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用辅料] 2014-9-11药用辅料法规文件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11 15:3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4-9-11药用辅料法规文件
& a) [% j8 r4 B, g 4 f, O) o4 h* c% b( M7 D) l9 ~. e
[size=+0]关于印发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函
食药监注函[2005]61号
2005年06月21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为此,国务院于2004年6月发布了《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明确保留了“药用辅料注册”,并设定为行政许可项目。我局一直对药用辅料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新药用辅料和进口药用辅料由国家局审批,已有国家标准药用辅料由省局审批),但是药用辅料注册一直没有单独的规章,也没有专门明确的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目前我局正在组织制定《药用辅料注册管理办法》,为规范药用辅料注册申报,我司结合有关规定制定了《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现印发给你们,在《药用辅料注册管理办法》出台之前,请药用辅料注册申请人按此要求申报资料。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0 I/ M2 K' W' e9 ?0 b! A  附件: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3 T2 M1 m' C+ E2 F1 o# M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6 o( w3 d3 c+ f9 A  I( I* ^
                          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6 h4 ^: t( s. e! G
附件:         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目 录  一、新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二、进口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三、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四、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空心胶囊、胶囊用明胶和药用明胶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五、药用辅料补充申请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k: D+ G' N. m. m' |& @( C
  1.药用辅料试行标准转正
$ @$ p. p+ Y, S/ ^  2.新的药辅料技术转让
% k# n# {; ?# }4 w3 o  Q# {: {4 z  3.修改药用辅料国家标准
4 K6 t8 \  o$ {3 D5 I$ V6 U, O  4.变更药用辅料处方7 @2 r4 v3 Z# |) H2 a, I
  5.变更药用辅料生产工艺
, V, J8 H1 Y2 X* R' {* ]. O- k  6.变更药用辅料有效期3 t, i( y- _% K9 P. n0 c
  7.变更进口药用辅料的注册证登记项目:如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等
1 g1 B; M' n; {4 G  8.改变进口药用辅料的生产地址
% u7 W0 k8 e2 h' I: ^: T  9.新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 u. W& o! O! a  10.新的药用辅料变更生产企业名称3 }6 S: h9 s  g8 |
  11.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 s- y3 f4 Q" ?" h+ [  12.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六、药用辅料再注册申报资料要求5 f& e/ b1 s0 k) D
              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新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9 d/ i+ F! Q% d/ u  (一)综述资料8 @9 v, |1 i- y2 H' _- t% A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2、证明性文件:4 e: A  y* ~7 O, ~& O5 E
  (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A. l( ^$ s3 y1 M" n
  (2)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及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药用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5 z: {: x# i1 k1 a1 O
[size=+0]关于印发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函
食药监注函[2005]61号
2005年06月21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为此,国务院于2004年6月发布了《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明确保留了“药用辅料注册”,并设定为行政许可项目。我局一直对药用辅料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新药用辅料和进口药用辅料由国家局审批,已有国家标准药用辅料由省局审批),但是药用辅料注册一直没有单独的规章,也没有专门明确的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目前我局正在组织制定《药用辅料注册管理办法》,为规范药用辅料注册申报,我司结合有关规定制定了《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现印发给你们,在《药用辅料注册管理办法》出台之前,请药用辅料注册申请人按此要求申报资料。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1 q' V* f0 F' l  附件: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F2 a) y9 h2 p8 h6 R* t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 |% F  F8 V" v( E5 v5 E6 Z: J, h
                          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 q. O- x8 X/ k% x8 F附件:         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目 录  一、新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二、进口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三、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四、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空心胶囊、胶囊用明胶和药用明胶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五、药用辅料补充申请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 _% V# _! x1 k1 A4 w& B  1.药用辅料试行标准转正/ b  q0 p3 U; S( e* C4 M. n; H
  2.新的药辅料技术转让# q9 a9 H/ {8 T( S0 v# p& m) E
  3.修改药用辅料国家标准
2 Z  e1 \- w1 k* P( ~( _) ~9 b* s# D  4.变更药用辅料处方
$ a  I" n9 p; J7 e+ Z  5.变更药用辅料生产工艺! b  d9 ?% ]6 Z  i6 q/ w
  6.变更药用辅料有效期" G. c6 P+ p, W! W1 I/ H0 k
  7.变更进口药用辅料的注册证登记项目:如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等; ]% e; o4 l# u* Q- T
  8.改变进口药用辅料的生产地址
9 C9 c7 m: i" p4 e# J% u+ ?( _  9.新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 }' ]' K9 U: ~  10.新的药用辅料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 u5 r  @/ Y1 ^  11.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C" c. T" a' u' @* V$ Z
  12.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六、药用辅料再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5 v1 B$ `6 [  D; U! b! m              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新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 ]( F" L# C5 z% p5 Q! P3 \; O! I
  (一)综述资料2 p) _' }, u9 N  p+ \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2、证明性文件:9 E3 I4 V( R: G' c
  (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_- w: s% _4 t
  (2)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及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药用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b0 y# c9 z6 Z$ o5 R- |# b0 t
; h; ?. H) ~* P, y3 o
  (二)药学研究资料
) Q8 Y6 W. C- N- O6 M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2 F6 h1 n& X' G; n( y; A; ~
标准起草说明应当包括标准中控制项目的选定、方法选择、检查及纯度和限度范围等的制定依据。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5 r- @* u4 b6 {8 x. T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8 v: H9 m# T+ d. O1 o6 h# q
  17、对拟应用药物的药效学影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C' V3 J8 J# Q5 U  G1 A  1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F8 `. \5 d" }* V- D$ c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0 \& M" I! F  b- C
  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 B) C8 U0 V2 b, ?" u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G- H) p7 X3 \, L# c! f% H
  22、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3 {/ y' |/ ]) r8 c0 v  @; w- h  23、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k/ D) l& j9 v+ @8 Y2 y7 B
  24、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四)临床研究资料
2 _8 P+ L9 t5 Y# V: [2 B  25、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5 H- B, A9 L2 l# q9 b, H  26、临床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案。9 e9 S. `1 q7 `4 k7 r6 Y
  27、临床研究者手册。0 v$ Y% U2 ^  C
  28、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准件。
5 |# @3 O2 \9 @, L% i$ O  29、临床研究报告。. l; u8 g. R0 z; ~+ m
  备注:新的药用辅料指在我国首次生产并应用的药用辅料。  二、进口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全部申报资料应当使用中文并附原文,中文译文应当与原文内容一致)% ?! Z8 i9 t1 N( \/ }
  (一)综述资料
& A+ C3 ?8 \+ s" z/ b. a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2、证明性文件。2 a: S  }: ]6 q- a+ K
  (1)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药用辅料上市销售及该辅料生产企业符合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
  |" h' a: C7 }8 s  (2)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u- t* u% g5 K: t& q  S5 n6 x9 |9 p
  (3)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 ~/ {! Y+ d/ W) X+ T5 D4 ]  (4)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 l$ o$ m$ z( u+ D0 J1 X  (5)说明:
8 M3 g: Z# Q$ d/ ?, C7 O  ①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药用辅料上市销售及该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符合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应当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统一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必须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及驻所在国中国使领馆认证。& ^" f$ x- O: x( O9 {) Z
  ②未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获准上市销售的,可以提供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获准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以及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但该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符合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有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用辅料管理机构出具。2 U/ ~! b3 E) D( d/ i# L# s+ w
  ③申报药用空心胶囊、胶囊用明胶、药用明胶等牛源性药用辅料进口的,须提供制备胶囊的主要原材料——明胶的制备原料的来源、种类等相关资料和证明,并提供制备原料来源于没有发生疯牛病疫情国家的政府证明文件。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产品使用说明书,包括药用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7 J- Z! w! r; r1 D( v+ ?
7 O+ F; J- E5 [3 r
  (二)药学研究资料
' {% M# ?, L9 `" |$ ~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 N% Y5 c  a9 `' h1 Q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 X% d2 `. Y+ @% C+ _6 O, A; O  17、对拟应用药物的药效学影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1 e$ W# b' n. A  1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3 j0 j5 V( t+ D# u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7 m6 N: ?* A2 x; `& D4 G2 u) x. `; d  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Y4 }6 Z# \# p( {5 l" y, k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8 P$ o/ u( a& ^2 l& T% ~: E  22、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q8 T$ O- L5 D" g
  23、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X  d  w+ Y7 I) T  24、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四)临床研究资料7 s  x& i4 t; h- a! r. \' E
  25、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综述。7 |/ D4 r2 b. `, J
  26、临床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案。5 N2 g) a# _9 q9 U' G+ q+ j
  27、临床研究者手册。0 R5 b5 a- Q+ {0 i2 O
  28、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准件。
0 ?1 y% w4 f" |  }. F5 }+ i4 c9 ?  29、临床研究报告。  三、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2 f! ^. A+ N. H  (一)综述资料) P0 b! }( O7 V: ^1 w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2、证明性文件:0 I3 ^( _* H# W( V/ f% r8 |7 N4 |
  (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 X8 L* T7 D7 |3 i" Z: J' w9 F
  (2)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药用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 `  b% s, h/ T9 h8 k% E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 b" W7 F0 \  a  I  M
标准起草说明应当包括标准中控制项目的选定、方法选择、检查及纯度和限度范围等的制定依据。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
$ L1 Q0 Q, R8 b8 g' r* T) C1 s$ Y- W' H
  (二)药学研究资料0 F0 w2 j7 M! F7 h% q$ K4 g1 t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 H! f  a5 L2 X/ j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 L" |" ^. M0 K$ ]1 a' t+ X  17、对拟应用药物的药效学影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D, F" w4 B* Y+ n1 A' V7 z( Y
  1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l2 u! O: S# z; h6 `" e; L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R1 D2 ]& E  M# W7 E% \7 c  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f! N6 T  Z# B) s2 E" p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8 F5 j" _/ b8 ^6 r: A
  22、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7 r9 A" X- f  }" d' S& J, ?( s! q) b. G
  23、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u" R" i" B: O: M2 Q5 d& g
  24、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四)临床研究资料
  R6 A2 P$ B& n  G4 p2 h; |  25、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 v$ j0 w9 j+ Q# o! M; `" o  26、临床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案。
& J: ]) {- w, k0 N: i0 s  27、临床研究者手册。
9 h# C' f1 Q; H% Q4 R  28、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准件。
6 @4 D& Y3 c. Y$ o- @  29、临床研究报告。  三、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 v# {9 k# ^1 f# x- m  (一)综述资料) D# s' Q5 j( s& x8 Z! p/ o5 U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2、证明性文件:5 f- f9 U2 G$ b8 r/ F& S
  (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 m, J6 a% i" t: U  (2)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药用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8 ?- B9 v4 i& G: J/ q( j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 B, a2 c2 r  T
标准起草说明应当包括标准中控制项目的选定、方法选择、检查及纯度和限度范围等的制定依据。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 q' n8 O# V) Y* j/ K
% Y; s! n7 K+ b( y
  (二)药学研究资料9 T6 u! U. V6 d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7 \( f5 s" E8 Q, w( E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 j0 H; C# z7 }1 X' K2 L4 E7 M  17、对拟应用药物的药效学影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d1 {# U# |- e& H: L  1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 j  \& Z2 T; b* H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6 A$ l4 ?- _$ K$ z  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 v8 v. s4 n5 g# y3 |$ c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9 B1 R' U3 K$ A6 p$ `8 C) T
  22、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b# h/ ^3 ]$ E& |. j  23、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a. ^( _6 n1 u! |* S* B2 E
  24、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四)临床研究资料# [! H- _* q0 O! S" U
  25、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B% [6 h$ Z4 \: e8 V5 f
  26、临床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案。& J* k- }* n% W9 L1 N6 y9 A
  27、临床研究者手册。
0 k# s5 w  A9 s/ o2 ?1 i( @  28、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准件。9 y9 F2 Q- w6 q" P* L
  29、临床研究报告。  三、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 Y( \' F  S$ s1 R" ~  (一)综述资料" Z. T% i* m- M  F0 \6 d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2、证明性文件:: A% z& l. M7 x6 }6 K
  (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 V0 B. n- g4 @) r2 B
  (2)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药用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 ]& ]& D2 {' d. Y3 X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 B1 h9 S/ V$ A' x% ~( t+ |2 K
标准起草说明应当包括标准中控制项目的选定、方法选择、检查及纯度和限度范围等的制定依据。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 n0 L8 w4 A% s( E  `2 I% i
 四、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空心胶囊、胶囊用明胶和药用明胶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F" f' r- P" x6 r+ j4 a  K
  (一)综述资料4 I. h  O7 P! ~1 O+ a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2、证明性文件:) p! |" q; |; J
  (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0 t- [! C1 k/ l/ c; x
  (2)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3)申请药用空心胶囊的,应提供明胶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包括药用明胶的批准证明文件、标准、检验报告、药用明胶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销售发票、供货协议等的复印件。  (4)申请胶囊用明胶、药用明胶的,应提供明胶制备原料的来源、种类、标准等相关资料和证明。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 i* i, J/ H7 d" `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7 ^! A2 s6 Y5 h  X3 k' g
标准起草说明应当包括标准中控制项目的选定、方法选择、检查及纯度和限度范围等的制定依据。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五、药用辅料补充申请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9 M8 A( M. A% {- R  (一)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事项:6 J) |% W4 Y. i( A( i
  1、药用辅料试行标准转正
- p: i9 f1 u$ R! u% D8 l+ v  f6 A  (1)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0 N( k* P& D" i1 O0 w( A  (2)证明性文件。包括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 j/ u, j& h7 w( ~- i9 Z: F* N! q  (3)标准及其修订说明(含与国外同品种标准对比表)。
: v# A8 E  i4 N) p0 U/ W  (4)对原注册批件中审批意见的改进情况及说明。
$ r/ ~, |2 W9 R( Y/ M  (5)生产总批次及部分产品的全检数据(一般每年统计不少于连续批号10批结果)。
) u8 C6 g, g! E1 I; B2 E6 g  (6)标准试行期两年内产品稳定性情况及有效期的确定。
1 f6 ~7 p+ x' M! L1 q+ [ 2、新药用辅料技术转让6 d7 ]7 w" l9 V7 j6 o' @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同时提交《新药证书》原件。
+ U& V& {1 {2 h0 {  (2)证明性文件:提供其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技术转让有关各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原生产企业放弃生产的应当提供相应文件。
" o$ X6 q. W; T; q& F: e) W5 v+ P7 w" b: I  (3)提供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 O) D% T7 c1 u0 ~, r6 j  (4)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要求临床研究资料。   3、修改药用辅料标准5 X! W! \  V5 L- m# L  K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5 _. X. M8 h" x7 `  (2)证明性文件。. b2 z1 |6 N5 O3 A( K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 Z4 y! \7 s1 h9 r; p$ y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a1 _  m8 i# }9 z3 H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3 S% h5 `; |" d& _) x6 R8 \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 j; J. c& O  \2 E7 A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5 {+ n/ r1 G- i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 u4 m) C/ ~' A' N# G  (5)提供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药用辅料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4、变更药用辅料处方
! S  G# V, b; A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8 ?' x* G1 U/ s8 D  (2)证明性文件。
9 b6 p1 k8 O  x6 A1 g) w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 L2 E  Q, w6 S$ ?- _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 k" l; \8 X. y/ ~1 P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 n+ D6 J" U6 ~7 n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1 g: S& \7 l( S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n% V7 H7 _9 @& a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2 C( F7 ]/ n3 T4 H, l! f% d
  (5)药学研究资料。  5、改变药用辅料生产工艺! r+ _5 W, i6 Z9 c- w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z; W+ h9 N' i6 u0 `$ q
  (2)证明性文件。' q: ]; {% X* Y5 ~- z8 A; X  y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8 }3 A" \  k/ t4 L* [' F# Q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z) @# W5 n: L2 t9 H. S. U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D8 R/ C* l% U4 S6 b3 ?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 N* q+ M8 b, w/ v: V$ w4 u. g  (3)药学研究资料。* r; h; h7 H, n# Y% g/ G
  (4)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 p& a9 C8 v( B0 ~  (5)临床试验资料(如有必要)。  6、变更药用辅料有效期, W7 Z! I0 [: Q( o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a3 I7 U! B$ {# o3 x
  (2)证明性文件。
" i' Q+ n, V4 G* i1 u9 P+ _# N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 ^1 Q" I9 c# P+ w: @6 k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7 S- \2 z) h8 M% f# k9 Y! T' |: l3 F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s# J* T# e* p8 o+ X! v3 n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9 L- R5 I& ]: \1 [3 K8 k+ @
  (3)提供药用辅料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和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8 h4 j: D- s8 [0 X1 A# b9 j, D  (4)修订的说明书样稿。$ T9 v+ J6 R8 I8 D5 G$ S% X
  (5)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H/ O2 m& b& r' F* i8 q- y

