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政策纠偏 普药大逆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29 06:5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政策纠偏 普药大逆转?2014-07-29 赛柏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节选自华安证券《政策纠偏 普药盛宴》研究报告
作者:谭丁源分析师

针对普药在新政策的价格策略、发展机遇等,赛柏蓝认为华安证券的这份研究报告非常具有价值。鉴于微信功能及手机阅读的原因,只节选重点部分进行分享,完整的研报随后再另行推荐。

政策纠偏 低价药目录陆续出台

新医改以来,看病贵这一难题逐渐得到解决。但由于药品招标中,唯低价是取等原则,导致一些药品的价格被过度压低,企业生产缺乏积极性,因此一些优质低价药甚至是“救命药”出现了一药难求的困局。

目前,政策执行中这种过度走偏的情况有望得到纠正。今年5月8日,出于保护优质低价药的目的,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低价药目录。

根据国家发改委低价药目录,化药3元以下、中药5元以下的500多个品种1000多个剂型被纳入其中,这些品种将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同时,发改委要求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于7月1日前公布本级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目录。

早在3月10日,安徽省即已公示了首批低价药目录,筛选标准为“在《国家基本药物》(2012版)规定的规格、剂型范围内,以国家和我省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代表规格品最高零售价格计算,日均费用西药不超过1元,中成药不超过1.5元药品列入安徽省首批廉价药品目录。”

相比国家低价药标准(日均费用西药不超过3元,中药不超过5元),安徽省首批低价药目录的入选标准更为严格,因此这也意味着目录中所列药品具有更大的提价空间。安徽作为低价药目录率先公布的省份,对于其他省份低价药目录的筛选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5月25日,广东省发改委拟取消4894种低价药最高限价的公示取得初步结果。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取消列入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公示》的次日,嘉应制药公告宣布提价,成为首家宣布提价计划的上市公司。嘉应制药在公告中表示,拟对进入低价药目录的12款品种进行提价,但未披露提价幅度等细节。

6月11日,嘉应制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称,重感灵片出厂价格瓶装由2.3元/瓶涨至2.5元/瓶,24片盒装由3.75元/盒涨至6元/盒,36片盒装由4.8元/盒涨至8元/盒,盒装提价幅度高达60%。

低价药目录出台之后,普药将迎来涨价潮,由于大多数医药企业或多或少都会生产一些普药品种,因此本轮政策利好应该是普遍性的,同时政策的推出也意味着医药行业低价政策开始纠偏,这对于药价下调压力重压之下的医药行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此称为医药行业整体性利好也不为过,就目前来说,首先受益的还是普药,一些普药比重较大的药企受益较大。

由于目录中同一品种存在着不同剂型规格,因此去除不同剂型规格后,安徽省首批低价药目录实际涉及西药127种,中药54种。西药平均生产企业数量为38家,中药为91家,生产企业较为分散是普药的一个普遍特点。

普药具有很大提价空间

以安徽省首批低价药目录为例,目录共包括201种不同剂型规格西药124种不同剂型规格中药,按目前最高零售价计算,西药日均使用费用为0.4元,平均获批生产企业数量为38家,中药日均使用费用为1.22元,平均获批生产企业数量为91家。按照西药3元,中药5元的国家标准,安徽省首批低价西药和中药的平均提价空间分别为6倍和3倍。

由于安徽省首批低价药目录的入选标准更严格,属于价格最低的一类,因此不能够准确反映低价药整体情况,我们认为低价药整体来看,化学制剂的涨价幅度可能在100%以上,而中药的涨价幅度在50%以上。嘉应制药主导产品重感灵片(中药,准独家品种)已经宣布涨价60%,中新药业的速效救心丸(中药,独家品种)的理论涨价幅度也在60%左右,考虑到两种药均属于低价药中定价较高的品种,其他低价中药的涨价幅度将会更大,因此中药低价药涨价幅度在50%以上是一个合理的估计。而按照之前安徽省首批低价药目录分析,化学制剂的涨价空间还要远远大于中药,因此估计涨价幅度在100%以上。

