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
9 h4 x* c& S: \( n- [* g4 S; g% \
[* m& w$ ~# U/ W9 q(一)确定保护范围的解释对象
8 s3 }& N) d7 c/ B3 ]* B5 R# s \5 _
1、审理侵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件,应当首先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内容为准,也包括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相等同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内容。
' ]6 @! Y5 ]. v9 y6 w" f; r6 ]. j& B4 y
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应当对专利权人作为权利依据所主张的相关权利要求进行解释。
7 j# p! L, v8 C6 C9 W, ?3 ^" v- y4 Z% o/ U
2、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与从属权利要求相比,其保护范围最大。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通常应当对保护范围最大的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作出解释。【专利法实施细则R20】
5 c. [& r3 K0 J' t6 O* x, S. B' L& I6 G i
3、一项专利中有两个以上的独立权利要求的,应该根据权利人提出的请求,解释其中有关独立权利要求确定的保护范围。8 ^" p! k3 S2 i! j0 i0 f
& A5 h9 \ t9 {* y% k5 B
4、权利人主张以从属权利要求确定保护范围的,应当以该从属权利要求记载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直接或间接引用的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一并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 O4 U) _3 p( ?. X8 [4 J% l$ X$ q
% a- r' E5 {. R: |& g ~
5、技术特征是指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中,能够相对独立地执行一定的技术功能、并能产生相对独立的技术效果的最小技术单元或者单元组合。
& C" l+ {6 } M) P* _ L& Q6 k; ^- [
- Q" I4 W/ N, S0 t6 ~(二)解释原则
; [2 r2 r- H Q: O4 E6 r5 ]. {: F/ R. w
6、专利权有效原则。在权利人据以主张的专利权未被宣告无效之前,其权利应予保护,而不得以该专利权不符合专利法相关授权条件、应予无效为由作出裁判。$ |) P8 x, q+ i# [; Y9 F
/ t( H4 w6 d6 L& v0 D3 T专利登记簿副本,或者专利证书和当年缴纳专利年费的收据可以作为证明专利权有效的证据。
! o1 L9 u0 j1 o' T6 K% Q4 A" ?# C: O2 d3 O! ~
7、折衷原则。解释权利要求时,应当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根据说明书及附图、现有技术、专利对现有技术所做的贡献等因素合理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既不能将专利权保护范围拘泥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也不能将专利权保护范围扩展到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日前通过阅读说明书及附图后需要经过创造性劳动才能联想到的内容。【专利法A59】
7 n- H" o9 D- ]& U) W0 y% k2 I0 S4 D2 S/ u0 _& D1 ~
8、整体(全部技术特征)原则。将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所表达的技术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技术方案对待,记载在前序部分的技术特征和记载在特征部分的技术特征,对于限定保护范围具有相同作用。
' q5 M6 G6 _' U1 e7 [# ^0 U5 r2 c0 b0 ]1 b: G: y3 l z
(三)解释方法) `( V Z, o6 M g7 D/ w. t1 v! U
; {( i( K9 t9 @# o) o% P1 I- Z9、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应当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权的专利文本或者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专利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及相关的授权、确权行政判决所确定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存在多个文本的,以最终有效的文本为准。
- W7 w4 G; H1 A# d/ P+ d
# N7 p# c3 E \! ^1 q10、解释权利要求应当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角度进行。
! M+ I% S' g3 ?! |" I( }2 s7 A9 H. i* z( O/ o" m; r! H( A
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亦可称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一种假设的“人”,他知晓申请日之前该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运用该申请日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审查指南】& s" J, m3 I$ |, ^7 b$ h
6 t1 Q0 T! O; @8 j2 G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不宜用文化程度、职称、级别等具体标准来参照套用。当事人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否知晓某项普通技术知识以及运用某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有争议的,应当举证证明。