8 w7 O0 C3 \$ f% h 2、新药用辅料技术转让1 a; X3 f6 d4 y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同时提交《新药证书》原件。
) s7 S* d% U( f7 ~  (2)证明性文件:提供其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技术转让有关各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原生产企业放弃生产的应当提供相应文件。5 I! u: [+ m$ ~1 S4 W+ u8 t
  (3)提供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C' \; q5 c, d  \$ g$ F
  (4)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要求临床研究资料。   3、修改药用辅料标准
6 P! Z7 i1 x4 M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 w, ^+ y! {1 h  (2)证明性文件。6 [) S  Q- g" h5 z1 ^/ z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B3 }" W8 t5 Z0 V$ ]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U' H2 ^* K4 |: M6 m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c* x( c% B, q- H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
  s/ w/ R. C* j8 Z4 [  N. h$ r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7 E! C# z  u; i2 {! a  H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 L; @) p( P9 D; n5 P5 t$ T+ ?  (5)提供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药用辅料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4、变更药用辅料处方
9 N$ e; W% z$ o- V! R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P( H3 P. T, E
  (2)证明性文件。% n4 Q7 C! s: L  Q7 Y% Z8 w7 G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0 P( T+ b9 ~! ?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z& O1 i. L6 X4 D5 u, V: b# i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4 x, M' d; j( M, B7 j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7 i3 o5 W. s& k* A$ N* x) G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5 T' Q7 J4 W, _) o% P* `' A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j. \7 B# c; ^2 }% ]
  (5)药学研究资料。  5、改变药用辅料生产工艺
8 l0 m8 M% u9 u% D& l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0 @7 Q2 ], q; P* s) q+ p  (2)证明性文件。* P/ ]) d# ^! {8 H# I3 Q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0 A! h0 q* I3 D; }  m8 ^8 X% L' G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1 D. W7 X5 x" B9 B& S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C' G; _9 \+ s. m$ m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t) I( z+ D" i( S  M$ a
  (3)药学研究资料。5 O" d. o9 C" D0 t
  (4)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0 N2 |5 Q, K+ T  o  (5)临床试验资料(如有必要)。  6、变更药用辅料有效期
, }" I) L$ b* B& ^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7 n; j, u+ S0 R5 Z% _. r  (2)证明性文件。+ d: a( m) \7 f) L2 M; M2 }8 x! o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5 h8 J/ Q6 n# c+ h6 ^) c8 R. l; g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Z" F. h. x0 w* d( C6 g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 y4 E" H2 c4 Q3 C2 G) S! a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4 j, l: D* Z' M# p* l  (3)提供药用辅料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和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1 K. |( p0 A8 W: i3 S  (4)修订的说明书样稿。
1 O9 D3 ~& @4 j! D! S' [  (5)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U4 ?; {: a; m7 |; G) s, e% z8 C, Y
 2、新药用辅料技术转让& H5 S1 K: J: I4 r: v" {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同时提交《新药证书》原件。
8 f- u) I& g3 a; m; ~. O  (2)证明性文件:提供其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技术转让有关各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原生产企业放弃生产的应当提供相应文件。+ f. b3 J5 r; n
  (3)提供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5 q. P( `9 I# T3 K  (4)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要求临床研究资料。   3、修改药用辅料标准6 |# g3 ?" f6 ^9 h% Q2 h5 }; u8 E! |. n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P1 a% C" H4 ]2 [
  (2)证明性文件。
$ u7 r, E) c! n3 ]! C0 I$ |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5 e( {  x1 f$ Q& K$ R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p8 [& j+ H- M* q" n' V- h1 j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2 [$ |* _: j) H; ^9 Z4 [5 C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4 }: X5 l; u+ p: X7 @* D9 T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0 C8 |% N5 O% [; y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s! E$ R( Q- a6 ?
  (5)提供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药用辅料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4、变更药用辅料处方" `* q5 n0 d+ e4 n# q; v. q, r) Q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o7 o' L: R# E- z+ l" ]7 n: C( u2 I
  (2)证明性文件。
2 d& l- A7 w3 l4 P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W1 n: o, @4 a# F; z! c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d5 I" a" s' s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 ^  J+ t3 ]( H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 o) Q( a+ f8 w+ l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1 K2 ~' h4 e* F9 ~+ T, X3 |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 e$ P5 k8 V7 j% Y2 G
  (5)药学研究资料。  5、改变药用辅料生产工艺# [- u' t) i8 r; Y% T* J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 T& r6 M# T# |. H  (2)证明性文件。
+ |& W" S6 u- G$ u0 G" K5 i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 B$ E& v9 V* p8 x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G' X3 n( ^- ]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7 W9 d3 u$ u7 y5 @+ O! L! l. t7 @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A4 [# W0 L; x+ c( @/ R  (3)药学研究资料。
* Z/ V% l0 q2 Y; g: `$ Q2 R  (4)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9 B* C: F1 `( U+ R6 ?  (5)临床试验资料(如有必要)。  6、变更药用辅料有效期
$ n9 |; h& K0 B% b- U2 Q* B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l5 S' E" C7 s+ F1 r
  (2)证明性文件。
* V) g" h% v: A: C: d5 o1 {# Y' I! s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E' K- ]+ S# o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0 R6 M/ z! ?# }6 r% y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 o* g, I3 q5 T) t, A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_5 X  R+ q" X+ _4 [. ~) v
  (3)提供药用辅料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和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 W2 J" b! h% {1 K- }  S  (4)修订的说明书样稿。) G  Z3 B/ k, D' \
  (5)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 F5 e  c9 r/ E/ Q+ ]7 p1 l' Y7 [% H. H) c# L" m) Q$ H
7、变更进口药用辅料的注册证登记项目,如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等。7 ?% g7 r9 J6 N- ?6 i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
$ ]4 a( n) P' F* o, @( ]  (2)证明性文件。6 U4 I7 [3 V/ f1 e2 Q
  ①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X! T: \2 f: }% [, Q6 C  ②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O9 E$ E- j& _/ x! @
  ③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w: V, w  G1 ~0 s  n. P+ d, G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8 x: E4 c( R2 G0 B9 u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8、改变进口药用辅料的产地
7 P5 d' F9 ^8 `7 J* @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7 j4 k- h8 f# x( a1 T
  (2)证明性文件。2 i+ V- w6 I4 \* E6 U1 |
  ①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0 ]* N) y$ C2 i  ②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 Q% K' e* `* P
  ③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 H0 w/ W9 h8 [7 j) b0 n1 `9 _! j  (3)药学研究资料。
' S( _; B  q! F9 U+ C$ }. H; j  (4)修订的说明书样稿。
& ]4 e  L) h- s7 F# L  (5)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9、新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E* X: L; C7 C3 a6 n, d$ O2 W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 x  e* n# e) _) m
  (2)证明性文件。% Q3 G, ~8 |& @: Q/ w+ I; X
  ①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t; ]' k' ~8 w/ V4 {0 g& r& N5 A
  ②提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异地建设的证明文件。
0 c8 ~3 W5 }$ V  (3)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10、新药用辅料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 g+ i: p6 U9 V. O, V4 o3 p; m, w  (1)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7 I" p" t! p# v/ K5 P, q/ z
  (2)证明性文件。提供有关管理机构同意更名的文件,更名前后的营业执照。  (二)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事项:
3 v/ d4 P2 q7 j2 z  11、已有国家标准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x0 v, Y: }; @0 T1 H& ^+ y7 K
  (1)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0 J5 r. O6 P/ C9 H* l
  (2)证明性文件。提供有关管理机构同意更名的文件,更名前后的营业执照。  12、已有国家标准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L5 o: O$ j$ f% g
  (1)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7 \2 e* c7 i' d
  (2)证明性文件。
4 U! A3 ~4 u& \. Y" U1 I" v  ①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 t' }5 \$ c# F- L) V8 Y; h  ②提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异地建设的证明文件。6 N7 D) M5 j7 }% r$ @) T  {
  (3)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六、药用辅料再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5 @  m8 G3 {& R, b* _1 g  (一)境内生产药用辅料# r8 ^/ j- a* Z4 L) ^1 _# i+ }: S
  1、证明性文件:
; O8 G0 d6 A9 W6 B+ Z$ }  (1)批准证明文件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文件;
& U7 E. d, u1 F+ ]9 C  (2)《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 m2 q  d9 f5 d! g5 H0 l2 Z  (3)营业执照复印件。  2、五年内生产、销售、抽验情况总结,对产品不合格情况应当作出说明。  3、五年内药用辅料制剂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总结。  4、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再注册批准文件中要求继续完成工作的,应当提供完成工作后的总结报告,并附相应资料。  5、提供药用辅料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凡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与上次注册内容有改变的,应当注明具体改变内容,并提供批准证明文件。  6、药用辅料最小销售单元的现行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实样。  (二)进口药用辅料
4 y$ C8 [4 H' p/ Y5 A5 d/ B, [  1、证明性文件:
3 x! x# ~% u7 d6 |9 Z5 c  (1)《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有关补充申请批件的复印件;+ k2 h- d1 [7 L9 u' V8 z$ e3 r
  (2)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辅料上市销售及该辅料生产企业符合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 C1 O  f& r" U' g  V
  (3)由境外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q9 P; T* Y5 K* D
  (4)境外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2、五年内在中国进口、销售情况的总结报告,对于不合格情况应当作出说明。  3、五年内药用辅料制剂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总结。  4、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再注册批准文件中要求继续完成工作的,应当提供完成工作后的总结报告,并附相应资料。  5、提供药用辅料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凡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与上次注册内容有改变的,应当注明具体改变内容,并提供批准证明文件。  6、药用辅料最小销售单元的上市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样稿。0 E1 h) x9 M# W, d# P
, E; F( H+ _5 U  R+ V+ ?

