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2015年8月30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5-8-30 22: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药信息】
2015年8月24日-8月28日全球申报情况
MEK抑制剂Cobimetinib瑞士全球首批,卡博替尼二线治疗肾细胞癌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细菌性阴道炎药物SYM-1219进入FDA快速通道,MCNA(分枝杆菌细胞壁-DNA复合物)治疗膀胱癌获优先审评资格。
一、新药批准
1.2015年8月24日消息,FDA本年度第二次扩大诺华艾曲波帕(Eltrombopag)适应症人群,继今年6月批准用于6岁及6岁以上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今天FDA新批该药用于该适应症1岁及1岁以上人群。
2.2015年8月25日消息,欧盟委员会批准CSL Behring α1-蛋白酶抑制剂Respreeza用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此药在美国已上市12年。
3.2015年8月27日消息,Exelixis宣布MEK抑制剂Cobimetinib在瑞士全球首批,与B-Raf抑制剂威罗菲尼联用一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该药全球权利归罗氏基因泰克,目前已在美欧审评,其中FDA的PDUFA日期为2015年11月11日。
4.2015年8月27日消息,FDA批准勃林格殷格翰Synjardy(艾格列净/盐酸二甲双胍)用于II型糖尿病,今年5月28日欧盟也已批准该处方。这是继Jardiance(艾格列净)、Glyxambi(艾格列净/利拉利汀)后FDA批准的第三个含艾格列净的药物。
5.2015年8月27日消息,FDA批准安进PCSK9抑制剂Repatha(evolocumab)用于他汀耐受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PDUFA日期即为2015年8月27日。欧盟也已于7月21日批准该药物。
6.2015年8月28日消息,Sunovion醋酸艾司利卡西平单方获FDA批准用于治疗癫痫部分发作,2013年FDA曾批准该药联合卡马西平用于治疗癫痫部分发作。
二、突破性疗法认定
1.2015年8月24日消息,基于METEOR研究结果,FDA授予Exelixis卡博替尼二线治疗肾细胞癌突破性疗法认定,Exelixis预计今年年底完成该适应症sNDA。详细METEOR研究结果将在9月ECC2015发布。
三、快速通道
1.2015年8月27日消息,Symbiomix Therapeutics细菌性阴道炎药物SYM-1219进入FDA快速通道,今年年初曾获QIDP资格,预计明年年中向FDA提交NDA。
四、优先审评
1.2015年8月28日消息,FDA受理Telesta MCNA(分枝杆菌细胞壁-DNA复合物)治疗经卡介苗治疗失败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BLA申请,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PDUFA日期2016年2月27日。
五、孤儿药
1.2015年8月25日消息,FDA授予Dimension Therapeutics血友病B基因疗法DTX 101孤儿药资格。
2.2015年8月25日消息,FDA授予Ability Pharmaceuticals成神经细胞瘤药物ABTL 0812孤儿药资格。
3.2015年8月25日消息,FDA授予Rigel Pharmaceuticals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孤儿药资格。
4.2015年8月26日消息,FDA、EMA已授予Audentes Therapeutics X连锁型肌小管性肌病基因疗法AT001孤儿药资格。
六、上市申请及审评
1.2015年8月25日消息,FDA、EMA已受理勃林格殷格翰阿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补充上市申请,申请基于LUX-Lung-8试验结果,阿法替尼相比厄洛替尼可显著改善总生存期,降低死亡风险并延缓肺鳞癌进展。
2.2015年8月25日消息,安进提交新型静脉注射钙敏感受体激动剂AMG-416治疗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继发性甲亢NDA。
3.2015年8月25日消息,FDA完成受理Sarepta外显子51跳跃反义核酸药物Eteplirsen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滚动NDA,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PDUFA日期为2016年2月26日。BioMarin同机制药物Drisapersen也已进入FDA审评,PDFUA日期2015年12月27日。两药均获FDA罕见儿科疾病认定,将争夺下一张市值超3.5亿美元的罕见儿科疾病优先审评券。
FDA对药品审批开绿灯的9大理由
前几天BioMedracker统计的新数据表明FDA对新药的申请开绿灯,批准率为89%。然而另一个更密切的研究表明FDA对药品批准率更高。到今年为止,递交到FDA的新药中已有96%抵达市场使用。对于任何一个关注FDA的人来说,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是好是坏,这都将是一场彻底的改变。
上周公布的BioMedracker统计的新数据引起了美国Twitter网站和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PhRMA)的热烈争议。然而我认为,当涉及到药品监管时,FDA仍然是黄金标准。在新药能供病人使用之前,FDA需要收集大量数据证明该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这些数据无法收集,只能说明这种疾病属于罕见病且十分严重。FDA坚信制药公司给予他们的数据时最原始的,然后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对数据进行审核。但FDA也有周期性,批准的数量时而多时而少。如果96%的药物批准率,我们不得不怀疑,这种批准过多的时期是否将要接近尾声?