! X' l/ e) F- M6 _
% Q& l% ^' Y7 [/ R4 T11、对权利要求的解释,包括澄清、弥补和特定情况下的修正三种形式,即当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所表达的技术内容不清楚时,澄清该技术特征的含义;当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在理解上存在缺陷时,弥补该技术特征的不足;当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之间存在矛盾等特定情况时,修正该技术特征的含义。) `" [& v& U4 r: M
+ M: T! J0 Q0 G3 ~. W% s% C# Q/ }12、专利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以对权利要求字面所限定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作出合理的解释,即把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等同的特征解释进专利权保护范围,或者依据专利说明书及附图对某些技术特征作出界定。【专利法A59】+ I7 |) ^) _/ U7 B! _- k N
! @% z! L, ]! i% U; g6 ]' ^13、解释权利要求,可以使用专利说明书及附图、权利要求书中的相关权利要求、专利审查档案以及生效法律文书所记载的内容。, z C" U% s8 _. A0 X/ D. O' h
8 g2 z# x. P% f* d# x
以上述方法仍不能明确权利要求含义的,可以结合工具书、教科书等公知文献及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进行解释。& ^9 ~. ^9 }; T) n8 J& [
% d2 X: s2 R/ f+ l p本指南所称专利审查档案,是指专利审查、复审、无效过程中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及专利复审委员会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做出的书面答复,口审记录表,会晤记录等。2 i! b0 {- H; j
: l1 |5 O9 V) ~* v$ l2 s
本指南所称生效法律文书,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专利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及相关的授权、确权行政判决。
$ ]+ O: h T" i8 b/ d. q' m- A; F, u1 ]% X
14、权利要求与专利说明书出现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的,该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告知当事人通过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解决。当事人启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可以根据具体案情确定是否中止诉讼。【专利法A26.4】
$ Q! z7 T. z# P# G3 n% R
, a" |2 D; z+ V/ K U/ b* w当事人不愿通过专利无效程序解决,或者未在合理期限内提起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应当按照专利权有效原则和权利要求优先原则,以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但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附图,能够对实现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得出具体、确定、唯一的解释的,应当根据该解释来澄清或者修正权利要求中的错误表述。8 H1 }' \0 S- X' R
3 @$ z! k- v3 e" `/ R
15、从属权利要求包含了应当记载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解决发明技术问题必不可少的必要技术特征(缺少该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不能实现发明目的)的,该专利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告知当事人通过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解决。当事人启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可以根据具体案情确定是否中止诉讼。【专利法实施细则R20.2】
# z0 u% P' y+ Z7 s" M: m; T3 m5 ~, J2 |9 }, s2 g- n1 [5 D4 {8 u
16、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功能性技术特征,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 [* S; L e$ A
/ B1 R' y- w( g7 A6 k功能性技术特征,是指权利要求中的对产品的部件或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或者对方法的步骤采用其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功能或者产生的效果来限定的技术特征。
* z8 r% |7 e& r9 Q a* L
% ^; d6 K8 m8 k% K' T下列情形一般不宜认定为功能性技术特征:
( b, z2 z. q$ M: t$ i: O+ I- a& d \- s
(1)以功能或效果性语言表述且已经成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普遍知晓的技术名词一类的技术特征,如导体、散热装置、粘结剂、放大器、变速器、滤波器等;
7 a& v0 g( |. c" H/ E( I
3 f& y: u7 Y$ D) e V+ ?2 R% i(2)使用功能性或效果性语言表述,但同时也用相应的结构、材料、步骤等特征进行描述的技术特征。
0 ?* \4 J: q T2 H1 V
+ b0 h0 K0 ?+ k1 V17、在确定功能性技术特征的内容时,应当将功能性技术特征限定为说明书中所对应的为实现所述功能、效果所必须的结构、步骤特征。/ \5 } |) R# O+ d: |8 c5 L7 ~