! n# P! @) v" P" J' ~0 O6 s.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11 15:32:55 | 只看该作者
浙江省药用辅料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 y( r6 x7 a+ l
; G" t" X! g: i" Y# C6 N+ b- O. B
, E) j4 }- ?& t
: t/ U, ^- Y2 z. }+ o/ F为加强药用辅料的管理,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用辅料质量标准问题的复函”(食药监注函[2003]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我省药用辅料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 x9 H" R) j7 W* u  e8 x' X3 T3 W6 U5 I* X
一、药用辅料的执行标准:6 a: q: N/ b. c: ]
# k) @0 v) \! c* X( j4 a: {5 d
1、国家药用标准
/ w0 h9 |7 j9 \6 H# S1 ]; I9 a* _$ |# j1 u
2、地方药用标准
7 B$ V4 V$ y# F5 ]8 o
7 l4 g  }4 L6 |6 B1 e4 w3、企业标准。* D) F* J' P, b4 d

$ r! q' u% M2 F# ?  l- Q本“暂行规定”所指的企业标准系指药品生产企业所用的药用辅料,无国家或地方药用标准,但有药用历史的辅料,企业依据国外药典标准、食品标准、化工标准等制定的质量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制订药用辅料企业标准,应将该质量标准草案、标准起草依据和起草说明,连同三批样品一并报送省药检所复核。企业标准应能全面科学的评价和控制辅料的质量符合药用要求。其中药品注册时所附的相关辅料标准,已随药品注册经审评、批准的,可作为企业标准,直接执行。) J6 u, t# J  V! C8 T  N" `

: @' P, a* v5 f% f+ |2 W, z二、药用辅料的使用要求; ]+ s! A+ }! N) P3 \

2 s) v$ ]* O5 p! r1、药品生产企业应使用经国家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持有药用辅料批准文号的辅料,并对药品生产中使用的辅料质量负责。' O" I. _# k, f" W/ X
6 Y- }* g9 X( N. Z
2、已有国家或地方批准文号的药用辅料,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采购有批准文号的药用辅料用于药品生产。如有批准文号的药用辅料市场上确无供应,企业采购未取得药用辅料批准文号的辅料,首批使用前应送市级(含)以上药品检验所按国家或地方药用标准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
! t& f# W3 }9 W: O6 Z- o- |
. Z8 u0 g6 {" s$ i1 e& B+ V* n$ H3、采购没有国家或地方药用标准,执行企业标准的药用辅料,首批使用前应送市级(含)以上药检所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 x: W/ Q4 s! i4 G; K3 b

. W( t/ \9 n& s/ n/ G! q4、无批准文号、无药用标准又没有药用历史的辅料以及我国未生产过的药用辅料,按新辅料有关规定申报,待国家局注册批准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1 t4 ]) L1 E8 O1 D4 Z, U$ A
9 D* O9 d; S4 h8 k
5、变更辅料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上报国家局批准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变更。
8 Q8 f0 U9 m9 l  W  c8 C: y
0 w9 c' M. j. N三、供应商审计
" x+ H1 @7 @6 D# i6 ~; Z4 c+ K0 H4 `) f/ Y1 L! B6 y
1、药品生产企业应制订对辅料供应商审计的管理制度、审计标准和操作程序。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辅料供应商进行定期审计,以确保符合要求。
, p5 T' l9 r9 I! G2 W1 y& X5 }3 R- c) `
不直接从生产厂家购入的辅料,应对生产厂家及供应商家分别审计。5 K' c* ^: p( c
4 O* X* D% P# M  |3 l  b3 j
2、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产品风险程度、使用数量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主要辅料目录。: T1 Y* Q$ Y: [7 s, n2 v: `! _% a
9 r: K6 k' f8 l6 d7 W+ t
3、对辅料供应商的审计至少应包括:供应商的有关资质证明,厂房、设施、设备条件,质量保证体系,产品标准和质量,供应能力,企业信誉等方面。对主要辅料供应商审计必须进行生产现场考核,对其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作出评估。
& T" {& N+ u# s' r) ?
8 z1 j& n: D6 l  h4、应保证药用辅料供应商相对固定,以确保药品质量稳定。. A/ C7 x) s7 |: ~
3 p+ `& _( }( m
变更辅料供应商,应严格按企业变更供应商的相关制度和程序进行。供应商变更后的药用辅料若是未取得药用辅料批准文号的,首批使用前应送市级(含)以上药检所按药用标准、经复核的企业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
! }5 {$ T8 y1 f9 S3 T& |' J9 \! V2 p) }: G3 H. [" J
四、药用辅料的使用管理 1 e; Y/ ~' m- d1 X" v

' s7 b' a/ Y* B6 c& R1、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用辅料购入、储存、发放、使用的管理制度,以保证使用辅料的质量和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
/ J( z+ A& G  _8 ^9 Y5 |( l( l! r: n- p
2、药品生产企业购入辅料应要求辅料生产企业提供质量符合要求的证明性文件。进口辅料同时应提供口岸所检验报告单。; N) v2 t5 x5 E$ Q0 i$ l
, f( {  ]. g; k4 N7 ?: l0 L
3、药用辅料使用前必须按标准按批次进行全检。药品生产企业应配备与所使用药用辅料相适应的检验仪器。个别检验项目仪器配备有困难的,可委托药品检验所或有资质的单位检验,并报省局备案。4 C0 X$ [3 z& b

. F- u3 ^. o' T0 b4、药用辅料应在规定的条件下贮存。, l( P/ e; R! p9 e

% @, K& g& Z( I% f# a5、药用辅料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超过有效期的,不得使用。5 K  i. s7 [: a# Q  {
  \, K) F/ d" d/ g; q
未制定有效期的辅料,企业应根据辅料的稳定性试验数据制定贮存期限。临近贮存期限应进行复检,复验合格的可重新确定贮存期限,但该贮存期限不得大于原贮存期限。确定贮存期的方法和数据应科学、充分。5 U7 A4 {% t# h9 B
, g# j2 C. F; K3 B
有效期、储存期内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复验以确定是否可继续使用。& I' @1 C* U1 f" m% n" x
, v3 P" p( }: {0 b: V" N. [
6、进入青霉素类、头孢类、激素类、肿瘤类等药物生产车间的辅料,退库后不得再用于其他类别药物的生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11 15:33:21 | 只看该作者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 {( ~; B: U9 ]; K/ m( h0 v! F( E" K. Y+ o" X& A( C9 C5 @% B
2006年7月5日贵局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关于药用辅料质量标准问题的复函》(食药监注函[2003]4号),下发了《关于加强对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通知》(湘食药监安[2006]8号)(以下简称通知),对药用辅料的使用和检验进行了明确要求。药用辅料作为药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部分,对药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贵局下发上述《通知》,旨在规范药品生产,加强药品安全监督,是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高度负责的一种具体体现。根据制药企业普遍反映和我会调查,《通知》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实际问题。- u0 [- B9 A" m7 f4 \

. n( D/ _' R5 V一、客观存在的问题
" N" D  d4 @5 ^& \7 A% s& b1 S' Y( d$ ^: `6 H" v3 f; _
1、辅料标准种类繁多,不规范,不统一。目前药用辅料生产企业涉及药品、食品、化工等不同行业,药用辅料的标准不一,现药用辅料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国家药用标准;二是地方药用标准;三是国家食品标准;四是企业自定标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辅料的进购和使用已成为药品生产企业的现实难题。一方面,药品生产要求使用符合药用要求的辅料,而实际上有药用标准的辅料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另一方面,虽然有些辅料有药用标准,如蔗糖、乙醇,但市场上根本没有产品可供。所以,目前企业生产使用的辅料中更多的是只有国家食品标准或企业标准的产品。
/ v/ I  S9 v4 r- n, U; N3 B0 ~/ h
2、省药检所检验任务繁重,检验设备不齐,能全检的辅料品种有限。目前我省有200家多制药企业,常用辅料有数百种,每个企业按15种辅料、每年进货2批次计,需送检的样品达6000批次以上。由于辅料检验所用仪器和试剂众多,目前省药检所对相当一部分辅料也无法全检,加上省药检所原有各种检验任务繁重,而且许多样品的检验周期长达2-3个月,检验时间无法满足现有企业的生产需要。/ C/ }& C, z4 V6 f( H8 F1 u! J
0 F" E# h! o, o& ?
二、《通知》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f9 O$ V: }) f7 f, r) g( L) ]1 ?- B" L5 K, r1 v" G" f" p3 g
1、按规定凡有药用标准的应当执行药用标准,如酒精、蔗糖,市场上只有食品级产品,药用标准的产品无法购到。如果此类辅料在药品生产中不可以投料,很多药品无法正常生产,药品生产企业只能停产关门。
; l. p1 H% i5 T; [/ N
2 P& B# m0 V$ O# z, E8 q  a# m2、目前市场上同一种辅料存在多种标准,同种辅料不同省份的标准也不同,检验应执行哪种标准无明确规定,势必导致检验评价无规可循。特别是既有药用标准又有食用标准的辅料,市场上只有食用级产品可购时,执行哪种标准,不同标准可能检测的结果也不同。依照GMP相关要求,一种用途的辅料应当只有一个标准,药用标准和食品标准共存时,药品生产企业是遵循一个标准还是设立两个标准,如果遵循一个标准,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如果设立两个标准,又必然导致违背GMP的相关规定。* |) P- G& ?1 D
: a) x# J  V7 K
还有些辅料既没有药用标准,又没有国标、部标,而只有企业标准。如省内某企业主要产品的辅料二甲苯麝香、颠茄流浸膏等就属于上述情况,但15年来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很好。该企业曾向贵局汇报过有关情况,但今年6月,市局对该公司上述药用辅料以假劣药进行了封存,该企业只好停产关门。但这种现象在我省绝非个案。
9 [2 M! b, }* Z. i# b0 y
7 e0 H' I9 x% l0 K; y# T. _3、《通知》要求须按相应的标准检验合格后方能投料,但实际生产中所需的食用色素、食用香精等,省药检所因产品无药用标准而拒绝受理,即使按食用标准(国标),省药检所也不能进行全检。对于诸多省药检所也不能全检的品种,如不能作为生产辅料,药品生产企业因此只能停产。
2 b& ~9 u/ _! }( e. z/ p- j! X8 [  i1 e- N  l" z; K3 B& H
4、辅料送省检周期长。一般辅料样品需2-3个月的检验周期,这对于本身贮藏期较短的品种,如果葡糖浆(贮藏期6个月),可能出现检验结果还未出来,产品已到了报废时间。检验周期长将制约企业生产进度,打乱企业的生产计划,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难度。+ B6 s- F9 d% N  F! s