事实上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释FDA对药品的批准率为何如此高。在此列举九个理由:
1. 事实上批准率低得多,因为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中只有12%可到达市场。
PhRMA坚信如果把药品研发时间考虑在内,那么批准率是低的,他们强调在过去的16年里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失败率为97%。(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里,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失败率为100%)。这确实是一个公正的观点。新药品的研发过程是昂贵且艰难的,但事实上,药物临床试验的失败似乎与FDA没有多大的关系,除非是FDA对其临床试验的失败下了定义。
近年来获批准的显然都不是高质量的研究和针对特殊群体的药物。这是一个很大进步,例如对Novartis治疗心脏衰竭的药物Entresto和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的抗癌药物Opdivo的批准。但FDA的批准也有渐进的步骤,例如对抗精神药物Rexulti和预防中风药物Sayvasa的批准。
2.制药公司在研究方面很擅长,他们只生产更好的药物
过去的20个月批准了61种新药,包括抗癌药物和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几十年来,研发新药的成本呈指数增长(虽然这么说有点早,也许它还会变得平缓甚至是降低),这就使得制药公司放弃可能获批的边际药物。但这似乎不太可能,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投资者应该会抱怨,因为这些边际的药物也可能会出售。
但研究效率的提高并不能解释为何新药获批率上升。记住:到目前为止,似乎只有一个新药被拒绝,这个药是默克公司的Bridion。关于该药物,最初有医学杂志宣布它是一个突破性的麻醉解毒药物,但FDA担心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3.制药公司选择获批机率较大的领域
对不同疾病的药物的批准率有很大的不同。根据BioMedTracker分析,2012年,抗癌药物批准率为75%,而心血管药物批准率为50%。目前正在研发的药物中有一半是抗癌药物。今年多数获批准的药物均为罕见病药物,因为罕见病人比较少,而且很严重,因此只需更小的临床试验和更少的数据证明。
4.FDA与制药企业进行更好的沟通
FDA会明确地告诉制药公司药物批准需要哪些东西,这意味着减少了药物审批的程序。当一个制药公司的新药因为当前数据遭拒时,FDA也会明确告知。正如最近生物技术公司Celldex根据FDA的指导,决定放弃复发性脑肿瘤治疗药物Rintega的申请。这意味着,FDA的指导可帮助制药公司决定申请最有可能获批的药物。
5.与过去相比,FDA对药品有更多的权利限制
当默沙东公司的Vioxx和与辉瑞相关的Bextra被撤出市场时,病人和医生似乎不会理会关于这些药品的警告,此时FDA不得召开多次会议来发出更多的警戒。如果一种药物被广泛使用并对病人造成了伤害,只能把它撤离市场。
对于药品的限制,FDA采取另外一个方法:使用风险评估系统(REMS)。这包括要求病人和医生填写文书确保他们理解药物的风险。事实上,目前这些步骤都是针对Sprout制药商的Addyi(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前的性欲低下)。REMS系统帮助FDA控制病人对药物的使用,也有助于FDA批准那些曾经拒绝的药物。
6.FDA冒险坚定拒绝药物
最近FDA的法律风气不那么顺畅。以制药公司Amarin的药物Vascepa为例。在更多的研究证明Vascepa可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完成之前,FDA最初批准Vascepa用于降低心脏病患者的甘油三酯,但后来由于在一些试验中,包括鱼油在内的降甘油三酯药物未表现出效应,FDA改变了想法。自从那以后Amarin的股票下跌了15%,但该事件也损害了FDA的权威性,这使FDA拒绝新药品时有激冷效应。
7.FDA不是一个永久性的专员
Margaret Hamburg表示,有效的政治沟通措施有利于提高药品的批准率。Hamburg做了很了不起的工作,带领FDA通过各种政治变革。她上任之初,我们仍然为Vioxx 和Avandia的广泛使用带来的安全问题而担忧。但到最后,这种风气完全改变了。该机构没有一个动态个体负责人意味着其在政治风暴中摇摆。
8.随机性
这的确有很能,药品批准率总是有升有降。我们能确定当前药品批准率是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的结果吗?当然不能。然而,大多数人认为批准率将会降下来。我认为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只有那些生产力最强的公司才会有这样的机会。
9.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FDA批准了不该批准的药物
我们能肯定FDA会拒绝一些不该批准的药物吗?这对公共卫生和工业来说有很高的风险。新药品的监管政策如此快,我认为工业界很关心药品审批的速度。我们已经看到当涉及到制药企业的监管时,这股政治风会变化得特快。关于这个问题,一个坏例子就可以把事情推向另外的方向,如获批药物Vioxx、Seldane或Baycol被撤停。如今制药行业生活在最好的时期,应该时刻担心运气来得太快会带来什么后果。
【行业信息】
BE/PK试验核查标准
5个部分,46个小项,其中有12个关键项
1.临床试验条件
1.1*临床试验单位具备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资格。
1.1.1临床试验部分必须在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医院进行。
1.1.2机构和/或伦理委员会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项目。