5 i7 A6 F' Q- s0 _5 @
18、方法专利权利要求对步骤顺序有明确限定的,步骤本身以及步骤之间的顺序均应对专利权保护范围起到限定作用;方法专利权利要求对步骤顺序没有明确限定的,不应以此为由,不考虑步骤顺序对权利要求的限定作用,而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权利要求记载的整体技术方案、各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专利审查档案,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确定各步骤是否应当按照特定的顺序实施。& O* T6 y- a; F1 Z8 p0 e
4 J {. g* F4 n% G! y3 I" D# G19、以方法特征限定的产品权利要求,方法特征对于专利权保护范围具有限定作用。
( e, S; N- B! O% z: K" H7 ?2 S# V1 ?. u5 Q1 U
20、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中包含非形状、非构造技术特征的,该技术特征用于限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并按照该技术特征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
# v+ q+ Z8 X1 h. u/ V& F9 r: j; d& H, t7 ~+ B
非形状、非构造技术特征,是指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不属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等的技术特征,如用途、制造工艺、使用方法、材料成分(组分、配比)等。
# L2 g1 ^% k9 u! ]1 q9 I
$ w2 ?% J9 f% k* a8 Q21、产品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未限定应用领域、用途的,应用领域、用途一般对专利权保护范围不起限定作用。
6 e, J8 S& X2 j4 |8 C" p; c4 t9 w5 H3 S ?* w; y6 p4 }
产品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限定应用领域、用途的,应用领域、用途应当作为对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具有限定作用的技术特征。但是,如果该特征对所要求保护的结构和/或组成本身没有带来影响,也未对该技术方案获得授权产生实质性作用,只是对产品或设备的用途或使用方式进行描述的,则对专利权保护范围不起限定作用。+ t8 L4 I. _4 G8 X* o$ j8 u: w
1 e: i6 T3 s' e" @3 J6 k# y
22、写入权利要求的使用环境特征属于必要技术特征,对专利权保护范围具有限定作用。
! K, W. l0 z. B9 g( o. J
6 }9 z) z& w# ?. U w0 V使用环境特征是指权利要求中用来描述发明所使用的背景或者条件的技术特征。, \- g- P. T7 N/ J* R5 E
( X6 b0 {$ ?8 c. j! h4 D7 q9 a8 u23、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产品权利要求记载的使用环境的,应当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具备了权利要求记载的使用环境特征,而不以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实际使用该环境特征为前提。" J/ R0 H7 K2 k( Y: c9 o
7 X# ~$ J- X/ J6 P24、说明书对技术术语的解释与该技术术语通用含义不同的,以说明书的解释为准。
' ?" ]; I, g7 s; c' G0 c) ^' s. n
E) Y: l- Q$ x) N% z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技术术语已经产生其他含义的,应当采用专利申请日时的含义解释该技术术语。
* p. i+ C1 l* u
+ }. z1 i# a; M* p25、同一技术术语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表达的含义应当一致,不一致时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 W7 U& f% D. F' C0 ]% U3 Q
! g7 {3 P1 }' x b7 J o) I" E, d26、当权利要求中引用了附图标记时,不应以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反映出的具体结构来限定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
, d% K$ `5 E; s0 |* \* O" F
- y* L/ L1 B4 d, N8 V, J" W/ o: _27、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应受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但下列情况除外:
7 m( u, a3 l/ e P/ F
( ?6 a( _1 C+ z6 Y8 n(1)权利要求实质上即是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
1 S3 j5 ?+ N. A/ l+ D: d
9 |& @* u. B. I* M(2)权利要求包括功能性技术特征的。
1 t" K( i( T V1 z' T! s G5 C- `) X, o: y; m6 K7 w
28、摘要的作用是提供技术信息,便于公众进行检索,不能用于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也不能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A! [8 {0 ]- W' X% {2 J) [
: x2 }- L2 L6 B" H% b( p! f29、当专利文件中的印刷错误影响到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时,可以依据专利审查档案进行修正。
8 ^3 H, O* M w% M
; V8 F5 }$ I$ Z* z; u7 k对于明显的语法错误、文字错误等,能从权利要求或说明书的整体及上下文得出唯一理解的,应依据实际情况予以解释。
& C! K' ^7 k2 k4 V; M9 p&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