按照这一涨价幅度进行测算,西药行业利润增长空间在8倍以上,而中药行业利润增长空间在4倍以上。

从逻辑上来说,如果一个行业的利润增速在8倍/4倍以上,那么这个行业里必然有一些公司的利润增速将在这一数字之上,而这些公司将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普药相比高端药来说,价格更低,大多可以入选低价药目录,因此普药份额较高的企业受益也是最大的,“黑马”有望产生于普药类上市公司。

普药受益的前提是价格能够上涨,有观点认为普药生产企业较多,因此普药的提价受到市场竞争制约,提价空间不大,但我们认为并非如此。如果低价药政策能够贯彻执行,那么普药价格上浮到顶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用普通商品的逻辑去衡量。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其特殊性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消费心理不同。对于普通商品来说,品质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通常会选择价格较为便宜的品种,而对于药品来说,其品质并非是普通消费者能够通过简单手段辨别的,即使内心觉得区别不大,消费者从心理上也一般不会选择最便宜的,而可能会选择中等价格以上品种;其二是消费主动权不同。

对于普通商品来说,消费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消费以及消费哪一个厂家生产的商品,然而对于药品来说,决定权通常掌握在医疗机构手中,吃哪种药,由哪家药厂生产,价格是多少,通常并不会咨询消费者意见(如果知道的话也就不需要看医生了),加上医疗信息化,电子病历等信息技术的普及,有时消费者在不清楚是什么药的情况下就完成了消费,也就更加无法讨价还价。

按照我国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医疗机构加价最高不超过15%,因此药品价格越高,价差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疗效一样,高价药也会给医疗机构带来更高的收益。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决定权交给了医疗机构,但医疗机构并不是像消费者一样希望消费的是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药品价格越低反而越难卖,越贵反而越好卖。

药价太低,无论医院也好,药店也好,都没有足够动力去销售。对于医院来说,医生倾向于开高价药甚至原研药,进口药,而对于零售药店来说,低价药往往很少,即使有也是在货架最底层。甚至对于医药销售代表来说,也根本没有动力去推销低价药。以上种种因素导致药价一降,其销售将变得格外困难,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因此企业往往会选择改换剂型,申报新药,从而提高价格,或者选择停产该品种,这也最终导致一药难求的困局。

在目前定价体制下,药品价格之所以能够降低并不是靠市场而是靠行政干预,即药品集中招标。药品招标唯低价是取等原则,虽然导致了一药难求等问题,但却很有效的降低了药价。例如盐酸环丙沙星片,安徽省基药招标,每盒(0.25g*10片)的价格是0.8元,而在医改之前,同样的价格可能只能买到一片。5ml:0.1g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最高零售价0.52元,中标价仅0.2元。

如果政策放开,药品涨价并无压力,提价不但不会受到市场竞争的制约,某种程度上药品市场的特殊机制变相鼓励了提价。

因此,我们认为,普药虽然生产企业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但只要国家放开价格管制,涨价将是一种必然。尽管国家规定了涨价的上限(日均使用费用西药3元,中药5元),但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或许将导致一些药品不合理的涨价,例如目前日均使用费用只有几毛甚至几分钱的品种,如果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涨价,显然是不合理的,例如布洛芬日均使用费用4毛钱,阿司匹林6分钱等等,相比国家标准差距很大,但国家并没有限制涨价幅度的配套措施出台。

国家低价药政策除了规定低价药使用费用,对于药品交易机制方面也有相应的改变。根据国家低价药政策,对纳入低价药目录的药品,由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对通过相应资质审查的生产企业直接挂网,由医疗机构自行网上交易。

国家卫计委6月5日下发低价药采购管理工作通知,对低价药实施分类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常用低价药,由省级汇总采购需求,实行集中采购、集中支付;而公立医院使用的低价药则由医院直接与挂网企业议价成交。药企可以借助该政策通过薄利多销的策略实现稳定收益。

政策取消了药品集中招标,符合资质审查即可挂网,不再唯低价是取。交易的双方变为企业和医疗机构,由于药品15%的价格加成是固定的,因此药价越高,医疗机构赚取差价越大,因此交易双方并不是价格博弈的关系,而是倾向于共同提高药价,在这种情况下,药价上浮到顶我们认为只是时间问题。