1.2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核对项目开始实施时间与CFDA批件时间相符性(项目开始实施时间以伦理批准时间为准)。
1.3试验人员从事过该项研究工作,其承担的相应工作、研究时间与原始记录一致。
1.4.临床试验关键设备、仪器与试验项目相适应并有相关维护记录
1.5临床检验项目需具备室间质评证书。
1.6临床试验合同经费必须覆盖临床试验所有开支。
1.7申办者/CRO按照试验合同承担了相应职责。
2. 临床试验部分
2.1*不得将不同申办者的相同品种采用同一参比制剂进行多周期交叉BE试验。
2.2*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不得重复参加临床试验;
2.3*筛选、体检等记录涵盖受试者身份鉴别信息,与受试者信息登记库(表)一致。
2.4*知情同意书由受试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必要时,对受试者进行电话核实,以了解其是否参加过该项临床试验,是否知情等情况)。
2.5已签署的知情同意书数量与总结报告中的筛选和入选病例数一致。
2.6*应按方案执行入排标准。
2.7*对受试者的相关医学判断和处理必须由本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执行并记录。
2.8试验用药品的批号与质量检验报告、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申报资料一致。
2.9试验药物及参比制剂的来源和检验具有合法性。
2.10试验用药物保存条件符合试验方案要求。
2.11试验用药品的接收、发放和回收有原始记录。
2.12试验用药品的接收、发放、使用、回收有原始记录,其数量一致。
2.13试验用药品及参比制剂进行留样和保存。
2.14试验用药品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总量与受试者用药原始记录、临床试验报告一致。
2.15*生物样本采集、预处理、保存、转运原始记录完整。
2.16申报资料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中完成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与实际临床试验病例数一致。
2.17原始资料中的临床检查数据能够溯源,必要时对临床检验部门(如临床检验科、影像室、各种检查室等)进行核查,以核实临床检查数据的真实性。
2.18临床试验过程中对发生的不良事件(AE)、应进行与试验药物相关性判断及记录,并纳入统计分析;AE漏报例数;对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SAE)应有处理和报告记录,与临床总结报告一致;SAE漏报例数。
2.19病例报告表(CRF)应与原始资料以及申报资料一致。
3. 生物样本检测部分
3.1实验室检测设备应符合要求
3.1.1实验室检测设备与试验项目相适应,其设备型号、性能、使用记录等与申报资料一致;
3.1.2分析实验关键设备、仪器有相关维护记录
3.2是否开启检测工作站的稽查系统?计算机和工作站是否有个人账户设置。
3.3生物样本接收、保存、处理、测试留存、销毁原始记录完整。
3.4生物样本分析方法学确证合理,并采用本方法进行生物样本分析。
3.5图谱的一致性
3.5.1*纸质图谱包含完整的信息,并与数据库中电子图谱一致
3.5.2*数据库中电子图谱应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一致
3.6*随行标准曲线样品、QC样品、未知生物样品的进样时间/(或采集时间)应与试验时间、仪器使用时间一致。
3.7手动积分应有记录及分析说明。
3.8未知生物样本重新测试的数量,并有记录及分析说明。
3.9图谱记录的测试样品编号与相应受试者血标本编号记录的对应关系可追溯。
3.10必要时核查对照品发票与试验时间、使用量是否一致。
4.委托研究
4.1其他部门或单位进行的研究、检测等工作,是否有委托证明材料。委托证明材料反映的委托单位、时间、项目及方案等是否与申报资料记载一致。被委托机构出具的报告书或图谱是否为加盖其公章的原件。对被委托机构进行现场核查,以确证其研究条件和研究情况。
5.其他
5.1*出现下列情况,视为拒绝或逃避检查:
5.1.1拖延、限制、拒绝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场所或者区域的,或者限制检查时间的
5.1.2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延迟提供与检查相关的文件、记录、票据、凭证、电子数据等材料的
5.1.3以声称相关人员不在、故意停止经营等方式欺骗、误导、逃避检查的;
5.1.4拒绝或者限制拍摄、复印、抽样等取证工作的;
5.1.5其他不配合检查的情形
5.2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中国药典》:做中药产业发展的“导航仪”
《中国药典》一部主要收载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药标准。日前正式发行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目录中共收载药材和饮片618个(不含收载在品种下的饮片标准)、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个、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1493个。较2010年版药典,2015年版药典的中药标准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均有所提升。正如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所说的那样:“药典是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升级的‘导航仪’。”