8 G5 j* r: g9 Q; j4 ?$ Q7 r5、检验费用较高。目前一个品种的检验费用动辄上千或数千元,如生产辅料都要进行检验,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同时,许多辅料本身用量很少,如色素、香精、包衣物料等,原本在成品中所占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按《通知》要求送检,检验所需用量比生产用量还要多,检验所需费用比实际用量成本高得多,这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 t6 L" O* m$ G$ X1 J* \
2 d6 V# N6 ?# m# o# }三、请求与建议4 R% x/ n9 ~) |4 \: h9 r# I

' S% x1 W- N0 w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负责应该义不容辞,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格把关各个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鉴于药品辅料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就加强对药用辅料监督管理提出以下建议:2 ~& H# n$ L8 B6 U# l) s- t

# g4 K8 U4 T0 Y# w. C1、请国家、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药用辅料标准的制定,加快规范药用辅料生产和监督管理。
7 R" @/ d- a, ~6 c
. _9 F" N) C1 `+ n# l5 {8 h7 P" U2、在国家药用辅料管理有关法规出台之前,请贵局考虑制药企业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和困难,从促进我省医药行业发展出发,在药用辅料监督管理上,指导药品生产企业建立药用辅料供应商质量体系的审计制度,允许药品生产企业结合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制定企业内控标准,有效的控制药用辅料的质量。在生产辅料的检验方面,制药企业可依据相关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自行检验,企业自愿也可送省药检所检验。) e8 N0 s, G. @( H5 ^6 q& r  V2 w
: n, a: V1 b$ }- H0 |5 D
3、在药用辅料标准不规范统一和检验存在实际困难的客观条件下,按《通知》要求企业生产中执行难度大,因此,关于药用辅料监督管理,请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规范。2003年5月12日,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针对浙江省药监局的请示下发《关于药用辅料质量标准问题的复函》,据了解,目前除浙江省外,其他省市就药用辅料问题并没有作出相应规定。目前我省制药企业使用的药用辅料大都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在全国还未统一规范情况下,单单规范本省企业,其实也难以达到规范的预期目的。
1 {3 l0 s# Q7 {+ z1 F1 Y/ ]7 x$ P. O% R9 L3 d7 b. i0 W; W
4、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因辅料未送检而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那么,作为药品生产链上游的辅料生产企业有义务和责任把好产品的质量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这也明确了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检验的对象。关于药用辅料的检验,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正式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 `. v% k2 z& C+ U6 a$ h8 X
! ~2 E0 R; G9 {& ~1 P# n4 @- g) R/ W! r( R2 B. f) C8 i
- _3 S: G& q" P+ u" O* `4 O( I5 @
联系电话:0731—4486206 传真:0731—4470408
. y' `: i2 B  u- a( b: R
% Z' h# g7 z; ?2 R) a& ]9 W: b8 @联 系 人:曾宏喜
- S$ I: q$ I. L9 D- j3 ?: M- K. @. |7 M4 i8 a+ E% I( _- G: k3 a

8 Y- u9 x  L: u% |
3 ?& f3 W. c  M' D3 {& E1 R
* \8 s1 [: e* e) a* m# q* [/ I5 q5 f. V
湖南省医药行业协会
( M& D; l- X# h3 ^, p
# v. ]4 t2 Z/ Q9 H0 |2006年8月16日  : o) Y; q) s# P; t) L  F1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11 15:34:25 | 只看该作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9 K1 A, Z- g4 @# m$ D6 f+ q
国食药监办[2012]212号  # K) r5 p0 I8 V& T, G! H$ z$ L: q
2012年08月01日 发布  6 l+ M2 C/ W7 D# [& C
% F- h6 C6 D3 h3 Q/ B5 M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c9 h2 q5 u9 Z) g" u4 Q

# [5 O8 r- w) r- K' b! O: f9 q6 K  为进一步加强药用辅料生产和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印发你们,请督促行政区域内相关企业遵照执行,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8 w$ t8 }6 z: r2 ]# m+ W) |3 i: W0 W$ u: }6 H
' k$ X* ^) m0 E& 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w( e6 i+ V4 K& w5 z- G                              2012年8月1日
% p5 }; I% o4 F* L
# g1 H7 Q9 [+ b+ }" ^% H
* }6 O+ f, A; f. w1 M6 C- n$ Y             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x9 f8 C; r5 }, ]

. f  D! F1 r5 A: O, S  药用辅料是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为进一步加强药用辅料生产、使用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特规定如下:
0 j$ }8 ]1 Z& k3 T- N# b- a  N
9 M) z9 y6 I5 ]" L5 V- g5 s, q6 @  一、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购入药用辅料的质量
4 u4 a, Q$ o, S  n% Q) L8 ~3 V  (一)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药品质量责任人。必须切实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必须严格药用辅料使用的管理,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处方工艺,使用符合要求的药用辅料生产药品。凡因违法违规使用药用辅料引发的药品质量问题,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承担主要责任。7 u9 K5 ^4 y, V+ x- J8 A) T3 o3 c
  (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应确保质量管理部门有效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职责,企业负责人及其他部门人员不得干扰或妨碍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确定药用辅料供应商应进行审计并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批准。1 _) J# v. O! V( O6 `# ^
  (三)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应加强药用辅料供应商审计。应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有关要求,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质量审计和回顾分析,并建立所有购入药用辅料及供应商的质量档案。1 s& M! M0 v. M+ \
  (四)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必须对所使用的药用辅料质量严格把关。凡购入的药用辅料,都必须按照药品批准注册时核准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药用要求。对已颁布国家药品标准的药用辅料,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要求。9 h9 r* G- `: n7 L
  (五)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应与主要药用辅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随时掌握所使用药用辅料的变更情况,研究和评估变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并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申报。
+ }/ e% \! l. D! _6 ]
- E0 {7 k6 ]" M* H6 w/ e5 V2 e  二、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
1 e1 x7 h1 x) T5 P' w6 {  (六)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对产品质量负责。应严格执行《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的供应商审计,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按照产品注册核准的处方工艺组织生产,规范产品批号的编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对未取得批准文号且历史沿用的药用辅料,应按照与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合同约定的质量协议组织生产。6 a' |& \. ?1 @
  (七)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应按注册批准的或与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对每批产品进行全项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销售。对已颁布国家药品标准的药用辅料,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有关要求。产品放行前,所有生产文件和记录,包括检验数据均应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查并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不得放行出厂。. m+ N5 }% Y- a" X2 D6 |
  (八)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配合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开展供应商审计。若发生生产工艺、原材料来源等可能影响药用辅料质量的变更时,应主动开展相应的评估,及时通报药品制剂生产企业。0 j* h8 ~1 }4 y$ }8 W- I+ K

3 `! T# Y0 l$ t  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用辅料实施分类管理
( G2 m& l- D2 L  O0 S& P3 x  (九)药用辅料实施分类管理。对新的药用辅料和安全风险较高的药用辅料实行许可管理,即生产企业应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品种必须获得注册许可;对其他辅料实行备案管理,即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备案。实行许可管理的品种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分批公布。
9 b9 o0 Y4 y, l( c/ h  对实施许可管理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按要求提交相关资料。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现场检查,动态抽样检验,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合格后,予以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辅料注册申请的审核应与相应的药物制剂进行关联。
7 Y7 k) k7 ?( G: @# b  对实施备案管理的药用辅料,由生产企业提交相关资料,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
! D( j8 K! x0 n4 O- E  药用辅料许可及备案的相关要求另行制定。进口药用辅料参照此规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或备案。
) Z+ w) {' B; Q3 q. ]' [7 C+ W- @9 r  (十)严格药品注册申报对药用辅料的要求。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申报药品注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药用辅料种类、供应商、质量标准及供应商审计结果等资料;对变更药用辅料种类的补充申请,应进行相应的研究,提交研究资料和供应商审计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方可使用;对不改变辅料种类仅变更供应商的,需提交相应研究资料及供应商审计结果,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6 f: c( B  v" |# m3 _; `  (十一)加强药用辅料标准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国家药典委员会开展药用辅料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发布药用辅料国家药品标准,研究制定药用辅料推荐标准。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国家药品标准进行监督检查。( m, S+ c7 k% x# z% b

$ |, N/ p' O- f1 |. ]7 W  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药用辅料生产使用全过程监管( S1 `4 e/ N. c
  (十二)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落实监管责任。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重点检查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否按核准的工艺处方生产;是否按供应商审计的要求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进行审计;是否按要求对所使用的药用辅料按相应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药用辅料;供应商发生变化时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备案等。
( q' L6 ~9 f2 ^6 c5 E  (十三)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药用辅料生产监管。对本行政区域内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或根据在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进行延伸检查。重点检查药用辅料的生产是否符合《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否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是否按照核准或备案的工艺进行生产;是否建立完善的批号管理制度和出厂检验制度。对不接受检查的,药品制剂生产企业不得使用其生产的药用辅料。
4 ?* B7 N( N* T3 S4 |+ v: i1 r! d: W  (十四)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药用辅料的监督抽验。根据监督检查的情况,明确抽验重点,细化抽验范围和要求。抽验范围应涵盖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等药用辅料的使用单位。对以往监督检查和抽验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和机构,要加大抽验频次和检查力度。
) g5 o2 }3 M5 q4 e8 J  (十五)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发现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在药用辅料生产、使用方面违法违规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责任人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从严从重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 N3 G* b6 G9 V* ]
3 @* |9 h+ Q0 R' i5 m8 N# ]
  五、注重基础数据建设,建立诚信管理机制/ J/ r& I9 L  y- N
  (十六)建立药用辅料数据库。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应根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药用辅料使用情况,填报在产品种的药用辅料使用信息,并通知和协助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填报药用辅料生产信息,报各自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总相关信息,建立药用辅料数据库,全面掌握药用辅料生产、使用的动态情况。. j" U1 B& c0 P2 E
  (十七)建立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公开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检查、抽验情况,供药品制剂生产企业选用药用辅料时参考。1 m2 @1 i5 K$ @) z  _8 e* w
  (十八)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管理。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公众对药用辅料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共同维护药品及药用辅料质量安全。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推进分类管理,引导规范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和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 U! E- c5 e3 C& y: f! G5 S5 B/ L, I* g
  本规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自2013年2月1日起执行。
. q+ c! h1 _+ t
% w; P; u, _0 C/ Z8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11 15:35:11 | 只看该作者
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审批
3 o) M% X( d$ y7 j- v. C% y: K! n 来源: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原文链接 >> 网页快照 >>  
& [! u9 j4 p- h* H  }  
+ z6 r( c3 _" o8 \/ z
! ^% q5 B. T* T0 ~ 
4 L8 o1 q1 H4 E$ a) G8 M# t  t0 _, g) ^+ w/ e* Q
许可事项: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请
7 J4 k: e7 `& j' W" M . H. Y  {' S1 ~3 J$ R4 b, W
许可依据:6 q, o% N! ?/ X, d" a$ o5 d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函》(食药监注函〔2005〕61号)。8 L' t  q+ R. @' q( A

