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参考文献 7 E& n' }% l' J; m; B( ]
9 x" a! ^: `! @' Z* ~0 I
: k% ?7 V @, U' P0 s0 S2 F[1] www.cde.org.cn
) }) ?; F5 S# e5 n# b& Q2 l# C2021年6月25日,CDE官网发布《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自发布之日(2021年6月25日)起施行,这是自16年前,即2005年的《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发布以来的首次重大修订,生物制品上市后生产工艺变更的监管将成生物制品行业洗牌新“杀器”,生物制品安全,关乎民生,本文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了《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原液相关药学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关注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 `! r! o7 `% w# N) G0 l3 \
S2 n$ I V; o. o% C. B) {6 z1 T- D3 o" {% |
* u, S: ~0 ~3 n3 t" B
9 W, S2 {- `; m; B
b: P1 p' L# x B$ o& w5 X: X& Z一、已上市生物制品变更分类更科学
+ q9 ? B9 v$ G6 N q+ Z; H* O+ O5 o5 r" W- r
$ F8 F! m% w" F( r9 f9 k
* X% O6 U5 u2 F" {8 ^" D! b
! w9 L s8 n& O. T% T
, [ ~" U, |! W6 x生物制品上市后药学变更是指已经获得上市许可的生物制品在生产、质控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是生物制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保持工艺稳定和控制的先进性,保证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重要手段。药企发生药学相关变更时,变更评估时应参考《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进行评估,在满足相应的“前提条件”下,确定变更的申报路径、变更的性质和分类以及需要开展的工作,《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对各变更事项风险评估分级是在基于科学和风险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和要求分为三类,分类的过程中参考了欧美等先进医药机构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按药学变更可能对生物制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风险和产生影响的程度,实行变更分类。 1 M' v7 R/ Y, I9 S( e
L+ p- F$ b$ O C+ I, o) \5 E
* \% ?/ O% ]% G' g1 X: P依据风险和产生影响的程度由高到低分为: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变更。对于重大变更需要通过系列的研究证明,该变更不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中等变更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证明,该变更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并且不降低产品的质量可控性。需注意的是中等变更已经取消征求意见稿中的中等变更A、中等变更B了,并且取消了三大类变更的定义,但2020年04月30日发布的《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定义可作为变更分类评估的参考依据之一。
$ f! m. }2 w2 ^6 v" A5 n( E* b' u- M$ M; O3 d! T
" B" R# s2 i: [9 [9 V7 Q9 k# P
+ R. H3 Y0 I* `! T) i- a! H$ |% K6 l, ]7 _, r
_4 ~, @; p/ E( p7 Y
) K* Q6 W& b4 J8 j' \' ~1 \
1 Z: I; h- x3 f, d% u* ~" Z/ E二、生物制品——原液常见变更类别及技术要求" {, l- h, v! b. v( T S+ A5 ]
9 Q, R9 {; z% h! \) }. D: i
9 g! `, O( o/ l- _$ v# E, N4 F
- ~8 Z. j5 b' i. I4 V5 D l3 j* k! |- P
" n K& K1 `% J* Q# @6 ]
生物制品——原液常见变更事项如下表:
6 h& e1 Y3 _4 V# Z L" z, v' {( _- }
: T- W8 W7 ~* \
8 G- ?9 L( M( `2 V" f9 ?+ Q- G
. y! k/ \; {' `* K; N& O2 M8 x. QA、表达载体、种子批及细胞库
# D0 v' x% ]$ ]1 C
6 W) ^5 t( s0 P! X; w! I7 b. p3 P; A3 N! ?" L2 D5 L
3 B" i1 @) T4 ~
. M- }9 w T) s$ [B、培养基和生产用原材料
- C% i4 q; [% O0 S4 k# q
5 f7 b6 D3 R4 V6 k ^- q( e7 ^0 I, Q$ ~ F. L1 e' o% f9 g7 p$ F5 R
3 ~, k q3 Z; t6 [. w- S( A" ^" n9 {4 w( u& l$ L+ H
0 x& l1 y) c+ w5 o0 dC、生产场地、规模和工艺
2 h$ k" P5 @( a; y, O2 k
! ^/ F* @8 w' [1 j: g1 I2 X) K7 ~8 f$ i- Z; H
' m' @2 y8 R7 J5 | L! L: n. T+ `! o6 j- Y
D、工艺过程控制- G. C- }) Z8 v/ @5 d) k
& v) @7 \' J) c5 A1 S3 U) h) G7 a5 a' Z7 D, B3 {7 i
9 ^: {5 D2 ]$ I9 B2 Z
+ K) [0 f0 l" D9 G) h, p9 \$ v$ e) W* Z1 j+ A3 X) S
E、质量控制, @5 Q3 z/ o) [! ?0 \
" Y/ }. L9 J7 n7 G
; V3 T l/ @( G: q; w3 K5 ~9 B9 n. N' [5 ~$ `
2 l3 d, B% u" S' G1 r* c6 X8 u9 f
4 ?- w% Z8 X6 J# b8 f' ]F、生产中直接接触材料及容器
+ ]4 J6 x- P* V7 Z- e! [; S4 Z2 F
6 n6 X! c7 N O0 y, T$ Z; u6 r
: d ?! I4 ]3 c4 T! I% r" B- T: h! ~3 \: A0 L
, |1 [! r( s0 r/ M/ E1 d' `
. i+ ]1 y3 l' w& kG、贮藏条件和贮藏期
; z, ]# m4 P7 a
; k. P7 h( a2 U! G
8 _4 ]- N. t9 Z! C; j
# g; w; k# T" @7 t. v& O. e6 G, Q7 Y3 ^
L. E0 W# c4 q. P9 K1 k% Z6 ~
7 B" f* w5 n- {% _8 s' G
: E; S/ ~6 ~. [9 b: R( U& @6 b! C'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