提价空间最大的是普药,因此普药生产企业将普遍受益。但究竟是哪些普药生产企业受益最大,则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首先,普药生产往往极为分散,因此生产企业众多,即使价格大幅上涨,还存在渠道竞争能力强弱等问题。其次,每一家普药生产企业生产的普药品种能够达到几十上百种,提价空间各不相同,列入低价药目录的品种占企业营收比例一般没有确切数字披露,只能估算,这也给受益评估带来了较多困难。

我们认为,普药提价之后,普药类上市公司只要销量不出现大幅下滑,均将大幅受益于低价药政策。基于以下两点判断,我们认为上市公司普药销量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普药类上市公司大多属于业内较为优质的企业,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地位,因此低价药政策执行后,上市公司普药销量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其次,由于国家对基药的鼓励、低价药提价后医疗机构处方数量将增加,因此普药销量将有望进一步提高。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认为,普药类上市公司将普遍大幅受益于低价药政策,并且普药类上市公司在经历了长期低迷之后,股价长期处于低位,因此其增长弹性也更大,可能会有“黑马”出现。

独家品种将集中受益

独家品种并非普药,但也有一些低价品种,此类品种生产企业集中,因此受益较为集中,具有确定性。

由于安徽省首批低价药目录入选标准更为严格,日均使用费用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因此独家品种较少,但国家版低价药目录有不少独家品种,这些独家品种价格虽然相对来说不算太低,但独家品种的优势在于其生产企业受益的确定性,因此尽管独家品种的提价空间不一定是最大的,但由于其受益的确定性,因此有可能成为首批市场关注对象。

独家品种除了受到市场关注,政策上也成为关注对象。国家发改委在安徽合肥召开有关低价药价格的内部座谈会, “会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承认部分药品肯定会出现涨价的现象。但是,在公布低价药清单之前,发改委已专门找了一些独家品种的企业进行了一次约谈,约定近期价格不做调整,也建议地方物价局进行该形式的约谈,防止独家品种的价格上浮。”

为了控药价,发改委除了进行前期约谈以外,还计划加强生产成本及实际购销价格的监测,对独家生产或具有一定垄断性的药品重点监测。而对价格变动频繁或变动幅度较大的,也要进行调研,防止价格普遍上涨。

对于中药行业来说,低价药政策也包括了对中药的价格指导,这就意味着中药只要进入低价药目录后将不再进行调价,相当于去掉了当前整个中药行业面临的降价风险因素。

关于独家品种,我们认为,首先独家品种往往价格已经较高,能够入选低价药目录的本来就比较少,同时价格往往也不低,因此提价空间受到限制。其次,独家品种社会关注度较高,因此发改委对于一些独家品种企业进行了约谈,防止独家品种价格上浮,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独家品种涨价,但我们认为即使这样,独家品种涨价也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独家品种,尽管提价空间在低价药中不是最大的,不如普药,但由于受益较为集中,因此蛋糕变大之后,不存在利益再分配的问题,相比数量繁多的普药来说,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确定性的。

例如,中新药业的独家中药品种速效救心丸,其日均使用费用为3元,理论上提价空间还有60%,提价后公司受益具有确定性。其余上市公司独家品种主要包括千金药业的妇科千金片,桂林三金的三金片,三七血伤宁胶囊,精华制药的王氏保赤丸,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白云山的逍遥丸,华润三九的三九胃泰颗粒,正天丸等。此外,一些生产企业较少的品种可以作为准独家品种,拥有此类品种较多的企业主要有中新药业,白云山,紫鑫药业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feitian 发表于 2014-7-29 07:41:07 | 只看该作者
做普药的公司有利了,百姓有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houfangjie1984 发表于 2014-7-29 08:34: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feibing 发表于 2014-7-29 08:53:3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论坛上学的真多,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humanwell2012 发表于 2014-7-29 13:04: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mario 发表于 2014-7-29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事情是个好事,国家整天都搞一刀切,这就有点显得太业余,想事情太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7-11 08:35 AM , Processed in 0.093367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