4 y6 p% z" C& P+ V$ F' C+ s$ r许可条件:
2 i! x  L! ?9 [8 ~- R+ ]8 B+ I1.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请人,应当是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取得相应生产范围的法人机构。6 Q* H' D& B( r4 K# N  E
2.办理注册申请事务的人员应当是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应当熟悉药用辅料注册管理法律、法规和药用辅料注册的技术要求。
! ?* E  X5 [" l1 a( ~' L: k   3.申请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研制条件,并对申报资料全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m" }2 R+ _6 `) e$ h/ d) `" K3 j$ F

: T- m  e2 W* Y许可程序:9 E% Q; N% N* D, F. p
1.申请人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有关申报资料。% P! L) u5 ?2 d( P/ r# F
2.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出具《山东省药用辅料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出具《山东省药用辅料不予受理通知单》。
; K3 W( ]9 Z$ y8 D6 v% X. l3.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申报品种的研制、生产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抽取检验用样品,并向省药品检验所发出注册检验通知。接到注册检验通知的药检所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
2 O. C; Q2 ?& ]3 q& s4.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进行技术审评。
( p- d0 {, t1 B- }& `. K0 @; C5.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技术审评意见和现场核查情况,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符合规定的,向申请人核发《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有国家标准药用辅料生产批件》,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有国家标准药用辅料生产通知件》
5 }* H) e- r7 Q6 z8 S$ b" b许可时限:9 \) I. j% k5 E. X
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9 v0 ^0 M* W. ]$ o, n6 s

: b& o$ p, F, h9 I申报材料:按照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要求报送相应书面材料(申报资料明细附后)
1 C" _1 a0 u5 h- F" T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M0 k' {. ]+ r; K: S+ [2 E
一、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g+ u( j7 l* y9 n
  (一)综述资料
0 m+ f) t( g9 N* w) _# S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n0 N& A' `& o$ t+ _* p' Q2、证明性文件:
. n5 E+ @  `( ^% a+ x' E  (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9 }+ O: w) b$ h! R  (2)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 |7 i- L3 }( {+ \" [3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1 h) @4 x8 y7 W9 N4 L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0 T# l7 g3 V( Q, I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药用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 C9 r8 ]6 r" o) V& ]# |1 c$ [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 {: j) Z6 _4 r
  (二)药学研究资料
" ?6 |% `  \# S  _# S. W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k% |4 C6 Y* V: ~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J9 x% M1 _. {9 ^3 X4 X: Y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t  r! E$ k/ S3 m7 W; u/ Z: F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6 R/ ~' i6 {/ T9 B6 y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O' {# j1 s/ Y$ @4 D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 n  Y* V  U+ \) \) _8 u. Z+ R
标准起草说明应当包括标准中控制项目的选定、方法选择、检查及纯度和限度范围等的制定依据。
7 {  v5 b0 i( A/ [7 r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6 O" `( O3 m, U4 W0 L3 \+ {; y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7 A- t+ i  m4 M- L0 T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
3 k# N: \0 y; R, T二、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用空心胶囊、胶囊用明胶和药用明胶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_9 Q, v( a( X7 c
  (一)综述资料  g4 D0 d- i8 a
  1、药用辅料名称(包括正式品名、化学名、英文名称、汉语拼音等)以及命名的依据。
0 A7 ~+ k' O- u% A  2、证明性文件:; V' Z' `5 v1 B; ]+ c$ J; F
  (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 V7 ?4 {% W. Y5 a  (2)药用辅料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y) i1 p- L; s; T
  (3)申请药用空心胶囊的,应提供明胶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包括药用明胶的批准证明文件、标准、检验报告、药用明胶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销售发票、供货协议等的复印件。
9 q" t+ j6 R# u* o* _  L; ~  (4)申请胶囊用明胶、药用明胶的,应提供明胶制备原料的来源、种类、标准等相关资料和证明。
2 O. F# ], G( }6 H  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及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在制剂中应用情况综述。
- h  b* B5 ~4 p9 @" k/ Y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并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E; i. C3 W# ]5 V6 \
  5、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辅料名称、化学结构式或分子式、用途、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等,须注明有效期,并应明显标注“药用辅料”的字样。
1 F; X9 Q! p+ V' N* M  v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8 L9 e5 G0 x1 e& x5 k, C
  (二)药学研究资料
" i' d2 m! _+ D0 O' c# v2 X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包括合成工艺、处方筛选、结构确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研究等的试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综述。
1 d# N  J, s) c  8、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累计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提供所用化学原料的规格标准,动、植、矿物原料的来源、学名。凡制备工艺与主要参考文献不同者,应提出修改的依据。) i8 q0 r' C3 {% V. W9 [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T: F2 |2 n! O1 m+ o! |; {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常数、纯度检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
$ O9 ~9 O* H. b  11、与药物相关的配伍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9 O( S4 G# v; C: Y( b  12、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质量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提供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另附资料,说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
" L" r! P9 L8 i8 O) Q% f标准起草说明应当包括标准中控制项目的选定、方法选择、检查及纯度和限度范围等的制定依据。5 |7 O/ T0 X, c! M' m
  13、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指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 U! Z$ L' |0 H3 G0 d) T: d; J
  14、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采用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共同进行的稳定性试验。3 j& K5 c+ N) @5 B5 i
  15、直接接触药用辅料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7 J: F1 l! q2 \
  三、药用辅料补充申请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1 U- X1 R: C; o% {# V/ d0 [2 @  (一)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事项:
( |. j( j* S" o5 Y9 c3 q4 I$ B  1、药用辅料试行标准转正
# R; V' ?' W2 v9 n( x: T. W* Q1 l  (1)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0 |3 c" I0 K0 D3 M0 J
  (2)证明性文件。包括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 }, S+ I5 y6 G
  (3)标准及其修订说明(含与国外同品种标准对比表)。$ G$ f! [/ i; Y
  (4)对原注册批件中审批意见的改进情况及说明。! G2 u! @/ ?2 w
  (5)生产总批次及部分产品的全检数据(一般每年统计不少于连续批号10批结果)。
# W/ N& ^  w1 `% \  (6)标准试行期两年内产品稳定性情况及有效期的确定。$ v- j6 H# a1 r+ S7 C$ ^
2、新药用辅料技术转让& O7 U8 n3 x% C: d1 S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同时提交《新药证书》原件。/ q. w9 L2 R8 p4 |' r6 @
  (2)证明性文件:提供其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技术转让有关各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原生产企业放弃生产的应当提供相应文件。( T- q: V3 p9 E0 P5 [
  (3)提供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5 z3 y7 Y, e$ Z2 p# `, z. d) M
  (4)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要求临床研究资料。  a/ G( o& N3 J. X1 r
  3、修改药用辅料标准
- B' H% S- v' o9 Y! U# w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2 V- ~- u. h2 W  (2)证明性文件。
. g- I* U; a' C! I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I$ ?8 I, @; f: }5 R/ h. q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K1 X7 ?* L% v2 D( w  D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 Y+ Y; P9 I/ g. e/ D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
: p# ~2 a4 s- Y5 U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e1 e( v/ R/ S! q4 l( C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3 a6 H0 ^- f# C) i2 A/ E3 R  (5)提供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药用辅料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W6 q1 ^4 w+ L
  4、变更药用辅料处方
4 A1 z2 I- X) Q. |2 U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M" y2 u' `% o% B  ^" X3 y1 M5 X- g
  (2)证明性文件。
+ ?  R0 |& b4 N9 t6 U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6 D2 G0 x4 ]7 r2 Z! H, T8 }3 R" Y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H+ S1 f9 D, p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5 s$ v9 z; k# U" `4 n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 W* C& B* r  x2 t& P8 C0 \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n9 d& f9 K* C  {7 \# Y9 X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
) u, o: j. d1 K7 P  (5)药学研究资料。
/ V1 G: I+ _& Z* B* V9 R8 a2 S% J! {  5、改变药用辅料生产工艺1 E3 q  ?+ D# _9 R& J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 j3 D' j0 A% n5 `8 D  (2)证明性文件。
) @) o7 W9 X- I: b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R/ ]8 ]4 I% n) x! }5 T6 H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0 E. G) X5 v4 v: c- o0 o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z: X( e. r* _# \0 T+ @5 r9 c% e: F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 }7 B0 D5 e2 z8 ?, p9 r6 V  (3)药学研究资料。
# C: [; ?% Z* c# |' p9 C: k  (4)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D0 r( ]4 ~( q7 G
  (5)临床试验资料(如有必要)。8 I- K) U( f8 N, ]2 I
  6、变更药用辅料有效期# F6 B$ c1 Q( d5 E$ P, _& H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同时提供经审评通过的原新药用辅料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 O; z( t  ^( N6 y5 `7 A8 k
  (2)证明性文件。
' U" R: G9 i- ?' A  ①申请人是境内生产企业的,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 Y' N) G. v  O  H8 N1 i) e* D  ②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C2 @0 ]6 A' r2 V3 q  ③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1 A8 E) m0 P& l
  ④对于进口药用辅料,应当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 ~# ?* E$ o. a  (3)提供药用辅料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和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 h  P3 n( ]  {0 F% j9 s  (4)修订的说明书样稿。4 k$ k$ E4 Y7 z" B* B! X5 a+ d
  (5)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 l4 f. b; X1 t; t1 Y+ v! k5 {7、变更进口药用辅料的注册证登记项目,如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等。
' Q2 q$ R" a" x  ?! t+ S" C2 |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5 C+ |) t" ?: f! M( K3 E5 c
  (2)证明性文件。
: }) K8 B  W0 N7 f" I4 D  ①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 |* E+ Z. k2 n# P  ②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V9 p! Q. C4 ]0 `
  ③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7 X% c/ ~" S" n  (3)修订的说明书样稿。
4 H$ k6 }7 Q! z# A* B" `  (4)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2 X. t3 q# D; m# ^0 P  8、改变进口药用辅料的产地
* P- V& S$ v2 D4 l$ Z, C5 W- t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
; T' a* i2 E) ]- s  (2)证明性文件。: U4 s+ g7 W. M8 K- h
  ①由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5 k3 ?: a3 n! O* S8 l7 I  ②境外药用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 x5 H2 r  f+ P7 V# G  ③提交其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
1 a  `, U! a. L  f' ^  w9 n8 d3 S+ q: N  (3)药学研究资料。
/ V8 W' B: r) v& \( ]; D8 v  (4)修订的说明书样稿。
" I+ G# i6 ~# O8 n' L, H  (5)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L$ [* A* b. R/ J* d! H
  9、新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u1 u4 r% c$ `* s( X
  (1)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注册批件(或注册证)、补充申请批件、标准颁布件、标准修订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质量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9 W1 l( F7 P6 O* M+ ~0 M! d
  (2)证明性文件。
/ u! F6 c2 w* N  ^0 O  ①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4 |4 a$ ^8 ?2 v8 ~5 @
  ②提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异地建设的证明文件。
. e* k' u" |( Q) B# l  (3)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3 b( u9 [( O" e/ G3 {2 B/ V  10、新药用辅料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5 B0 t# i  i* u7 ^: C0 A) C/ X  (1)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Q3 h3 C6 J& X* f
  (2)证明性文件。提供有关管理机构同意更名的文件,更名前后的营业执照。1 |. ?! w; U% E& `
  (二)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事项:" S% X9 d& g* i( r' n  e
  11、已有国家标准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s& N3 c" u" Z$ P: |! i5 C2 q
  (1)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 \8 X/ e0 R8 j5 Q# J% B  (2)证明性文件。提供有关管理机构同意更名的文件,更名前后的营业执照。7 X; h- e' \0 w+ N: `
  12、已有国家标准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T. o8 m# G8 w5 x+ j" o
  (1)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 Q" m" o1 p) y  ~% A$ L  (2)证明性文件。8 @% y- m5 {2 O: @* D
  ①应提供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9 ^" r, V* p
  ②提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异地建设的证明文件。
' |3 C3 p" `4 @  (3)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 l* M9 g" W8 k9 b' y5 y9 A" z. _8 U' E
1 M7 o. S0 Y2 i2 d7 m