由于中药多数来源于天然物质,不仅所含成分非常复杂,而且受气候、生态环境、栽培(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很大。中药质量标准是随着中药所含成分的不断阐明、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断提升,以及中药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和现代分析方法的不断出现而不断提高的,因此每版药典一部的标准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据介绍,每一版药典在开始工作前,都需要成立新一届药典委员会,规划新版药典工作,并形成编制大纲。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的“规定动作”。
安全性:变单一指标为“组合拳”
近年来,随着药品监管理念的不断成熟,加强对中药中有害物质的控制成为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满足药品监管需求,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任务。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一部署下,国家药典委员会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中,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通过科学研究,参照国际发达国家地区的限度标准,并结合我国中药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突出风险控制重点,按照“成熟一个,修订一个,公示一个”的原则,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药典》制定和修订中。
《中国药典》2015年版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涵盖八个方面: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色素、内源性有害物质、微生物、致病菌控制。“新版药典在凡例、通则以及品种的标准中分别增加了对中药安全性检查的总体要求、技术指导则、检测方法和具体品种限度规定,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设置检测项目和指标的做法。”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材和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认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过“组合拳”的方式,从点、线、面多个层次构建中药安全性控制体系,提升了保障中药安全的能力。
《中国药典》2015年版新增加4项与中药安全性相关的指导原则(部分在增补本有收载):《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色素检测指导原则》、《中药中铝、铬、铁、钡元素测定指导原则》、《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增修订7种检测(检查)方法: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热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具体有害残留物的检测规定方面,在前一版药典28个品种的基础上,又对30个药材和饮片标准增加了二氧化硫残留(10个)、重金属及有害元素(4个)、农药残留(2个)、黄曲霉毒素(14个)的检测要求。
在二氧化硫残留方面,根据中药材产地传统加工的实际情况,参考对食品和农副产品规定的二氧化硫限量标准,分别制定了中药材二氧化硫限量标准:中药材及饮片(除矿物药外)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mg/kg;山药、葛根等10味产地加工传统采用硫磺熏蒸的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mg/kg;但山药片(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为10mg/kg。制定的目的是防止滥用或过度使用硫磺熏蒸。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方面,根据常用中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研究的结果,对部分海洋来源的中药材增加了限量检查,包括牡蛎、珍珠、蛤壳、昆布/海带等4种药材,规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在农药残留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宗、栽培、病虫害易于发生的中药材的农药残留控制。在人参、西洋参药材标准项下农药残留的检测种类增加到16种,并参照国际上对食品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相关规定,制定限度为“含总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之和)不得过0.2mg/kg,总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之和)不得过0.2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过0.1mg/kg,六氯苯不得过0.1mg/kg,七氯(七氯、环氧七氯之和)不得过0.05mg/kg,艾氏剂不得过0.05mg/kg,氯丹(顺式氯丹、反式氯丹、氧化氯丹之和)不得过0.1mg/kg。”
