法与支持。但在中国,“医生对此没有积极性。”
由于,制药企业对药物的判断能力不足,医生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药物开发的风险会比较大。对于制药企业而言,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付出高额费用换取开发机会。
而医生则认为制药企业是在故意压低价格,即便制药企业愿意与医生医院签订协议,承诺研发出成果后进行利益分成,医生却难以信任企业,认为合作过程中会被欺骗。
“所以,我一直努力了很久,但也没有做成这样的事。”她很遗憾。但是,对于这种困局如何解决,她也没有太明确的办法,不过,“如果政府可以介入其中,也许会有所改善。”
本文为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