8 P1 c% n! F! ?, c: ]( I$ v, e" N
+ t( o. S4 j1 n/ S" C3 l, m9 Z . N/ ^% T  u# t* {&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11 15:36:11 | 只看该作者
报国家局审批药用辅料补充申请注册日期:2013-09-25 14:16:00 浏览次数:97
+ [( K4 X0 K  I6 l许可依据 1、药用辅料试行标准转正5 f: \& E# Q  v  L
2、新的药辅料技术转让
  Q; m5 G% [* y9 \. D3、修改药用辅料国家标准
+ d' p4 B& a3 H3 m- s, f+ V4、变更药用辅料处方+ r/ {  X4 R9 N+ Z
5、变更药用辅料生产工艺4 @; C5 e* a) W: R5 Z7 @
6、变更药用辅料有效期
1 n" q5 R$ K! f8 o( T# k- l7、变更进口药用辅料的注册证登记项目:如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等0 a0 _6 Y. B: l3 R# s) }3 p
8、改变进口药用辅料的生产地址' u3 R$ ^4 h2 t9 s: }
9、新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 ~3 Q9 \5 k: U9 D% S  k10、新的药用辅料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 D; \$ x% C" N3 a / f3 o! g( W# Q5 B) Q) L
申请材料 申报资料; ]& d% g* R" U
1、《药品注册申请表》:一式4份同时交电子申请表,各药品注册申请人自行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上下载最新表格。/ K. Y7 A  ~8 _
2、纸质资料:
& b  @3 E" A' z) c申报资料目录0 l/ U9 D/ d3 Q9 \* k
⑴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 `7 Q4 P- I5 D; O⑵证明性文件;7 l1 l+ J" T: i5 I; x( v
⑶修订的药品说明书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
0 `4 Q# d4 ?1 C. s⑷修订的药品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
3 j' ^$ W6 G$ X2 u⑸药学研究资料;
$ `: Q* q4 _- h+ V* w⑹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5 P6 f. C3 W8 H% Y⑺临床试验资料;
) C" v) X( i: e; X" w⑻药品实样。" w9 p1 N9 d3 T. T% ^" k1 r
需注册检验的补充申请事项:申报资料四套,按照“关于印发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函”(食药监注函[2005]61号)中药用辅料补充申请的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R* ]9 P$ ^: J1 B, v7 B
不需注册检验的补充申请事项:申报资料三套,按照“关于印发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函”(食药监注函[2005]61号)中药用辅料补充申请的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 e+ I2 Y1 f- A2 q/ b; e3、申报资料要求:
2 ?" V* ~2 ^$ _. }⑴填写、修改、保存、打印和拷盘(软盘应注明申报品种、申报单位、申报内容及日期)。+ g! U6 j" |" o0 G' \
⑵核对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的数据核对码一致。
4 n$ l! T6 x+ Q% f5 l$ A7 V! Y⑶将指定的资料内容(新的药品标准、说明书及包装、标签样稿)存入软盘(软盘应注明申报品种、申报单位、申报内容及日期)。* i' I# K9 E; R' h$ r( ~( s
⑷申报资料档案袋及各项申报资料应制作封面,封面应载明注册分类、申请事项、药品名称、申报单位、申请日期等内容8 |- g7 N# K3 r! L: r
⑸使用A4纸张,4号-5号宋体打印
4 j4 p8 Y. n3 Y+ w. N
: T2 [, o* ~4 t, U6 D0 E6 d许可程序 一、申请与受理 二、现场考核 三、审核 四、复审
- @1 A8 y+ ]. ?0 x" ]五、审定 六、制作行政可决定 七、送达
# l. ^. t# P* i4 e- Z- ^* \( ]8 {% L
( n2 x0 ?: M# d7 c许可期限 自受理之日起14个工作日(其中无需现场考核、技术审评的为10个工作日,不含注册检验送达时间)
# K- I/ L" j8 M/ Q; P& w& \许可范围 药用辅料补充申请人必须是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的持有人
2 p1 N  p; G$ X  F承办处室 药品注册处
2 B) y6 n( a& w2 [收费标准 详见《关于转发“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药品审批、检验收费标准的通知”的通知》
2 {" l2 ~; B0 G* Z, j联系电话 0791-88158025 & K, i9 ]9 E& e) H3 g/ Y
联系地址 南昌市北京东路1566号, 邮编330029
3 b$ u4 w" |. ]- P7 s备注 来我局领取相关证书或批文的时候,应携带企业介绍信或法人委托书。
8 ]; H0 n4 e! V) y( U1 t7 V. W1 y$ a$ e" ~8 e. a& d- k0 y
附件:报国家局审批药用辅料补充申请注册.doc7 E, T. Z& e0 G2 N5 y7 w% H
http://www.jxda.gov.cn/News.shtml?p5=168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11 15:37:51 | 只看该作者
进口(含港、澳、台)药用辅料再注册  
* v6 }# }0 X: {6 u 4 @- ?7 {% S7 J) x
2012年11月05日 发布  
/ {2 Z, R  x5 a6 a) G" f5 x* l4 A 1 M/ F9 @# z/ @1 f' m: o1 n
  一、项目名称:药用辅料注册2 ^* ~2 z/ h2 ~( v, Z0 N/ D
- k3 H4 y4 x/ p8 \7 b5 S( P
  二、许可内容:进口(含港、澳、台)药用辅料再注册
5 r0 b: d0 P6 C  + u) b/ `9 L. a5 ^& @7 ^( i* ~+ B
  三、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印发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函》(食药监注函[2005]61号)
8 E; m+ q, S0 m, z  
# B; X. v* E* k! @( r6 _0 e% H: v7 [  四、收费:45300元。# }1 G. ~# k" g  m1 f# ^
  收费依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药品审批、检验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1995)340号]。0 A7 a& R/ R9 s/ Z: u
    u# c& r; ]* G
  五、数量限制:本许可事项无数量限制
) L2 A- I" p5 {  " A! k% s$ y" Z4 {- P8 K
  六、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2 I8 J+ P7 V8 Q7 s% S" x  A$ s  《药品再注册申请表》' L! p( a7 a6 W. a) J" x, ?
  1、证明性文件。$ J* d6 H1 p- I. k
  (1)《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有关补充申请批件的复印件。( i4 g/ ]4 C$ C( X3 a. ?) ~- `
  (2)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辅料上市销售及该辅料生产企业符合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 H, W$ }/ [1 m" j' ]; q, x; m
  (3)由境外辅料生产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申请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 I- w% p5 c" }* c/ i- H
  (4)境外辅料生产厂商委托中国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的,应当提供委托文书、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中国代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0 V5 E! b( v& |( r; a$ k' ?
  2、五年内在中国进口、销售情况的总结报告,对于不合格情况应当作出说明。
5 m  M- a9 m* E* c; D4 g" T  3、五年内药用辅料制剂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总结。
- d& Y9 p( Y6 o+ @/ H  4、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再注册批准文件中要求继续完成工作的,应当提供完成工作后的总结报告,并附相应资料。
# A" J0 z9 ~* N8 v$ f+ X' P  5、提供药用辅料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凡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与上次注册内容有改变的,应当注明具体改变内容,并提供批准证明文件。( e! l! U1 R4 O' S6 }/ }$ }
  6、药用辅料最小销售单元的上市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样稿。
& o" q- H; k3 f4 n% N  
/ i: M/ c- o$ `5 D/ Q+ M8 B  七、对申报资料的要求:+ E3 s# t  m- i' |+ G5 L
  (一)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
, r/ M1 \. x! x3 e% D1 U  1、申报资料首页为申报资料项目目录,目录中申请资料项目按《关于印发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函》的顺序排列。每项资料封面上注明:药用辅料名称、资料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请机构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
# I2 u& G) V8 |" M  2、申报资料应使用A4规格纸打印或复印,内容完整、规范、清楚,不得涂改,数据真实、可靠。, a2 ?/ b7 Z+ O9 j
  3、资料按套装入档案袋,档案袋封面注明:申请分类、注册分类、药用辅料名称、本袋所属第X套第X袋每套共X袋、原件/复印件、联系人、联系电话、申请注册代理机构名称。
8 }. X4 j$ G" H# g  G2 V  G  4、注册申请报送2套完整申请资料(其中1套为原件,1套为复印件),申请表3份(1份为原件,2份为复印件)分别装入各套资料中(全套原件资料内放入1份申请表原件,1份申请表复印件)。! c( P1 V# J: a( p
  5、《进口药品注册申请表》: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cfda.gov.cn)下载“药品注册申请表报盘程序”,按要求填写后打印并保存,要有境外申请人的签字及国内代理机构盖章签字。) [9 u/ ]: e% v( i1 Y
  6、在邮寄或者递交申请资料时应将申请表的电子版发送到行政受理服务中心电子邮箱地址:slzx@cfda.gov.cn% Z( A* _& Y  b. l; b
  7、电子申请表与纸质申请表的数据核对码应一致。
0 [' a% E1 Y: V" B0 m$ G  8、外文资料应翻译成中文。
9 H4 g. T6 s& e4 k1 q2 E4 S* y' Z  ! [. N$ x$ [) E) G, l8 o: _) X
  (二)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
8 M; Q% E% v8 ^  1、《进口药品注册申请表》的填写应准确、规范,符合填表说明的要求。
) ]. V- w8 Z2 y/ P  (1)除提出变更内容外,其余内容均应与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保持一致,如生变更,应填写变更后的内容。, F& X; c! v! \2 w
  (2)药品注册分类:应为“药用辅料”。
6 _  y4 a) b9 p- X  (3)制剂类型:应为“非制剂 辅料”。# M" k9 Y3 n( C3 H7 \
  (4)规格:一表一规格,各自发给受理号。4 a9 r4 H" q9 F7 c
  (5)是否同时申请补充事项:若选择“其他”应在“其他特别声明事项” 中说明具体的补充申请内容。
2 s0 y% E# L! P, U8 L$ U0 I  (6)申请人:申请表上机构1和机构2为境外持证商和生产厂信息,这两项不能空缺。除港澳台地区的申请人,企业名称、地址等均应用英文填写;机构3为境外包装厂信息,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除港澳台地区的申请人,企业名称、地址等均应用英文填写;境内代理机构项应务必用中文填写相关信息。
7 m8 L9 |+ F& O: X( D7 E' Q/ x  (7)申请表上的信息与所提供的证明性文件应一致。& i+ g% n" J4 b9 E
  2、《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有关补充申请批件的复印件。8 L  ^9 N9 O  t0 l  J
  3、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辅料上市销售及该辅料生产企业符合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以及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
: S: t2 `  @' A7 e4 s# C( _- {  (1)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药用辅料上市销售及该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符合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应当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统一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必须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及驻所在国中国使领馆认证。9 z3 T' F- y( i/ L
  (2)未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获准上市销售的,可以提供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获准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以及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并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但该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符合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有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用辅料管理机构出具。
" ^! k" o; w& r3 l) E  (3)申报药用空心胶囊、胶囊用明胶、药用明胶等牛源性药用辅料进口的,须提供制备胶囊的主要原材料——明胶的制备原料的来源、种类等相关资料和证明,并提供制备原料来源于没有发生疯牛病疫情国家的政府证明文件。3 |, P% w3 }0 `- W* I! k5 f% o
  (4)政府证明文件、公证书、认证书不得自行拆开。/ q3 a! ~! Q3 S9 v  K
  (5)应逐项审查文件上的出口国、进口国、药用辅料名称、规格、是否在出口国批准上市、是否已经在出口国上市销售、持证商、生产厂家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应与申请表上填写的相应信息一致。
1 i/ b. M1 W( y% l: S% m  (6)所提供的证明文件均应在有效期内(如有)。
- ]+ l: x* W& x3 s  4、如再注册合并补充申请,需同时提交药品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或DMF资料及文件。
5 M; q2 I* @+ n% G' Q  5、申报日期应在批件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有效期届满前未提出再注册申请的,不予受理再注册申请。
9 q& I5 g+ ~/ p" n  6 M9 i3 t4 \) [# a. z: j+ l/ o
  八、申办流程示意图:, t! u1 x( g) @  ?
/ Y1 L. I5 n2 C9 o
3 K: m4 J8 [2 T
! C& P7 U- G4 P& ?
" L/ G: x2 y* d$ A6 w2 r
  
