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药快讯] 国内一类新药的学术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6-19 21:4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内一类新药的学术之路
2014-06-19 时代方略


来源:曾军在广州(微信)

“叫好不叫座”的一类新药
纵观近十五年来中国国内的创新药物,大约有50种上下,以化学药和生物制剂为主,涵盖心脑血管与肿瘤、感染性疾病等多个方面。其中部分有国外的原研模型,另有部分属于国内自主研发。
但这些品种里面,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上市以来的表现都没有企业研发时候的设想的那么美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本土研制的新药“叫好不叫座”?是市场营销、品牌建立方面的问题吗? 还是对于产品的学术性塑造没有到位?抑或是其他原因?
爱若华:没有学术便车,借船出海
我们来看一个爱若华的案例。
国家一类新药“爱若华”来氟米特片,适应症为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有改善病情,控制骨质破坏的作用。该产品是在海归学者肖飞的带领下,由苏州长征欣凯制药自主研发,2000年在中国上市销售,而安万特公司的商品名为Arava的来氟米特是1998年在美国上市的,之后几年在其他数十个国家上市,Arava中国没有上市。从时间点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几乎和安万特的Arava来氟米特上市时间相差无几,问题来了,该产品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原研学术便车模式!
于是长征欣凯只能自己思考爱若华的营销之路,在坚持以学术推广的大前提下,爱若华积极参与临床四期病例的关键,并收集各种数据,包括安全性的数据,因为来氟米特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需要很好的观测。同时,组建了专业的推广团队,并很好的整合了风湿病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资源,利用各种机会,向处方医生传递爱若华的学术信息。
于此之外,爱若华的营销团队心思很细致,由于处在风湿性疾病这样的特殊领域,在经过认真分析产品、治疗领域、患者与处方医生之后,爱若华发现之前该领域的医患之间的互通很少,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得不到更好的社会人文关怀,同样医生处于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也很难能与患者进行深度的沟通。爱若华营销团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很早就建立了一个该领域的医患沟通平台叫“手拉手博客”,同时积极组织医生与患者书写自己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心得并分享,最后汇编成例如《医生的一天》等文集,同时还有许多源于患者的文章,诸如《遗憾与感激——我与爱若华不能不说的故事》等等,利用这种方式,爱若华凝聚了一大部分患者,同时也留住了一大部分处方医生群体。
其间有个小插曲,2004年2月,日本有5名患者在服用安万特的Arava后发生“间质性肺炎”而导致死亡.这对爱若华可谓是一个打击。但正是爱若华最初建立的营销模式拯救了它,欣凯团队在事发后即向社会提供了其上市后2万多份“安全性表格”的数据,针对药监部门、医院医生和患者做出了迅速的信息反馈。这个事件让产品与医患间的沟通更兼深入了一层,同时欣凯也对产品的质量再一次内审,严格把关。
目前爱若华已在全国上千家医院普及使用,有超过50万人长期服用此药物,销售额早已过亿,并保持着每年30%~40%的较为快速的增长。近年来,爱若华还获批增加了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新适应症。这也是我国首个通过正规临床试验后,被批准用于治疗此疾病的药物。
爱若华没有搭上任何原研的学术便车,却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虽然它不是那些动辄几十亿的大品种,但在细致的领域内精耕细作,也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光环下的辗转崛起
石药集团的丁苯酞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这是国内上市的世界上第一个专用于治疗脑血栓的新药,2005年获得生产批件上市。
恩必普的研发虽曲折,但自锁定脑血栓方向之后,就被披上了无数闪亮的光环,各方对它的期待都十分强烈。它是国家级一类新药,国家科委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1035工程的重大项目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性成果,绿色植物性药品,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单一体结构,同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全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减少梗塞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患者生活状态,且应用安全。其IV期临床试验被称为中国神经内科领域当时最大规模、最高标准的临床试验,依然是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在全国11个城市94家医院进行临床,总共收集缺血性脑血管病例2050例,有效率高达78.2%。
作为世界上首次以“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治疗”为主要适应症的全新化学药物,也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恩必普上市后几年的销售却并不理想,对于号称投资了3.5个亿人民币的产品来讲,上市5年后的年销售额才勉强进入亿元俱乐部,这的确有点不尽如人意。
石药人也意识到了营销上或许是存在有短板,另外他们也认为国家相关政策方面,也没有给到类似这样的创新产品以更好的支持。
然而,石药集团一直没有放弃“恩必普”的创新发展和市场推广的投入。即使在上市后几年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下,石药都没有停止对于恩必普的投入,在加强软胶囊四期临床观察的同时,企业组织了更为精干的科研队伍,不断拓展“恩必普”后续产品,恩必普片、恩必普注射液、左旋恩必普等品种也陆续研发成功。
    2010年5月,恩必普上市了注射剂型,基于中国的用药国情,这成为了恩必普的一个营销转折。在上市后坚持不懈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认可恩必普。2011年,在持续亏损了几个亿之后,“恩必普”市场终于从光环下的辗转走到了崛起这一步。这一年,该产品利润增长了近百倍,2013年其销售总额更是进入了10亿俱乐部,使得恩必普在石药集团的销售收入的比重迅速提升。
对于未来,在卒中后遗症的神经精神症状恢复方面,以及二次中风的预防方向,恩必普或许还有更多的路可以走,未来,似乎有更多的光明。
梅花香自苦寒来,恩必普在一系列光环下上市,开始的营销之路走的并不顺利,可能正是由于其对推广乃至科研的不懈坚持,在上市数年后营销崛起。石药也渐渐摆脱了老派制药的角色,逐渐向创新企业一派靠拢,这个案例值得更多的老一派制药企业思考。

展望未来
很有幸的是,中国近几年来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越来越多了,而营销方面的经验也越来越足。例如浙江贝达的埃克替尼,一上市就带着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的光环,用易瑞沙做头对头的临床试验,对等的有效性,更好的安全性,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这本来就是很好的营销话题。加之贝达全方位贴地的各类学术推广活动,凯美纳将迎来黄金期,不过在10亿关口可能会遇到竞争等等新的问题。
而最近上市的康柏西普 Conbercept也让我们眼前一亮,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时近10年、耗资数亿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类生物新药,类似于罗氏的雷珠单抗,AMD方向多了一个潜力重磅。 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疗效方面,初始3个月每个月给药1次,绝大部分AMD患者的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后续治疗中无需每月给药,也能维持提高的视力;在安全性方面,未发现与药物直接相关的不可逆转的不良事件。 目前国际上AMD的主要治疗方案为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等单抗药物,该类药物十分昂贵,且必须每月给药一次。康柏西普作为治疗AMD的新一代产品,具有多靶点、亲和力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能够明显提高视力,并能减少给药频次。 这些都将是接下来康弘学术营销信息传递的重点,至于营销方面还会否有其他的创新,我们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xiaoxiao 发表于 2014-6-19 23:00:0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能有1类新药是很不容易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mario 发表于 2014-6-20 14:22:18 | 只看该作者
国内这几年1类药物多了,但是营销好像并没有跟上。恒瑞的销售也不是很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sskkllyy 发表于 2014-6-20 15:23:43 | 只看该作者
爱若华是一类新药一个典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humanwell2012 发表于 2014-6-20 23:01:26 | 只看该作者
有点为康柏西普做广告的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5 03:31 PM , Processed in 0.099902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