在黄曲霉毒素方面,对产地加工、贮藏过程中易于霉变的果实类、种子类、动物类及少数其他类中药材制定了黄曲霉素的限量标准。新增柏子仁、莲子、使君子、槟榔、麦芽、肉豆蔻、决明子、远志、薏苡仁、大枣、地龙、蜈蚣、水蛭、全蝎等14味药材及其饮片的“黄曲霉毒素”检查,限度为“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kg,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总量不得过10μg/kg”。
有中药业内人士表示,上述中药安全性相关质量标准的提升,将有效地遏制中药材种植中滥用农药、产地加工和贮藏中滥用硫磺熏蒸,以及中药材和饮片贮藏过程中的霉变和变质等问题。以此为导向,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和饮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能够整体提升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有效性:检测方法力争与生物活性直接相关
山茱萸为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大量用于临床处方和中成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马钱苷、莫诺苷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另外还尚含有熊果酸、齐墩果酸等三萜类成分。在2000年版以前的药典,山茱萸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是熊果酸,既非其主要有效成分,更非其专属性成分。
根据有效成分的研究结果,《中国药典》2005年版山茱萸项下新增了有效成分和专属性成分马钱苷的含量测定,删除熊果酸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又增加了另一有效成分和专属性成分莫诺苷的含量测定,实现了多成分含量测定,并对酒萸肉和六味地黄丸系列、杞菊地黄丸系列、济生肾气丸等相关中成药统一进行了修订提高,有效提升了山茱萸和含山茱萸中成药的质量控制。
中成药中,枣仁安神颗粒处方由酸枣仁(炒)、丹参、五味子(醋制)三味药组成,各药味的有效成分基本清楚,《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三味药均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及限度,实现处方中全药味的定量控制,有效提升了该品种的质量控制水平。心脑健片和胶囊系列品种由茶叶提取物制备而成。2015年版药典对其提取物和成药标准进行了统一提高,增加了特征图谱鉴别和多种抗氧化成分的含量测定。
国家药典委员会十分重视保障中药有效性的标准的研究和提升,尤其是近十年来,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滚动支持下,组织全国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机构,对常用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2015年版药典的制订以相关科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完善含量测定项目,将含量测定指标由单一成分向多指标成分转变,重视探索建立与活性直接相关的检测方法,含量测定指标由指标性成分向逐步转变为活性成分。
屠鹏飞认为,2015年版药典在有效性标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基于中药整体成分作用的质量控制理念,对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建立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整体成分控制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中药整体成分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尚未明确的品种,积极探索生物活性或生物效价测定法;对于条件成熟的品种,积极应用于2015年版药典的相关品种的质量标准的提升。如,中药提取物多数实现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的检测标准,解决中药提取物的掺假、添加等问题;对于名贵和易混中药材,建立特征图谱的鉴别方法,防止造假和市场混乱。
“2015年版药典认真贯彻‘逐步实现中药质量控制指标与药效关联’和‘中药整体成分控制’的理念,对条件成熟的品种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或指纹图谱(特征图谱)加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该质控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将有效推动中药产业实施从中药材、饮片到中成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从而有效地提升中药产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屠鹏飞说。
来源:中国医药报
山东省局部署特殊药品飞行检查
2015-08-28 监管信息网
飞行检查为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监管,严格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非法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群众健康。近日,省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飞行检查,同时把不定期飞行检查作为对特殊药品监管的常规措施。
飞行检查重点是检查生产销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的购销票据、验收记录、资质审查、安全管理等是否符合要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使用、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人员培训、处方、各类登记表册、帐物相符情况。检查中突出规范性和安全性要求,确保 “两个落实”。