/ i( U# v5 w4 N3 O+ V8 ]  九、许可程序:
* \  u- g) U3 z* h* v  (一)受理:
/ l3 N' u. J" J1 \  申请人向行政受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按照本《须知》第六条所列目录提交申请材料,受理中心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7 F$ B% N5 {7 D, w) R  (二)药品注册检验(如需要):
( {$ I- G9 E2 _' h: ], l2 P9 Y8 ?  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受理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知中检院组织进行注册检验、确定审批或审评相关事项等工作,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完成。& Q( d* d9 I7 |
  中检院组织检验样品、复核标准85日,其时限与国家局审查、国家局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并行,具体时限分配如下:. D" s6 j# }; t2 x
  中检院收到资料和样品后,应当在5日内安排有关药品检验所进行注册检验。承担进口药品注册检验的药品检验所在收到资料、样品和有关标准物质后,应当在60日内完成注册检验并将药品注册检验报告报送中检院。中检院接到药品注册检验报告和已经复核的进口药品标准后,应当在20日内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必要时可以根据审查意见进行再复核。# @  \6 j; d& _. y1 j5 u  _9 r  s
  (三)技术审评:' p$ {% }$ j1 h: T: l
  在药品注册检验的同时,CFDA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将申请资料移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进行技术审评。
+ D! V1 N) n* D- q. b  l# K  B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按照有关的技术审评原则,在180日内完成技术审评。技术审评完成后,对于不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要求的,发给补充资料通知,申请人在4个月内补充资料,药品审评中心在不超过60日内完成补充资料的审查。
% I/ T: A: m, w, _4 X& p2 j  (四)行政许可决定:
/ u8 _4 B( i! \+ n  在收到药品审评中心完成技术审评的资料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
6 n9 j( P6 b6 R3 {  (五)送达:
$ X! d. T# o( }+ o: @/ x  自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CFDA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将行政许可决定送达申请人。: ]/ k- r) B2 o4 \/ I# n
  (六)复审:- |. k) q& U- ?  \6 m8 f
  申请人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作出的决定有异议的,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前,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填写《药品注册复审申请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复审申请并说明复审理由。复审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及原申报资料。4 w9 a2 [4 ?1 V9 s, O'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接到复审申请后,应当在5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通知申请人。维持原决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再受理再次的复审申请。
! B, r8 o1 j" ^8 u- w  复审需要进行技术审查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原申请时限进行。
+ a2 g; J5 t0 Q# `( ~' g  i  / E$ s' i' J" y* K3 @
  十、承诺时限:" R  R5 ~8 F( q7 k3 [7 [
  自受理之日起20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完成技术审评后20日内完成审批;20日内不能完成审批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 O5 Y) D4 {# m+ v; J& ?
  以上时限不包括申请人补充资料及补充资料审评所需的时间。4 y/ d% p: H4 z% Z
  
1 g- a) |$ x! Z% |  十一、许可证件有效期与延续:
7 K$ K% u$ D" Q' y# j$ Y/ J) H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或者进口的,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申请再注册。
: K' ^' X1 ~9 z4 W+ K$ N) L  7 T2 I; g& t  W' E4 [3 _
  十二、实施机关:3 \. n0 ?7 z7 W4 P6 U  k
  实施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 E* J& ^6 \0 `# C6 X2 c( t
  受理地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
8 ?9 \% N/ Z- h7 v, j# K8 u* Y3 H  
/ x4 j# ?0 U5 Y. Q. M3 U* i  十三、许可年审或年检:无
( S; G- w$ W& `2 J/ a* K' M
! ?7 `" ]( V! \' R; `( O$ |( d  十四、受理咨询与投诉机构:1 C/ p; D1 e+ F4 K8 l
  咨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C' l: Z* n/ U2 t' c( }  投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驻局监察局、法制司& J4 R6 m3 e; b7 H
  注:本须知工作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W2 N# x  Z8 o0 b

