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编:本文来源于网络,未找到具体出处。该文描述的问题也许过于严重,现实情况并不一定这么差,大家带着审视的眼光去阅读吧。
; B: a! k* D5 P: G! C! B6 u& e% f5 @1、实施GMP仅停留在表面上 : `$ x# ^ T5 O- l7 j9 R. k- Q7 s
有些企业把GMP工作当成一种形式,以为通过之后就不用再理会,甚至连GMP认证时候制定的所有文件和制度都全部摆在一旁,完全不当一回事。例如:把新瓶装旧酒,现代化的厂房却还是原始的管理方式,加上不重视人才,通过认证后人才流失。 # H7 N' V+ R" G
2、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 [( z; R9 S7 \. D6 F企业不重视培训工作,企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且每年培训计划相同并缺乏针对性。 新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及时培训和认识。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不能进行有效培训。 新员工及员工岗位调整后不进行培训,岗位专业知识不能进行深入培训。 # l' O! K/ D9 }6 b* Y" D; I" g9 [
3、岗位职责不能有效贯彻 ' ?' p8 b4 J% V# D6 ]2 z
岗位职责内容不全面,部门责任不清。 工作有随意性,重要工作没有授权。 人员岗位调整不履行审批手续。 质量管理部门不能按规定履行职责。 不能按规定程序处理质量问题。 ) X& U7 T' T: {1 s5 J
4、厂房、设施不能有效维护
$ J+ b7 B3 n% n% r建筑物的损坏、破裂、脱落不能及时修复。 设备不按规定清洁、保养,损坏不进行维修。 设备锈腐、防温层脱落不进行处理,管道、阀门泄露不及时修复。 高效过滤器、回风口损坏、堵塞不及时更换。
! ]0 q* _1 ~7 {8 R# x- U' W5、空调净化系统不按规定运行
9 U+ w4 r$ r i8 a) O7 d生产过程中不开空调,或只送风不进行温、湿度调节。 上班后才开空调,没有考虑自净时间。 不按规定的周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及消毒处理。 对初、中效过滤器不按监测要求进行清洗、更换。 对高效过滤器不按规定进行检漏,连续运行多年不进行更换 7 y' C0 u/ O" M$ o
6、先进的设备不能合理使用 - W \) F0 p. i5 t& k
不熟悉设备性能,先进的设备被闲置。 认证后已淘汰的设备又重新使用。 设备改变不进行再验证。 对设备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维护 8 v0 j% \+ d2 \6 ^. o
7、水处理设备存在隐患
& A$ Y5 D6 t+ f3 R; R+ x, p不按工艺要求选用工艺用水,如大输液生产使用纯化水、固体制剂清洁容器具使用饮用水。 管道设计不合理,盲端过长,易滋生微生物。 纯化水、注射用水不循环使用,残余水不放尽。 注射水不在使用点降温,低于65℃循环。 不按规定对水系统进行定期清洁、消毒。 不按规定对水系统进行监测。 3 n: c6 Y1 @/ f/ b. S4 W6 g
8、物料管理混乱
, D% b4 J. n9 c4 A物料不按规定条件贮存。 仓储面积小。 物料不按品种、批号分别存放。 物料贮存不悬挂货位卡,帐、物、卡不符。 物料状态标识不明确。 中药材、中药饮片外包装无产地等标识。 不合格品、退货品没有专区或专库存放,没有进行严格管理。
0 C- Z3 n" {% \7 |9、取样不符合规定
' \) C j0 A: l9 I7 f* T取样环境不符合要求。 取样数量不足。 取样后内包装没有密封。 取样后未贴取样证。 开包的取样产品没有优先使用
4 r" H4 t. k& P# i ^( V7 U; `+ v10、现场卫生不符合要求
' [: S! ?- m3 `$ e: r |生产中的废弃物不能及时处理。 水池、洗手盆、地漏清洁不彻底,存在死角。 灯具、风口、墙壁悬挂物存留污物。 消毒剂不能定期更换。 人员卫生存在的问题
+ C' u" s+ G; g! Q. ? Y2 w8 L! W$ g11、新招录员工未经体检上岗 5 b" d3 d: d9 K
体检项目不全,没有体检表。 进入洁净区人员不按规定更衣,洁净服只有1套不能保证清洗更换。 洁净区操作人员佩带饰物,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对进入洁净区外来人员不进行控制和登记。 % z S! p" T% |0 P
12、不进行有效再验证 ( W1 Q+ ^# f/ l5 P6 X