1
一是落实安全责任。要求各单位切实提高特殊药品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强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岗位职责,确保特殊药品管理有效安全。
2
二是落实安全措施。重点检查各单位特殊药品的保管、发放、使用等环节安全监管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仓储、运输、经营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情况,特殊药品库房保管是否到位,报警和监控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严格落实24小时的值班制度等。
通过此项措施,进一步落实企业特殊药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强化特药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确保特殊药品管得住、用得上。
湖北省又有一家药企被收回GMP证书
2015-08-28 监管信息网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收回武汉鑫瑞药业有限公司《药品GMP证书》的通知
鄂食药监函〔2015〕94号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局在对武汉鑫瑞药业有限公司进行药品GMP认证回访时,发现该企业生产管理混乱,中间品及成品未按要求进行储存,生产部分批次产品无法提供批生产记录及检验记录,不符合药品GMP要求。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现请你局代为收回其《药品GMP证书》(证书编号:HB20150151)。
请你局对此高度重视,约谈该企业主要负责人,监督企业整改到位,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确保上市药品安全。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5年8月26日
中美两国鼓励植物药在美国上市
FDA鼓励支持植物药开发,不少中药厂家开始兴奋了
植物药
在2015年07月31日发布的CFDA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2015年第140号)中,第七条意见为申请人提出的儿童用药注册申请和申请人在欧盟、美国药品审批机构同步申请注册的药品,实行单独排队,加快审评审批。许多厂家萌生新的想法,与其在国内一片打假声中喊打喊杀,好没面子,不如也任性一把,到国外进行申请,让CFDA瞧瞧咱的实力。
恰好此时,美国FDA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于2015年8月17日在网上颁布了修订版的《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Drug Products),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这是该指南11年后的首次更新。
评:美帝的FDA在中国的办事处有18个人,远道而来仅仅是传播他们的新药审评技术吗?
指南修订版大的新意没有,就是在2004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进了植物药的定义,以及提交新药申请(NDA)的具体建议。 FDA还说了,由于植物药的特殊性,新药除了按照和其他非植物药一样要求申请外,还有一套单独的监管政策。
单独监管政策主要表现在临床试验要求标准的宽松。FDA将临床试验分为两大类:①初期临床试验(Initial Clinical Trial),相当于Ⅰ/Ⅱ期临床试验;②扩大临床试验(Expanded Clinical Trial),相当于Ⅲ期临床试验。根据所申请临床研究类别的不同,其临床前研究的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该植物产品以前有着广泛、长期的人体应用史,其临床前技术要求可进一步降低。然而对于申请扩大临床试验的申报资料,其技术要求几乎同于化学药。美国FDA之所以将植物药的临床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的理由是: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在民间或临床上已长期应用,这说明人体对其有较好的耐受性,而且其中必然蕴藏着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药品,简言之,在安全性相对有保障、疗效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情况下,放松临床前研究的技术要求,使这类植物药迅速进入初期临床研究,在较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的临床试验,以证明该受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FDA针对植物药的特点,将临床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并将初期临床前的技术要求适当降低标准,是美国FDA对植物药采取务实和灵活态度的一个缩影,值得相关部门学习啊。
评:是不是跟CFDA学的,除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外,还有一个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
一看FDA鼓励支持植物药开发,不少中药厂家开始兴奋了,摩拳擦掌,铆足劲要到FDA去开张。不过各位老大且慢,其实植物药和中药,还是有差别呢!