5 q5 A* k6 s1 \% e5 H# [http://app1.sfda.gov.cn/WS01/CL0371/7619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静悄悄 发表于 2014-9-11 15:38:52 | 只看该作者
注射剂中辅料选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 D3 v5 g# r9 ?  W1 k注射剂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注射剂中辅料选择不当可能会产生安全性隐患,因而注射剂中的辅料选择应慎重,应选择惰性的、安全性较好的、满足药用或注射用要求的辅料。
  O. O! ?7 e) H8 ?: d% g注射剂中往往需要加入一定的辅料作为增溶剂、稳定剂和赋形剂。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辅料选择不当可能会产生安全性隐患,因而注射剂中的辅料选择应慎重。辅料选择不当可能会造成处方的不合理,进而导致需要重新进行处方筛选研究、质量研究及稳定性研究等药学研究,影响药物研发和上市的进程,目前,我国的生产尚不规范,药用辅料的GMP正在讨论和推广中,药用辅料的种类、质量标准和规范生产均不能满足药品生产的需要,应引起药物研发者和生产企业的重视。 3 B7 Z" ?* A; W
(一)用于生产注射剂的药用辅料 8 l. \% w( O/ {! b, W$ r4 F  C5 w
供注射剂使用药用辅料的特点:在应用的有效浓度内,对人体安全无毒、水溶性好、理化性质稳定、与主药无配伍禁忌并对主药有一定的辅助功能等五个方面的特性。
6 {( H" t7 Z3 Y% @: L注射剂辅料的分类  z& i# M: H! }0 \
1.根据功能和作用分类:可分为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抗光解剂、pH值调节剂、乳化剂、抑菌防腐剂、局部止痛剂和络合剂等。2 [% W2 T( Q. T( R
2.根据注射剂的类型分类:可分为小水针用辅料,如非水溶剂(乙醇、丙二醇、植物油)等;粉针用辅料,如填充剂(甘露醇、乳糖)等;大容量注射剂用辅料,如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
* S% S# `. b7 h$ g( \5 H3.根据药品类型分类:可分为中药注射剂用辅料(如吸附澄清剂和大孔吸附树脂等)和化学药品注射剂用辅料。$ _- ^! n$ E" V$ v. j0 M
(二)化学药品注射剂药用辅料的应用现状
( |9 h% h2 P: z. t6 m$ f" T2 E# z经对罗明生编写的《药剂辅料大全》中用于注射剂的辅料进行统计,发现可用于制备注射剂的辅料约有80余种。目前实际常用的品种低于这个数目。现根据注射剂的类型分述如下:( ~  X. u- J  ?8 D, b
1.大容量注射剂药用辅料  主要分为溶剂(注射用水和非水溶剂)、增溶剂、助溶剂、等渗调节剂、pH值调节剂、抗氧剂、乳化剂、吸附剂、络合剂等。 # c. f( Z8 q. I' g. j
注射用水:大容量注射剂必用的辅料,中国药典、英、美、法、德、日等各国药典都有收载。我们在制备和使用注射用水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热源问题。特别是用地下水制备注射用水时,随着季节的变更,水质变化很大,夏季时情况突出,比较容易出现热原问题,须引起大家高度警惕。
0 S' e- m# r/ U" y9 u$ v, _非水溶剂:生产脂肪乳注射液时常用大豆油(Intralipid 瑞典)、红花油(Lyposyn 美国)、芝麻油(Fatgen 日本)、棉子油(Lipomul 美国)、鱼油(SMOF 德国)等作为油相溶剂。国内一般只用大豆油。科伦公司生产脂肪乳注射液时就是采用国产大豆油。- A* t# Z1 G8 E% \5 u% z
增溶剂:通过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使有效成分在溶媒中的溶解度得以增大的过程,称之为增溶。增溶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增溶剂因为毒性较大,不用于注射剂中;非离子型的增溶剂如吐温-80、吐温-60等较常使用,科伦公司生产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时也和国内其他制药企业一样,使用吐温-80作为增溶剂和乳化剂。6 F( p/ [. J- z
近年来,逐渐使用泊洛沙姆作为增溶剂。吐温类增溶剂的毒性小,用量一般为0.5~1%。
& R8 s6 _, U/ [: a4%的吐温有轻微的溶血作用。因此,在临床静脉注射使用时应慎重。现在新开发的大容量注射液中已不允许加入吐温-80作增溶剂。泊洛沙姆作为药用辅料已经被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收载,中国药典标准的泊洛沙姆仅用于口服给药;在国外,泊洛沙姆-68可用于注射剂。例如:脂肪乳注射剂的处方中就用了泊洛沙姆-68。存在的问题:国内增溶剂可供选择品种单一,且泊洛沙姆还缺乏供注射用辅料标准。 2 ?% a$ T1 K, q
助溶剂:是能增加有效成分溶解度的物质。助溶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另一类是酰胺与胺类,如乌拉坦、尿素、葡萄糖、葡甲胺等。助溶剂对有效成分的助溶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在大多数情况下,助溶剂与有效成分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复盐式络合物,使溶解度增大。助溶剂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副作用,且又有一定的生理活性,选用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实际应用时经常联合使用两种助溶剂,效果更好。目前,在大容量注射剂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助溶剂是葡甲胺,有机酸、氨基酸和维生素类,如苹果酸、蛋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烟酰胺和维生素B6等。例如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使用苹果酸作为助溶剂;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用碳酸氢钠作为助溶剂;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中就使用了烟酰胺、苯丙氨酸和维生素B6作为助溶剂。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助溶剂国内无供注射用的辅料标准,如苹果酸等。
. D2 O: \& i9 |5 R% a% {等渗调节剂:常用的有氯化钠、葡萄糖、果糖、甘油(用于脂肪乳中)、山梨醇(多用于氨基酸注射液中)、木糖醇(用于脂肪乳中)等,也有用氯化镁、磷酸盐、枸橼酸钠和甘露醇等作为等渗调节剂的。鉴于山梨醇和甘露醇等自身的生理活性问题,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已经发出通知,建议禁止在大容量注射剂中使用山梨醇和甘露醇等作为等渗调节剂。& h9 f+ E! S' S  y8 e$ y
pH值调节剂:常用的有盐酸、硫酸、乳酸、苹果酸、醋酸、枸橼酸、磷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例如: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用柠檬酸钠;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用精氨酸;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用柠檬酸钠;盐酸奈福泮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奈福泮葡萄糖注射液用磷酸二氢钠等。
# k# Q7 D' K& ^! M1 S  }5 }* y2 q7 J抗氧剂:常用的有L-半胱氨酸盐酸盐、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没食子酸丙酯、谷胱甘肽、硫代硫酸钠、硫脲、巯基乙酸、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维生素E等。例如:复方氨基酸(9AA)注射液、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氯化钠注射液用盐酸半胱氨酸和焦亚硫酸钠;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15AA)、(17AA)、(18AA)、(17AA-I)用亚硫酸氢钠;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亚硫酸氢钠和蛋氨酸;盐酸多巴酚丁胺葡萄糖注射液用盐酸半胱氨酸;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N-乙酰半胱氨酸;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用甘氨酸等。脂肪乳注射液中采用油酸作为膜稳定剂。存在的问题是其中有些抗氧剂在我国都没有供注射用的辅料标准,如没食子酸丙酯、谷胱甘肽等。
( U. C8 j6 m9 T" Y乳化剂:国外在生产大容量的脂肪乳注射剂中常用的乳化剂有卵磷脂(Intralipid瑞典)、豆磷脂(Lipofundin德国)、泊洛沙姆68(SR695美国)、胆固醇(Lipovenos德国)、甘油单油酸酯(SR695美国)等。国内一般只用卵磷脂。存在的问题是:国内卵磷脂只有卫生部部颁附发标准(附于脂肪乳注射液后),且仅有一家拥有生产批文,还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因此,目前国内生产脂肪乳注射剂的企业全部依赖进口卵磷脂。科伦公司生产脂肪乳注射液就是采用德国生产的蛋黄卵磷脂作为乳化剂。
& e) c) s& L/ o( t1 P" U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就是针用活性炭。) M4 [# n' R2 u- I$ p
络合剂:常用的络合剂有依地酸二钠和依地酸钙钠。由于前者可以络合血液中的钙离子,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建议慎用依地酸二钠,依地酸钙钠盐可以安全使用。国内实际情况是多数输液品种中均加有依地酸二钠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例如: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盐酸多巴酚丁胺葡萄糖注射液等等。存在的问题是:国内目前没有供注射用的依地酸钙钠盐的辅料标准。
( Q" `6 r& E! s3 {/ k- e. a6 u2.小水针剂药用辅料  主要分为溶剂(注射用水和非水溶剂)、增溶剂、助溶剂、pH值调节剂、抗氧剂、乳化剂、吸附剂、络合剂、抑菌防腐剂、局部止痛剂等。小水针的药用辅料和大容量注射剂的药用辅料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小水针中可以应用较多的非水溶剂,抑菌防腐剂和局部止痛剂等,不需用等渗调节剂。2 V% O. b+ w" o' z
(3)注射用粉针(包括无菌分装和冻干)药用辅料:主要分为溶剂(注射用水)、填充剂、助溶剂、pH值调节剂、抗氧剂、吸附剂等。注射用粉针药用辅料中的助溶剂、pH值调节剂、抗氧剂、吸附剂等的种类和应用与水针类似;需用填充剂,不用非水溶剂,一般不加抑菌防腐剂和局部止痛剂等。
) ~  c- P6 b4 ~; X+ ], X' M1 C+ `! A( y常用的填充剂有蔗糖、乳糖、甘露醇、水解明胶、甘氨酸、右旋糖酐、PVP、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枸橼酸、氯化钠、维生素C、去氧胆酸钠等。
+ V: j3 p/ ?( Z& N* v(三)注射剂中辅料选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L; n0 v( J  w+ z1.辅料应该是惰性的,不应选择有药理作用的辅料  惰性是辅料的基本要求,辅料在制剂中起到改良主药药学行为的作用,而无需其产生药效。制剂中辅料如果产生药理活性,将会对主药的药效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安全性隐患,不宜选用。如某品种注射用氨酪酸,申报单位在处方中使用了较大量的甘氨酸作为赋形剂,而当甘氨酸用量较大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从该药的用法用量看,使用该药时辅料甘氨酸的用量可达1.5g,超过了甘氨酸的起效剂量,可认为本处方中甘氨酸会产生药理活性,因而处方的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 T; E4 J1 j( T) H2 B$ [2.辅料应对主药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等质量控制方法无干扰  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等药学研究及质量标准是控制药物质量、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指标。辅料的药学行为应尽量不对主药的药学质量控制方法产生干扰。如上例注射用酪氨酸,主药本身为氨基酸类药物,赋形剂使用了另一种氨基酸,会给本品主药的鉴别和有关物质检查带来一定的困难。又如某品种中使用了胭脂红作为着色剂,而该辅料与主药的一个主要降解产物在HPLC图谱中位置上有部分重叠,影响了对该降解产物的测定,也会给评价工作带来困难。  v3 F# }) h; ^  _/ J3 B
3.辅料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对于口服、外用等其他剂型,注射剂中采用的辅料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研发时应注意在使用剂量范围内辅料的安全性。如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丙二醇等辅料,通常在注射剂中起到增溶的作用,但其用量较大时可能会产生溶血现象,因而在这些辅料的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用量,如果可能,尽量用安全性更好的辅料代替。* M% d# M6 n9 m- N4 C" R
    又如依地酸二钠,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可以络合注射液中的金属离子,但该辅料注射进入人体内可以螯合体内的钙离子,造成人体内血钙浓度降低,因而其用量一定要低于其安全限量或改用安全性更好的络合剂依地酸钙钠。
2 [1 I+ {4 M/ N1 d/ W4.辅料应满足注射用的要求  用于注射剂的辅料应满足注射级要求。有些辅料虽然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辅料,但却不能满足注射用要求,这一点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也是申报单位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乳糖,由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乳糖质量标准为供口服用制剂的赋形剂标准,不宜直接作为注射用制剂的赋形剂,如在注射剂中使用,应提供供注射用乳糖的精制工艺、质量标准和检验报告书,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性研究资料。) V( D: t8 Q, F9 J! Q0 i# H8 d+ ^6 P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常用的辅料,可用于多种剂型。根据其平均分子量不同可分为PEG-200、400、600和PEG-4000等规格。其中PEG-200、400、600等低分子量产品可作为注射剂中的增溶剂,而PEG-4000、6000等大分子量的产品则为软膏和栓剂中使用的基质,一般不作为静脉注射给药制剂的增溶剂。某注射用粉针中使用了PEG-4000作为增溶剂和赋形剂,忽略了应满足注射用的要求,可能会产生安全性隐患。 $ i. p) Y2 Y  @, K! p3 ?& ]
磷酸盐是注射剂中常用的pH调节剂,但磷酸二氢钾没有国家标准,市售的产品为分析纯的化学试剂,不可直接用于注射剂中调节溶液的pH值,建议采用中国药典收载的磷酸二氢钠替代,或制定该辅料符合注射用的内控标准,并对该辅料进行精制以达到注射用标准。类似的还有碳酸氢钠等。虽然这类辅料在制剂中使用量较小,但也应该符合注射用标准,而不应使用分析纯的化学试剂。
1 b5 o' W6 b- R* F0 o* i( N5.注射剂中辅料使用原则  由于注射剂的特殊性,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使用辅料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我国的药用辅料生产供应体系尚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品种少,规格不全,严重的影响了注射剂制剂的生产。为此国家及各地药品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现将有关实用的规纳如下:( |7 ~* ?: s* P" S: g
(1)国家局关于药用辅料质量标准问题的复函  食药监注函4号现答复如下:加强药用辅料的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管理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生产药品所用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目前,我局正在制(修)定药用辅料管理有关法规,为解决当前药用辅料管理中的问题,可暂按以下有关规定办理,即:已有国家药用标准而未取得药用辅料批准文号的辅料;已有地方(省级)药用标准的辅料;没有国家和地方药用标准而有国家食品标准的用于药品生产的辅料(如色素等),药品生产企业均应送所在地省级药品检验所按相应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以上所述不包括我国未生产过的新药用辅料。二OO三年五月十二日  
4 g0 }& S2 _" e. h(2)浙江省药用辅料使用管理暂行规定8 j; y2 F1 f' S! H
为加强药用辅料的管理,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用辅料质量标准问题的复函”(食药监注函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我省药用辅料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J: v, c2 ~, P) |( ^0 F
一、药用辅料的执行标准
) o' Z: U% x! m' H, y9 y/ E1.国家药用标准/ q' ^: T* P: `' I
2.地方药用标准5 c( v2 Z7 L* h) b# w
3.企业标准。1 v1 a, w+ ^" S! {+ {) [. o1 C
本“暂行规定”所指的企业标准系指药品生产企业所用的药用辅料,无国家或地方药用标准,但有药用历史的辅料,企业依据国外药典标准、食品标准、化工标准等制定的质量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制订药用辅料企业标准,应将该质量标准草案、标准起草依据和起草说明,连同三批样品一并报送省药检所复核。企业标准应能全面科学的评价和控制辅料的质量符合药用要求。其中药品注册时所附的相关辅料标准,已随药品注册经审评、批准的,可作为企业标准,直接执行。
2 d- N* b7 K* S1 p9 y5 V- f二、药用辅料的使用要求5 N# N# P4 \6 w) F- u/ _- [! ]
1.药品生产企业应使用经国家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持有药用辅料批准文号的辅料,并对药品生产中使用的辅料质量负责。8 Y" A7 Y5 X/ W* w6 C
2.已有国家或地方批准文号的药用辅料,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采购有批准文号的药用辅料用于药品生产。如有批准文号的药用辅料市场上确无供应,企业采购未取得药用辅料批准文号的辅料,首批使用前应送市级(含)以上药品检验所按国家或地方药用标准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3 t9 v0 c& D' _% c% M! f! j8 }
3.采购没有国家或地方药用标准,执行企业标准的药用辅料,首批使用前应送市级(含)以上药检所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8 g/ B, m1 Q7 n! f
4.无批准文号、无药用标准又没有药用历史的辅料以及我国未生产过的药用辅料,按新辅料有关规定申报,待国家局注册批准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
  h9 D. F1 c, j7 F: `+ W5.变更辅料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上报国家局批准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变更。
# L. h  h. b/ W( O8 y8 r2 h三、供应商审计
6 d+ u9 E8 D. \2 I. k4 O1.药品生产企业应制订对辅料供应商审计的管理制度、审计标准和操作程序。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辅料供应商进行定期审计,以确保符合要求。
+ l$ L/ w- K8 b" s$ L不直接从生产厂家购入的辅料,应对生产厂家及供应商家分别审计。
, g* O0 k# l+ ?8 H0 z, d- @8 m  @2.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产品风险程度、使用数量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主要辅料目录。
" z* |/ W/ a& @3 v, i3.对辅料供应商的审计至少应包括:供应商的有关资质证明,厂房、设施、设备条件,质量保证体系,产品标准和质量,供应能力,企业信誉等方面。对主要辅料供应商审计必须进行生产现场考核,对其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作出评估。 : m( X* c; h, \2 E
4.应保证药用辅料供应商相对固定,以确保药品质量稳定。2 R6 w7 s2 @+ v
变更辅料供应商,应严格按企业变更供应商的相关制度和程序进行。供应商变更后的药用辅料若是未取得药用辅料批准文号的,首批使用前应送市级(含)以上药检所按药用标准、经复核的企业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药品生产。
# v) p( ^- k+ V6 W* e* m  Z& b; d0 k四、药用辅料的使用管理  $ {! A9 ]' e/ p5 b0 h2 J
1.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用辅料购入、储存、发放、使用的管理制度,以保证使用辅料的质量和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
6 _* y- H$ K! y8 N5 g( U2.药品生产企业购入辅料应要求辅料生产企业提供质量符合要求的证明性文件。进口辅料同时应提供口岸所检验报告单。
- O( k. y# |, l1 c: _3 ^3.药用辅料使用前必须按标准按批次进行全检。药品生产企业应配备与所使用药用辅料相适应的检验仪器。个别检验项目仪器配备有困难的,可委托药品检验所或有资质的单位检验,并报省局备案。
8 K1 A5 V; `+ L- E9 V, Q8 ^: [4.药用辅料应在规定的条件下贮存。
' s+ p% v2 X& t/ _5.药用辅料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超过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0 E! E% ^9 k" {( A未制定有效期的辅料,企业应根据辅料的稳定性试验数据制定贮存期限。临近贮存期限应进行复检,复验合格的可重新确定贮存期限,但该贮存期限不得大于原贮存期限。确定贮存期的方法和数据应科学、充分。有效期、储存期内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复验以确定是否可继续使用。
0 Y( z6 X7 a3 ?( X) e% o) t" E5 P6.进入青霉素类、头孢类、激素类、肿瘤类等药物生产车间的辅料,退库后不得再用于其他类别药物的生产。
+ S* y6 @0 _1 h7 N5 w另外北京、湖南、重庆等地药监部门也出台相关的规定可参照执行。但是有些实际中仍难解决,如药检所检验出报告的结论问题(因为无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产品药检所一般不给出示符合药品标准的报告的),所以加强我国药用辅料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fengdance 发表于 2014-9-16 07:53:57 | 只看该作者
版主不知道有没有药用辅料手册第五版中文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xiaoxiao 发表于 2015-2-10 11:02:06 | 只看该作者
药用辅料资料汇总2014
  O- z( W& P8 Qhttp://www.ypyzzq.com/forum.php? ... 65&fromuid=13871 Q1 K. |0 J- o+ R
(出处: 药群论坛)& }6 l) x( Z2 j7 D
这个帖子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8-13 10:48 PM , Processed in 0.152020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