不按规定的项目和再验证周期开展再验证工作。 缺少开展再验证的仪器和设备。 不可灭菌的无菌产品不进行培养基模拟验证。 再验证方案与前验证方案雷同。 编造再验证报告和数据。 再验证流于形式,对生产管理缺乏指导意义。
: Y1 A7 X, a) N13、文件制定缺乏可操作性
, l/ ^* S W8 c" Z3 _+ x脱离企业实际状况,盲目照搬别人模式。 文件不进行培训,操作人员不了解文件要求。 文件缺乏扩展性,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相关文件不一致,执行起来有矛盾。 未考虑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 文件修改不履行审批程序,随意修改。 文件分发没有记录,过时、作废的文件不能及时收回。 ! m) R/ S. L8 n4 z0 ^! [* ]% s3 p6 y
14、批生产记录不完整
9 N; M6 Q# i; Z5 S6 [1 a" B; z有的产品、批次无批生产记录。 没有追溯性,出现问题不能查找原因。 数据记录不完整,主要参数、数量记录不全。 生产中的偏差情况、返工情况、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没有记录。 字迹不工整,任意涂改和撕毁,不按规定签名和审核。 物料平衡计算不规范。
" d7 W {+ z7 O( B3 a) U2 m1 L15、生产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6 ^0 F+ J% t& P2 [8 t/ L不按规定进行清场,生产结束后,物料、容器具、文件仍在现场。 生产现场管理混乱 换品种,批号不按规程对设备、容器具进行清洁。 同一房间进行两个批号的产品生产。 同时进行不同批号产品包装时,没有有效的隔离措施。 岗位、中间站存放的物料没有标识。 物料不脱外包装直接进入洁净区。 不按规定悬挂状态标识。 2 g9 K1 y4 k; S$ W4 e8 s
16、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 ; U2 t/ _$ e1 o+ q' H7 B
不按工艺规程要求进行生产,制备方法不符合法定标准。 不按规定划分批号,批产量与设备容量不相符。 中药材不按规范炮制,购进中药饮片的渠道不合法。 不按规定投料,少投料或多出料,投料折算方法不正确。 设备更新、工艺改进包材变更及采用新的灭菌方法不进行验证。 生产过程靠经验控制,随意性强。 , K: e2 A, i+ |* Y$ G B. L
17、生产过程的偏差不进行分析
; X; g2 L2 ^& ]4 O5 J( Y( i& `8 |对生产过程出现的偏差缺少调查、分析、处理、报告的程序 出现偏差不记录,发现问题不调查,处理偏差问题不按程序,质量部门不参与分析调查,隐瞒偏差真相 解决偏差问题,可避免同样错误再次发生 生产过程偏离了工艺参数的要求 物料平衡超出了平衡限度 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情况 生产设备出现了故障 中间产品不合格,需要返工处理 2 {4 N% t8 W+ L+ g5 ~$ d& U1 K+ h
18、生产过程粉尘不能有效控制 2 W# C9 S: ]8 l! X/ K( u
环境压差设计不合理,产尘大岗位不能保持相对压差。 设备选型不合理,产尘部位裸露。 缺乏有效的除尘手段,不能有效防止粉尘扩散。 局部除尘设施不易清洁,易造成二次污染。 加料、卸料方式不科学,易造成粉尘飞扬。 " V& l6 g. L$ _% X
19、质量管理部门不能严格履行职责 4 A! X) ~+ r& }- p1 a
对物料购入把关不严,供应商审计流于形式。 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不到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不履行审核成品放行职责,达不到内控标准的产品出厂放行。 检验工作不细致,不按规定进行检验。
4 z+ N- u5 j' O+ J. r5 }20、留样不符合规定
2 J S2 o% F7 a% t' y- v成品未做到批批留样,法定留样量不足。 必要的半成品、成品稳定性考查未开展,没有留样观察记录。 普通贮存条件留样与特殊贮存条件留样未分开。 原料药留样包装与原包装不一致。 检验报告不规范 不按法定标准进行全部项目检验,检验项目有漏项。 检验结果没有原始检验记录支持,编造检验记录。 检验结论应符合法定标准,内控标准为企业控制质量的手段。 报告日期不符合检验周期要求。 检验报告格式不规范。 自检工作不认真 企业自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查到问题。 自检记录不完整,对查到的问题记录不具体。 自检后存在的问题整改不到位。
- V! M! {) {% C本文来源于网络,未找到出处。 2014-07-11 蒲公英
. B$ K$ ^' a6 T! |4 m* N |