评:现在中成药质量标准上万个,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产品50000多个,咱去了也会让美国FDA审评拥堵的,人家也防着呢。
美国是个新兴的国家,本身没有什么传统医学,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持非常谨慎的态度。FDA植物药指南阐述植物药是指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作为食品、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管理的植物、藻类、大型真菌和这类的组合。
For the purposesof this document, the term botanicalsmeansproducts that include plant materials, algae, macroscopic fungi, and combinations thereof. It does not include:
Products thatcontain animals or animal parts (e.g., insects and annelids) and/or minerals, exceptwhen these are a minor component in a traditional botanical preparation.
Materials derivedfrom botanical species that are genetically modified with the intention ofproducing a single molecular entity (e.g.,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orcloning).
Products producedby fermentation of yeast, bacteria, plant cells, or other microscopic  organisms, including plants used assubstrates, if the objective of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is to produce a singlemolecular entity (e.g., antibiotics, amino acids, and vitamins).
Highly purifiedsubstances, either derived from a naturally occurring source (e.g., paclitaxel)or chemically modified (e.g., estrogens synthesized from yam extracts).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FDA接受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并不接受中医理论。中医在诊治疾病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品,才是名副其实的中药。美国FDA及其《指导原则》承认了植物药属于药品,但他们所认可的仅是植物药,而不是中药。这说明FDA并不承认中医药理论体系(事实上他们也不懂或也不甚了解甚至是不愿了解)。
评:中药材90%都是植物基原,还是大有可为。
不过到目前为止,FDA批准的植物药数量极少。2006年10月30日,FDA批准了绿茶提取物Veregen,用于治疗18岁和以上免疫受损患者的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属于外用药。
然后直到2012年12月31日,FDA才批准第二个植物药,巴豆提取物Fulyzaq,用于治疗艾滋相关性腹泻,这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例口服植物药。
从FDA批准绿茶中的提取物Veregen上市的审评报告可以看出FDA对植物药有如下认识:
(1)植物药的化学组成通常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化合物;
(2)植物药中的化学成分并非完全都清楚;
(3)在多数情况下,植物药的有效成分也并未能完全确定;
(4)在一些情况下,植物药的生物活性并不完全肯定、明确;
(5)许多植物药制备和加工的方法学多数源于经验;
(6)植物药有着广泛、长期的人体应用经验;
(7)植物药在人体长期、广泛的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8)一些植物药作为保健品或营养补充剂已在市场上销售。
FDA在对待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方面,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对于植物药也不列外,而且比起全身用药(如口服制剂),局部用植物药更容易获得批准。
评:现实很骨干,不过咱有钱。
根据美国的法律法规,中药在美国上市有四种途径:
中药作为普通食品:应是口服产品,主要体现其味、香或营养价值;
中药作为化妆品:应是外用产品,主要体现其清洁、美容或改变外貌价值;
中药作为膳食补充品:应是口服产品,该产品所含成分预防疾病的功效已获得公认,或该物质具有改善人体结构或功能,且符合法规中有关膳食补充剂的定义;
中药作为新药:应具有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功效,可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如果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复合上市要求,可提出上市申请。
评:考虑到膳食补充品和新药是主要途径,以后就聊聊这两种上市途径。
觉得本文有所价值,欢迎告诉您的朋友!您的鼓励是我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一场梦 发表于 2015-8-31 08:23:4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每天必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14 09:40 PM , Processed in 0.104854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